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人冶炼青铜时意外发现了琉璃 范蠡曾赠给西施

古人冶炼青铜时意外发现了琉璃 范蠡曾赠给西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588 更新时间:2023/12/28 3:03:48

琉璃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构件。

传说琉璃是公元前493年,越国名臣范蠡为越督造王者之剑,从矿渣中发现了琉璃,因其色彩斑斓,便与剑一起献给了越王,越王赐名为“蠡”,并将其又赏赐给了范蠡,后范蠡将它制成首饰,赠给西施。西施赴吴时,泪水滴在“蠡”上,日久天长,人们可见首饰中似有泪光流动,故名为“流蠡”,以后讹为琉璃。

此说虽美,但显系穿凿。

琉璃应是古人冶炼青铜时意外发现的,因冶炼青铜需1080摄氏度,矿渣中会形成琉璃。古代匠人遂用马牙石(即方解石),加入硝、铜铁、汞等烧,果然得到了琉璃,由于材料混杂,膨胀系数不一,故当时用琉璃烧制器皿难度很大,成器者不过十之一二,余者非碎即裂。

琉璃也是玻璃的一种,但由于使用原料不同,故中国琉璃达不到玻璃的透明度。据《中国古琉璃研究》记载:古埃及“费昂斯”(也就是西方水晶玻璃的始祖)二氧化硅的比例92%(不通透)-99%,中国周朝时的琉璃,二氧化硅的比例仅仅是略大于90%(通透)。这9%的区别就是琉璃与水晶最大的不同。

用琉璃制瓦,到北魏时才开始,此前中国虽有陶瓦,商代时便已会在陶瓦上釉,但制琉璃技术始终不过关,北魏时西域匠人进入中原,带来了先进技术,琉璃瓦开始成为建筑上不可或缺之物,遗憾的是,该项技艺不久失传,直到隋代著名工匠稠经反复试验,终于将这项技术复活。到唐朝时,琉璃被广泛应用,唐朝韦应物《咏琉璃》中有“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赞颂了琉璃之美,琉璃瓦成了皇家建筑必备之物,宋代则写入《营造法式》,而明清在琉璃瓦色彩上更富于变化。

制作琉璃瓦不需优质原料,成品却色彩斑斓,故为后来皇家建筑所倚重。制作琉璃瓦,一般需两烧,先素烧成型,再加釉烧上色。素烧对温度控制非常严格,温度太高,则瓦面板结瓷化,气孔太少,这就加大了今后挂釉的难度,而釉的厚度不够,成品的色泽就会显得寡淡、不庄重,且起伏不平。

琉璃瓦虽然漂亮,但有两大缺陷,一是重量大,一般只能铺30—70%,否则难以承重;二是琉璃瓦的釉中含有铅,易与空气中的水分、二氧化硫发生反应,时间一长,会出现“粉状锈”,并致损坏。

故宫中大量使用琉璃瓦,其中很多是明代建筑,但明代瓦均无编号,清瓦才有编号。

学者康葆强、王时伟等发现,据《天工开物》记载,“若皇家宫殿所用……其土必取于太平府,舟运三千里方达京师”。太平府即安徽当涂。而《宛署杂记》则说:“对子槐山,在县西五十里。山产增子土,堪烧琉璃。本朝设有琉璃厂,内官一员主之。”这是指明代宛平县西五十里,现属于北京门头沟地区。

那么,故宫的琉璃瓦究竟来自何方?为什么本地有原材料,还要从安徽进?康葆强、王时伟等学者通过“热释光侧年”技术对现存故宫琉璃瓦进行了小范围测试,发现其中确有明代瓦,但原料来自本地,而非安徽。但由于测试样本太少,目前还不能说,故宫的琉璃瓦都是本地造。

标签: 古人青铜琉璃

更多文章

  • 揭秘:陶朱公范蠡为何能够成为中国富豪鼻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越王勾践,吴王夫差,西施,范蠡

    过去一段时间,基于国内的政经气氛及改革需求,在那些叫人称快的惩治与改革行为之外,同时让我更多地了解了国情背后的政商关系与商人生存形态。人前或万众瞩目或潜行一方,人后可能或沆瀣一气或战战兢兢,然而中国之政商形态经五千年而无实质变化。众横捭阖,成败荣辱,不免让人好奇也唏嘘!我们从古代大量的富豪中,遴选出

  • 揭秘:商圣范蠡和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的爱情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范蠡,西施,沉鱼,落雁夫差

    范蠡是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商人,被誉为商人的鼻祖,一代商圣。围绕这位传奇人物有许多故事,还有许多谜团,其中,据说范蠡在助越灭吴之后和美女西施携手泛舟江湖,过上了幸福生活,这件事是民间传说还是确有其事?在灭吴过程中,西施起了什么作用?范蠡和西施究竟是什么关系?范蠡与西施,这

  • 越国大夫范蠡故里范蠡村 商圣范蠡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范蠡故里,范蠡怎么死的

    范蠡本是楚国人,为实现抱负投奔越国,辅佐越王成为一方霸主,便因大名之下,难以自居为由辞官而去,深有远见,保全了自己。遂弃官从商,游历天下,所到之处,散财给百姓还致富于此地,因而后人为了感激他将地方改为范蠡村,供其为财神。范蠡的故乡是楚地宛城三户里,于2010年正式改名为范蠡村,进行了规划调整,成为

  • 范蠡名言有哪些 范蠡后代改成什么姓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范蠡名言,范蠡后代

    范蠡为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本为楚国人,为实现抱负投奔越国。自幼贫困,但博学多才,从一个普通农民成功跃升为一代上将军,最后成为拥有家财万贯的商人,因而闻名天下,为现如今民间跪拜的“文财神”。而范蠡的一些经济之道,商业理念很是先进,就算放到如今不论是从商还是治国均有一定影响,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欣赏欣赏

  • 范蠡湖又称为西施冢 范蠡文种之间有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范蠡湖,范蠡文种

    范蠡湖位于嘉兴,相传是范蠡辅佐越王勾践雪耻复国,功成名就之时退出越国,携美人西施离开是非之地,到了此湖,两人相伴泛舟湖上,后人悼念他们便将此湖命名为范蠡湖。且说范蠡是个十分有才华有能力之人,因在故乡楚国不得用,也不满楚国政治腐败风气,遂投入需要能人的越王勾践手下,在勾践欲攻打吴王夫差时,范蠡阻止无果

  • 《史记》里的中国第一份富豪榜:范蠡最早出现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范蠡

    “太史公富豪榜”上最早出现的两位,是了不得的名人。一是范蠡,越王勾践的主要谋臣,灭吴之后,因为还有许多智谋未能用尽,于是乘扁舟浮游江湖,改名换姓,经商聚财,至千金辄散去,世号陶朱公。再有一位是子贡,孔夫子的高足。子贡先生有一特点,谓“亿(臆)则屡中”,就是推测商品的行情变化非常准确,难怪是要发大财的

  • 揭秘:陶朱公范蠡因何成为中国富豪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范蠡

    很多人知道中国茶圣是陆羽,酒圣是杜康,草圣是张旭。但是,你知道范蠡被誉为商圣吗?那么,范蠡如何成为中国商人圣祖?范蠡是怎样经商致富的?下面带着这些问题,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过去一段时间,基于国内的政经气氛及改革需求,在那些叫人称快的惩治与改革行为之 外,同时让我更多地了解了国情背后的政商关系与商人生

  • 富商范蠡:历尽千辛万苦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国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富商范蠡

    范蠡,春秋末期楚国人。虽出身贫寒却学识渊博,在权贵横行的楚国有志难舒,遂投身越国,辅佐越王勾践灭吴,成就一番大业。然而,范蠡在权势的巅峰急流勇退,潜心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在民间赢得了陶朱公的美名,堪称工匠百业的始祖。勾践灭吴后,范蠡携家眷门生避越而入齐,开始钻研经商之道。他敏锐地领悟到商品的需求

  • 揭秘商圣范蠡下野后凭什么三次成为巨富?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范蠡

    春秋末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大胜吴王夫差,雪耻雪恨,很多人都知道是西施美人计的功劳,但吴王再昏庸,已经成为阶下囚的勾践要想起兵又谈何容易!幸亏他有真心追随他的智囊团给他出谋划策。其中,最有远见的莫过于范蠡。范蠡曾在兴越灭吴之后写信给好友文种:“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

  • 如果范蠡不走 越王勾践会不会杀掉他?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是夏朝开国君主夏禹的后裔,夏朝君主少康庶子无余的直系子孙。无余受封于会稽,以掌管看守供奉夏禹的祭祀。此后经历二十多代,传到勾践的父亲允常。允常在位时,与吴国君主阖闾多次作战。允常死后,勾践继任越王之位。网络配图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年),吴王阖闾得知允常去世的消息,于是出兵攻打越国。在檇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