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晋襄公为什么要偷袭秦军?原因是什么

晋襄公为什么要偷袭秦军?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356 更新时间:2023/12/23 0:08:39

晋襄公为什么要偷袭秦军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章。

有个成语叫做秦晋之好,用来形容双方感情融洽,不论是业务合作还是喜结良缘,都非地和谐美满。这个成语的来源是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两个强国通过联姻的方式,以达到相互结盟,在势力上相互扶持,利益共享,称霸中原的目的。不过这个被人们一直看好的结盟,也遵循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的规律,伴随着秦晋两国内部矛盾的日趋尖锐,最终土崩瓦解了。

而令这两个诸侯国强强联盟分崩离析的直接原因,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殽之战:本来秦国派遣大军出征是为了讨伐郑国,结果被同盟战友晋襄公在殽山打了伏击,打了秦军一个措不及防,导致秦军全军覆没,三名主帅被抓。要是按照晋襄公的本意,他打算把秦国的三名主帅直接斩首,但是由于他父亲晋文公的夫人文嬴,也就是秦穆公的女儿去求情,最终晋襄公把三名秦国主将释放回了秦国。

晋襄公这一波操作,可是有点让人看不懂:本来秦晋好好的联盟,对双方也都是有利的,为晋国要突然撕破脸,对秦军毫不留情地大打出手?而且既然已经撕破了脸,为何不干脆强硬到底,又要把主帅放回,暂时和缓关系呢?难道久居深宫中的文嬴,说了几句话就那么管用,可以做得了国君的主吗?这还真得从秦晋两国之间的矛盾说起。

一、晋国认为秦国在晋国国丧中不仅失礼,而且借机捞取利益

其实秦国之所以动了伐郑的心思,是因为晋国和郑国都正是在国丧期间,这两个国家都无暇顾及其他事情,秦穆公觉得这是一个发动战事,一举成功的好时机。可是郑国的领土与晋国接壤,不与秦国接壤,所以晋襄公一得到秦国出兵伐郑的消息就非常生气。毕竟两国结盟,现在自己的老爸晋文公刚刚故去,不管怎么说,晋文公也是秦国的金龟婿,可这时候秦国想到的不是派人去吊唁逝者,安慰盟国,而是着急忙慌地跑到离自己八竿子打不到的郑国去抢地盘,在晋襄公看来,这实在是有失礼数。

另外在伐郑途中,因为郑国商人弦高从中周旋,让秦国的主帅孟明视认为,郑国已经做好了迎敌的准备,不应该再去攻打,于是中途返回,可是又怕回去以后跟秦穆公不好交待,干脆就顺便灭了中途经过的滑国,带着从滑国缴获的大批财物返秦。

可是滑国虽小,但却与晋国同宗,而且以前一直是认晋国做大哥当依靠的,这回孟明视也没跟谁打招呼,措不及防就把滑国给灭了国,这可真是把晋襄公气坏了,觉得秦国不仅失了礼数,还明目张胆地抢劫,要是不偷袭他们的军队,给他们个教训,实在是咽不下这口窝囊气,更何况秦军刚刚洗劫滑国,兵士们也都疲惫松懈,此时不战又待何时?

二、晋国觊觎郑国已久,岂能让秦国抢占先机

说起郑国,那可是一块被大家都惦记着的肥肉,当年秦晋联军一起伐郑,就是被郑国的烛之武的三寸不烂之舌,挑唆的秦穆公为了秦国的私利,不仅临阵撤了军,还为郑国留下了守军,并与郑国签署了一同牵制晋国的盟约,晋国在势单力孤的情况下,也不得不撤军,导致了晋国占领郑国,扩张领土计划的失败。

虽说秦晋两国这么多年来一直结盟,但当年被秦国背叛的这口恶气,却一直在心里憋着。所以说两国虽然表面上是一团和气,但是暗地里的矛盾却是日益尖锐,毕竟一山容不得二虎,更何况是两个都有着称霸中原的雄心和实力的春秋霸主。表面平静的联盟之下,早已是暗潮涌动,不可调和的矛盾,只等着寻找一个合适的破口,一触即发。

可以说,秦军这次绕过晋国想独吞郑国领土的举动,彻底激化了两国的矛盾,郑国接壤晋国,这在自己门口的肥肉,怎么可能拱手让与他人?况且秦国一旦占领了郑国,岂非是对晋国形成了合围之势?如果造成了这样的局面,那对晋国日后挺进中原的计划实在是大大的阻碍,无论如何也不能给秦国人可乘之机,哪怕撕破脸,也要阻止秦国人这种对晋国极具威胁的想法。

三、当秦军大势已去的时候,晋襄公也不愿让事态继续扩大

有人说,晋襄公最终放了秦国的孟明视和其他两位主将,完全是因为晋文公的遗孀,秦穆公的女儿文嬴,从中斡旋的结果,这当然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但是晋襄公既然有突袭秦军的魄力和勇气,那么仅仅凭借文嬴的感情牌,就可以改变他的初衷吗?真要是这样,他这个国君的耳根子是否也太柔软了一些?

如果挖掘得层面更深一些,笔者觉得晋襄公释放秦将,是有着更多考虑的。首先,经此一役,“秦晋之好”的局面是不能再指望了,但是如果就此将秦晋完全拖入战争之中,似乎对晋国也是得不偿失的,毕竟战争是要靠损耗大量国力来支撑的,更何况要面对的是秦国这样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如果真的因此陷入战争的泥潭,晋国得不到半点好处,在周围群雄并起的时候,实在不是与秦国纠缠死磕的时机。

虽说晋国偷袭秦军,而且还毫不留情地绞杀全军的做法有点不光明正大,可是毕竟秦国有失礼数在先,真要是论起来,秦国是理亏的。现在仗也打赢了,秦国掠夺滑国的物资也被悉数夺回,秦国失礼的气焰也被打击了,这个过节似乎也可以告一段落。况且秦国出兵,又不是为了攻打晋国,与晋国为敌,可以说他们原本也不是晋国的敌人,如果得寸进尺,在两国非交战的状态下,斩杀了秦国的主帅,这是意味着晋国要与秦国宣战了么?

论宏图大略,晋襄公或许不如他的父亲晋文公,但是晋襄公绝对不是一个利令智昏的君主,他对于当时的形势,应该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判断,殽山一役,虽然会让秦国断绝了图谋郑国,合围晋国的图谋,但是也瓦解了秦晋联盟。可要在此时,彻底把秦晋两国拉入战争状态,还远远不到时机,在对形势做了整体的权衡后,晋襄公做出了释放秦国主将,将两国矛盾暂且搁置的决定。

标签: 晋襄公战国

更多文章

  • 曹成公是怎么上位的?当时竟遭到了有识之士的谴责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成公,春秋

    公元前578年的麻隧之战,以晋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虽然取胜,但是损失也不小,协助晋军作战的曹宣公阵亡,导致曹国出现了内乱。曹宣公立的太子被杀,一个庶子自立为君,是为曹成公。曹成公非法取得君位,在国内国外都遭到了有识之士的谴责。诸侯们纷纷请求晋国出兵,惩罚曹成公。晋国因为刚刚打了一场大仗,所以表示要休养一

  • 曹成公为什么遭受别人的谴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成公,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成公是怎么上位的?当时竟遭到了有识之士的谴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我国的历史上有很多时期都是非常混乱的,到处发生土地兼并和国与国之间的吞并战争,这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动乱时期应该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了。那个时候诸侯争霸,很多有野心

  • 曹成公是什么人?春秋时期曹国第十九任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成公,春秋

    你真的了解曹成公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曹成公,姬姓,曹氏,名负刍。春秋时期曹国第十九任君主,曹宣公之子,杀太子而立,在位二十三年(前578年-前555年)。在位期间,晋楚争霸,成公亲近晋国,屡次跟随晋国会盟征战。曹宣公十七年(公元前578年),夏天,晋厉公、齐灵公、宋共公、

  • 韩厥是什么人?保全赵氏孤儿,壮大韩氏家族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韩厥,战国

    每当一提起韩厥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他早年丧父,被赵盾抚养长大,位列晋国八卿之一;后来赵氏遭到毁灭性打击,他保住了赵家唯一的血脉……他是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战国时期韩国的先祖——韩厥。韩厥(生卒年不详),晋国曲沃(今山西临汾曲沃)人。他曾被赵盾推荐为晋军司马,执

  • 韩厥: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因其谥号被称为韩献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春秋,韩厥

    韩厥[hán jué],生卒年不详,姬姓,韩氏,名厥,因其谥号献,故亦称韩献子。他是韩武子韩万的玄孙,韩赇伯的曾孙,韩定伯韩简的孙子,韩舆(亦称韩子舆)之子,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韩厥始为晋国赵氏家臣,后位列八卿之一,至晋悼公时,升任晋国执政

  • 晋国的一位傀儡君主:晋出公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晋出公,春秋

    晋出公(???--前452年),姬姓,名凿,晋定公之子。是晋国的一位傀儡君主,他在位期间,国内韩、赵、魏三卿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国君之位完全被韩赵魏架空。最后因不满三卿过度僭越,被迫流亡于齐国,客死他乡。前475年,晋定公死,姬凿继位,是为晋出公。晋出公年间,智伯是晋国的正卿,执掌晋国实际权力。因在

  • 晋文侯为何拥立“弑父”的周平王,还杀死代表正统的携惠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晋文侯,春秋

    清华简《系年》第二章:“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滅,周乃亡。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犬戎灭西周《竹书纪年》与清华简《系年》,先后相隔年陆续问世,让人们确认了西周灭

  • 晋文侯为什么要杀周侯王?跟郑国武公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晋文侯,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晋文侯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郑国这个国家可说是兴起也快,衰败也快,基本上根据目前的史书看来,郑国最为兴盛的就是在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时期,其后郑国就沦为诸侯称霸的战场,也就是在数十年的时间。西周的镐京之乱,很早其实就为郑桓公所预料,其间郑桓公的封地其

  • 申包胥和伍子胥是什么关系?申包胥为什么在秦国连哭七天七夜?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申包胥

    申包胥和伍子胥是什么关系?申包胥为什么在秦国连哭七天七夜?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申包胥也称王孙包胥,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大夫,没有他可能就没有后来的楚国了!申包胥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忠贤典范。申包胥最出名的最能体现他的忠肝大义的一共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他和伍子胥的友情,第二件事是他独

  • 申包胥哭秦庭是什么回事?申包胥是怎么哭动秦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申包胥

    申包胥哭秦庭是什么回事?申包胥是怎么哭动秦王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道伍子胥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他背井离乡来到吴国,助吴国灭了楚国,虽然楚国是他的故乡,但是楚王太过昏庸,而且杀了他的家人,所以他没有丝毫的怜悯,但是后来楚国却被秦国的救兵复国,这个也是没人能想到的,而这里的救兵便是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