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名相范雎有哪些丰功伟绩?为何范雎最后会抑郁而终?

名相范雎有哪些丰功伟绩?为何范雎最后会抑郁而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079 更新时间:2024/1/27 2:31:5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名相范雎有哪些丰功伟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逢乱世,对于身份高贵的人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掌握着数之不尽的机会;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不幸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身处战国时期这片乱世,多少人想要出人头地,可惜报国无门,就连秦相张仪,不也是“势利之徒”,才能入秦惠文王法眼;吕不韦出任秦相之前,也只是一介不被当世认可的商贾,而今天的主人公范雎,也是身怀大才的“卑微小人”,请读者们跟着笔者一起,来看看这位不输给张仪、吕不韦之人的丰功伟绩:

一、死里逃生,辗转入秦

范雎曾是魏人,他满腹经纶,希望周游列国能被重用,奈何无果,只得返回母国,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一次,须贾代表魏国出使齐国,带上了范雎,他们在齐国逗留了几个月,但并没有没有什么进展,就准备走了。然而齐国国君齐襄王听闻范雎能言善辩,“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言下之意便是想要留下范雎,范雎不从,此事传到须贾耳朵里,他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须贾并没有责罚范雎,而是耍了个阴招,“令睢受其牛酒,还其金”,既然范雎收了酒肉,那就将他叛国的罪名坐实!

因此须贾回到魏国后,向魏国宰相魏齐禀报此事,魏齐听了后也是大怒,不分青红皂白就将范雎鞭打一遍。当时范雎假装被打死,于是魏齐便派人用席子把他卷了卷,扔在厕所里。又让宴饮的宾客喝醉了,轮番往范雎身上撒尿,故意污辱他借以惩一警百。范雎与须贾、魏齐的仇就此结下,装死的范雎趁一个时机对看守说:“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看守也不忍心范雎受难,便悄悄放走了范雎,又在魏人郑安平的帮助化名“张禄”下躲了起来,静等时机。

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秦昭襄王派遣王稽出使魏国,郑安平假装当差役,侍候王稽,一次,王稽问他:“可有魏国贤人愿随我入秦?”郑安平趁机举荐范雎,约定在夜里相见。与范雎相见后,话还没聊完,王稽就被这个名叫“张禄”的男人的言辞才能折服,于是决定带上他返回秦国。但范雎的运气并没有这么好,进入秦国边境后,没过一会,王稽一行便碰到了当时秦国权势最大的人——魏冉。魏冉不喜说客,范雎害怕被他侮辱,于是躲在车里避祸,没隔多久魏冉到了,与王稽寒暄一番后,故意以“徒乱人国耳”敲打王稽便离开了。还没等王稽喘口气,范雎说:“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此必悔之。”于是下车走了。没过多久魏冉果然返回,检查车子,没发现有人,这才作罢。范雎这才顺利进了咸阳。

二、巧言悦王,以智激王

本以为入秦后能得到重用,然而不仅穰侯魏冉,就连秦昭襄王也不喜说客,因此范雎到了秦国一年了也没有机会见秦王。求人不如求己,因此范雎上书说分析秦国的局势内政,以为“四贵”:穰侯,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不过是“以太后故,私家富重於王室”。又以自己心中的明主:“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官大。故无能者不敢当职焉,有能者亦不得蔽隐”来暗喻秦昭襄王,“於是秦昭王大说,乃谢王稽,使以传车召范睢。”

曾经商鞅三次见秦孝公,才说服孝公得到重用,范雎自觉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也能够三次见到昭王,于是他到了宫门口,假装不知道是内宫的通道,就往里走。这时恰巧秦昭王出来,宦官发怒,驱赶范雎,喝斥道:“大王来了!”范雎故意乱嚷着说:“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被秦昭襄王听到,阻止二人争吵,并向范雎道歉说:“窃闵然不敏,敬执宾主之礼”。待入宫后,秦昭襄王屏蔽左右,问范雎:“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嗯嗯两声,没有回答,秦昭襄王又问,范雎还是嗯嗯两声,第三依旧如此,秦昭襄王长跪着说:“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眼看“欲擒故纵”已经奏效,范雎也不再推辞,随后就向秦昭襄王进献外交策略,得拜客卿,此后范雎一天比一天受到秦昭襄王的信任。

三、拨乱反正,剪除四贵

范雎入秦时,秦昭襄王即位已有三十余年,然而大权旁落,后宫宣太后干政,宣太后的弟弟穰侯、华阳君手握重权,昭襄王弟弟泾阳君、高陵君都握有兵权,反而昭襄王处处受限,空有抱负却无力施展。一日,范雎趁机进言,陈列四贵之祸:“闻秦之有太后、穰侯、华阳、高陵、泾阳,不闻其有王也”;“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昭襄王如梦初醒,于是夺取了太后政权,将穰侯、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驱逐出国都,任命范雎为秦相,此时已是秦昭襄王登基四十一年,在范雎的帮助下,他终于收回政权。

四、瓦解合纵,助力长平

当时,处于西方的秦国被六国忌惮,秦国一天比一天天强大使得山东六国的焦虑一天比一天深,于是天下义士相聚,讨论如何合纵六国来抵抗秦国。秦昭襄王忧心忡忡,反而范雎却看穿人心,对昭襄王说:“秦于天下之士非有怨也,相聚而攻秦者,以己欲富贵耳。”为解王上忧虑,范雎派秦臣唐睢载着美女乐队,黄金千斤到赵国“发钱”,此番行为不仅收买了天下策士,还使得参加合纵之约的天下谋士内讧起来,起到瓦解六国合纵的目的。

应侯范雎善用“反间”,决定霸主地位的长平之战,为大败赵国,在武安君白起暗地成为秦军主帅时,范雎也在用反间计麻痹赵国。长平之战进入相持阶段,赵将廉颇闭门不出,坚决不与秦军开战,为了尽快结束战局,范雎命人潜入赵国,大肆宣传:“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信以为真,将只知道“纸上谈兵”的赵括换为赵军主将,也这一关键决定葬送了赵国四十五万爱国士卒,使得赵国战败。

此外,范雎最著名便是其“远交近攻”之策,也就是与远方的楚、齐交好,将打击重点放在魏、韩身上,使秦能逐步蚕食三晋土地,为山东六国敲响覆灭丧钟。然而范雎的下场也好不到哪去,曾经举荐他的恩人王稽、郑安平不争气,一个投降赵国,另一个被举报与别国诸侯勾结,被砍了头,本可以继续坐享相位的范雎不得不让贤,最后抑郁而终。

标签: 战国范雎

更多文章

  • 当年范雎向秦昭王进言9个字导致白起被杀,可谓是字字诛心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白起,战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白起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起白起,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他是秦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为秦昭襄王征战无数,讨伐六国,使六国军民闻风丧胆,最后与名将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于首位)。作为“兵家”代表人物,白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从一位低级

  • 范雎做梦也没有想到 秦昭襄王要会拿自己开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范雎,秦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范雎被处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秦昭襄王的功绩,不仅仅是秦朝版图的扩大。他几乎为日后始皇帝一统天下,扫平了所有障碍。除了对外的军事扩张,打击一切可能威胁秦国的势力,他还对秦国内部重新梳理、整合,实现了中央集权。秦昭襄王老了,他非常明白自己的大限将至。他的儿子安国

  • 秦昭王对范雎到底有多好 为报私仇动用国家力量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昭王,范雎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昭王和范雎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礼崩乐坏的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为了生存亦或者为了强大而不断攻伐和兼并,此为战国。战国有七雄,曰:韩、赵、魏、楚、燕、齐、秦。但是七雄却有着明显不同,那就是秦国越来越强,其余六国则越来越弱,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与其说战国是一段诸侯

  • 商鞅,张仪和范雎三人相比 谁对秦国的功绩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国,范雎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国贡献之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商鞅、张仪、范雎的施政措施,都符合了当时秦国的实际情况。但商鞅、张仪改变了战国的格局,使秦国突飞猛进;范雎仅仅围绕秦昭襄王夺权展开行动,虽说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对秦国取得天下也有很大的正面效果,但与商鞅、张仪的贡献相

  • 曾害死秦朝野顶级人物,范雎是如何全身而退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范雎,战国

    你们知道范雎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纵横家这类叫法最开始常见于汉朝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描述的是一批在秦代各诸侯间奔波游历、献计献策的优秀人才,以主张连横强以攻众弱的张仪与认为合纵即弱以攻强的苏秦更为知名,他们的个人事迹可参照诸子百家第十和十一篇。而在这以前,史家对这种谋策之士

  • 他是战国时期著名谋略家,揭秘范雎复仇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范雎,战国

    古代历史上风云人物辈出,范雎的故事大家听过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范雎,字叔,生年不详,魏国芮城人,战国时期著名谋略家、政治家,出身寒微,后四处游说诸侯,得到秦王的赏识,任职秦国的宰相,受封应侯。《史记》记载:范雎最初打算辅佐魏王,因为家贫出不起钱疏通关系,后来做了魏国大臣须

  • 范雎是怎么当上秦国宰相的?最强逆袭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范雎,战国

    范雎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但凡成就大事,都要经历千难万险,就好比宝刀宝剑,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傲视群雄。提起范雎,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秦国宰相,给秦昭襄王提出两条重要策略,一条是远交近攻,一条是强

  • “离骚”是什么意思吗?屈原为什么会写下离骚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离骚,意思,屈原

    《离骚》作为《楚辞》中的重量级篇目,曾撼动了很多人,对于这个“离骚”到底是什么意思,也出现了巨大的分歧,众说纷纭,异彩纷呈,一个文章的题目可谓是文章的题眼,对于文章题目意思的研究,应该也是有必要的,所以,我就来探讨一下这个“离骚”究竟是什么意思?首先,《离骚》写于战国时期,作者是屈原,关于这个《离骚

  • 屈原之死另解:与楚王妃幽会 被杀后投尸江中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屈原,自杀,他杀,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在《诗经》的基础上,对楚国的民歌加以改进,创立了“楚辞”这种诗歌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早年屈原曾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

  • 《芈月传》中的女主宣太后与屈原为何都姓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芈月传

    电视剧《芈月传》描绘了战国时期秦国宣太后的传奇一生。这位宣太后是楚人,虽然《史记》对芈八子的具体身世语焉不详,我们还是可以从“芈”姓知道,她出身楚国贵族世家,与同时期的大诗人屈原是同姓。今天的人们不免奇怪,一个是“芈”,一个是“屈”,如何变成一家门?这就要从姓氏的起源说起了。在现代人的概念里,“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