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中国帝王之最:历史上出现过多少位太上皇?

揭秘中国帝王之最:历史上出现过多少位太上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981 更新时间:2023/12/6 13:50:52

太上皇细数: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历代帝王中,寿命最长的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享年89岁(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计年不准确,故不计);寿命最短的帝王是东汉殇帝刘隆,2岁即亡。历代王朝中,延续最久的是周朝,共800余年(西周300余年,东周515年);存在时间最短暂的是北辽,仅一年多。那么,在这83个王朝中,出现过多少位太上皇呢?总共有九位。

历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是李渊。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中,把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一起杀掉。其时,唐高祖李渊正在皇宫的内湖上泛舟嬉戏,突然一群兵士拥至跟前,声称奉秦王之命为皇父护驾。李渊得知两子被杀,惊慌莫名。他深知朝廷局势已为次子李世民控制,迫不得已,这位坐了九年皇位的唐朝开国皇帝只好下诏退位,宣布由李世民承继大统。李世民既想做皇帝,又不愿背上逼宫篡位的千古恶名,于是他的谋士们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尊奉皇父为“太上皇”,以保全皇父的体面。就这样,李渊做了10年太上皇,于公元635年抑郁而逝。

第二位太上皇是李旦。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杀掉毒死唐中宗李显的韦后,拥立父亲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睿宗知道皇位是儿子为自己争得的,三年后便知趣地传位于儿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李旦做了5年太上皇,在孤寂中死去。

第三位太上皇是李隆基。李隆基让父亲做了太上皇,他儿子李亨如法炮制,也让他做了6年太上皇。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叛军逼近国都长安,已做了45年皇帝的71岁高龄的李隆基在仓皇之中西逃成都,但他仍舍不得放弃帝位。当时承担抗击叛军重任的太子李亨在距长安千里之外的肃州灵武宣布即位,同时根据祖宗先例,遥尊远在成都的李隆基为太上皇。安史之乱平定后,李隆基回到长安,不得不承认这个既成事实。

第四位太上皇是赵佶。公元1125年,金兵借口宋朝君臣背盟毁约大举南下,对北宋都城汴京形成合围之势。兵临城下,朝内一些当权大臣以皇上不退休不足以平金人之怒为由,逼迫宋徽宗赵佶传位于太子赵桓,是为钦宗。赵佶则成了太上皇。但金朝并不因此罢兵,公元1127年,太上皇赵佶与钦宗赵桓双双被金兵俘虏,史称“靖康之耻”。父子二人先后客死他乡。

第五位太上皇是赵构。南宋时期的宋高宗赵构没有亲生儿子,立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昚为太子。由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将位传给弟弟赵光义,因此开国200余年他的嫡系子孙一直没有人做过皇帝,为此朝野中常常有各种议论。尤其是金兵压境、局势危急之时,满朝文武大臣越来越倾向于尽快让赵匡胤的后裔担负护国重任,坐了35年皇位的赵构在各方压力下不得已宣布禅位于太子赵昚,是为孝宗。

第六位太上皇是赵昚。宋孝宗赵昚做了27年皇帝后,在内忧外患中将位传于赵惇(宋光宗),自己也做起了太上皇,成为宋朝历史上第三位太上皇。

第七位太上皇是赵惇。宋光宗赵惇是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较昏庸的一位。他受父宋孝宗禅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后,已经43岁。宋光宗体弱多病,又没有安邦治国之才,而且光宗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由当时着名的妒妇、心狠手辣的李皇后来执政,奸佞当道,朝政从宋孝宗时的清明转向腐败,宋光宗自己不思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据笔者考证,光宗历来就与孝宗不和,宋孝宗逊位后他长期不去探望。绍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得病,宋光宗既不请人看病又不去探望孝宗,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丧。因此,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允许,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宋宁宗),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安享太上皇的日子。

第八位太上皇是朱祁镇。公元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进犯明朝北部边疆,前锋很快逼近大同。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明英宗率50万大军亲征瓦剌。明军由于指挥不灵,行动迟缓,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被瓦剌军包围,明英宗被俘。留在都城的兵部尚书于谦等拥立朱祁钰为帝(明代宗),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镇也因之成为明朝历史上唯一的太上皇。一年后双方议和,明英宗被送还北京。明英宗做了7年太上皇后,于公元1457年乘代宗病重在“夺门之变”中复辟,重登大位。

第九位太上皇是弘历(即乾隆)。弘历25岁登基时,曾经烧香祷告上天,自己如果能做60年皇帝,就把皇位自动禅让给儿子。可能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如此长寿。到1796年,乾隆已坐够了60年皇位,再不兑现诺言,实在无法向上天和臣民交代。于是他宣布禅位给太子(即嘉庆),但他同时又宣布自己身体康健、精力充沛,仍要过问军国大事,指导新皇施政。乾隆同时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

在这九位太上皇中,宋高宗赵构做了26年太上皇,是在此位上坐得最长的太上皇。

标签: 古代皇帝太上皇

更多文章

  • 与潘安齐名的另类美男:天字第一号酒鬼名士刘伶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潘安,美男,酒鬼,刘伶

    酒鬼美男刘伶:北宋着名史学家司马光曾在他的着作《资治通鉴?卷七十八》中写道:“刘伶嗜酒,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曰:‘死便埋我。’当时士大夫皆以为贤,争慕效之,谓之放达。”可以说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竹林七贤之一刘伶的反讽,认为只知道喝酒的刘伶根本不配谈贤。记得我初读到此处时,不禁大笑,然后在书

  • 真实的廉颇:胆小懦弱并非英雄 只敢欺负小国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廉颇,真实

    真实的廉颇:廉颇,廉大将军,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无比高大的,然而,那是文学,是舞台,也就是说,高大的英雄廉颇,只是个艺术形象,而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廉颇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相差很远的。廉颇的原始事迹几乎全出自《史记》,特别是专门为他设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要想了解真正的廉颇,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这些原始

  • 庞统之死源自诸葛亮的嫉妒:庞统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庞统,诸葛亮

    庞统之死真的是源自诸葛亮的嫉妒?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刘备手下的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时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

  • 曾国藩成功的秘密:曾国藩为什么不想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曾国藩,晚清

    曾国藩为什么不称帝?咸同之际,清朝帝国受太平天国重创之后,已是奄奄一息。湘军成为与太平军抗衡的主力。当军事较量的天平倾向曾国藩之际,他的部将和幕友纷纷劝他黄袍加身。加上当时幼主新立,寡后临朝,废除祖制,朝政混乱不堪,而曾国藩重兵在握,威振东南,改朝换代,也许就在一念之间。曾国藩想不想当皇帝?能不能当

  • 如何评价海瑞?清官海瑞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海瑞

    1587年阳历11月13日,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在任所与世长辞。他是一个富有传奇性的人物,对他的生平行事应该如何评论,人们曾经发生过尖锐的争执。这争执一直延续到多少年以后还会成为问题的焦点。和很多同僚不同,海瑞不能相信治国的根本大计是在上层悬挂一个抽象的、至美至善的道德标准,而责成下面的人在可能范

  • 后世对袁崇焕的评价如何?应该如何评价袁崇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袁崇焕

    关于袁崇焕功罪的争论,从明清时期一直延续至今,现在依然存在着争论不休的“挺袁”和“倒袁”两派。倒袁派以草根为主,多是依据各种史料证据中袁崇焕寡谋、损兵、丢粮、不救、议和、献媚、暮气、资敌、斩帅、纵敌、败阵、苟且等劣迹对其提出质疑。挺袁派中不乏名人,如康有为、梁启超、金庸、阎崇年等,挺袁派的套路则多以

  • 盘点:中国历史上八大祸国乱政的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上的,太监

    太监是古代中国君主后宫里被阉割了性器的男性服务员,是古代中国的特产。把他们变成太监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后宫可能发生的混乱性交活动,一般来说,除去皇子,后宫里只能有一个男人,那就是皇帝,以此来保持皇室血统的纯洁。1.敛财弄权汉灵帝的昏暗时代东汉末,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宦官集团独霸朝纲,权倾天下。张让颍州(

  • 如何客观评价大将太史慈?三国大将太史慈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太史慈,评价

    对于太史慈这个人物,争论不多,他于历史舞台出现时间亦不长,虽然曾担任一地诸侯,却未在重要战役中出现,也没有影响到历史进程,故而容易被人淡忘。其历史身份在《三国志·吴书》中,太史慈是与刘繇、士燮同传,而未并入江东前期将领“十二虎臣”传中,其主要原因就是太史慈曾经做为刘繇的“余党”和孙策展开作战,与刘繇

  • 细数中国古代十大才女:谁是历史上十大才女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十大才女,李清照,上官婉儿,蔡文姬

    No.1 词国俊杰——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

  • 揭秘:西夏第一猛男皇帝为何下令全国剃光头?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西夏,皇帝,光头

    导读:元昊(公元1004年-1048年),党项人。西夏开国之君,据西北之地,对宋作战,三战三捷。在他之前,其祖、父两代,一直向北宋称臣,北宋无西北之患,可集中力量对付辽国。元昊横空出世,宋朝从此进入多个北方强邻环伺的时代。公元1041年,一支数千人的北宋轻骑,疾驰到好水川。这是宁夏六盘山的一处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