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雷霆反腐:朱元璋时期的反腐为何注定失败?

朱元璋雷霆反腐:朱元璋时期的反腐为何注定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642 更新时间:2024/1/20 6:24:49

说穿了也很简单,最根本的原因就两条。一是动机。朱元璋一系列政治运动的根本原因,目的并非是为了政治清明,而是加强皇帝权威和巩固皇权统治。二是人治。朱元璋虽然搞了相当多的条令,甚至明律几乎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法律的顶峰之作,但问题在于其统治的本质和执行,却不幸回到了人治这条歪路上去。

朱元璋同志是个苦娃儿,打小,他那小肺腑里就充满了对地主老财的深仇大恨。

马上打下江山后,于公于私,反腐就成了他的心头大事。那个执着劲啊,让人怀疑他是蝎子座的。

打击面儿,那真是一“揽”无余

连绵不断的反腐运动牵连极广,有案可查的是,从洪武元年(1368年)其到之后的长长十九年间,两浙、江西、两广和福建的官员没一个能做满任期的,几乎全都还没等到述职考核,就被贬黜或诛杀了。朱元璋是这样说的:“自开国以来,两浙、江西、两广和福建设所有司官,未尝任满一人。”

网络配图

洪武十六年,因户部侍郎郭桓贪污,除处死郭桓外,六部全部十二位左右侍郎,以及大批地方官员也均被处死,死者达数万之多,被牵连破产的地主、百姓不计其数,史称“自六部左右侍郎下皆死,核赃所寄遍天下,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

为了平息事态,朱元璋后来又将主审此案的数十名官员处死了事,“郭桓案”堪称是场“空前绝后”的反贪大运动。

除了这些大案外,小案更是连绵不绝数不胜数,如朱元璋爱女安庆公主的驸马欧阳伦,因走私茶盐铁等物资,在朱元璋的寿宴上,被用天子剑处以极刑。

洪武十九年,同批发榜派官364位进士监生。一年后,这些官吏被杀6人,戴死罪、徒流罪办事者358人,一个都没能幸免,全军皆墨。

难道这364位官吏在此后的一年里全都犯罪了?显然不可能。那么对这种现象唯一的解释,就只能是朱家皇帝太难伺候,生杀均出于他一人之手之故。

打击力度,那是相当滴狠

朱元璋反贪,有两个特点,按现在的话说,那就是“从重从快”。

其起罪之低、处罚之重、涉及之广、时间之长,都是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贪污银子,达到六十两被杀头是一定的,不过在杀掉之后,犯官的皮还要被剥下来,装上草做成草人,放官府门前的“皮场庙”示众。

“皮场庙”其实原本是土地庙,这个名字,全因其展览被剥皮填草的官员而来。

至于一般的剁指、断手、砍脚、阉割,以及凌迟、斩首、腰斩,更是无所不有。

至于起罪的下限,在朱元璋自己钦定的案件里,就有因收受一双袜子、四本书、一条网巾这些不起眼小物件而被定罪的案例。

鉴于不断有犯罪官员出现,朱元璋又发话了:以后不以六十两为限,核心精神总之就两个字:查、杀。

网络配图

全民学法律,几乎人人一本《明大诰》

为了标本兼治,老朱还兴起了复古运动,欲从道德上对官员、百姓进行教化。这个活动一直延续到永乐时期,甚至还被进一步发扬光大,达到了所谓“家孔孟、户程朱”的程度。

与之配套的工程,则是推广朱元璋亲自主持编写的《明大诰》(大诰前后共有四编,一般合称《大诰》或者《明大诰》)。《明大诰》实际是部特别法案,其236条中,有一大半是惩治贪腐的条款,而且远比《明律》为重。

在朱元璋的大力主导下,当时的官吏和百姓,都要学习《明大诰》,政府还在各地组织专人讲课,一时间“天下有讲读大诰师生来朝者十九万余人”。

洪武年间,《明大诰》约印行了数千万册,几乎到了人手一册、家家有此书的地步。

朱元璋希望“家传人诵,得以惩戒而遵守之”。他又亲临午门讲课,还把此书列为了国子监的教授科目。

鼓励全民告密

明初的特务政治就不必细说了,实在太有名,想不知道都难。然而不太为人所知的是除官方的特务活动和组织外,朱元璋还别出心裁地号召百姓告密及直接捉拿贪官污吏。

朱元璋下令,除准许百姓赴京告发外,还允许他们直接把贪官污吏“绑缚赴京治罪”,“虽无文引”,各地关卡也当“即时放行,毋得阻挡”,“其正官首领及一切人等,敢有阻挡者,其家族诛”。

在《明大诰》的《县官求免于民》一篇里,就记录了农民赵罕晨将县主簿汪铎等几个官吏捆绑押送进京的案件,最终结果当然是“犯事”官吏被杀。

而在《民拿下乡官吏第十八》中,则记录了常熟县农民陈寿六等将官吏顾英绑至京城面奏的案件。在这起著名的案件里,朱元璋不但赏了陈寿六等人,还特别警告道:有对陈寿六进行打击报复的,一律族诛。而且以后陈寿六真有过失,也只有朱元璋本人有权审问他--陈寿六堪称当时的天下第一农民。

反腐效果,让老朱愁死了

这么豁出命来反腐,显然并没有达到朱元璋期待的效果,他生前如此,死后更是如此。

明朝建国不过短短数十年,吏治就开始大规模滑坡,在很短的时间里达到了一个相当的贪腐高度。

网络配图

譬如正统朝的王振,抄家时被搜出“金银六十余库”,其他的玉器珊瑚之类还没算。弘治朝的李广,抄家则搜出“黄白米各千百石”。所谓黄白米,乃当时隐语,就是指的黄金白银。黄金白银要以石来计算,可见其数额之大。

最有名的大概就是明中期的严嵩了。他被抄家的物资名单,直接被编撰成了一本书,书名叫《天水冰山录》。他家有多少财产呢,只说我当年初见此书的感慨,首先是他家直接可以开一个古代字画博物馆。至于其他地产和黄白钱财之类,相比无数的雅玩文物,真就是阿堵物,太不高大上了,已然不值一提。

老朱生前即为因此苦恼不已,道:“奈何朝杀而暮犯?”

实际上,明初的吏治腐败也确实并没有比历朝的建国初期好到哪里去,该贪墨还是照常贪墨。

失败的不是贪官,是皇上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说穿了也很简单,最根本的原因就两条。

一是动机。

朱元璋一系列政治运动的根本原因,目的并非是为了政治清明,而是加强皇帝权威和巩固皇权统治。

二是人治。

朱元璋虽然搞了相当多的条令,甚至明律几乎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法律的顶峰之作,但问题在于其统治的本质和执行,却不幸回到了人治这条歪路上去。

不说其他,就说原本应该是城管和仪仗队的锦衣卫,摇身一变成为了无所不能的特务组织,随时随地监视官员百姓一言一行,甚至连昨天晚上家里打麻将丢了什么牌都在锦衣卫的监控中。

他们受命于皇帝,完全凌驾在了法律之上,大臣、百姓随时可以因几句言论就被抓走“失踪”,堪称中国古代的“白色恐怖”之最。

至于《明大诰》以及那位天下第一农民陈寿六,更是人治的代表。

首先《明大诰》是朱元璋自己编定的法令和刑罚,《大明律》里没有的枭首、文面、挑筋、剁指、刖足、断手、阉割,全在这里出现了。包括令人发指的剥皮草人,均不载于正律。

再就是同一个罪的处罚,两者完全不同。如关于抗粮抗税的处理,《大明律》中是杖责一百,《明大诰》里就直接以凌迟处死,这叫官员们怎么处理?

网络配图

陈寿六事件,看似开明,看似在发动群众,在走群众路线,但实际上是相当愚昧的。只因朱元璋的一句话,陈寿六直接就凌驾于《大明律》之上,只有朱元璋一个人才有权审问和处理,这置《大明律》和各级政府于何地呢?还怎么指望官吏任事?

一旦到了这个地步,所有的官员和百姓,唯一能指望的就是皇帝的个人好恶了。整个国家所有的希望,都建立在今上英明的基础上。所有人都不知道一旦换个皇帝,会搞什么运动、会出什么政策,整个国家都在赌运气,而且还没有其他选项。

最坏的是即使上台的是明君,还要看既得利益集团有多大势力。因为没有制度的制约,利益集团势力很容易壮大,一旦壮大到一定程度,连人治顶峰的皇帝都没辙。明朝中后期就是这个局面。好比有名臣之称的徐阶,家里的地产有几十万顷,他不倒台,谁都治不了。

所以人治肃贪,必然是失败的、落后的,它最多只能治一时。

标签: 朱元璋雷霆反腐

更多文章

  • 大清官员曾国藩:重权在握却为何没有推翻清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曾国藩

    太平天国运动掀起中国农民运动的高潮,伴随着太平天国产生的还有曾国藩的湘军。曾国藩的湘军在镇压太平军,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之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清王朝最具实力的军事力量。而此时清政府的八旗军战斗力早已薄弱不堪,因此曾国藩成为晚清的支柱石。曾国藩身为朝廷重臣,又手握兵权,政客门生满布天下,控制了清政府的半壁

  • 清朝大贪官和珅:史上最有钱的官究竟有多少钱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和珅

    2014和2015这两年我国查出来不少贪官,这些人都是拿国家的钱为自己办事,丝毫不为人民群众着想,这些人都是民族的罪人。这些人有一个非常的有名的前辈,谁啊?“王刚老师?不对,那是和珅,王刚是演和珅的。”对,就是和珅。和珅可是历史上有名的贪官。他,据说他所贪污的财产折合人民币有2750亿元。你想想在那

  • 隋炀帝杨广杀父淫庶母之谜 “任意车”肆意淫乐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569~618年),即杨广。隋文帝之子,在皇帝位9年。即位后大兴土木,修筑宫殿,开掘运河,开辟驰道。因每项工程均耗人、物无数,国运渐衰。各地起义烽火连天,隋朝覆灭。其在江都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缢死。一说其是弑父篡位。隋炀帝还未出生,怀孕的独孤皇后某夜梦见一条龙从身中钻出来,在天空中飞了十多里,

  • 唐朝宦官李辅国为何能权倾朝野甚至愚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宦官李辅国

    乍看李辅国,还以为是李林甫,傻傻分不清楚,只怪唐朝李氏一族太过庞大,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李氏王朝中李姓者的名人真是不胜枚举,文人有李白,谋臣有李泌,武将有李绩,尤其是晚唐时期,宰相中李氏一族基本上处于垄断性质,如李林甫、李辅国、李泌等等。图片来源于网络言归于正传,李辅国,出生于在唐玄宗时期,本是一

  • 揭满洲神童顺治6岁登基时的奇异表现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顺治

    导读:顺治帝登基时只有6岁,在上一年的年底,他5岁时,他随太宗皇帝到叶赫噶哈岭出猎,放围一开始,他手疾眼快,一箭射出去,当场竟然射死一只狍子。那么,登基那天早上他是如何表现的呢?他坐上龙椅的时候,是懵懵懂懂,还是精精神神?那一天,他稚嫩的肩膀是如何在那一刻担起江山社稷的呢?网络配图清崇德8年8月26

  • 揭秘:和珅栽在嘉庆帝手中的致命死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和珅

    导读:清宫剧充斥荧屏,让各位观众有了眼福。而涉及最多的要算和珅和乾隆皇帝等人了。在荧屏之上和珅大都被描绘成一个只会阿谀奉承、贪污贿赂的小人。历史上的和珅是否真的如此?乾隆帝为何宠信和珅,和绅又是如何召来杀身之祸呢?下面就由本文为大家解读一个奴才的悲剧吧!网络配图据历史记载,和绅,字致斋,原名善保,钮

  • 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高祖刘邦

    刘邦任泗水公时曾奉命押送农民去修陵墓,谁知在路上便跑了一大半,刘邦眼看自己若赴目的地也是难逃一死,途径丰西沼泽地时索性一了百了将剩下的农民都放了,一个人独自饮酒喝得酩酊大醉。其中有一部分农民自发的愿意跟从于他。图片来源于网络刘邦踉踉跄跄地行走在途中,一个在前方探路的农民突然转而向后跑来,建议全体掉头

  • 揭秘刘义隆将王玄谟寇滑台是怎么回事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义隆

    刘义隆是中国历史上刘宋王朝的第三任帝王,他在位的三十年统治被后人称为“元嘉之治”。但这期间因为三次指挥错误的北伐战争而使国力大受损失,其中尤以刘义隆将王玄谟寇滑台事件影响最甚,那么刘义隆将王玄谟寇滑台发生于何时?这一惨败之战的过程又是怎样呢?图片来源于网络王玄谟出身于南朝世家,其祖父及父亲皆担任过北

  • 建功立业易功成身退难:那些让皇帝超宠爱的武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将

    清明廉政的皇帝,喜欢公正廉明的好官;昏庸无能的皇帝,喜欢阿谀奉承的谄官;凶残暴躁的皇帝,喜欢手段狠劲的毒官;但无论是清明,昏庸还是残暴,作为一名皇帝,最喜欢的还是那种懂得进退,适可而止的“糊涂官”。网络配图No.1:范蠡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

  • 战国燕太子丹最后是被生父杀死献给秦王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燕太子丹

    战国时期七国相争,秦国逐渐独大。秦王先后灭了韩国,魏国又开始攻击赵国。燕国的太子丹在秦国作为人质扣押,被秦王凌辱。太子丹亲眼看着秦王的残暴和狼虎野心,担心弱小的燕国也即将被灭亡,于是从秦国逃走回到了燕国。图片来源于网络太子丹回到燕国后,日夜忧思,想出了找人刺杀秦王的计策。他拿出自己的财物遍寻可以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