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昭襄王为什么容不下已经七十多岁的白起?他是什么想法

秦昭襄王为什么容不下已经七十多岁的白起?他是什么想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670 更新时间:2024/2/17 23:52:55

白起被赐死的时候已经是七十多岁了,秦昭襄王为什么就容不下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作为战国时期有名的将领,白起从小喜欢研究打仗案例,精通兵法,善于用兵,与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在辅佐秦昭王时候,白起屡立战功。在伊阕之战中,他大破魏韩联军;在伐楚之战时,他攻陷楚都郢城;在长平之战中,他神勇无二,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三十多年,他攻城掠地近八十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然而在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他被赐死于杜邮(今天的陕西咸阳)。

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名列武庙十哲,却不容于秦昭襄王,晚年被王赐死。显然秦昭襄王“狡兔死,走狗烹”,那么昭襄王为何容不下他?

一切的恩恩怨怨都应该先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秦昭襄王(前325-前251),嬴姓,赵氏,名稷,咸阳人。战国时期秦惠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在他幼年时期,他和他的生母芈八子即后来的秦宣太后在燕国为人质。秦武王去世后,他们母子俩在义渠君的帮助下回国夺位,是为秦昭王。即位初期,宣太后以主少国疑为由当权执政,外戚魏冉处理庶务,同时任用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国、楚国,攻取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

后来秦昭襄王听从范雎之言,夺取宣太后、魏冉的权柄,正式亲政:文以范雎为相,武以白起为帅,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奠定了秦国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看起来英明、杀伐果决、为秦国建立赫赫功勋的君王,却在后期杀功臣,听谗言这似乎解释有些单薄。

笔者认为,秦昭襄王赐死白起的原因有三。

首先,白起军功卓著,名望过高,过高就会盖主,这是历朝历代都忌讳的事,因此他同样为秦昭襄王所惧。商鞅变法后,重农抑商、奖励军功。白起前期受秦宣太后的重用,后期在秦国的地位就是靠军功一步步打拼下来的。他屡立战功,从一介武夫,成为左庶长,大良造,直至武安君,他的名望在秦国可是无人不知,家喻户晓,特别是军队中的威望,甚至高过秦昭襄王。这样一个兵只识将,而不识君的局面是任何一个君王不愿意看到的。

在秦昭襄王看来,秦王霸主地位不容有任何质疑的,如若白起军功盖过一切,他的至高无上的尊严便会受到威胁。他自身也是靠夺权上位,这一点在他心中尤其是大忌。

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白起是帝王权术的牺牲品。

其次,六十八岁的秦昭襄王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时日,但只要白起在,他死也不能安心。他害怕自己在百年之后,白起造反。再加上白起是秦宣太后的人,难保之后不会再来外戚当权。况且当时白起抗命不遵,一来为保江山永固,二来不想让他为他国所用,于是赐剑命他自刎。

秦昭襄王是个有理想的君王,他想一举攻下赵国的邯郸,成就霸业,可是白起却不打没有必胜把握的仗,坚决抗命。

当白起再次推病不立刻投入攻打邯郸的战斗时,秦昭襄王便以他抗命不遵为由,赐剑让白起自刎。这既是白起的抗命加强了昭襄王的疑心,也是昭襄王用来杀他的借口。

最后,昭襄王还是惜才的,他真的能如此下定决心杀白起吗?自然还有个帮腔的——丞相范睢。自古以来,文臣武将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长平之战后,武安君白起的势头已经要压过范睢了,这时候范睢怎么能忍?在他的煽风点火下,白起不死也得死了。

伴君如伴虎。就算伴昭襄王这样贤明的君主,但是在权力、人性的弱点面前,依然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白起功高震主,也压过了范睢势头,秦昭襄王只能在有生之年除去白起。

标签: 秦昭襄王战国

更多文章

  • 楚国都城被白起攻破之后 楚国是如何坚持50多年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白起,楚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白起和楚国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鄢郢之战,是指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79年-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攻破楚国别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创楚军主力的大规模作战。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秦昭襄王派大良

  • 白起为何要坑杀四十五万赵军?真的是他嗜杀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白起

    秦将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中国历史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战国时期最为显赫的大将,征战沙场三十余载,六国军队只要听说是是他带兵来战吓的望风而栗。史书上有确切的记载:所有的国家都不敢与秦战,后面加了一个注释,就是因为秦人

  • 白起被杀真的是因为功盖震主吗 真相是这样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白起

    对白起被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代军神白起,居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一生未尝一败,由于其擅长歼灭战,加上手段凶残,所以也被称为“人屠”!民国学者章太炎统计,在整个战国时期,一共有200万军人战死沙场,其中一半都是白起的杰作。那么,这样一个牛人,因为什么被杀呢?

  • 同样都是秦国的功臣 王翦和白起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翦,白起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王翦和白起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许多功臣都逃不过的宿命,他们为统治者奔波效劳,但最终总是会败给统治者的疑心。所谓“功高震主”,其实是多数统治者的心头病,君臣之间的信任危机也由此引发。纵观历史,也有功臣能够保全性命、全身而退,就比如秦朝名将

  • 长平之战是白起的巅峰,为什么秦昭襄王为此要杀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昭襄王,秦国

    说到白起,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对于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指挥过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

  • 韩信为什么看不起白起 因为两人的战术理念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韩信,白起

    对韩信和白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人与人的较量亦是如此。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记载了无数英雄好汉及其他们的勇猛事迹。当然,这些事迹流传千古的同时,也少不了被人们拿出来比较一二。今天我们便来聊聊“兵仙”韩信和“杀神”白起。韩信,中

  • 解密:战国时期的兵家著作孙膑兵法有何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孙膑,庞涓,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系与《孙子兵法》区别之故。《汉书·艺文志》称“八十九篇,图四卷”,但自《隋书·经籍志》始,便不见于历代著录,概大约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这部古兵法始重见天日。但由于年代久远,竹简残缺不全,损坏严重。经竹简整理小组整理考证,文物出版社于19

  • 解密:《孙膑兵法》中描述了什么样的军事思想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孙膑,庞涓,孙膑兵法,

    纵观《孙膑兵法》十六篇,在继承孙、吴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首先,孙膑在《威王问》中阐述了战争是政治斗争工具的战争观。他明确地说,战争不是什么别的,而是先王传布"道",即政治的工具。先王不是不想要"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为社会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但是,依靠空口说教办不到,所以

  • 《孙膑兵法》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孙膑兵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孙膑,庞涓,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集战国道家文化气息大成在群雄继起、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思想和文化得到了大解放。齐国是重要的思想、文化中心,齐威王、宣王之时,曾在齐国都城——临淄设稷下学宫,招集天下奇人异士,著书立说,游说讲学,其中黄老道家为其主体。宽容的学术政策和良好的学术环境,造就了一大批才华横溢、博学多识的黄老道家

  • 孙武和孙膑是什么关系 孙武的著作和主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武

    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后世人称“兵圣”。据《左传》所记,孙武的先祖其实不姓孙,而是姓姬,是 春秋时期卫国公子惠孙的后代。孙武是卫国的贵族后裔,父亲孙书,祖父孙蒯,后来逃难到齐国直至长大成人。孙武从小就爱看书,并对兵法有着浓厚的兴趣,由于出生于贵族家庭,优渥的生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