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晋文公退避三舍是为了诚信?背后真正原因揭秘

晋文公退避三舍是为了诚信?背后真正原因揭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449 更新时间:2024/2/12 22:10:53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晋文公的故事。

在春秋时代,晋楚两国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他们有着极强的国力,实际上春秋时代的天下霸主,除了齐桓公之外,剩下的霸主都应该属于这两个国家。

这两国的战争也成为春秋战争的主旋律,不过楚国一直处在下风,它们也很难真正打败强大的晋。晋国能有这样强大的实力,离不开晋文公的努力,他是晋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霸主,他个人经历也是非常传奇。

由于国内大乱,晋文公很早就开始流亡,逃了很长时间,继位时已经62岁。

在晋文公的治理下,晋国迅速强大起来,具备争霸的实力。

此时他们与南方的楚国发生了战争,楚国一直以来都想要北上取代周室,早先就与齐这些国家发生过战争,晋国的存在,是阻碍楚国北上的关键。

也就是说晋楚之间早晚要有一战,然而晋文公在流亡的时候,也曾到了楚国栖身,楚王对他非常不错,受了楚王的厚恩,晋文公也表示日后若两国交战,他会让晋军退避三舍,用这种方式报答楚王的恩情。

没想到晋文公却一语成谶,晋楚两国爆发了城濮之战,两军在战场上相遇,晋文公便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让军队退避三舍。

这件事后来让很多人称赞晋文公是个守信的人,毕竟“兵不厌诈”,真打仗能赢就行,还管那么多有什么意义?

可也有学者表示,这件事还是楚王太单纯了些,为什么这么说?

其实晋文公在国外流亡这么长时间,他早就成了一个老油条,自己回国也是杀了原本的国君自立,要真把他当成一个君子,那可就错了。

晋文公主动退避,确实是为了不让自己违背承诺,在春秋时代的战争还是非常讲道义的,真到了战国才开了无义战的局面。

可晋文公这么做的真实原因,是他为了避开锋芒正盛的楚军,当时楚军围攻宋国,他们的士气正旺,实力也是相当强悍,楚国早先与齐这些大国交锋都不会畏惧。

晋国刚刚从内乱中走出来,确实很难一战就打败楚军,为此晋文公也早早做好了准备,这场战争开打之前,他就已经在争取齐、秦两个大国的帮助,等这两个国家答应帮忙,他才选择和楚军交锋。

最初晋军刚刚到了战场,而后面的军队还没过来。

《史记》记载:“四月戊辰,宋公、齐将、秦将与晋侯次城濮。”

也就是说他退兵是赢得一个缓冲的机会,等待齐、秦的部队与自己汇合,再加上原本宋国的残余力量,晋文公就具备了对抗楚国的实力。

晋国的军力本来就很强,再加上又有这么多好帮手,他们合力对付已经打了很长时间的楚军,自然就能一战取胜。

这场惨败让楚国丧失了大部分的精锐,他们很长时间都没办法再发动什么大的战役。

此外,晋文公这么做也是在不断刺激楚军,楚与中原诸侯是不太一样的。

他们不是周朝的宗室,当初楚国朝见天子的时候,也受到了天子的冷遇,这也导致楚国与中原各国的关系非常紧张,管仲扶持周王室的时候,还为王室与楚国展开大战。

因此楚国非常想要征服中原,这样才能把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踩在脚下,楚军求战心切,见到晋国参战,他们也没有要退兵的打算。

其实楚王也不是傻子,他见到晋国参战也有些犹豫,想要撤回来,可楚国已经打红了眼,撤回来也不太可能。

晋文公看准了楚军十分急躁,想要快速取得胜利,这才退避三舍,一是可以遵守承诺,二来可以避开楚军的士气。

自己还把姿态放得非常低,摆出一副不敢和楚军打的样子,这样便让楚国更加轻视晋军。

在决战的时候,楚军盲目出击,晋军又放低姿态,引诱他们深入,已经轻视惯晋军的楚人没有察觉,最终他们才会惨败。

不得不说,论城府,这些人都不是晋文公的对手,晋文公手里明明有着这么强大的力量,还能沉得住气,慢慢和楚军耗着,还用诱敌等手段迫使楚军攻击自己。

他的能力确实相当出色,在外面这么长时间的历练,让晋文公学到了太多的东西。

楚王在这次的战争中确实太过单纯,他的单纯是体现在外交层面,而不是战术层面,毕竟楚王是没有直接上战场,他也不赞成军队与晋军交锋。

楚王在出兵之后,自己没有能拉拢分化秦齐等国,这就导致这些国家站到晋国这边,让楚国一下又要面对更多的强敌。

而楚国这边的盟友,也只有曹、陈这些小的国家。真到了战场上,这些国家提供的援助和没有是一样的,而晋文公那边所得到的援助实在太多了。

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在大战役的交锋中,外交与战略都是非常重要的,楚王这次的谋划确实有些单纯,他没有考虑打宋国引发的连锁反应,觉得自己可以放心吞并宋国。

他也没想到其他的几个大国会站在晋国这边,自己会成为众矢之的,可能楚王会非常后悔,当初应该早早把晋文公给杀了,这样就少了一个后患。

事实证明,楚王的大度让楚国失去了称霸的机会,他的才能与晋文公相比也有极大的差距。

标签: 晋文公春秋

更多文章

  • 晋文公重耳在外流浪期间,得到了哪几位女子的帮助?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晋文公,晋国

    对晋文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春秋时期,为了避骊姬之乱,于公元前656年开始逃亡。重耳之弟夷吾逃到了屈城,随后又逃到梁国。在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后,夷吾依靠秦的兵力回国,称为惠公。惠公在位十四年,到公元前637年死,他的儿子即位为怀公。重耳在这段时间里,

  • 晋文公为何会在城濮之战中退避三舍?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晋文公,春秋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晋文公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春秋时期,当晋文公重耳还是公子逃难到楚国的时侯,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定会成为楚国国君,于是优待了公子重耳。在一次酒宴上,楚成王开玩笑说:“重耳啊,我现在如此优待你照顾你,如果有一天你回到晋国当了晋国的国君,你要怎样报答我啊?”

  • 晋文公为何不学齐桓公回国继位,而是选择继续流亡?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晋文公,春秋

    晋文公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说起春秋五霸,没有几个中国人不熟悉的,春秋五霸之中,前两个霸主历来都被相提并论,历来都是英雄豪杰效仿的榜样,譬如三国孙权在很早的时候就对鲁肃说,想成就桓文之功,然后辅佐汉朝皇帝。这里的桓文之功,桓指的是齐桓公,文指的是晋文公。不过,

  • 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 关于楚庄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楚庄王,楚庄王的故事

    能将楚国从内乱中解救出来,平定了局势,稳固了政权,最后一步步坐上了中原的霸主,不用多说,楚庄王必定得是一个十分有勇有谋的人,不然的话楚国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成长的这么迅速,而且还能够称霸中原。而且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楚庄王死了之后,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楚国的国力就迅速后退,被晋国给超越了,这也足够能看出

  • 楚庄王真名叫什么 楚庄王问鼎故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楚庄王真名,楚庄王

    楚庄王又被称作是荆庄王,是楚穆王的儿子,春秋时期战国的君主。他于公元前613年到公元前591年在位,当时是春秋五霸之一,称霸中原非常的厉害。现在很多人问楚庄王叫什么,确实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皇帝的称号人们记住了,但大多时候不知道皇帝的本名。楚庄王芈姓熊氏,名旅又被人称作熊侣。芈这个姓不常见,但是得益于

  • 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一鸣惊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楚庄王

    楚庄王匆匆即位楚庄王,又称荆庄王,熊氏,名旅,春秋时楚国最有成就的国君,春秋五霸之一。郢都(江陵纪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继位。网络配图楚庄王 楚庄王很幸运,他出生在帝王之家,从小娇生惯养,因此在他的父亲楚穆公死后,匆匆即位的他,还是个玩心未收的孩子,他并不太了解这天下的局势,尚处在顽劣

  • 楚庄王为何吃自己爱妃的豆腐的大臣能够容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楚庄王

    楚庄王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以为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君主,一代枭雄楚穆王含恨而终后,楚庄王继位。楚庄王生性洒脱,待人宽容,最重要的是他还是一名吃货。在完成了一次叛乱镇压后,龙颜大悦的楚庄王立即要为辛苦的大臣们办宴席。当然,君王都比较会享受,宴席不仅要钟鸣鼎食、觥筹交错,还需要有美人来伴舞助兴。为此,楚庄王把自

  • 奇闻!楚庄王为何对臣子当面调戏爱妃无动于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楚庄王

    春秋时的一天,楚庄王大宴群臣。大家都高高兴兴地参加了,开怀畅饮。如今市场上的影视作品,尤其是某几个大导演拼命砸钱堆砌起来的所谓大成本影片,几乎让所有观众都产生了一个错觉:古代君臣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是寻常小事。人们总以为古代君主和大臣们生活好得很。事实上,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告诉我们,秦始皇的生活品质

  • 楚庄王是如何成为春秋五霸的?从昏庸到圣明的春秋霸主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战国

    楚庄王是如何成为春秋五霸的?从昏庸到圣明的春秋霸主之路!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春秋是一个群雄争霸,风云变化的时代。后期因为周王室政权的衰微,所以纷纷涌现了几个强盛的诸侯国。在春秋五霸中,楚庄王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公元前632年,楚军和晋君在城濮交战,楚军战败,没过多久楚

  • 春秋时期楚国有两位霸主,一是楚庄王,另一位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楚国有两位霸主,一是楚庄王,另一位是谁?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楚国(前1115年—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在春秋时期,楚国和齐国、秦国、晋国并称为“春秋四大强国”。彼时,各个诸侯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