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春秋时期四朝元老:祁奚的生平简介

春秋时期四朝元老:祁奚的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919 更新时间:2024/1/24 15:39:27

祁奚(前620(壬申年)--前545),姬姓,祁氏,名奚,字黄羊,春秋时晋国人(今山西祁县人),因食邑于祁(今祁县),遂为祁氏。周简王十四年(前572年),晋悼公即位,祁奚被任为中军尉。祁奚本晋公族献侯之后,父为高梁伯。"下宫之难"后,晋景公曾以赵氏之田"与祁奚"。悼公继位,"始命百官",立祁奚为中军尉。平公时,复起为公族大夫,去剧职,就闲官,基本不过问政事。祁奚在位约六十年,为四朝元老。他忠公体国,急公好义,誉满朝野,深受人们爱戴。盂县、祁县均设有祁大夫庙。他曾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解狐替代自己的职位。

由于时代所限,祁奚在政治上并无卓越的业绩可称。晋景、厉、悼、平四世,秦、楚、齐、晋争霸正酣;晋内忧迭起,是政治家施展抱负的大好机会。况景公继位(前599年)至厉公末年(前574年),正是祁奚20到40多岁期间,年富力强,理应有充足的精力参与国家事务。但这数十年间,却是祁奚政治生涯的空白时期,颇令人费解;究其原因,恐是晋公室宗族势力较弱所致。历史上,晋宗法血缘关系比较松弛,经过多次晋宗族相残事件后,异姓和异支的卿大夫贵族逐渐把持了朝政。至景公、厉公以后,晋同姓大夫仅剩栾氏、郤氏、羊舌氏、祁氏四家了。景公和厉公采取的是重用异姓卿族,压制同姓宗族的政策,厉公杀三郤(即郤锜、郤犨、郤至),亡郤氏;平公时灭栾氏;到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祁奚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遂以法尽灭其族……分其邑为十县",晋公室益弱。可见,景公、厉公以后,同姓大夫正在逐步退出晋国政治舞台而让位于"六卿",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上述问题了。

虽然祁奚在政治上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但祁奚荐贤却成为千古美谈,为人所称颂。祁位于帝封地,有"尧之遗风",其民勤俭质朴。这种品质在祁奚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祁奚请老,悼公问谁可代中军尉一职,

祁奚举荐解狐。悼公又问,解狐可是你的杀父仇人,祁奚道:"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解狐卒,祁奚又荐祁午。悼公问,祁午可是你的儿子,祁奚道:"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这就是祁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故事。

评价

《诗小雅》赞:"言惟有德之人,能举似已者也。"相传解狐为祁县东冀里人,为人正直廉洁,做官时也曾举自己的仇人刑伯柳为上党守。柳往谢解狐,解狐说:"举子,公也;怨子,私也,子往矣怨子如初也。"其耿直倔强的性格同祁奚何其相似。祁午也是晋国当时著名的贤才。他"好学而不戏,守业而不淫,柔惠小物而镇定大事,有质直而无流心",任中军尉后,"军无秕政"。袁疆称祁午"为诸侯之选"。左氏和孔子由此慨叹,"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给祁奚以极高的评价。

祁奚以公而无私赢得了朝野内外的赞誉,他的言行也随之成为衡量是非曲直的标准。"栾盈之难"后,范宣子(即士匄)因羊舌虎(叔向弟)故,囚叔向(即羊舌肸)。叔向谢绝了乐王鲋"吾为子请"的好意,希望祁奚能为他主持公道。他说:"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祁奚听说后,请求范宣子赦免叔向。他对范宣子说,叔向惠而有谋,是国家栋梁之才,以其弟之故而杀叔向,是弃国家社稷于不顾,这样做,是非常愚蠢的,范宣子遂免叔向。祁奚所为,皆出自公心,所以事后他"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也明知祁奚是为了国家,并非偏爱自己,故不谢祁奚而还。可见,叔向对祁奚是十分了解的。

祁奚之"公",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宗法制时代士大夫阶层应具有的"忠""孝"之道德的内在要求。大夫应尽力公家之事,,以私害公,即为非"忠";而"孝"之道德最为重要,贵族之孝,就是要"尊祖敬宗""保族宜家"。祁奚作为晋公室宗族,在"公室益弱"的情况下,尊祖保宗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先秦时期,公而忘私仍然属于较高层次的道德范畴。何况,祁奚唯贤是举,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所以才受到人民的怀念。祁奚请求告老退休,晋侯向他询问接替他的人选。他称道解狐,这是他的仇人。晋侯打算任命解狐,他却死了。晋侯又问祁奚。祁奚回答说:"午可以胜任。"当时羊舌职死了,晋侯说:"谁可以接替他?"祁奚回答说:"赤可以胜任。"由于这样就派遣祁午做中军尉,羊舌赤

为副职。

标签: 祁奚春秋

更多文章

  • 祁奚为何举荐杀父仇人?成就千古美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祁奚,春秋

    《吕氏春秋·去私》:“善战!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雠,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吕氏春秋·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

  • 祁奚“外举不避仇”的故事是怎样的?被百姓传为美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祁奚,春秋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这个典故常被我们用来形容某人处事公正无私,不过这个看似普通的典故在流传过程中却在七部书中出现了九个不同的版本。那么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又是怎么逐渐失实的呢?我们可以从各份史料中逐一分析。一、《左传》据《左传》记载,这个典故的主角叫祁奚,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祁奚在晋景公时代就

  • 宋景公:他的复兴之念与乐大心的叛乱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景公,春秋

    你真的了解宋景公的复兴之念与乐大心的叛乱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宋元公时期的华氏和向氏叛乱,彻底破坏了宋国传统中的所谓仁义,以臣子之身,与君主交换人质,还杀害了诸公子。应该说在这个时候的宋国公族子弟,就已经非常凋零,朝臣之心,已经没有偏向宋国君主。当年华向之乱时,两大家族率领

  • 宋景公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没有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景公,战国

    战国时期战乱四起,宋景公的仁善之德没能统一,秦国却做到了,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自古以来就崇尚仁善贤德的文化;宋景公算得上是仁善贤德的君主,他是在春秋时期国君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人,长达六十五年。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他是少有的仁君。有一年,楚惠王

  • 鲁定公做了什么事情让孔子离开鲁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鲁定公,春秋

    中了齐国美人计的鲁定公,劝谏无效,于是孔子就离开了鲁国! 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周敬王24年,鲁定公14年,西元前496年,这时候的孔子正是56岁。在鲁国为政多年的孔子,政治改革方面大有所成就。而齐国和鲁国是邻国,齐国深恐鲁国的国家会强大起来,唯恐对齐国会有

  • 鲁定公为什么要拜孔子为官?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鲁定公,春秋

    你真的了解春秋时期鲁定公为何拜孔子为官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孔子不用说,大家都对他非常熟悉了,他的成就在我国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孔子把一身的经历都投放在教育上,带着他的学生们到各国去讲学,即使再贫穷,再艰难。也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信念,以至于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他

  • 鲁定公堕三都失败,为何反而让鲁国变强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春秋,孔子

    堕三都,春秋时期鲁国孔子执政,堕毁三桓(鲁国公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的三都事件。简介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鲁国的大司寇兼摄相事,为了加强君权,派子路堕毁三都。三都即季孙氏的费邑(今山东费县)、孟孙氏的郕邑(今山东宁阳)、叔孙氏的郈邑(今山东东平)。起初,季孙斯和叔孙州仇、仲孙何忌想要

  • 鲁国第二任君主:鲁考公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鲁考公,春秋

    鲁考公(?―前993年),姬姓,名酋(《世本》作就,邹诞本作遒),鲁国第二任君主,周公之孙。鲁考公是鲁君伯禽的长子,承袭伯禽担任该国君主,公元前997年即位,一共在位4年。谥号"考",是为考公。是年即周康王十七年,周康王十七年为考公元年。于周康王二十年薨,考公无嗣,传位给弟弟熙,是为鲁炀公。史籍记载

  • 鲁考公是什么样的人?是整天忙于政务,还是无暇顾及后宫?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鲁考公,周朝

    鲁国的第二代君主鲁考公,是整天忙于政务,还是无暇顾及后宫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鲁国进入到第二代君主,是伯禽的长子姬酋,就是史书中说的鲁考公。在整个鲁国国君史上,有非常多的君主都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就是在任时间短,而且没有做出过什么引人瞩目的成就。在一般人看来,人们奋斗数十

  • 王季友:22岁就中了状元,不愿同流合污而隐居山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季友,唐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王季友,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王季友,名徽,字季友,号云峰居士,洪州南昌人,祖籍河南洛阳,生于豫章东湖之滨。王季友的父亲叫王仪,曾任丹阳太守,他的妻子是河东郡著名的柳姓家庭的小姐。生活和和美美,读书也读得开开心心,就等着读书有成,信心满满,一举中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