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恒登上帝位之后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可谓是煞费苦心

刘恒登上帝位之后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可谓是煞费苦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637 更新时间:2024/1/6 22:21:16

大家好,说起刘恒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汉朝在我们古代历史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王朝,汉朝的皇帝也有很多,刘恒就是其中一个,刘恒在位期间为国家做了许多事,不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大家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刘邦是他的父亲,刘邦对于这个儿子不是特别理解,他并没有为刘恒做过许多事情,刘恒能够坐稳皇位全靠自己的能力。

刘恒是俘虏生的儿子,她的母亲叫薄姬,为什么薄姬是俘虏呢?薄姬原来是魏王的女人,魏王本来是跟随刘邦的,后面经手下的挑拨,他就背叛了刘邦。刘邦作为一个军队的领导,对于背叛他的人是不能够忍受的,他就派韩信等人把魏王给抓了起来,抓起来没多久,他就被周苛给杀了。跟随魏王的人也成了新的俘虏,士兵就成了刘邦的士兵,女人也就成为了刘邦的女人。刘邦看见薄姬长的还算可以,就把她收了下来。不论是哪个年代,有男人的地方,只要女人长的不错,还是挺吃香的。

随着刘邦的势力越来越大,他的女人也在越来越多,薄姬也越来越不受宠,好在老天爷对她还是挺不错的,让她怀上了刘邦的孩子,顺顺利利的把刘恒给生了下来。一般来说,为老公生下孩子的女人会越来越受宠,而薄姬却不是这样。薄姬知道吕后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她认为把正宫娘娘得罪了没有什么好处,所以薄姬在刘邦身上没有花很多心思,而是一心一意想把儿子抚养长大成人,下半辈子就靠这一个儿子。

在古代的时候,男人的心是完全栓不住的,尤其是皇帝,谁都猜不透皇帝的心思,也许他今天万分宠爱你,明天他就惩罚你都有可能的,薄姬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她给儿子请了很多老师,她要让儿子成为一个厉害的人物。刘恒没有辜负母亲对他的期望,年少的时候都把时间花在功课上面,没有养成吃喝玩乐的习惯。吕后是一个妒忌心非常强的女人,对于丈夫万分宠爱的女人十分讨厌,戚夫人就是一个例子。薄姬很少受到刘邦的宠爱,吕后就没有将薄姬放在眼里,正是因为这样薄姬才逃过一劫,成功的活了下来。刘恒在万人面前就是一个平庸的人,大家对于这个人都没有很大的期望,认为他是当不上皇帝的,所以吕后没有把他当成威胁,就让他带着自己的母亲回到了领地生活。

公元前180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吕后去世了。吕后在世的时候一直掌握着政权,刘家人十分不喜欢这种情况,但是又无可奈何,只能默默的受着。好不容易等着吕后一命呜呼了,刘家人开始了自己的打算,他们想推选出新的一任皇帝,不想让政权再次落到吕氏家族的手中,他们就想到了刘恒。刘恒可能在功绩上没有很大的名声,但是他是一个人品极好的人。据说薄姬生病的时候,刘恒每天会来看望母亲,而且还会亲自喂母亲喝药,在母亲喝药之前,还会自己先尝一遍药的味道,感觉不烫口了,才喂给母亲喝。如果没有真诚的孝心,刘恒是做不了这么好的。

当刘恒得知大臣们推举他做皇帝的时候,他表现的十分开心,他没有想到自己也有这么一天。高兴过后的刘恒恢复了理智,他考虑的事情有很多,他害怕这是一个陷阱,他不想拿着领地所有人的性命做赌注,他就派自己的舅舅去长安确定一下这个事情的真伪。最后经过舅舅的一番确认,这个事情确实是真的,刘恒就将心放了下来,开开心心的赶去长安做皇帝。

人站的越高,风险性也就越大。虽然说皇帝是天下最厉害的人物,但是想做这个位置的人也是非常多,刘恒考虑到自己的安全问题,他就让自己的心腹负责皇宫附近的治安问题。刘恒这么多年的书也不是白读的,他知道一个王朝除了要有皇帝之外,同时还要有许多人才才行。刘恒特别会笼络人心,他对于这次选举他出来做皇帝的官员都给予了奖赏,该升官的就升官,该赏钱财的就赏钱财,没有落下一个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他的统治,为他后面的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

刘恒当皇帝的期间,地方经常出现叛乱,主要还是因为地头蛇的原因,地头蛇总以为在自己的地盘上就是老大,皇帝隔的比较远,不会来收拾他。刘恒对于这种情况,自己亲自率兵镇压,很多人认为皇帝只要在皇宫中呆着就行,用不着自己率兵,为什么他要亲自出马呢?一个原因是他的父亲刘邦在很多次战役当中都是自己亲自出马的,有了这样一个模板在那里,刘恒认为自己出马也不是什么坏事;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人都不服他,认为刘恒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刘恒也想借这个机会告诉全天下的人,他不是一个懦夫,而是一个有能力坐稳皇位的人。

公元前177年,发生了第一次叛乱事件,刘恒在第一时间得知这个事件之后,他就带着自己的军队去到了叛乱的地方,没用多少时间就将地头蛇给消灭掉了,维护了他的统治。刘恒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他不主张浪费铺张,在他的带动之下,不论是后宫还是大臣,大家都向他学习,不去大吃大喝。这一切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老百姓对于刘恒这个皇帝越来越尊重,很满足当时的生活。

古代人的寿命都不是特别长,这跟当时的医疗技术有关,很多疾病大夫都是治不好的,病人能够做的就是听天由命,运气好的就能活下来,运气不好的就见阎王。刘恒在他47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在刘恒的统治之下,汉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他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老百姓,这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情。

标签: 刘恒汉朝

更多文章

  • 宋江最想招揽的人才是谁?栾廷玉为什么不肯上梁山?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栾廷玉,宋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江最想招揽的人才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水浒传》中,宋江为了壮大自己的梁山泊势力,所以常常招募一些英雄好汉上梁山,比如卢俊义,根本跟宋江没有联系,但宋江听说这人家里有钱,而且武功又高,所以就把他赚上梁山,在宋江心中,武功高强的人上梁山,待遇总会不错

  • 朱元璋身为一个杀人狂 朱元璋为什么还能培养出朱标这样的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朱标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和朱标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朱元璋登基之后,把长子朱标立为太子。朱标的老妈是皇后马秀英,马秀英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她为人善良正直,每当朱元璋大开杀戒的时候,她总是想尽办法为干部们求情。朱元璋虽然是个杀人狂,但对这个一起患过难的老婆还是很尊重的。朱标

  • 咸丰正直人生黄金时期 咸丰为什么会突然暴毙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咸丰,清朝

    还不知道:咸丰之死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咸丰皇帝,死在热河的时候,才三十一岁。而咸丰帝之前的清朝皇帝,除了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因患天花去世外,其余皇帝都是五、六十岁乃至八、九十岁才驾崩的。按理说,三十来岁的年纪,正是人一生中精力最旺盛的时刻,而对一个帝王而言,

  • 皇帝宠了一辈子的贾贵妃,最后结局为何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贾贵妃,南宋

    大家好,我是人物介绍网小编,说起贾贵妃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贾贵妃出生于南宋中后期,她的父亲在当时非常有名,叫做贾涉。此人非常了不起,进士出身的他居然很懂得军事谋略,开阃淮东,节制忠义,成为了南宋边防的擎天一柱,招降了山东十几个州。然而他45岁就去世了,没有进一步施展灵活务实的政治手腕。当然,

  • 姚广孝鼓动朱棣起兵,为何被世人称为妖僧?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姚广孝,明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姚广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姚广孝离成为“疯子”只有一步,但是这个分寸他却把握得恰到好处,所以他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天才。他一直是一个思想复杂的人,这或许是因为他兼通儒、释、道的缘故,让他成了一个懂得把握分寸“精分”,从

  • 乾隆去世后,剩下的十位后妃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乾隆,清朝

    大家好,我是人物介绍网小编,说起乾隆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作为清朝历史上最长寿,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乾隆皇帝在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早年,乾隆帝实行“宽严相济”的国策,完善各项典章制度,促使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出现。然而,执政晚期的乾隆帝贪享奢靡之

  • 吕布与袁术的恩怨到底有多深?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袁术,三国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袁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吕布与袁术的恩怨,从吕布被李傕等人赶出长安城时候就开始了。吕布杀了董卓,王允将自己的“温侯”让给了他,任职奋武将军,与王允共执朝政。一介武人,毫无家世,吕布可谓到达了人生的顶点,意气风发。然而,吕布的

  • 北宋一代名将狄青,他最后死得到底有多冤?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狄青,北宋

    你真的了解狄青吗?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狄青是北宋中期的一代名将,人生结局也挺凄凉,但若说他死得比岳将军还冤的话那又不至于。岳将军是真的冤死,冤死在当时的帝、相手中。狄将军却是在遭到贬谪之后,抑郁之下病亡,狄将军之死不能说不冤,但他所蒙之冤确实不如岳将军。岳将军一心直捣黄龙府,为老

  • 西周第十位君主周厉王,历史上的"厉王奔彘"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厉王,周朝

    周厉王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周朝甫始,就封有四大国公周、召、毕、荣。到周厉王时期,宠信荣夷公,他是荣国第六任国君,他推行了一种“专利”制度。这里所说的“专利”不是我们现在讲的专利技术,而是让所有的山林川泽的物产都专归

  • 雍正帝创的"秘密立储制度",对后代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雍正,清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1723年9月16日),刚刚登基的雍正帝召集总理事务王大臣、满汉文武大臣及九卿到乾清宫西暖阁开会,目的确定大清王朝未来的接班人,也就是册立太子。然而,雍正帝却没有并没有明确太子是谁。而是说了下面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