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尽灭前朝宗室的隋文帝仁慈一面:废除北周的苛政

尽灭前朝宗室的隋文帝仁慈一面:废除北周的苛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330 更新时间:2024/1/22 15:03:19

杨坚登上帝祚不久,大杀周朝宗室文帝子孙25家,闵帝子孙及明帝子孙6家,武帝子孙12家。宇文的儿子宇文衍禅位后即被杀,时年9岁;宇文另外两个幼子还在怀抱之中,为斩草除根,也被杨坚诛杀。其余宇文宗室疏属,几乎为杨坚诛杀无遗,成千上万的凤子龙孙均于一年多内惨遭屠戮。开皇六年,又把三个老朋友刘昉梁士彦宇文忻一并杀掉,殃及其子辈。这些巩固帝祚的血腥屠杀,使得杨坚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沉猜阴狠”的印象。

其实,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夺天下只是基业常青的第一步,如何治理天下才是最为关键的。在治理天下上,杨坚为之献出了他的余生,可算是一位有为之君。

《尸子》曰:“德者,天地万物得也;义者,天地万物宜也;礼者,天地万物体也。使天地万物皆得其宜、当其体者,谓之大仁。”德义礼兼备,就是大仁。

杨坚对平民百姓实行宽仁的政策。即位当天,悉除北周苛政,大赦天下。长安城内万民欢呼雀跃,新贵名流欣喜若狂。长安东西两市一百一十坊,四面立邸,夜不闭户,彩光缤纷,载笑载乐,共庆隋皇朝之兴。

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内外恐怖,人不自安”。在他的直接组织下,著名的《开皇律》诞生了。《开皇律》是在北魏北齐的刑律基础上,废除了许多酷法,减轻、剪裁了一些刑律删修而成的。律法明晰,比北朝先前的朝代宽明许多,并取消了枭首、车裂等酷刑(后来又被炀帝恢复)。其中有冤可以逐级上诉,直至皇帝亲自处理这项规定,是以前各代所没有的。日后著名的《唐律》,基本脱胎于《开皇律》。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对此大加赞赏,“今之律,其大略皆隋裴政之所定也。(裴)政之泽远矣,千余年间,非无暴君酷吏,而不能逞其淫虐者,法定故也”。隋文帝统一了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度量衡在隋文帝时重新统一。

杨坚特别注重奖廉惩贪。据史载,岐州刺史梁彦光治理本州“甚有惠政”。杨坚到岐州视察,对他的政绩十分满意,当即下诏予以嘉奖,并号召各地官员向他学习。汴州刺史樊叔略,由于在任内“甚有声誉”,遂升迁为相州刺史。在相州任上,他每当考核时,又都被评为政绩第一。杨坚非常高兴,也对他亲下玺书嘉奖,赐物300段,粟500石,颁示天下。赵轨任齐州别驾时,在职4年,“考绩连最”,杨坚又嘉奖他物300段,米300石,随后召入朝廷任职。当他离升齐州时,父老乡亲挥泪相送,纷纷说:“别驾在此任官,从不收受贿赂,犹如水火不相交,所以我们不敢以壶酒相送。您清廉若水,请饮一杯清水为您饯行。”赵轨双手接过那杯水,一饮而尽。杨坚闻听此事,又先后提升赵轨为硖州刺史、寿州总管长史,将他树为全国官吏学习的榜样。

相反,对贪官污吏,杨坚则严惩不贷,毫不手软。杨坚的第3子、秦王杨俊,曾在灭陈战争中立过大功,颇受文武百官的敬仰,也深得杨坚的宠爱。后来却“渐奢侈,违犯制度,出钱求息,民吏苦之”。杨坚获悉此情,立即派人查办,杨俊不思悔改,仍旧我行我素。杨坚极为愤慨,毅然罢了他的官,将他禁闭起来。有人为杨俊求情,杨坚坚决表示:“法不可违!”还说:“以周公之为人,尚诛管、蔡,我诚不及周公远矣,安能亏法乎?”杨俊临终前遣使奉表向父皇谢罪,杨坚还是不宽宥,对使者说:“我戮力关塞,创兹大业,作训垂范,庶臣下守之而不失,汝为我子而欲败之,不知何以责汝!”杨俊既惭愧又畏惧,致使病情日益加重。开皇二十年,病死于秦邸。

独孤皇后有位姑表兄弟,名叫崔长仁,官任大都督。他依仗自己和独孤皇后的关系,经常搜刮民财,索贿受贿,还逼死了7位年轻貌美的女子。杨坚闻报,遂将崔长仁判了死刑。

杨俊、崔长仁的下场,大大震慑了朝廷内外所有官吏。于是,贪污案件急剧下降,廉洁风气日趋浓厚。

杨坚还很崇尚节俭,他曾教训太子杨勇说:“自古以来的帝王,如果奢侈就一定不能长久,你一定要厉行节俭。”

开皇初有户三百六十余万,平陈得五十万,后增至八百七十万。隋文帝大行节俭之风,提倡储粮备灾,积谷防饥,故广设仓库,分官仓、义仓。官仓作粮食转运、储积用,义仓则备救济之需。隋朝的官仓、义仓储积粟帛为历朝之最,“资储遍于天下”,能供五、六十年之需。经过隋末天灾人祸,唐朝立国二十年后,隋朝在各地的库储尚未完全用尽,可以想见其数量的骇人之巨。义仓制度后世王朝都跟着实行。

“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这就是隋书里的“开皇之治”。

杨坚所兴隋帝国是经济最富庶的朝代之一,仅凭开皇之治就足以彪炳千秋,名传万载。于历史而言,杨坚堪称“大仁”之帝。

标签: 隋文帝北周仁慈

更多文章

  • 绰号“人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武神竟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武神,白起

    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瓦釜雷鸣,七国争雄,这是一个将星荟萃的铁血时代,其中四人脱颖而出,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秦之白起、王翦;赵之李牧、廉颇。如果真的有不败之战神的话,我想应该是白起。白起,芈姓,白氏,名起,楚白公胜之后。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人称“人屠”。

  • 战国名将廉颇战功赫赫却老是在关键时刻被弃用?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国,名将,廉颇

    廉颇为什么壮志难酬?很多人认为,是因为奸臣的谗毁、君主的昏聩。联系廉颇一生的行迹,我以为,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在战场上,廉颇很会用脑子,仗打的稳健、灵活,但在官场上可就差远了,办事,想怎么办就怎么办;说话,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廉颇的“负荆请罪”,勇于悔过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殊不知,在那美誉的后面,廉颇早已

  • 空前绝后:谁以史上太监身份被任命为顾命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太监,顾命大臣

    历史剧《万历首辅张居正》曾在电视上的热播,引发了新一波追觅中国古史的高潮,不过那次是由“清史热”转变为了“明史热”。该剧中,除第一主角张居正而外,还有一个人物上镜率颇高,他便是大太监冯保。通过电视剧学习历史,此途在文化快餐化时代颇受青睐,但若能将艺术化的“历史”与真实历史相结合,或许效果更佳。其实,

  • 义成公主是谁?突厥与隋唐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朝,义成公主,突厥

    开皇十九年(599年),和亲到东突厥的安义公主猝死,为了保持与东突厥的良好关系,大隋皇帝杨坚从宗室选一女赐‘义成公主’号送往草原再次赐婚。阿史那染干是当今东突厥的可汗,名号曰意利珍豆启民可汗。他算是历史上游牧民族对中原比较恭顺的草原统治者之一。突厥因为战败已经分裂成为东、西突厥,东突厥启民可汗原本害

  • 汉末名将皇甫规:凉州三明之一 西羌问题的专家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皇甫规,西羌,凉州三明,

    皇甫规(104年—174年),字威明。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 。东汉时期名将。家族世代武官,祖父皇甫棱,曾任度辽将军;父亲皇甫旗,任扶风都尉。皇甫规有见识,熟习兵法。为泰山太守时,成功平定叔孙无忌起义。后历任中郎将、度辽将军等职,多次击破、降服羌人,并缓和汉羌矛盾,与张奂、段颎合称“凉州三明”。官

  • 西魏大将李弼:宇文泰的爱将 附祭于北周太祖庙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弼,宇文泰,西魏,

    李弼(494年-557年),字景和,陇西成纪人,本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 ,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将领,八柱国之一。李弼少时远大抱负,体力过人。永安元年(528年),为尔朱天光的别将,随尔朱天光西征,因功升任征虏将军,又与贺拔岳讨败万俟丑奴。作战时,李弼总是冲锋陷阵,所向无敌。尔朱天光前去洛阳

  • 魏明帝曹睿为何要尊大太监曹腾为高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睿,曹腾,皇帝

    古人讲究忌讳,尤其是那些称孤道寡的皇帝,自以为君权神授,天命所归,从不把一些不好听的词语用在自己身上,有时随意的掩饰,或者下令群臣禁止去做类似的事。倒是曹睿有所不同,把自己祖上不太光彩的一面展示给带大家,尊称曹腾为高皇帝。这似乎不可思议,因为曹腾是宦官,宦官就是太监,尽管有时地位很高,作为皇帝的近侍

  • 袁术:三国史上最牛逼的官二代为何没有朋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袁术,三国,官二代

    东汉末年,一提起袁术,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地位很高的人。袁术是汝南人,汝南袁氏出过很多大官,在东汉年间,有四世三公之说,意思是一家人中有好几个做总理委员长头衔之类的官员。他和袁绍是亲兄弟,说书人说他门多故吏,朝廷里有很多人都和他家有联系。朝中有人好做官,根正苗红的袁术一时间成为朝廷争相拉拢的对象。为什么

  • 大明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榔:永历帝因何被被缅甸出卖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永历帝,朱由榔,

    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的农民军攻进了北京城,大明崇祯帝景山殉国。紧接着满清入关,农民军溃败。大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以承明祚,但随即被乘胜而来的清军击败,被擒处死。接着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不到三个月,朱聿键也战死了。于是在绍兴的明朝宗室鲁王朱以海称帝,没几天清兵追到,他根本没什么兵

  • 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生不逢时的南明第一名君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明君,朱聿键

    1644年3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明朝正式灭亡。消息传到留都南京,江南的一部分明朝官僚于5月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此后又在南方建立的一系列政权,史称南明。1661年,吴三桂率清军入缅,缅王将永历帝引渡回清朝。次年四月永历帝朱由榔在昆明篦子坡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南明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