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客观评价大将太史慈?三国大将太史慈简介

如何客观评价大将太史慈?三国大将太史慈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705 更新时间:2023/12/6 10:55:39

对于太史慈这个人物,争论不多,他于历史舞台出现时间亦不长,虽然曾担任一地诸侯,却未在重要战役中出现,也没有影响到历史进程,故而容易被人淡忘。

其历史身份

在《三国志·吴书》中,太史慈是与刘繇士燮同传,而未并入江东前期将领“十二虎臣”传中,其主要原因就是太史慈曾经做为刘繇的“余党”和孙策展开作战,与刘繇、华歆王朗、陆康、祖郎等人一样,都是战败后才投奔孙策的,并且太史慈于公元206年病卒于建昌,在东吴建立政权的几场大战中均未来得及表现,再加上陈寿对于这位“信义笃烈,有古人之分”的义士可能比较偏爱,于是就将其列于诸侯列传之中,以彰其显。

不过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子义似乎经常被人遗忘,就连日本KOIE公司在设计游戏“三国无双5”时,对于“太史慈传”的剧情就作了修饰,说太史慈只有对孙策的缅怀,由于孙策和他共同的“以升于天子阶堂”的梦想破灭之后,就孤独地离去了。城楼上,孙权领着甘宁、吕蒙、陆逊、周泰等人庆贺胜利时,子义却选择了默默地飘落,就像秋天的叶,已不再是惹人艳羡的红,而是漂于大地的枯。情景颇为感人,并且道出了太史慈和孙权的政治思想的偏差,一个怀汉臣之心(和孙策、周瑜略似),一个有称帝之意(受鲁肃、吕蒙影响),故而分道扬镳。虽然不符合史实的走势,但其心理描写敢于突破,又很生动,感染人心,值得赞述。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应头顶蓝天,脚踏大地,生得其名,死得其所,我认为,太史慈就是对“男子汉”、“义士”等名词的最好诠释。相对于子义,蜀国的关羽、赵云,魏国的张辽、徐晃,都是这一类人,他们为人壮勇,重信义、轻财利,忠君爱国、不顾生死,重友情、重承诺、重节义,光明磊落、大义凛然,符合中华民族男子的道德审美要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孔融是出于孔融本身的仁善德义以及他对自己母亲的细心照顾,可以看出太史慈既有孝心,又能明辨是非,在那个时代,“孝”字是很被看重的,属于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仅列于“忠”之后,这也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然而太史慈之于救孔融不仅出于“孝”来应顺母亲,而是真心认识到孔融的德义。孔融是孔子之后,遵循儒家“仁义”,又乃一时名士,“当时豪俊皆不能及”,做为有着忠心报国、仁义为先思想的太史慈必然对他十分敬重,在与其“未尝相见”的前提下,还是毅然选择了相助于他,并且进行到底。

太史慈当时只不过是个避难于北方的旧官,无权力、无兵马,自然是独自一人前去,这便有了“太史慈单骑救北海”的故事。后因兵微将寡,太史慈又主动自荐去请刘备助阵。此番为了一个“义”字前来报恩的太史慈却遭到了孔融的怀疑,认为子义觉得形势严峻,会趁此机会逃走,这真是小人之心,太史慈说“昔府君倾意於老母,老母感遇,遣慈赴府君之急,固以慈有可取,而来必有益也。今众人言不可,慈亦言不可,岂府君爱顾之义,老母遣慈之意邪?事已急矣,愿府君无疑。”不仅没有逃走,而且真的请来了刘玄德,解了北海之围。在劝说刘备救援时,太史慈的“仁义”其实已经大于了刘备的“仁义”,相信许多读者都能够看得出来,这里便不多说。

经过这次短暂的相处,对于孔融此人,太史慈深感到他非真正的“明主”,无论孔融此时有多认识到太史慈的为人,都无法挽回他那已冷的心。在得知东莱名士刘繇此时已在江南为官时,又单骑下江南投奔,这才有了以后结识孙策的故事。

最能表现太史慈信义的地方就在他和孙策的交手上。在被孙策打败并俘虏之后,孙策义释太史慈,不仅与其重温旧事,敬爱有加,而且向他提出了“同升天子之阶”的想法,这一点是我猜想的,因为从太史慈临死时的话来分析,太史慈之所以发出“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的遗言,主要来源于孙策当年的政治思想的感化或者说是同化。孙坚、孙策早期拥兵也好,占地也好,都有着“勤王”的思想成分,所以孙坚才会努力伐董,并“私藏”玉玺,等待能亲手交还汉帝,达到“升天子之阶”的目的,而孙策“阴袭许”主要也是为了“升天子之阶以尊天子”,都有强烈的勤王思想在里面,太史慈忠君思想比较严重,所以听到孙策的肺腑之言后,很有感触,又见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并且用兵如神,屡次不是其人对手,再加上他对自己有惺惺相惜的感情在里面,最终对其佩服有加,真心投奔。

然后两人约定日子,太史慈说在两个月内安抚刘繇余众,率兵归还,孙策深信不疑,在手下将士纷纷不信的情况下,说出了“其心有士谟,志经道义,贵重然诺,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诸君勿复忧也”的赞誉,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评价。“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这几个字尤其强烈,蜀汉的关羽、张飞、赵云都是这种“以知己相投奔”的关系,最后才会有“千里寻兄”以及“当阳救主”的故事。

历代名士对太史慈的评价

陈寿:“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

孔融:“卿(太史慈)吾之少友也。”

刘繇:“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

《吴历》:“(孙)策曰:‘太史子义,青州名士,以信义为先,终不欺策。’”

《江表传》:“(孙)策曰:‘太史子义虽气勇有胆烈,然非纵横之人。其心有士谟,志经道义,贵重然诺,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

《宋书·刘敬宣传》:“人之相知,岂可以一涂限,孔文举礼太史子义,夫岂有非之者邪!”

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写道:“三国当汉、魏之际,英雄虎争,一时豪杰志义之士,礌礌落落,皆非后人所能冀,然太史慈者尤为可称。”

标签: 太史慈评价

更多文章

  • 细数中国古代十大才女:谁是历史上十大才女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十大才女,李清照,上官婉儿,蔡文姬

    No.1 词国俊杰——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

  • 揭秘:西夏第一猛男皇帝为何下令全国剃光头?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西夏,皇帝,光头

    导读:元昊(公元1004年-1048年),党项人。西夏开国之君,据西北之地,对宋作战,三战三捷。在他之前,其祖、父两代,一直向北宋称臣,北宋无西北之患,可集中力量对付辽国。元昊横空出世,宋朝从此进入多个北方强邻环伺的时代。公元1041年,一支数千人的北宋轻骑,疾驰到好水川。这是宁夏六盘山的一处要塞,

  • 历史上最成功的一对皇帝皇后:武丁与妇好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妇好,古代皇帝,古代皇后,

    武丁与妇好的故事:公元前十二世纪时,正是中国殷商之期。由于频繁的战乱,商王朝留给今人的痕迹已经非常稀少,但是就在这些为数不多的遗物中,却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一位特殊的女人。她的名字叫“妇好”,是公元前十二世纪上半叶的商王武丁之妻。武丁见于史料的“诸妇”多达六十多位,其中只有三人拥有王后的地位,妇好则是第

  • 三国美女:比貂蝉还吸引男人的一位三国女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貂蝉,甄宓

    三国时期在貂蝉和二乔之外还有一位美女甄氏,她从小是个神童,丈夫是开国皇帝,她的文学造诣超越常人,更难得的是她曾经迷倒了曹操、曹丕、曹植三大文坛巨匠兼政坛精英。三国是男人的T型台,既有帅男、型男、文学男,也有猛男、丑男、血性男,各色各样的男人在这七十多年的时间里轮番登台献艺,演绎传奇。由此造成的后果是

  • 中国史上最屈辱皇帝是谁?竟被当众指责“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孝静帝,北魏,屈辱皇帝,

    在皇帝——权力——大臣的政治格局中,权力就像是一台天平的指针。指针偏左,可能会出现独裁皇帝;指针偏右,多半要产生傀儡皇帝。因为有命无运、有名无实、有位无权,所以,傀儡皇帝大都被权臣搞得很郁闷,很狼狈。在历代傀儡皇帝中,被人挟持者有之,被人废黜者有之,被人幽禁者有之,被人砍头者有之;但是,被人当众警告

  • 中国古代十大用兵奇才排行榜!十大天才级名将【图】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名将,古代将军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用兵奇才!10、李牧 战国四大将之首;又一位只败在自己人手里的名将;其对后世戍边制度有重大影响。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他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终其一生,主要是做为武将活跃于历史舞台的。-约在赵惠文王(前298

  • 秦淮八艳之卞玉京简介:外表冷清内心狂野的奇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淮八艳,卞玉京,简介

    秦淮八艳之卞玉京简介:卞玉京18岁时游吴门,居住在虎丘,往来于秦淮与苏州之间,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秦淮著名歌妓。卞赛一般见客不善酬对,但如遇佳人知音,则谈吐如云,令人倾倒。卞赛曾与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吴梅村有过一段姻缘。崇祯十四年春,吴梅村在南京水西门外的胜楚楼上饯送胞兄吴志衍赴任成都知府,在这里他遇见了

  • 多情未了身先死:揭秘秦淮八艳之马湘兰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淮八艳,卞马湘兰,简介

    秦淮八艳之马湘兰简介:马湘兰,明末清初时秦淮河畔名噪一时的名妓,与陈圆圆,李香君,董小宛,寇白门,顾横波等人并称秦淮八艳。马湘兰,本名马守贞,字玄儿,小字月娇,在家排行第四,故又称四娘,她秉性灵秀,能诗善画,尤擅画兰竹,故有“湘兰”著称。她相貌虽不出众,“姿首如常人”,但“神情开涤,濯濯如春柳早莺,

  • 揭秘:少年乾隆是怎样为登上帝位做好准备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乾隆,清朝

    导读:乾隆处乱不惊成为官方记载的一部分,后来成为他的一段传奇。这个年轻人冷静地盯着向其猛扑过来的愤怒的熊的故事,象征着乾隆拥有特殊的力量来统治国家,他注定会面临帝国内外同样凶残的敌人。让时光回到1735年。4月,乔治国王最喜欢的作曲家乔治·弗雷德里克·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

  • 汉殇帝到底是因何夭折?汉殇帝活到了几岁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殇帝,汉朝皇帝

    他出生仅百天有余,便被抱上了帝王宝座;只可惜霉运当头,次年在转瞬之间竟然夭折了。我想大家都猜到,他是谁了,你没有猜错,他就是汉殇帝刘隆。很多人都知道,他即位年龄最小,寿命也最短,可是对于刘隆到底是因何归西的却少有提及。这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么,汉殇帝到底是因何夭折的呢?汉和帝生儿不少,可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