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楚庄王为什么三年不闻国事 楚庄王是如何做到一鸣惊人的

楚庄王为什么三年不闻国事 楚庄王是如何做到一鸣惊人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945 更新时间:2024/2/13 3:27:3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楚庄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楚庄王是楚穆王之子,春秋五霸之一。然而楚庄王在位的头三年,却不理国政,沉湎于酒色之中。三年后,他突然醒悟了,重用伍举、苏从等贤臣。

并且开始重视生产、发展经济,使楚国国力日益增强。成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故就来于他。

楚庄王为什么三年不闻国事呢?其中隐含着他的智慧。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1.避乱

楚庄王即位时很年轻,而且楚国此时处在乱政时期,造成混乱的原因,要从他的父亲楚穆王说起。

楚穆王时期,楚国出现了内忧外患,先是楚国的附属国舒国、宗国和巢国反叛了楚国,虽然楚穆王派军平定了叛乱,但是楚国的国力也因此大量消耗。

接着,楚国国内又出现了内斗,公子燮和斗克谋反,他们要刺杀令尹成嘉。结果刺杀失败,他们狗急跳墙,劫持了刚刚登基的楚庄王外逃,在庐地时被当地的大夫给截杀了,楚庄王才获救了。

所以楚庄王经历这次生死劫难后,也有些后怕。他觉得臣子们都有反叛之心,不知道谁会是下一个反叛者。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于是他为了避免再次卷入内斗当中,不愿意理朝政,天天只顾吃喝玩乐。

这是他选择的一种避难、自保的方式。

2.选人

楚庄王的不理朝政,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因为即位时,他并不知道谁是忠臣,所以他故意扮演一个昏君,还在宫门上写着:“进谏者,杀无赦”。其目的就是看看谁是真的效忠于他的人。

宫门上写了这句话,谁还敢来进谏呢?楚庄王其实心中是有数的,因为他并不会杀死进谏者。但他想知道谁是不怕死的进谏者,那么这个人才是真正忠于楚国的人。

同时他还想知道,进谏者是否有胆识和智慧,会不会巧妙地给他提建议。

果然不久,大夫苏从誓死也要劝谏他,而伍举用一只鸟的隐语,来暗示楚庄王是明君。楚庄王觉得他们是楚国的忠臣和栋梁,于是下令停止游乐,开始处理政务。

他任用了上百个有功之臣,让伍举和苏从管理国事,楚国上下十分拥护楚庄王的决定。楚庄王用了三年时间考察官员,了解了楚国的内部矛盾后,果断地选人用人,来恢复楚国的内部秩序。

所以楚庄王的吃喝玩乐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并不是真正的不理国事。

3.考虑治国之策

楚庄王在三年时间里不仅在选人,而且他还在规划复兴楚国,强大楚国的计划。

比如,三年后他亲自率军灭了庸国,降服了蛮夷;后来又灭了陈国,攻打郑国,战胜晋国,确立了霸主地位;最后围困国,让楚国的霸业达到巅峰,楚庄王称霸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了。

楚庄王称霸的想法和计划,很明显是在他即位时就产生了的。但当时国内的局势无法使他实现这些计划,于是他以退为进,步步为营,慢慢创造条件,最终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完成了自己的雄图霸业。

楚庄王并不是一个纨绔子弟,而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出的一些应对措施,当时机成熟后,就立即执行自己的想法,并在自己统治楚国期间,实现了毕生的夙愿。

楚庄王的做法也给我们现代人指明了方,他告诉我们“曲线救国”的道理。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很快,“快节奏”原本也没有错,但要会把握节奏,该快时就得快,该慢时就得慢。

如果有人受困时,那么救援就得快,否则被困的人就有生命危险。如果是遇到复杂难辨的事情,就不能一味求快,反而要沉下心来,观察事物的发展,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新人想提出对公司的改进意见,就属于复杂难辨的事情。现实生活中,多数新人会急于表现自己,在不理解公司和员工的情况下,给出不合理的建议。而此时应该先了解员工在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

然后去了解公司外部环境中,存在哪些因素阻碍了公司发展。观察考虑这些问题是需要花时间的,如果贸然出手,很可能就会受到阻碍,甚至引起其他员工的不满。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造成新的问题。

所以楚庄王按兵不动、默默观察,直到找到解决办法,然后一击即中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现实生活中,能做到这点的新人很少,所以可见楚庄王不仅是明君,还是一个智者,很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史记·三十世家·楚世家》

标签: 楚庄王楚国

更多文章

  • 揭秘:孙叔敖临终前向楚庄王索要一块地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叔敖,春秋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孙叔敖,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西汉时期,太史公司马迁花了18年时间写下《史记》,在这个鸿篇巨著中,司马迁特地写了一篇《循吏列传》,所谓“循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清官、廉吏、爱护百姓的官员。在司马迁心中,春秋名臣孙叔敖是第一“循吏”,因此,他把孙叔敖

  • 装猪吃象的楚庄王是怎么增强楚国实力的?三年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楚庄王,战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楚庄王公元前614年,一代枭雄楚穆王含恨而终,他的嫡长子芈熊旅毫无悬念地继承了王位,楚国便进入了楚庄王的时代。楚穆王生性残忍,一生酷爱征战,把周边的国家搞得惶惶不可终日。但是,大臣们将他自己的家里闹得乌烟瘴气,他却懒得去管。鉴于此,他的退休,无形中就给儿子羋

  • 历史上的西施竟是勾践亲生女儿?西施原名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四大美女,西施,勾践

    在吴越争霸结束以后,已有好几则材料把这事讲得清清楚楚了,这些材料分别在《国语》中的《吴语》《越语上》《越语下》当中。那这段话是由谁说出的呢?叫做诸稽郢,诸稽郢是何许人呢?就是勾践的世子,也就是太子。当时在他老爷子惨败的时候,他作为一个使者,被派到吴王夫差面前,说了以下一段话:句(同“勾”)践请盟:一

  • 西施是间谍吗?吴国的灭亡真的和美女西施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西施,吴国,春秋战国

    西施只因吴国终被越国所灭,而且西施是被越国派往吴国的,她肩负着让吴王夫差荒淫腐败沉湎色欲与刺探吴国政治军事机密的光荣使命,因此,被后世赞之为巾帼英雄、爱国女杰……然而,若勾践复仇并未成功,吴国乃为晋、齐、鲁、楚等国所灭,西施恐怕就不会有上述美名,而很可能被正统史学家、文学家打入“祸水”的行列。西施入

  • 西施的沉鱼传说也许是出杀人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西施

    历代文人骚客们,大多喜欢在女色上做些文章。闲暇无事,非得在尘封的岁月里,翻箱倒柜地寻出一干美女们当年的微博、空间、以及朋友圈,截出几张图片,然后扯个话题,开个论坛,拉些观众,搞些投票,倒也真给选出了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四大美女。当然,这份美女清单里,排头位的,自然是有着沉鱼雅名的西施了。譬如,在民

  • 西施的沉鱼传说竟然涉及人命?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西施,沉鱼

    历代文人骚客们,大多喜欢在女色上做些文章。闲暇无事,非得在尘封的岁月里,翻箱倒柜地寻出一干美女们当年的微博、空间、以及朋友圈,截出几张图片,然后扯个话题,开个论坛,拉些观众,搞些投票,倒也真给选出了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四大美女。当然,这份美女清单里,排头位的,自然是有着沉鱼雅名的西施了。譬如,在民

  • 四大美女西施:史上最出色的“国际”间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施

    西施本可以在她的小山村继续浣她的纱,颦她的眉,过她自己快乐而朴素的生活。可历史老人却不同意,觉得这是暴殄天物,于是,先让勾践上演一出“卧薪尝胆”的好戏,然而匆匆将西施扯上了历史的舞台。当初,勾践在越国境内征求绝艳美人,寻得西施时,我并不以为西施是处于自愿,真有“以身报国”的崇高境界。套用电影《无极》

  • 解析范蠡与西施死后是葬在一起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范蠡

    范蠡为了越王勾践能复国雪耻,便利用吴王夫差好美色的弱点,提出一计——美人计,利用美人消磨吴王夫差的斗志,使其荒废朝政。遂范蠡便被委以在全国找寻美女的任务与西施相识,还对西施进行长达两年的培训,让她进宫中勾引夫差。于是范蠡和西施在这段相处的时间内两人互生情愫。范蠡与西施泛舟雕像虽情投意合,但碍于国家兴

  • 夫差不杀勾践的原因竟是因为西施的美貌?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夫差

    勾践被吴国打败,听从臣子意见,准备求和。勾践献出珍贵宝物贿赂吴王身边人,希望能替越国说情请求夫差接受越国的求和。夫差大败越国,报了其父亲阖闾曾被越国打伤病逝的仇,又看到勾践摇尾乞怜的样子,渐渐有了骄矜之心。夫差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劝阻,同意了勾践的求和。西施画像勾践带着妻子臣子离开越国,去往吴国生活。越

  • 四大美女西施:史上最出色的国际;间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施

    西施本可以在她的小山村继续浣她的纱,颦她的眉,过她自己快乐而朴素的生活。可历史老人却不同意,觉得这是暴殄天物,于是,先让勾践上演一出“卧薪尝胆”的好戏,然而匆匆将西施扯上了历史的舞台。当初,勾践在越国境内征求绝艳美人,寻得西施时,我并不以为西施是处于自愿,真有“以身报国”的崇高境界。套用电影《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