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鬼谷子座下高徒孙膑和庞涓的恩怨终结!

鬼谷子座下高徒孙膑和庞涓的恩怨终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779 更新时间:2024/1/5 19:37:58

大家好,又到了每天这个时候和大家分享读《资治通鉴》的心得。

上一期我们分析到了,孙膑用围魏救赵的计策,解除了赵国的危机,并且生擒了庞涓

最终经过当时诸侯各国积极调解和斡旋,达成共识,魏国从邯郸撤兵,齐国也归还了庞涓。

按理来说,这个魏惠王和庞涓君臣两人应该深刻反省,这次对赵国采取的军事行动,几乎有半个战国的国家在针对他,西边的秦国,东边的齐国,南边的楚国,还有一些小不拉几的小国家也来凑热闹。

看起来,魏惠王对枪打出头鸟这句话理解不深刻啊。

有些人爱赌博,输掉了万贯家财。

有些人骄奢淫逸,败掉了万贯家财!

而我们的魏惠王,喜好的是打架,说文雅一点儿就是穷兵黩武。

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魏惠王的爷爷魏文侯是战国霸主,父亲魏武侯也是名震天下,到自己的时候不能在当窝囊废啊,而且心理上一直对自己的血统生世,家世引以为豪(我都怀疑是不是智伯转世来的,想当年智伯也很狂啊,喜欢打这个,打那个,败掉了国家。)

于是魏惠王又开始了休养生息,等待机会,这期间和秦国发生了的大大小小的摩擦,但是一直还是吃亏啊!

想当年魏文侯时候,吴起守河西的时候,秦国人边境上都不敢走,而到了魏惠王手里,魏国在秦魏交接的边境地方,已经丧失了话语权。

直到公元前341年,农历庚辰年,魏惠王和庞涓又忍不住了,这九年时间里,家底子又积累了不少,精兵十万也随便凑出来,于是魏惠王的内心又要开始骚动了,而这次内心的骚动,直接将魏国的未来送到了谷底。

魏惠王由于干不过西边的秦国,只能拿软柿子来捏了,由于这个韩国在韩昭侯时候,靠申不害的变法,也逐渐强大起来,这下使得魏惠王心里存满了忌惮。

魏惠王的逻辑思维是,不能让韩国强大起来的,起来的话,我们魏国西边是强秦,东边的是韩国,夹在之间完全处于受水状态啊,魏惠王此时估计忽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三晋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要团结的,因为三晋在历史上一直是结盟的关系,虽然后面摩擦冲突不断,但是,打来打去,完全没意思啊,间接的让西边的秦国钻了空子,狠狠的发展。

但是魏惠王似乎对团结邻居这个意识领悟的不够强,而是想天狗吞日,直接做掉韩国,看起来魏惠王的野心不小,是想统一三晋的节奏,可是当时想统一三晋是几乎不可能的,为什么?

这完全和军事力量无关了啊,这就是一个全局的博弈啊,那个时候,小的摩擦大家都是允许认可的,但是你要灭掉一个国家,这就不行了啊,因为当时的战国环境,不允许一家做大,魏国若灭了韩国,那么赵国就危如累卵啊,赵国若再被灭,以三晋地域之广,实力之强,其它国家诸侯估计连睡觉都费事啊。

所以魏惠王的这个举动又是在单挑整个战国了。

韩国第一时间就派使者向齐国求救。

齐国第一时间,召开了紧急会议。和以往一样,这个邹忌是坚定的反战者(因为邹忌是文臣,若非要打仗,那就是田忌的事,自己和田忌不和,田忌若不断立下战功,对自己是威胁。)

所以在齐威王时代,邹忌是坚定的反战者。

而田忌和孙膑则主张必救,道理很明显,不救韩国的话,魏国拿下韩国是分分钟的事,魏国若做大,到时候对整个战国就是腥风血雨(都知道魏惠王不安分,爱打仗立威。)

但是孙膑在这个时候对齐威王提出,不能不救,但是不能早救,为什么呢?

因为早救的话,齐国就等于是韩国的一支军队了,韩国一打招呼,就过去帮韩国拼命,这不合适。

而且早救的话,自己的损失大,魏国当时精兵十几万,韩国人一点儿力都没出,过去让我摆平,我不是傻。

所以要迟救,等韩魏两国消耗的差不多了,再救,这个时候韩国会发自内心感恩戴德,而且趁魏国疲惫的时候,容易获得取胜的机会。

齐威王立刻打发韩国的使者回去,让韩国放心 ,一定马上来救。

使者回去后,整个韩国高兴坏了,为了等待齐国的救援,对魏国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城外的庞涓也纳闷说,但是我以为我们魏国的士兵勇猛,怎么韩国的直接不要命了。

但是韩国毕竟不是魏国的对手,使者一次一次去齐国催,齐威王,田忌,孙膑觉得时机到了,就率领八万大军浩浩荡荡出发,去救韩国。

这次田忌和孙膑故技重施,又来了直接攻打魏国都城的战法,但是庞涓也不是傻子,同样的局,不能上两次当。

于是庞涓和太子申撤出韩国,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来追打齐国。

这个时候,孙膑的智慧又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又为世界军事历史,留下了一个经典的教科书级别的战役。

那就是《孙子兵法》里提出的,能而示之不能!避实就虚!

孙膑当时认真分析了两国的情况,魏国士兵勇猛善战,而且军力大于我们,硬碰硬的话,不见得占什么便宜,说白了,这次救韩国,也基本上把齐国的家底子都搬出来了,拼光的话,就没脸回去了。

所以只能设伏,打伏击战,避实就虚,迷惑敌人。

于是,闻名军事历史的减灶计就这样诞生了,孙膑命人每天减少一半的灶,给敌人造成齐国人来魏国胆怯,士兵逃跑的假象。

结果庞涓果然中计,庞涓在当时,武断的认为,齐国人害怕了。士兵跑了一半,于是拼命的追,拼命的追,岂不知,庞涓已经加速往死亡线上奔跑。

孙膑通过计算,算出了,以庞涓的速度,当天晚上就能到达马陵这个地方,而马陵这个地方,正是符合打伏击战的地方,于是孙膑命人把马陵里一棵树的树皮扒了,上面写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并且命令齐国设伏的士兵,等傍晚看见火把的时候,就万箭齐发,射向火把处。

果然,傍晚左右,庞涓追到了马陵。遥远处,庞涓在暮色里看见隐隐约约反光的大树,上面隐隐约约有字,庞涓名手下点亮火把仔细观看的时候,顿时响声雷动,万箭齐发,庞涓瞬间知道中计,大喊一声:遂使竖子成名!

就自杀了。

这一战,齐国全歼魏国十万主力,从此,魏国一蹶不振,不断丢疆失土,最终被秦国吞并。

而魏惠王,派人从乱军中找到了庞涓的尸体,并且对庞涓进行了厚葬,但是庞涓这个孩子在当时惹的人太多了,没过一段时间,庞涓的墓就被挖掘一空,尸体曝露在荒野之中。

但是难能可贵的是,当齐国割掉庞涓首级的时候,孙膑把庞涓的首级要了回来,为庞涓立了一个体面的墓碑。

孙膑最后,还是尽到了同窗的友谊之情!

然而,一切都回不到两人在鬼谷子那儿一起学习的快乐时光了!

出来混,所做的一切,迟早会还的,还的干干净净!

标签: 鬼谷子孙膑庞涓

更多文章

  • 狄青为什么要戴面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面具,狄青

    狄青是北宋仁宗年间著名的军事将领。狄青生于公元1008年,卒于公元1057年,享年50岁。狄青是山西人,因骁勇善战,人称“面涅将军”。纵观狄青生平,一共可分为四个阶段。狄青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出生。狄青16岁的时候,因代兄长受过,狄青入京当兵。早年间,狄青在军营中四一名骑兵,随后担任散置一职。西夏李元昊

  • 宋朝有骨气的文状元:文天祥从容就义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天祥,状元

    几百年来,文天祥的抗元事迹众所周知,他在受命于危难之际,视死如归的精神昭然于史书。那么,文天祥是个怎样的人呢?文天祥是南宋状元,其才情自不必说,从后世流传下来的诗歌也可看出文天祥这个状元名符其实。不过,成为状元的文天祥,仕途并不平坦,因为他不愿对奸臣妥协。文天祥在朝中属于主战派,他多次上书理宗皇帝杀

  • 乾隆为何会佩服宋仁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宋仁宗

    自称十全老人的清乾隆皇帝弘历,自视甚高,很少有人能入其法眼。但他承认,有三个帝王,却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烨,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赵祯。关于前二人的功过是非,论说可谓已汗牛充栋,就不说了,在此只想略为言说一下人们似较少注重的宋仁宗。宋仁宗公元一○一○年生,因其之前的皇子一个个夭折,故

  • 北宋最短命的皇帝宋哲宗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哲宗

    宋哲宗赵煦即位时只有10岁,虽然年纪很小,但坐在朝廷上却是神情庄重,言谈举止不失帝王风度。史书上说他“天表粹温,进止中度”。一次在大殿上,有个太监拿奏折时,不小心把宋哲宗的头巾碰掉了。当时,宋哲宗才剃过头,头巾突然掉下来,头皮显得明光发亮,看起来滑稽可笑。殿上的大臣都忍俊不禁,只好低着头装作没看见。

  • 浅论是否真有刘备三顾茅庐一说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备,三顾茅庐

    论坛上最近谈论诸葛亮比较多,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成就三国鼎立的大业。这个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几乎妇孺皆知,在民间也广为散播。但是否是真有这么一回事呢?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洋洋洒洒地花了六,七千字来描写刘玄德三顾茅庐的精彩片段(见《三国…论坛上最近谈论诸葛亮比较多,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成就

  • 她是曹操的女人 却抛弃了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丁夫人,曹操

    爱江山曹操一生不能不说得志,无论战场情长算得上是人生赢家,甚至称为三国第一人都不为过。但谁知身为当朝太尉儿子的曹操,早年的梦想却仅仅只是个郡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后来适逢黄巾之乱,曹操临危授命挥鞭天下,幻想着未来可以当个征西将军肆意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但偏偏时是乱世,随着曹操地盘扩大,奸雄野心也日益

  • 知音难遇:曹操是最懂蔡文姬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操,蔡文姬

    [人物小传]:蔡文姬,名琰,东汉末年女诗人。博学有才,辨通音律,曾因战乱没于匈奴达12年。曹操思贤慕才,用金璧赎回。[君子心语]:所谓红颜知己,就是要你相信,在这个世界,总有一个人,会知道你的好。1。乱世危卵蔡文姬,一个受过知识熏陶的女人,在遭受了耻辱后还能活着,她的心中经历过怎样的惊涛骇浪呢?当文

  • 白起:中国历史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白起,中国,历史,将军

    中国历史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战国时期最为显赫的大将,征战沙场三十余载,六国军队只要听说是是他带兵来战吓的望风而栗。史书上有确切的记载:所有的国家都不敢与秦战,后面加了一个注释,就是因为秦人有此将军!一个将领到了这样的一种地步,这在战争史上是很少见的。他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不世之功。他的战绩创造了中

  • 明宪宗孝惠皇后简介 孝惠皇后的最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孝惠皇后

    孝惠皇后是明宪宗朱见深的贵妃,在朱见深在世的时候未登后位。邵氏之所以能登后位,是因为同生了兴献王,而兴献王的儿子朱厚熜最后成为了明世宗,孝惠皇后作为世宗的祖母,自然能得世宗为其加号。说来孝惠皇后此人,还具有一定的传奇性。邵氏长相漂亮,虽然家境贫穷,但是在少年时曾先后婚聘七人,不过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这

  • 明英宗废黜殉葬制 并非他英明而是出于私心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英宗,朱元璋

    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辉煌的大明帝国,功过千秋。然而,有一件事却让人诟病,即重新恢复殉葬制度。如果说唐太宗临终时要求未生育的妃嫔出家有些冰冷无情的话,那么朱元璋此举则充斥着残酷和血腥。据《明史·后妃传》载,“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至于数量,《胜朝彤史拾遗记》云“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