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帝创的"秘密立储制度",对后代有什么影响?

雍正帝创的"秘密立储制度",对后代有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285 更新时间:2023/12/21 8:41:40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1723年9月16日),刚刚登基的雍正帝召集总理事务王大臣、满汉文武大臣及九卿到乾清宫西暖阁开会,目的确定大清王朝未来的接班人,也就是册立太子。然而,雍正帝却没有并没有明确太子是谁。而是说了下面一段话:

“今躬膺圣祖付托神器之重,安可怠忽,不为长久之虑乎?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慎,此时安可举行?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诸王大臣咸宜知之,或收藏数十年亦未可定。”

大体意思就是说,雍正帝不公开宣布谁是太子,而是提前写好传位诏书,装在盒子里,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待他驾崩以后,王公大臣们再共同开,拥立新君登基。

不要小看雍正的这次会议,它事实上废除了中国古代执行了四千年多年的最高权力继承制度,创造了一个新的储君制度秘密建储制。

在家天下的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必须要在自己本宗族的男性亲属(当然基本上都是亲生儿子)中寻找继承人,这个继承人在皇帝制度确立之后更是显得尤为重要,被称为“国本”。然而,一般皇帝都会生出一个班甚至是一个排编制的儿子,最高权力又太过诱人,竞争激烈。为保证权力的顺利延续,西周时期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在此之后,除了特殊情况,皇帝提前公开册立太子便成为了固定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雍正年间才发生了改变。

为何雍正帝刚刚即位就迫不及待地建立这项制度呢?原因很简单,雍正帝刚刚经历了波诡云谲、刀光血影的“九子夺嫡”事件。康熙帝在位后期对自己所立的太子嫡长子胤礽两立两废,其他皇子见有机可趁,有的落井下石,有的结党营私,先后有九位成年皇子参与其中,弄得晚年的康熙帝心烦躁扰,甚至导致整个朝局一度混乱。从九子夺嫡的混乱局面中胜出的雍正帝深有感触,下定决心要推行秘密建储制度。

秘密建储制的具体内容是这样的:由皇帝本人壮年时期拟定秘密立储朱谕,一式两份;其中,一份带在身边,一份封存在建储匣内,将钦定皇太子的名字用朱砂红笔写在纸上,然后皇帝召集王公大臣,宣布太子人选已定,共同见证,安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待老皇帝驾崩,再有各位王公大臣将两份遗旨取出,共同拆封,对证无误后昭告天下,拥戴新皇帝。

纵观中国历朝历代,虽然有嫡长子继承制的惯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往往变数很多,真正以嫡子、长子、嫡长子身份顺利即位的太子实在是少之又少。

其原因比较复杂,简单概括起来:皇位只有一个,儿子却有很多。如果公开立储君,稳固国本,朝臣纷纷进行投靠、甚至纠集党羽来庇护未来主子,皇太子权势便不断增长,进而侵犯和威胁皇权;而且,皇太子的地位远高于其他皇子,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被其他皇子嫉恨,进而反太子的派系会互相倾轧、你死我活;要是公开立的太子被废黜,各皇子之间又会陷入旋涡,大臣们各怀鬼胎,站队结党纷争不休,严重影响朝局的稳定,历史上由此引发的流血冲突比比皆是。总而言之,公开册立储君是有很大弊端的。

秘密建储制则完全不同,理论上讲,这项颇具创意性的制度特点是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全由皇帝一人私下掌握,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嫡、庶、长、幼等死条款。因此,史学界有观点认为,这项制度既可以让诸皇子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不是接班人,会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劲头,不敢懈怠,又可以让群臣们不知该如何站队押宝,避免了结党营私。事实真的如此吗?秘密建储制真正发挥其预想的作用了吗?我们可以从雍正以后的清朝历代皇帝的即位过程来一探究竟。

雍正帝在雍正元年创立秘密建储制之时就将自己的皇四子弘历立为太子,到了雍正十三年由内侍取出这道密旨,宣布弘历即位,即乾隆帝。

乾隆帝一生先后三次秘密建储:

乾隆元年(1736年),密立嫡长子的永琏为皇太子,可是乾隆三年(1738年)永琏就病死;

后又立嫡次子永琮为皇太子,不久永琮也死了;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又密立皇十五子永琰为太子。

不过,乾隆帝的长寿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为了兑现自己不超过祖父康熙帝的在位时间,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便主动禅位给了皇十五子永琰。

嘉庆帝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前往承德避暑山庄时突发疾病去世,慌乱之中大臣们无论是在嘉庆帝身边,还是正大光明匾后面都没有传位密诏。在这一点上,《清仁宗实录》与《清宣宗实录》的记载存在矛盾,加上《清史稿▪禧恩传》的佐证。史学界一般认为,嘉庆帝在嘉庆四年(1799)年就已经秘密建储,但却只留下了一份在身边,而且由于他的猝死,遗诏找不到了,最终由孝和皇太后的懿旨指定了皇嫡长子旻宁为皇位继承人(一说是在嘉庆帝的近侍身边的“小金盒”里找到了传位诏书),即道光皇帝。

道光帝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密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临死前在群臣的见证下打开了鐍匣,宣布皇四子为继承人,即咸丰帝。

从咸丰帝开始,秘密立储制便形同虚设,因为咸丰帝就只有一个儿子载淳,就是后来的同治帝。而同治帝和后来的光绪帝都没有儿子,秘密立储更无从谈起,因此从同治开始,清朝的皇位继承制变成了太后懿旨指定,到了宣统帝时清朝便灭亡了。

仔细分析便发现,秘密建储制真正严格执行的只有雍正和道光两代皇帝。

雍正帝在秘密立弘历为太子之后就为了培养他,先后两次让尚未成年的弘历代替自己去祭奠康熙帝的皇陵,朝野上下也由此全都知道了弘历已被立储,原本就和雍正不和的皇三子弘时彻底心死,倒向了雍正的政敌允禩一方。最终导致雍正在清算允禩的时候一块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清算了,弘时先是被过继给允禩,之后更是削去了他的宗籍。弘时最后抑郁而终,年仅24岁。秘密建储制的创立者也避免不了父子相残,朝局动荡。

乾隆帝由于两位嫡子先后夭折,加上心爱的皇后病逝,悲痛欲绝的他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禁止朝臣们提起建储之事,一直拖到自己63岁的时候才开始面对这个问题,而且由于他本人实在是长寿(享年88岁),大部分儿子都被他自己熬死了,所以真正可选的继承人不多,相对而言,皇十五子缺点最少,而且由于乾隆特殊的“六十年承诺”,所以其秘密建储根本没有真正实施,保密工作也没有做好,重臣和珅就通过乾隆身边的太监提前得知了皇位继承人是谁。

嘉庆帝虽然皇子不少,但从出身、功劳到受封的爵位等各方面来看,朝臣们早就知道嫡长子旻宁会是皇位继承人,所以虽然即位时程序不合祖法,但却没有引起争议。

道光帝在晚年时间,能够选择的继承人也只有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䜣,而且其一直犹豫不决,最终也造成了朝臣的站队押宝,野史中关于两人对皇位的争夺的记载,精彩程度一点不比小说逊色,比如著名的“藏拙示孝”。

事实上,秘密建储无非是想确定皇位继承是正统合法、保证政局的平稳过度,根本就不可能真正做到秘密。

其一,除非特殊情况,真正能进入皇位争夺范围的皇子其实数量有限;

其二,皇位继承人必须经过历练和培养才能真正具备执政能力,否则即位之后无法掌控朝局,这就意味着皇帝对“秘密”的继承人肯定会表现出栽培重视,并帮助其建立威信,大臣们只要不傻,立刻就会明白谁是皇位继承人;

其三,皇帝在选择继承人时不可能做到完全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因为皇子的出身、母家的影响力等外界因素也会对朝局造成影响;

其四,过早的秘密建储还很容易受皇子夭折的影响,造成前功尽弃。

可以说,秘密建储制只有在皇子尤其是成年皇子数量较多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最大的发挥作用,清朝在雍正以后之所以皇权交接比较平稳其实更多的是因为特殊情况。另外,秘密建储制在清朝能够顺利实施,和清朝皇权达到顶峰以及清朝源自少数民族,嫡庶观念远不如其他朝代有关,如果放在文官制度及其完备的宋明两朝,秘密建储制恐怕从一提出来就被否决了。

当然,评价一个制度的优劣,最好的方法是长期的实践检验,清朝仅仅四次(严格上讲是两次)的实施并不能说明问题。然而,历史的进步并没有给秘密建储制留下继续实践的机会,它注定是要和腐朽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一起走向坟墓的!

标签: 雍正清朝

更多文章

  • 朱以海:一生两次错过皇位,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以海,明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以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明朝末年,朝廷内忧外患严重,这时候朝中文臣无作为,整天就知道对皇帝歌功颂德。好在此时国家涌现了诸多忧国忧民的奇人异士,才让明朝得到喘息的机会,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明朝并没有把握好这些机会,才会导致最终的灭亡。在众多抗清义士

  • 他是陈友谅的结拜兄弟,遁入空门最后活到99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定边,元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定边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代的封建统一王朝,不管统治时间长短,但注定会迎来末期,出现乱世。而每逢乱世,必定会涌现出诸多英雄好汉。就好比东汉末年出现的乱世,各大势力都人才辈出,光《三国演义》中出场的就数不胜数。而在元朝末年,也涌现了一批乱世英雄。其中有一

  • 孙尚香与刘备的悲剧婚姻是谁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尚香,三国

    孙尚香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孙夫人,本是江东郡主,正史中并无其名字具体所称,京剧一出折子戏《甘露寺》中称其名为孙尚香,本文我们姑且称其为孙尚香。孙尚香的大哥孙策是名动一时的英雄豪杰,二哥孙权是一代霸主,她天之娇女,自幼聪敏尚武,无忧无虑。孙尚香本来应该是快活的,但

  • 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最后还是难逃一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善长,明朝

    你们知道李善长的故事吗?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为您讲解。李善长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明太祖朱元璋曾赐给李善长铁券,也就是免死金牌。能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可即使如此,李善长还是被朱元璋满门抄斩,为何连免死金牌都不能救他一命呢?《明史》记载,李善长“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rdqu

  • 为什么唐朝的王公贵族不愿娶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唐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朝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代的平民百姓,都希望能够娶上公主,毕竟一旦娶了公主,就能少奋斗几十年。就连现代人心中,都认为娶公主是件幸福的事。然而在古代,愿不愿意娶公主这件事,还得分朝代。唐朝时期,平民倒是愿意娶公主,理由还是一样,可以少奋斗很多年,即使被欺

  • 袁崇焕一生做的两件错事,也导致了明朝的不可挽救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袁崇焕,明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袁崇焕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袁崇焕的事迹、评论几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但在明朝危难之际,他先后击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使清军始终不能突破宁锦防线,可谓是抗清英雄无疑。但人无完人,袁崇焕就做了两件错事,不仅丢了自己的命,还加速了明朝的灭亡。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

  • 贾贵妃是怎么断送掉自己的前程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贾贵妃,宋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贾贵妃是怎么断送掉自己的前程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历史上,许多男人与皇帝的宝座擦肩而过,也有许多女人与皇后的凤冠相隔咫尺天涯。他们并非没有能力,也许差的就是一点点运气,而这点运气,人们称之为天命。今天要说的这位女主角,就是缺少一点天命的贾贵妃。贾贵妃出生

  • 乾隆后宫唯一的汉族女子是谁?死后被封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魏佳氏,清朝

    乾隆后宫唯一的汉族女子是谁?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还珠格格》中有一位乾隆帝的妃子非常引人注目,她就是令妃娘娘。说起这个令妃,其实在历史上还真是确有其人,她就是嘉庆帝的生母魏佳氏,而且追根溯源,这位令妃娘娘还是一名汉人,因此,我们说嘉庆帝颙琰身上有着一半的汉人血

  • 刘备出征为什么从来不带上诸葛亮?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备,三国

    刘备出征为什么从来不带上诸葛亮?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上千年来,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君臣关系一直被奉为典范。刘备自己也坦言的得诸葛亮相助,犹同如鱼得水。这一点也不夸张,要是没有诸葛亮在一旁出谋划策,规划蓝图,恐怕刘备终其一生都没有翻身的机会,还真有可能会漂泊一辈子,当

  • 朱橞:明代九大攘夷塞王之一,最后为何被废为庶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橞,明朝

    朱橞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朱元璋第十九子,就是谷王朱橞,他的生母为郭惠妃。郭惠妃是郭子兴的女儿,所以朱橞也是郭子兴的外孙。除了朱橞以外,郭惠妃还为朱元璋生了蜀王朱椿、代王朱桂,以及两位公主,可见还是很受宠的。朱橞生于洪武十二年,在他12岁那一年,被册封为谷王,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