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晋文公为何不学齐桓公回国继位,而是选择继续流亡?

晋文公为何不学齐桓公回国继位,而是选择继续流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449 更新时间:2024/2/12 22:25:33

晋文公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说起春秋五霸,没有几个中国人不熟悉的,春秋五霸之中,前两个霸主历来都被相提并论,历来都是英雄豪杰效仿的榜样,譬如三国孙权在很早的时候就对鲁肃说,想成就桓文之功,然后辅佐汉朝皇帝。这里的桓文之功,桓指的是齐桓公,文指的是晋文公。

不过,孙权的这点梦想没有实现,因为鲁肃很直接的告诉孙权: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诛除。顺便给他提出一个塌下策,也就是划江而治、二分天下的计划。

言归正传,还是回到春秋时代,之所以桓文两人能够相提并论,歪史认为,他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都是因为国内国君的猜忌而流亡外国,都是在外国的协助之下取得国君之位。在位期间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成功的建立了自己的霸业。

抛开这一系列的相似,他们还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两人在流亡的时间,在有机会称为国君之后,他们的处理方式大相径庭,齐桓公选择争分夺秒的回国继位,而晋文公没有第一时间回国,选择了继续流亡。

在对里克的使者这样回答:“先君在世的时候,我违命出逃;去世后我也没有尽孝,那还有脸回去当国君呢?”

对晋国局势不清楚

流亡在翟国的重耳接到里克的邀请,这一年是公元前651年,他已经流亡在外5年,这五年之中,因为晋献公的运作,朝堂力量发生了很多的改变,流亡在外的重耳不清楚晋国内部的力量,这个时候贸然回国,一向谨慎的他没有冒险的魄力。

公元前656年,晋献公逼死申生;夷吾、重耳两人流亡梁国、翟国。晋国自从曲沃代翼以后,两任国君连续剪除公室,公室力量大减,卿大夫力量上升。这时候的重耳压根没有自己的力量,回国的可能和他的两个弟弟一样的结果。

所以出于慎重起见,重耳放弃了君位。

对里克态度不信任

因为申生早就被立为太子,因此在卿大夫当中有了一大批的支持者。这其中,里克就是申生的忠实支持者,多次维护太子,但是依然未能劝阻一意孤行的晋献公。眼睁睁的看到申生被逼死。

这件事情刺激了里克,早就视申生为主的里克对骊姬等人充满仇视,所以等献公一死,和荀息商量迎立重耳,但是被讯息拒绝,结果里克接连弑杀而二君,逼死荀息。这时候他需要和人商量了,直接派人迎接重耳。

面对一个接连弑杀两个国君的大臣,任谁都没有胆子大剌剌的过去继位吧。除非不要命的家伙,重耳这时候的办法是正常的反应。毕竟,万一里克迎接回去还是不太满意,又一刀剁了呢。

缺乏有力的外援

齐桓公继位时候,当时待在莒国,虽然这个是一个小国家,但是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叙述:“莒虽小国,东夷之雄者也。其为患不减于荆(楚)、吴”。说明他们是有一定实力的,这是一方面,他们收留了小白,在他回国的时候给了非常大的支持。

齐国宗室并没有被削弱,依然拥有强大的力量。公孙无知之乱的时候,作为齐僖公的儿子,作为公子是有很高的号召力量的,他们不需要担心权臣图谋不轨。

而晋国呢,无论国政还是军事,都是依靠卿大夫,经历数代晋侯的治理,晋国已经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存在,身边的无论梁国还是翟国都是特别小的国家,没有办法给晋文公或者晋惠公支持,这就使得晋文公也不敢冒险,毕竟他的力量有限。

在重耳拒绝了里克之后,夷吾接到了邀请,一样他害怕里克加害他,所以投奔秦国,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夷吾回国,没多久处死里克,然后派人刺杀重耳,在翟国的重耳不得不再次流亡,精力卫国、宋国、抵达齐国。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尤其是国君之位,如果稍微晚了,别人捷足先登,那恐怕只有后悔的份,譬如,晋文公拒绝了里克的邀请,里克转而迎接夷吾回国登位,这就是晋惠公。或许,当晋惠公继位的消息传到重耳的耳朵中时候,恐怕肠子都悔青了,但是为时已晚。

当时的重耳在考虑什么东西?歪史认为,当时的重耳之所以婉言谢绝了里克的邀请,有好几个方面的因素干扰他的决定,因为有这一些才让他考虑了更多的可能,于是用场面话来回绝了里克,然后悻悻然的看着夷吾即位。

标签: 晋文公春秋

更多文章

  • 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 关于楚庄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楚庄王,楚庄王的故事

    能将楚国从内乱中解救出来,平定了局势,稳固了政权,最后一步步坐上了中原的霸主,不用多说,楚庄王必定得是一个十分有勇有谋的人,不然的话楚国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成长的这么迅速,而且还能够称霸中原。而且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楚庄王死了之后,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楚国的国力就迅速后退,被晋国给超越了,这也足够能看出

  • 楚庄王真名叫什么 楚庄王问鼎故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楚庄王真名,楚庄王

    楚庄王又被称作是荆庄王,是楚穆王的儿子,春秋时期战国的君主。他于公元前613年到公元前591年在位,当时是春秋五霸之一,称霸中原非常的厉害。现在很多人问楚庄王叫什么,确实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皇帝的称号人们记住了,但大多时候不知道皇帝的本名。楚庄王芈姓熊氏,名旅又被人称作熊侣。芈这个姓不常见,但是得益于

  • 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一鸣惊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楚庄王

    楚庄王匆匆即位楚庄王,又称荆庄王,熊氏,名旅,春秋时楚国最有成就的国君,春秋五霸之一。郢都(江陵纪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继位。网络配图楚庄王 楚庄王很幸运,他出生在帝王之家,从小娇生惯养,因此在他的父亲楚穆公死后,匆匆即位的他,还是个玩心未收的孩子,他并不太了解这天下的局势,尚处在顽劣

  • 楚庄王为何吃自己爱妃的豆腐的大臣能够容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楚庄王

    楚庄王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以为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君主,一代枭雄楚穆王含恨而终后,楚庄王继位。楚庄王生性洒脱,待人宽容,最重要的是他还是一名吃货。在完成了一次叛乱镇压后,龙颜大悦的楚庄王立即要为辛苦的大臣们办宴席。当然,君王都比较会享受,宴席不仅要钟鸣鼎食、觥筹交错,还需要有美人来伴舞助兴。为此,楚庄王把自

  • 奇闻!楚庄王为何对臣子当面调戏爱妃无动于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楚庄王

    春秋时的一天,楚庄王大宴群臣。大家都高高兴兴地参加了,开怀畅饮。如今市场上的影视作品,尤其是某几个大导演拼命砸钱堆砌起来的所谓大成本影片,几乎让所有观众都产生了一个错觉:古代君臣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是寻常小事。人们总以为古代君主和大臣们生活好得很。事实上,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告诉我们,秦始皇的生活品质

  • 楚庄王是如何成为春秋五霸的?从昏庸到圣明的春秋霸主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战国

    楚庄王是如何成为春秋五霸的?从昏庸到圣明的春秋霸主之路!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春秋是一个群雄争霸,风云变化的时代。后期因为周王室政权的衰微,所以纷纷涌现了几个强盛的诸侯国。在春秋五霸中,楚庄王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公元前632年,楚军和晋君在城濮交战,楚军战败,没过多久楚

  • 春秋时期楚国有两位霸主,一是楚庄王,另一位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楚国有两位霸主,一是楚庄王,另一位是谁?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楚国(前1115年—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在春秋时期,楚国和齐国、秦国、晋国并称为“春秋四大强国”。彼时,各个诸侯国之

  • 楚庄王,励精图治二十载,最终成就雄图伟业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楚庄王,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楚庄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典故:一天,楚国右司马拜见楚庄王,委婉地问他: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司马的意思,是想借用无名之鸟来试探楚庄王的志向所在。楚庄王回答道: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

  • 楚庄王为什么三年不闻国事 楚庄王是如何做到一鸣惊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楚庄王,楚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楚庄王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楚庄王是楚穆王之子,春秋五霸之一。然而楚庄王在位的头三年,却不理国政,沉湎于酒色之中。三年后,他突然醒悟了,重用伍举、苏从等贤臣。并且开始重视生产、发展经济,使楚国国力日益增强。成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故就来于他。楚

  • 揭秘:孙叔敖临终前向楚庄王索要一块地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叔敖,春秋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孙叔敖,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西汉时期,太史公司马迁花了18年时间写下《史记》,在这个鸿篇巨著中,司马迁特地写了一篇《循吏列传》,所谓“循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清官、廉吏、爱护百姓的官员。在司马迁心中,春秋名臣孙叔敖是第一“循吏”,因此,他把孙叔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