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楚国都城被白起攻破之后 楚国是如何坚持50多年的

楚国都城被白起攻破之后 楚国是如何坚持50多年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770 更新时间:2024/2/17 23:53:0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白起和楚国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鄢郢之战,是指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79年-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攻破楚国别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创楚军主力的大规模作战。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秦昭襄王派大良造(爵位名)白起率军大举攻楚。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白起率军数万沿汉江东下,攻取沿岸重镇,掠取汉水流域丰饶的粮草补给军需,出敌不意突入楚境。攻克邓、鄢城后,白起休整部队,补充兵员和物资。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再次出兵攻打楚国,势如破竹,攻陷楚国国都郢,烧毁其先王陵墓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向东进兵至竟陵(今湖北省潜江市东北),楚顷襄王在兵败后,向东北方溃逃至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被迫迁都于此以自保。由此,在公元前278年,白起正式攻破了楚国都城,并让楚国损失了大片的土地和众多兵马。不过,对于楚国来说,却坚持到公元前223年才被秦国彻底消灭。那么,问题来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后,为何楚国还能坚持50多年?对此,在笔者看来,原因有以下四点!

首先,对于战国七雄来说,都城不仅拥有大量的人口,还囤积了充足的物资。因此,都城一旦被敌人攻占的话,后果很可能就是直接灭亡。比如五国伐齐之战中,乐毅率领大军攻占了齐国都城临淄,就让齐国瞬间瘫痪,一下子丢失了70多座城池,只剩下即墨和莒这两座城池苦苦支撑。再比如公元前228年,王翦率领秦军攻占了赵国都城邯郸,从而成功解决了这一对手。在此基础上,白起攻占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显然也是对楚国的重创。不过,楚国并没有立即走向灭亡,而是继续坚持了50多年。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就第一点来说。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二十三年,襄王乃收东地兵,得十馀万,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秦。二十七年,使三万人助三晋伐燕。复与秦平,而入太子为质于秦。楚使左徒侍太子于秦。

周赧王三十九年(前276年),楚顷襄王聚集东部的士兵,共有十多万,又向西攻取秦国占领的长江畔的十五座城池划为郡县,夺回西部一部分地区。周赧王四十三年(前272年),楚襄王派三万人帮助赵国、魏国、韩国攻打燕国。于是楚国又和秦国讲和,让太子熊完到秦国做人质。

对此,在笔者看来,在鄢郢之战中,楚顷襄王调集士兵,收复了部分失地,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了上遏制了秦国进攻楚国的势头。在向秦国秀出肌肉之后,楚国又选择和秦国谈和,也即一打一拉之后,秦国暂时放弃了一举消灭楚国的打算。就第二点原因,彼时的秦国,也很难全力攻打楚国。虽然在公元前278年,白起攻占了楚国都城。但是,因为魏国、韩国、赵国这三个诸侯国还具备反击秦国的实力,这让秦昭襄王投鼠忌器,不敢将精力一直放在楚国身上。尤其是当时的赵国,更是成为了秦国的心腹大患。

比如秦昭襄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0年),秦国攻打赵国,围攻阏与(山西晋中和顺),赵国的大将赵奢前去营救,将秦军打败。在阏与之战中,强大的秦军被赵军击败,这促使秦国逐渐将赵国视为自己的头号大敌。换而言之,在阏与之战后,秦国将注意力放在了赵国身上,这让楚国获得了喘息之机。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不先重创赵国,就准备一鼓作气消灭楚国,那么这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比如秦国大军出动之后,魏国、韩国、赵国这三国完全可以趁势攻打秦国,从而让秦国腹背受敌。

就第三个原因来说,楚国地域辽阔,可以通过迁都来抵消都城被攻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战国七雄中,对于韩国、赵国、齐国等缺乏战略纵深的诸侯国来说,都城一旦被攻占,确实离灭亡也就不远了。但是,就楚国来说,显然并不存在这一问题。在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被白起攻占之后,楚国立即迁都到陈,也即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一带。当然,对于陈都来说,距离秦国依然相对较近,所以这不是一个长久之计。等到了公元前253年,楚考烈王迁都到巨阳,也即今安徽省阜阳市一带。

公元前241年,面对秦国的步步紧逼,楚考烈王迁都到寿春,也即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一带。对于楚国来说,巅峰时期的疆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因此,相对于战国七雄中的其他诸侯国,楚国拥有广阔的战略纵深,这为其不断迁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在迁都寿春之后,楚国向东还拥有大片的疆域,比如今江苏省、浙江省乃至于山东省南部等地。而这,自然为战国末期,楚国苦苦支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就四点原因来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拥有都城被攻占后的应对经验。春秋末期,吴国就在柏举之战中攻占了楚国都城。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由吴王阖闾率领的3万吴国军队深入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一说湖北汉川北)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楚都的远程进攻战。虽然在柏举之战中,楚国都城被吴国攻占。但是,因为楚国除了都城之外,还拥有广阔的城池,这让楚国最终击败了吴国大军,恢复了原先的疆域。

在此基础上,楚国显然也吸取了相应的教训,增强楚国都城之外城池的实力,比如在这些城池准备一定的兵马和物资,以备不时之需。所以,等到公元前278年,白起攻占楚国都城之后,楚顷襄王不至于一下子就不知所措,而是立即迁都,并调集兵马进行反击。当然,战国中期的秦国,不是春秋末期的吴国可以相提并论。所以,楚顷襄王尽管收复了部分城池,却没能将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夺回。不过,即便如此,楚国也展现出自己处理都城被攻占方面的经验,从而在都城被攻占之后,又坚持了50多年,直到公元前223年,才被王翦率领的秦军消灭。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标签: 白起楚国

更多文章

  • 白起为何要坑杀四十五万赵军?真的是他嗜杀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白起

    秦将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中国历史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战国时期最为显赫的大将,征战沙场三十余载,六国军队只要听说是是他带兵来战吓的望风而栗。史书上有确切的记载:所有的国家都不敢与秦战,后面加了一个注释,就是因为秦人

  • 白起被杀真的是因为功盖震主吗 真相是这样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白起

    对白起被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代军神白起,居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一生未尝一败,由于其擅长歼灭战,加上手段凶残,所以也被称为“人屠”!民国学者章太炎统计,在整个战国时期,一共有200万军人战死沙场,其中一半都是白起的杰作。那么,这样一个牛人,因为什么被杀呢?

  • 同样都是秦国的功臣 王翦和白起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翦,白起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王翦和白起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许多功臣都逃不过的宿命,他们为统治者奔波效劳,但最终总是会败给统治者的疑心。所谓“功高震主”,其实是多数统治者的心头病,君臣之间的信任危机也由此引发。纵观历史,也有功臣能够保全性命、全身而退,就比如秦朝名将

  • 长平之战是白起的巅峰,为什么秦昭襄王为此要杀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昭襄王,秦国

    说到白起,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对于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指挥过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

  • 韩信为什么看不起白起 因为两人的战术理念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韩信,白起

    对韩信和白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人与人的较量亦是如此。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记载了无数英雄好汉及其他们的勇猛事迹。当然,这些事迹流传千古的同时,也少不了被人们拿出来比较一二。今天我们便来聊聊“兵仙”韩信和“杀神”白起。韩信,中

  • 解密:战国时期的兵家著作孙膑兵法有何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孙膑,庞涓,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系与《孙子兵法》区别之故。《汉书·艺文志》称“八十九篇,图四卷”,但自《隋书·经籍志》始,便不见于历代著录,概大约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这部古兵法始重见天日。但由于年代久远,竹简残缺不全,损坏严重。经竹简整理小组整理考证,文物出版社于19

  • 解密:《孙膑兵法》中描述了什么样的军事思想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孙膑,庞涓,孙膑兵法,

    纵观《孙膑兵法》十六篇,在继承孙、吴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首先,孙膑在《威王问》中阐述了战争是政治斗争工具的战争观。他明确地说,战争不是什么别的,而是先王传布"道",即政治的工具。先王不是不想要"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为社会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但是,依靠空口说教办不到,所以

  • 《孙膑兵法》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孙膑兵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孙膑,庞涓,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集战国道家文化气息大成在群雄继起、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思想和文化得到了大解放。齐国是重要的思想、文化中心,齐威王、宣王之时,曾在齐国都城——临淄设稷下学宫,招集天下奇人异士,著书立说,游说讲学,其中黄老道家为其主体。宽容的学术政策和良好的学术环境,造就了一大批才华横溢、博学多识的黄老道家

  • 孙武和孙膑是什么关系 孙武的著作和主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武

    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后世人称“兵圣”。据《左传》所记,孙武的先祖其实不姓孙,而是姓姬,是 春秋时期卫国公子惠孙的后代。孙武是卫国的贵族后裔,父亲孙书,祖父孙蒯,后来逃难到齐国直至长大成人。孙武从小就爱看书,并对兵法有着浓厚的兴趣,由于出生于贵族家庭,优渥的生活条

  • 孙膑怎么死的?马陵之战后孙膑去了哪?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膑,马陵之战

    孙膑是谁?孙膑是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出生年份大约在公元前378年。他18岁时离家拜鬼谷子为师,21岁下山到魏国,23岁到齐国,34岁“马陵之战”后分开齐国。大约死于公元前302年,终年约72岁,功成身退。隐居后病死或无疾而终。能够说孙膑终身中最为辉煌的阶段是在齐国渡过的十余年时间。他和田忌一同为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