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真的没有统一中国吗 秦始皇没有消灭卫国是不是真的

秦始皇真的没有统一中国吗 秦始皇没有消灭卫国是不是真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287 更新时间:2023/12/29 5:31:51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始皇和卫国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秦始皇在兼并六国后,并未将郡县制推广到所有的地方,而是在中原地区保留了一个小小的、半独立的卫国。正因如此,很多文章便做出断言,声称秦始皇并未真正统一中国,其实这是严重不符合史实的。不过,秦始皇的确没有灭亡卫国,究其原因,千百年来无外乎有以下三种解释:

商鞅

最为流行的说法,是因为商鞅、吕不韦都是卫国人,前者帮助秦孝公推行各种改革,从而将一个孱弱落后、备受歧视的边陲国家,塑造成为国富兵强、天下畏惧的军事大国;后者有扶立庄襄王、辅佐秦始皇治国的大功劳,民间甚至还流行着他是秦始皇生父的传言。正因如此,秦始皇出于对商鞅、吕不韦的感激,所以便保留住他们的祖国。

这种解释看似合理,其实却是不值一驳。因为,商鞅有大功于秦国不假,但在秦惠文王即位后,他却是以“谋反”的罪名被车裂而死的。至于吕不韦,根据生理学常识来分析,他根本不可能是秦始皇的生父。况且,秦始皇在罢黜吕不韦后,曾斥责他窃据相位、无功于国,最终逼使其自杀。因此,在秦始皇的眼里,商鞅、吕不韦都是国家的罪人,“报恩保留卫国说”何从谈起?

吕不韦

第二种解释认为,卫国民风纯正、君子众多,是天下人无比向往的“精神家园”,秦始皇不忍心将其吞灭。从西周初年建国到最终的覆灭,卫国不绝如缕的存在了800余年,期间曾面临过无数次亡国的危险,之所以能顽强地“活”下来,跟国中众多君子、贤臣的积极奔走不无关系。正因如此,司马迁才会由衷地赞叹道“卫多君子,其国无故”(见《史记·卫康叔世家》)。

不得不说,这种看法过于天真,明显忽略了秦国的本性。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看来,秦国不仅文化落后、形同蛮夷,而且天性残暴、不讲诚信,堪称“虎狼之国”(“秦,虎狼之国,不可信。”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这样“不讲究”的国家,怎么可能会看重道德?秦国既然轻视道德,自然更不会对“盛产”君子的卫国心怀怜悯。

秦始皇嬴政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卫国面积太小,以至于被秦始皇忽略,忘记将它灭国。不得不说,这种论调实在是荒谬至极,根本不值一驳。原因无他,即使卫国的面积再微小,它在秦朝的版图上也是现实存在的,夙兴夜寐、明察秋毫的秦始皇根本不可能忽略它。而卫国所属的郡县长官,自然更不敢隐瞒其存在的事实,不然,轻则被罢职、流放,重则被灭族。

其实,卫国之所以没有被秦始皇吞灭,真实的原因无非有两点。其一,卫国早已沦为秦国的附庸,在事实上已经亡国。早在战国初期,卫国便已经沦为魏国附庸,因为国势不如其他诸侯国,甚至已将国君的称号由公自降为侯。等到战国后期时,日渐衰微的卫国已经丧失大部分国土,最后只剩下了濮阳这个“弹丸之地”。

战国中期地图

秦王政六年(前241年),秦国击败魏国,夺取濮阳等城邑,并将卫元君迁到野王城。由于卫元君只是寄食于野王城而已,并没有统治权,因此卫国在实际上已经灭亡。既然如此,就不存在秦朝吞并卫国的必要,如果秦始皇不想保留卫国,只需一纸诏书废黜其国君即可,跟罢黜君县长官无异。这也正是卫国灭亡时,史书用“废”字而不是用“灭”字的缘故。

其二,秦始皇之所以保留卫国,无非是想把它塑造成典型,在形式上宣示对闽越、滇等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并没有停止扩张的脚步,东南沿海的闽越、西南地区的滇等政权,都是他想并吞的对象。但是,限于这些地区地域广袤、环境恶劣,加之部族众多、开化程度很低,即使派兵征服,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统治。

秦朝疆域图

正因如此,秦始皇在征服上述地区后,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便采取“间接统治”的方式,将各部族首领都封为“君”,让他们以附庸的形式,在保持半独立地位的情况下效忠于秦国,并逐渐向郡县制过渡(“闽越王无诸及越王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句践之后也,姓邹氏。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见《史记·东越列传》)。

秦二世

而为了证明各封君治下的土地也在秦帝国版图内,皇帝对封君有绝对的宗主权,那么很有必要在中原树立起一个“典型”,以此来让天下人信服。如此一来,卫国便成功中选,从而免于被秦朝吞灭。因此,卫国在秦朝建立后的12年时间里,一直以名义上的国家形式存在。直到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失去利用价值的卫国,才被正式废除。

史料来源:《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

标签: 秦始皇卫国

更多文章

  • 西汉著名文学家,东方朔是怎么得到汉武帝喜爱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东方朔,汉朝

    对东方朔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方朔,本姓张,字曼倩,是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德州市陵县)人,自小聪明过人,爱好儒家经典,广泛的阅读了诸子百家的学问。在武帝刚登基那会,曾下令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给皇帝写推荐信。基本上每个皇帝即位

  • 程咬金用的是什么武器?程咬金真的只是三板斧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程咬金,唐朝

    程咬金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程咬金是一位在中国民间颇具知名度的历史人物,很多电视电影也大力塑造他忠实憨厚的一面,殊不知演义和历史原型相比,程咬金的形象已大大变形。首先,被变形的是程咬金的兵器。程咬金其实用的不是八卦宣花斧,而是马槊,一种马上用的长矛,这种兵器可

  •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 道光为何对自己的儿子下此毒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道光皇帝,清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道光皇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道光皇帝是清朝中叶一位没有什么作为的皇帝,既非开国之主,又非亡国之君,但这个平凡的时代却是我国历史的“分水岭”,他是我国古代社会的最后一位君主,也是近代我国社会的第一位君主,他之前我国封建社会延续千年,他之后我国开端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

  • 王剪功高盖主还向秦始皇要赏赐,这是他的高明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翦,战国

    对王翦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孙子的这句名言表明:用兵做战不是一件随意的事,将帅在决定战争策略时一定要慎重对待,不可轻易改变。在战争中,君主对前方将帅是否有疑心而控制军队,导致失败的事件是太多了。像南宋时岳飞,大破金兵,正欲

  • 赵昀到底有多荒唐?他死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赵昀,宋朝

    大家好,说起招妓入宫的荒唐皇帝赵昀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蒙古大军1227年灭亡西夏,1234年灭亡金国,随后借“端平入洛”事件开始进攻南宋,宋蒙战争全面爆发。跟一鼓作气灭亡西夏、金国的战争不同,蒙古(后来是元朝)对南宋的战争是时战时和、断断续续,持续了40多年的时间,这主要是因为蒙古帝国内部为

  • 你知道吗?杯酒释兵权并不在杯酒之间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北宋,赵匡胤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众所周知,杯酒释兵权算得上是宋太祖赵匡胤政治生涯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成就了。话说北宋初年,禁军势大,而本就是禁军出身,而后通过兵变上台的宋太祖赵匡胤,深知其中的利害。既然自己可以黄袍加身,难保不齐日后禁军的其他的将领也会依样画葫芦,

  • 隋唐名将秦叔宝兵器有多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琼,唐朝

    你真的了解秦叔宝吗?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秦琼,字叔宝,出生在隋朝末年,具体年份不详,籍贯为齐州历城。为唐朝时期数一数二的名将,与姜松(罗松)、程咬金、秦琼、杨广并称四绝。秦叔宝是隋唐出了名的悍将,一开始在隋朝任职,得到了隋军名将来护儿的赏识。后来秦叔宝投奔了李唐,一直为唐效忠,功

  • 王昭君为什么会远嫁匈奴?先后嫁父子三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昭君,汉朝

    王昭君为什么会远嫁匈奴,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众所周知,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沉鱼落雁的容貌。但与其他三位美女相比,她除了容貌外,她品质更让人尊敬。汉朝初年,中国北方边境经常被匈奴骚扰,常年的对匈奴作战,让国家消耗很大,人们生活苦难。到了汉元帝时期,汉朝

  • 王导跟王敦是什么关系?为何二人最后渐行渐远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敦,晋朝

    每当一提起王敦总会和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唐代刘禹锡曾经有诗:朱农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面提到的“王谢”,指的就是东晋时期前后出现的两大名门世家,其中的“王”,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琅琊王氏,而王导、王敦,可以说是琅琊王氏出品的扛

  • 揭秘微服私访第一人朱元璋 怎样才叫微服私访?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明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说起微服私访,电视剧里什么康熙微服私访记,天天为民伸冤还抽空撩撩美女。还有乾隆下江南,偶遇大明湖畔容嬷嬷之类的,就算了,这个多半不靠谱。康熙皇帝一生也没有微服私访过,这位勤恳的皇帝都没有怎么出过皇宫。而喜欢去江南游玩的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