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曹魏大将于禁:因为被俘被魏文帝曹丕羞辱致死

三国曹魏大将于禁:因为被俘被魏文帝曹丕羞辱致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479 更新时间:2024/1/18 20:14:18

自古以来,将军战死沙场都是一件成全名节之事,“马革裹尸还”更是一种英勇和壮烈。当然,能够建功立业,受赏封侯从而终生得享尊荣也是一名战士所愿。然而,有的人立有赫赫战功,也被拜将封侯,却由于“一失足成千古恨”而没有了这番荣耀。三国时曹魏的大将于禁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种事例,因为他虽然拜将封侯,却没有战死在战场上,一时的投降让他失去了一生的荣耀,最后被人羞辱而自感愧疚而死。

于禁这个人很有名,因为关羽的水淹七军,他也跟着“留名千古”。更因为关羽成了关老爷,这个于禁就更是大大的有名,只不过,这个“名”是为了成全关老爷而出的。其实,于禁对于曹魏政权来说还是很有功劳的,还可以说是战功赫赫,否则,他也不会成为大将而和关羽对垒。

于禁是泰山郡巨平县人,原来属于鲍信的兵士,后投奔曹操,经过王朗的推荐,被曹操任命为军司马。在曹操攻打陶谦、吕布和黄巾军余部黄邵等人的战斗中有功,逐步升迁至平虏校尉。

真正让于禁出名的是在曹操讨伐张绣的时候。

曹操进攻宛城,逼迫张绣投降。可是,曹操却把张绣孀居的婶婶纳到自己房中,张绣感觉受到了羞辱,就对曹操产生了怨恨。曹操想除掉张绣,机密泄露,张绣率兵袭击曹操。曹操猝不及防,在儿子曹昂和大将典韦等人以命相拼的保护下,这才返回舞阴(南阳境内)。当时曹操的军队非常混乱,各个部队都抄捷径小道返回曹操的大营,只有于禁约束几百名部下,且战且退,虽然有人负伤有人战死,却仍然保持着战斗阵型。等到敌人追击的势头稍稍有所缓和,于禁就慢慢整理好队伍,敲着战鼓回营。途中,于禁看到十几个带伤裸奔的士兵,问清了是被青州兵抢劫,于禁就率兵讨伐他们。青州兵原属于黄巾军,曹操讨伐时投降,是曹操讨伐董卓时的骨干力量之一,曹操对他们多有宽容。当这些人遭到了于禁的问罪,就先跑到曹操那儿去告状。有人劝告于禁说:“青州兵已经到曹公那儿去告你的状去了,应该赶紧到曹公那儿去分辨。”于禁说:“现在敌人还在后边,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追来,不事先做好防备,用什么来抵抗敌人?况且曹公通达明智,诬告我又能起什么作用?”于是就挖壕沟、立营寨,等一切都布置好了,这才去见曹操。等于禁把事情经过汇报过,曹操非常高兴,说:“淯水(曹操被袭击的地方)的危难,我已经惊慌失措,将军能在混乱中整顿队伍,责讨抢掠的罪行,安营筑堑坚守阵地,有不可动摇之节操,就是古代的名将,也不可能超过你啊!”正是因为这次战役前前后后的功劳,于禁被封为益寿亭侯。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于禁更加被曹操所重视。

于禁的另一次优异表现体现在曹操和袁绍的争战上。

到曹操和袁绍交战的时候,于禁被曹操委以重任,独立守卫延津。刘备在徐州反叛,曹操亲自东征刘备。袁绍这时候来攻打延津,于禁坚守,袁绍始终不能攻破于禁的营垒。于禁又和乐进等人率领五千名步骑兵,攻击袁绍沿黄河设立的营寨,从延津到汲县、获嘉县,总共烧毁了袁绍三十多个营寨,杀死俘虏了几千人,袁绍部有二十几名将领投降。曹操又令于禁率军屯驻原武城,于禁又攻破了袁绍在杜氏津的其他营寨。于禁被升为裨将军。

官渡之战的时候,于禁回到曹操大寨。相持阶段,曹军和袁军都把各自的营寨连接起来筑起土山对峙。袁绍的部队向曹营射箭,很多士兵被射死射伤,曹军都很害怕。于禁督守土山,奋力作战,气势高昂。袁绍被打败后,于禁被升为偏将军。

袁绍死后,曹操又打败了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和袁谭,平定了冀州。可这时候昌豨又一次反叛了曹操,曹操就派于禁前去征剿。一时没有攻克,曹操就派夏侯渊和于禁一道攻打。于禁急行军攻击昌豨,由于昌豨和于禁过去有交情,就主动前往于禁大营请求投降。诸将都认为于禁会把昌豨送到曹操那儿去,于禁却说:“你们不知道曹公一贯的命令吗!被围以后投降的不赦。奉行法令,这是下属服从上级的基本规则。昌豨虽然是我的老友,但于禁我会因此而失节吗?”于是亲自同昌豨诀别,流着泪将他斩了。这或许是一种另类的“挥泪斩马谡”吧!当时曹操听说过这件事情以后,叹息说:“昌豨不到我这儿投降,而是去找于禁,难道这不是命吗?”从此更加器重于禁。等到完全平定昌豨所在的东海郡以后,任命于禁为虎威将军。这时候的于禁,其名声地位已经和张辽、乐进、张郃、徐晃齐名。

于禁带兵严肃齐整,缴获的财物自己一毫不取,因此赏赐特重。但他以法令约束部下过于严厉,所以也不得人心,也就是属于那种令人畏而不令人敬的类型。有一个例子:曹操非常恨朱灵,想夺了他的军权,考虑到于禁威严过人,就派于禁去执行这件事。于禁带着几十名骑兵,手持军令直接冲入朱灵军营,解除了朱灵的兵权,朱灵和他的部下没有人敢动。朱灵被解除兵权后,只担任了于禁手下的督军,其他人都很震惊和服气,这就是于禁的行事。于禁升任为左将军,假节钺,连儿子也沾光,被封为列侯。

于禁的名声毁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这一年,曹操命令曹仁去樊城讨伐关羽,派于禁去协助。时值秋天,连下暴雨,汉水泛滥,平地水深好几丈,于禁等七军都被淹没,这就是有名的“水淹七军”故事。于禁同众将登上高坡,望着一片汪洋,无处躲藏又无路可逃,关羽又乘着大船逼近攻击,于禁只好投降。在这次战役中,同为将军的庞德被关羽所俘,不降被杀。

后来,东吴偷袭关羽,关羽丢失了荆州,死后其部下被俘虏,于禁也到了东吴。魏文帝曹丕登基当皇帝后,东吴暂时称藩国,将于禁送回到了魏国。曹丕召见他,于禁已经须发斑白,面容憔悴,流泪不止。曹丕用春秋时秦国秦穆公的大将孟明视的事安慰他,并任命他为安远将军。魏文帝准备让于禁出使吴国,先让他到邺城拜谒曹操的陵墓。曹丕预先让人在陵堂上画上关羽战胜、庞德愤怒不屈、于禁投降的图画。于禁看到以后,惭愧的无地自容,发病而死。

曹丕为什么不剥夺于禁的封爵,还继续任命他为将军,却又要这般羞辱一番呢?大概这就是帝王所玩弄的权术吧!一方面,曹丕让汉献帝禅让出皇位,为避免天下人说他篡逆,必须对父亲的一班老臣给予安抚,更何况天下还有另外两个政权存在;另一方面,他对于这种背叛自己阵营的人有着内心的厌恶。只不过,这种厌恶是不能公开表达的,张郃、张郃、徐晃等人都是曾经的叛将,只不过他们是敌对阵营中的叛将投归了自己而已。这种内心的厌恶曹操就有。听说于禁投降,曹操哀叹很长一段时间,说:“我了解于禁已经有三十年了,哪里想到到了临危处难的关头,他反而不如庞德呢!”就是在这次战役当中,庞德也是被水淹,但他杀了想要投降之将,箭射完了,就用短兵器搏杀,抱着必死的决心,直至落水被俘。关羽想劝降他,庞德的回答是:“我宁可为国家而死做鬼,也不会做贼为将苟且活着!”庞德最初不是曹操的将领,而于禁是跟随曹操一步一步升至将军的,两相比较,其差别该有多大!这种内心极度的厌恶不能直接表达但还是要表达的,这就是曹丕也要羞辱于禁的原因吧!

于禁曾经在杀昌豨时说,不会因为古旧老友就失去做臣子的节操,可惜,他的投降,不仅失去了做臣子的节操,还失去了做人的节操!好在他还有一颗羞愧之心,这也是人们没有给他过多责难的原因吧!

标签: 于禁魏国关羽

更多文章

  • 北齐荒淫皇帝高洋:结婚当晚跑去逼奸守寡的嫂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齐,高洋,暴君,

    本来男女之事容易引起人的关注,现在高湛把逼奸李祖娥,让人扒光她的衣衫,用鞭子抽打她的裸体等事做得天下人皆知,胡氏为他感到羞耻,同时也对他彻底失望了。人的变化无外乎有两种,其一为自个儿独自变,像是接受了一个无形的命令似的,自己折腾自己,变得与原来的自己判若两人。这样的时候,若变好了,便像诗人曼德尔斯塔

  • 晚清最漂亮的美女格格们:清朝皇室美女样貌曝光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清朝格格,清朝

    最美的满清皇室格格盘点:众所周知,“格格”是历史上满族和清朝对女性的一种称谓。作为正式称号使用时是在后金时期,国君和贝勒的女儿称为格格。据《清史稿》记载:太祖初起,诸女但号“格格”。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起,逐步按照汉人习惯,重新规定了封号。作为非正式称

  • 中国史上10位有能力改变历史却英年早逝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古代皇帝

    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诸多的遗憾,特别是在某些关键的历史时刻,一些举足轻重的人物的早逝都或多或少改变了一些历史的走向。历史不能有如果,所以,我们今天就以遗憾的眼光来看看历史上这些早逝的帝王们。1、陈文帝陈文帝本名陈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陈朝的第二任皇帝,他在位7年,是南

  • 明朝最后一任丞相胡惟庸:因何事被朱元璋所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胡惟庸,朱元璋,宰相,

    翻看胡惟庸的历史档案,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这个人只有后半生,没有前半生。公开的历史资料很少讲到他的身世,连生日都无记录。所以胡惟庸的年龄始终是谜。这说明什么呢?胡惟庸这个人没有显赫的家族出身,他是人到中年发迹后、才被历史留意的。那么这个不起眼的胡惟庸,是怎样从被历史遗忘角落走上历史前台呢?史书没

  • 三国名士刘巴:看不起刘备曾拒绝与张飞同床共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刘巴,名士,

    刘备真正开始对士林具有吸引力,还是在刘备占领荆州之后。刘备有了钱袋子和枪杆子,自然不比过去穷酸落魄的时候,这时才断断续续?清流愿意和刘备合作,比如庞统、马良、殷观等人。到了刘备拿下益州后,生产规模也就越来越大了。当然,话说回来,有些人之所以愿意和刘备穿一条裤子,并不是仰慕刘备,而是身不由己,被逼出

  • 出身江贼的甘宁是怎么成为三国顶级武将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甘宁,孙策,三国

    甘宁原本是江贼,用虎皮包裹船身身系铃铛,人称锦帆贼,试问没有实力敢这样显摆吗?地方政府没有能制服的,水战他们来去如风,甘宁是首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甘宁也想走正途,当时孙策还没有统领江东,孙坚还是袁术的部将,甘宁就投了黄祖,但是出身的问题没有被重用。黄祖和孙坚打仗,居然被追着打,而甘宁一上场就射杀了

  • 北魏名士元勰:力挺孝文帝 汉化改革中建奇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魏,孝文帝,改革,

    元勰(?年—公元508年),字彦和,原为鲜卑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后,遂为洛阳人。他曾为侍中、中书令,是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支持者,也是各项改革政策的主要决策者和执行者。元勰是孝文帝元宏的弟弟。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封始平王,加侍中、征西大将军。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改封彭城

  • 解密:视女人如衣服的刘备挂念一生的美女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甘夫人,糜夫人,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有一句经典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意思就是说兄弟如手足一样,是不能代替的;而妻子就像衣服一样,随时都可以旧换新的。作为中山靖王滞后、蜀汉先主的刘备当然是敢说敢做,果然是换妻如同换衣服一般。不过细细看来,刘备一生不停的换老婆并不仅仅是好色那么简单,因为刘备的这

  • 周瑜不杀刘备背后的考量:承担不起刘备集团报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瑜,刘备,荆州,

    周瑜对刘备的力量是绝对不会轻视的。即便是刘备被杀,刘备军依然有主心骨,从血脉来说有刘禅的继承;从政务上有诸葛亮的继承。在赤壁之战结束以后刘备就象是原本被巨石压住、而巨石忽然被移开的幼苗,异常迅速地成长起来。周瑜攻击南郡不下给予了这位枭雄最好的机会。在追逐曹操至江陵未果之后,刘备立即掉头向南,迅速平定

  • 秦国白起:一举成名天下知 灭韩魏联军24万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白起

    核心提示:山西省高平县有一种传统小吃,已有两千年历史,是一种烘烤的豆腐,叫做“白起肉”。皆因白起过于残忍而来,一日之内,坑杀四十万降军。三家分晋 战国初期,韩国、赵国、魏国三国的国君,被周天子承认,完成了三家分晋的最后一步,成为战国时期的新兴国家。战国中期,秦、齐、楚、赵、魏、韩、燕七国争雄的格局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