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成公是怎么上位的?当时竟遭到了有识之士的谴责

曹成公是怎么上位的?当时竟遭到了有识之士的谴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125 更新时间:2023/12/22 19:25:42

公元前578年的麻隧之战,以晋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虽然取胜,但是损失也不小,协助晋军作战的曹宣公阵亡,导致曹国出现了内乱。曹宣公立的太子被杀,一个庶子自立为君,是为曹成公。曹成公非法取得君位,在国内国外都遭到了有识之士的谴责。诸侯们纷纷请求晋国出兵,惩罚曹成公。

晋国因为刚刚打了一场大仗,所以表示要休养一段时间再兴兵。到了公元前576年,晋景公在卫国的戚地(今河南濮阳北)组织诸侯会盟,鲁、卫、郑、曹、宋、齐、邾等国都来参加。在会上,晋厉公就宣布了曹成公的罪名,把他逮捕了。这件事办得挺利索,没有大动干戈惊扰百姓,又依足了当时的礼法道义,所以得到了诸侯的一致赞许。

晋国隐约又恢复了中原霸主的威望,更有战略意义的一次会盟也发生在这一年。公元前576年冬天,吴国准备同中原列国建立友好关系,于是晋国挑头,召集了齐、鲁、宋、卫、郑、邾等国的卿士,一起在钟离(吴、楚两国交界,在今安徽凤阳东)和吴国使者开了一次会。这次会盟是吴国和中原列国进行友好交往的开始,也是晋国“联吴制楚”战略的一大进展。楚国对此虽然不满,但是也并没有进一步的行动。

毕竟有和平条约在那摆着,背弃盟约这样的事情,还是尽量不做为好。楚国对于晋国的结盟行动表示出了相当的克制,晋国当然也没有理由和楚国翻脸,脆弱的和平局面仍然令人欢欣鼓舞地维持着。仿佛是不甘心这种寂寞似的,捣乱的马上就出现了。要说郑国这个诸侯国吧,也算是那种“曾经阔过”的。

春秋初年郑庄公几乎造成了一个“小霸”的局面,诸侯无不佩服。可是好汉不提当年勇,到了如今这年月,郑国早已沦落为墙头草了,还以为自己能像郑庄公时候那样呼风唤雨,那就是脑子出了病。郑国现任国君郑成公还就不信那个邪,其实晋、楚都讲和了,你个小小的郑国还不趁机消停消停。可是郑成公偏要挑起点事来,大国不打了,我来打!以墙头草的思维,自然是要选择弱势的一方动手。

眼看着晋国这些年有回升的迹象,收拾了秦国,楚国连个屁都不放一声,看来这风又倒向北边了,于是郑国就拿楚国的附庸许国开刀。公元前577年,郑成公派出公子喜率军进攻许国。和“曾经阔过的郑国比起来,许国“曾经”也只是个小国。可是偏偏公子喜不争居然还被许国军队打败了,郑成公觉得太栽面儿了,盛怒之下御驾亲征。

这一次终于把许国败,迫使许国求和,这一下楚国可不干了。和平是很好,但是前提是谁也不能欺负人。现在连郑国这样的货色都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楚国岂能容忍?楚共打算兴师北上教训郑国,如果情况顺利的话还可以再往北打点。楚共王的弟弟公子贞觉得这样做有点悬:“咱们这么做是背叛了与晋国的盟约,这样不太好吧?”楚国的司马子反则说:“你以为盟约真的管用?情况有利咱们就进兵,管什么盟约。”

这话很对楚共王的胃口,本来晋国咄咄逼人的架势已经让楚共王颇有危机感了,现在居然小小的郑国都敢撒野,这还了得?于是公元前576年,楚军出兵伐郑,击败郑军之后又挥师北上,入侵了卫国。郑国遭到楚国的打击,可是郑成公并没有因此而反思,反而派兵进攻楚国。楚共王也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一定要把郑国拉到自己这边才肯罢休。为了拉拢郑国,楚国甚至放弃了一味武力打击的办法,而是派人讲和,赠送郑国土地。

有了这样的便宜,郑成公当然要占,所以就索性和楚国结盟了。这一下楚共王可开心了:看到没有,我们楚国依然有足够的实力别看你们晋国能组织几次诸侯会盟,其实风头还没倒向你们那边呢。对于郑国的背叛,晋国君臣还是保持了一种容忍的态度。晋国现在还没有做好战略决战的准备,如果因为郑国背叛这一突发事件和楚国动武,恐怕没有必胜的把握。

晋国的容忍使得国际和平的大局面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楚国已经得到了郑国的归服,当然不会蹬着鼻子上脸去挑衅晋国。如果只看这两个大国的表现,人们倒是可以对和平有着更高的期待。不过郑成公似乎是打定主意不想让天下安宁,你说你投靠楚国就罢了,投靠完了你就老老实实待几年吧。可是郑成公才不让人省心,仗着自己又靠上了楚国这棵大树,居然掉头攻打宋国去了。

郑国和宋国也算是老对头了,从郑庄公那时候起,这两个诸侯就八字儿不合,总是过不到一块去。像这种成天对掐的对头组合,春秋时期也很有那么几对,除了晋楚之外,典型的还有齐鲁、吴越。这些冤家组合往往是互相看对方不顺眼,对方支持的一般都是自己反对的,和平时期还要闹点小摩擦,一旦有了风吹草动就会打得不可开交。不过晋、楚打仗那是为了争夺对中原的控制权,齐、鲁对掐是因为齐国的大国情结以及扩张地盘的需要,吴、越之争则是因为地区、种族矛盾,当然以后还有争当霸主的矛盾。可是郑、宋这两个朝不保夕的诸侯居然也会打得不可开交,实在是有些让人费解。

标签: 曹成公春秋

更多文章

  • 曹成公为什么遭受别人的谴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成公,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成公是怎么上位的?当时竟遭到了有识之士的谴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我国的历史上有很多时期都是非常混乱的,到处发生土地兼并和国与国之间的吞并战争,这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动乱时期应该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了。那个时候诸侯争霸,很多有野心

  • 曹成公是什么人?春秋时期曹国第十九任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成公,春秋

    你真的了解曹成公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曹成公,姬姓,曹氏,名负刍。春秋时期曹国第十九任君主,曹宣公之子,杀太子而立,在位二十三年(前578年-前555年)。在位期间,晋楚争霸,成公亲近晋国,屡次跟随晋国会盟征战。曹宣公十七年(公元前578年),夏天,晋厉公、齐灵公、宋共公、

  • 韩厥是什么人?保全赵氏孤儿,壮大韩氏家族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韩厥,战国

    每当一提起韩厥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他早年丧父,被赵盾抚养长大,位列晋国八卿之一;后来赵氏遭到毁灭性打击,他保住了赵家唯一的血脉……他是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战国时期韩国的先祖——韩厥。韩厥(生卒年不详),晋国曲沃(今山西临汾曲沃)人。他曾被赵盾推荐为晋军司马,执

  • 韩厥: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因其谥号被称为韩献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春秋,韩厥

    韩厥[hán jué],生卒年不详,姬姓,韩氏,名厥,因其谥号献,故亦称韩献子。他是韩武子韩万的玄孙,韩赇伯的曾孙,韩定伯韩简的孙子,韩舆(亦称韩子舆)之子,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韩厥始为晋国赵氏家臣,后位列八卿之一,至晋悼公时,升任晋国执政

  • 晋国的一位傀儡君主:晋出公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晋出公,春秋

    晋出公(???--前452年),姬姓,名凿,晋定公之子。是晋国的一位傀儡君主,他在位期间,国内韩、赵、魏三卿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国君之位完全被韩赵魏架空。最后因不满三卿过度僭越,被迫流亡于齐国,客死他乡。前475年,晋定公死,姬凿继位,是为晋出公。晋出公年间,智伯是晋国的正卿,执掌晋国实际权力。因在

  • 晋文侯为何拥立“弑父”的周平王,还杀死代表正统的携惠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晋文侯,春秋

    清华简《系年》第二章:“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滅,周乃亡。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犬戎灭西周《竹书纪年》与清华简《系年》,先后相隔年陆续问世,让人们确认了西周灭

  • 晋文侯为什么要杀周侯王?跟郑国武公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晋文侯,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晋文侯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郑国这个国家可说是兴起也快,衰败也快,基本上根据目前的史书看来,郑国最为兴盛的就是在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时期,其后郑国就沦为诸侯称霸的战场,也就是在数十年的时间。西周的镐京之乱,很早其实就为郑桓公所预料,其间郑桓公的封地其

  • 申包胥和伍子胥是什么关系?申包胥为什么在秦国连哭七天七夜?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申包胥

    申包胥和伍子胥是什么关系?申包胥为什么在秦国连哭七天七夜?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申包胥也称王孙包胥,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大夫,没有他可能就没有后来的楚国了!申包胥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忠贤典范。申包胥最出名的最能体现他的忠肝大义的一共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他和伍子胥的友情,第二件事是他独

  • 申包胥哭秦庭是什么回事?申包胥是怎么哭动秦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申包胥

    申包胥哭秦庭是什么回事?申包胥是怎么哭动秦王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道伍子胥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他背井离乡来到吴国,助吴国灭了楚国,虽然楚国是他的故乡,但是楚王太过昏庸,而且杀了他的家人,所以他没有丝毫的怜悯,但是后来楚国却被秦国的救兵复国,这个也是没人能想到的,而这里的救兵便是伍子

  • 秦哀公做了什么事情成全了申包胥?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哀公,战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春秋战国秦哀公救楚,名义上赢得了名声,实际上成全了申包胥,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春秋战国历史上,打仗就像过家家,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他,过了两天又都和好了。但像吴国灭楚这场大仗,孙武和伍子胥那是真往死里打,为什么呢?因为伍子胥跟楚平王有世仇家恨。可是,让伍子胥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