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共公面对金国的逼迫求和,他是怎么做的?

秦共公面对金国的逼迫求和,他是怎么做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648 更新时间:2024/1/3 12:45:23

你们知道晋国想逼迫秦国求和,秦国就这样狠狠地扇了他一记耳光,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秦穆公时期,秦晋两国关系总体趋势还是很好的,只是在晚年出现了一丝裂痕,但大体上还没彻底决裂。

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秦康公继位之后,还是一心想跟晋国搞好关系,但晋国呢,很不仗义啊,先后两次骗了秦康公,尤其是最后一次,骗的秦国大伤元气,从此只能缩在西北看别人的热闹。

康公十二年,即公元前609年,秦康公去世,世子赢稻(又名赢貑,貑念‘嘉’)继位,以后我们会称他为秦共公

秦共公继位之后,国际关系又发生了变化,什么变化?

总体上是,楚国崛起,与晋国争霸中原,两家征伐不休;

秦国呢,秦康公西北隐忍六年时间也不是毫无作为,埋下头来发展国力,六年没有战争,国力当然蒸蒸日上。

而晋国呢,当年赵盾扶持的幼子夷皋,即晋灵公渐渐长大,晋灵公是怎么上位的,母亲穆嬴给赵盾下跪才求来君位,晋灵公对这事一直耿耿于怀,更何况,赵盾势力坐大,掌握晋国朝政,哪个君王愿意自己当傀儡呢。

如此一来,晋国夹在秦、楚两国之间,国内局势也混乱不堪,当年经晋文公晋襄公两朝攒下的一点家底就在这几年消耗了个差不多,他们就有点吃不消了。

吃不消怎么办?无非两条出路 ,安内、攘外。

安内不可能,晋灵公与赵氏家族几乎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想要缓和这种关系,唯一的出路就是赵盾交权,可赵盾能干吗?

安内行不通,那就只有攘外,怎么个攘法?

和楚国连年战争,目的也只是为了争夺中原霸权,如此一来,与楚国的关系也是不可调和。

就这样盘算来盘算去,晋国,也就是赵盾等人,就将缓和局势,争取喘息之机的目光放到了秦国身上,为什么,在赵盾等人的眼里,原因有二:

一:秦国国力弱于晋国,他们不敢跟晋国彻底撕破脸皮;

二:秦晋两国有秦晋之好的传统,如今再续上这层关系也就是了。

赵盾等考虑得有道理吗?当然有,不然他就不算个英明的政治家,因为秦国也不愿意老憋在西北,他们很想东出中原寻找机会。

从这一点看,秦晋两国还是有可能恢复关系的

,然而遗憾的是,赵盾等想法没错,但却错在自大,错在太没把秦国放在眼里,从而实施了一个错误的决策,而这个决策,可真把秦国,真把老秦人惹火了。

什么决策,想跟秦国合好,却不跟人家平等交往,好好商量,反而想逼迫秦国求和,晋国怎么逼迫秦国求和了?

在秦晋之间的陕西户县一带有个小国,叫崇国,崇国虽小,却是个很古老的存在,是舜帝封给大禹父亲的方国,当年在河南登封一带立国,商灭夏以后,迁到陕西,到了春秋时期,因国力弱小,便依附于在陕西崛起的秦国,成了人家的盟友,两家关系好的无话可说。

话说晋国,既然要跟秦国搞好关系,你就好好商量呗,可他就不,居然打起了这个崇国的主意。

当然, 这个主意还是赵氏家族里的纨绔子赵穿想出来的,想出来之后,大家都不看好,可赵盾居然欣然同意,他也是太自大了。

发兵攻打秦国的盟友崇国,崇国是秦国盟友,秦国必然赶来救援,等他们赶来救援的时候,晋国就可以以崇国为要挟,逼迫秦国求和,并与晋国结盟了。

政治上虽然复杂,但说白了,就是拿个人质,然后逼着秦国求和,这哪里还是政治家,简直就是无赖,就这样无赖的做法,赵盾居然同意了。

共公元年,即公元前608年,秦共公刚刚继位,晋国就出兵攻打崇国了。

人家刚继位,你就给人送这么一份大礼,还是本着交好的目的送上的大礼,这不明摆着欺负人吗,老秦人能忍得了这口气。

于是,秦共公君椅还没坐热,就亲自领兵救援崇国。

晋国赵盾等心内狂喜,正以为秦康公会乖乖向他们求和的时候,秦共公迅速解决崇国问题,之后,连个照面都不打,根本不屑于跟他们交道,直接带兵回去了。

事已至此,晋国赵盾等傻眼了,怎么着,事情完全不按剧本发展,秦国不是应该卑颜屈膝,央求我们放过崇国,并在我们的高压态势下,求和,结盟吗,怎么一声不响回去了。

现在怎么办?

国内,晋灵公宠信屠岸贾,局势对赵氏家族越来越是不利;

国外,郑国倒向楚国,中原门户大开。

事已至此,赵盾等只能哀叹一声,匆匆收兵回去。

然而,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吗?没有,老秦人也是有脾气的,秦共公虽然话不多,但他可不像他父亲秦康公那样懦弱,是个说干就干的主儿。

共公二年,即公元前607年,秦共公为报晋国攻打崇国之仇,出兵伐晋,并包围晋国焦邑(河南陕县),等晋国回兵救援时,他又利索的撤兵回去。

就不跟你正面交锋,以袭扰的方式,秦国就这样狠狠地扇了晋国一记耳光,还想逼着我向你求和,让你见识见识老秦人的脾气。

人家欺负上门,晋国有脾气吗?

共公二年,晋赵穿弑其君灵公

公元前607年,赵穿弑灵公,晋国国内大乱;

三年,楚庄王彊,北兵至雒,问周鼎。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兵逼洛阳,问鼎中原,就拿你晋国开刀。

事情一件接一件的发生,晋国至此,根本没有喘息之机,然而除此之外,他还要时刻防备秦国在背后的袭扰,日子过得如此焦头烂额,可这一切究竟怪谁呢。

标签: 秦共公战国

更多文章

  • 秦康公:真实演绎了有仇必报这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康公,战国

    有仇必报,秦康公真实演绎了这句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秦康公即位还不满一年,就让晋国的赵盾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对此深深挂怀的康公在五年后开始实行他规划已久的对晋大战。这次秦晋争菊的又一次大战发生在河曲(今山西芮城西风陵渡黄河转弯地区)之地、史称河曲之战。河曲之战一开始由

  • 秦康公为什么会被人忽悠?秦国状况堪忧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康公,战国

    秦康公多次被忽悠,秦国堪忧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秦穆公时期名称武将无数,开疆拓土千余里,一度达到函谷关。但自穆公驾崩,秦国发展巨轮却来了个刹车。直到数代而后的秦孝公,秦国才开始重新崛起,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秦穆公而后,最落魄的时候秦国甚至丢掉了广阔的东部地区,秦

  • 秦宣公:与晋国的第一次开战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宣公,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秦宣公与晋开战:秦晋之间的第一次正式交战,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秦德公死后,周王室因“子颓之乱”事件也开始衰败,中原地区进入了动乱期,齐国、晋国开始称霸诸侯。公元前675年,秦德公的长子继位,史称其为秦宣公。在周王室的内乱事件上,秦宣公选择了旁观,低调地发展着秦国,继

  • 秦德公继位后做了什么事情?延用至今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秦德公,战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秦德公继位两年,做了三件大事,创建入伏一词延用至今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马上就要进入夏天了,提到“入伏”两个字,大家就知道盛夏要来了,各种冷饮和消夏食物塞满冰箱。可大家知道“入伏”这一概念的来历吗?上回章节我们说到秦武公英年早逝,因儿子嬴白太小,就把国君

  • 秦德公是什么样的人?他是个明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秦德公,战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秦德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君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秦武公开疆拓土,纵横捭阖之际,秦国在关中已基本站稳脚跟,中原的文化和制度体系已经渐入秦人骨髓。但秦武公当年作为太子,继位并非一帆风顺,还曾出现秦出子的小插曲。当时的权臣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因

  • 关中霸主秦武公!秦武公创造了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春秋战国,秦武公

    关中霸主秦武公!秦武公创造了哪些功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秦国壮丽的历史上,有一个内政和外战都霸气十足的国君,虽然被秦始皇、秦昭襄王的光芒所掩盖,但是在秦人心中,这位国君有着北斗之尊的地位,以至于后人毫不吝惜地给了他“武”这个谥号。秦武公到底何许人,他创造了何等功绩,故事要从

  • 秦出子:第九代君主,先秦最可悲的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出子,战国

    大秦帝国的起源——第九代君主秦出子,先秦最可悲的君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大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以郡县制统治全国,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车同轨,影响深远。上回介绍了一生都在征战,为秦国开疆拓土的秦宪公,攻亳戎,灭荡社,攻芮

  • 秦文公:秦国的奠基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文公,战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国的奠基人——秦文公!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秦文公,赢姓,赵氏,秦襄公之子,秦国的第二任国君。秦国于秦襄公时,已经获得了岐山以东大半原属于周王室的膏沃之地。秦文公即位后,并没有像秦襄公一样,继续拓展秦国的领土,驱逐西方的部落。而是静下心来,巩固秦国新近占有的土地,收揽

  • 秦文公是怎么登上皇位的?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文公,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秦襄公的儿子秦文公还是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秦襄公壮志未酬,就像三国时的刘备那样“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正本纠结了半响的秦襄公想凭着多喝二斤酒头脑不清醒时,鼓起勇气看看能不能小世界迸发而打败西戎人收复失地呢,成果不知道是不是酒喝多了,还

  • 秦文公为什么要迁都关中?设立灭三族之罪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文公,战国

    秦文公迁都关中,设立灭三族之罪,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秦文公即位不久,即着手于都邑东迁问题。旧都西垂,是嬴秦在西方建邦立业、繁衍生息的桑梓之地,若干世纪以来,嬴秦为开拓、保卫西垂付出过惨重代价;从山川形势、生态环境和交通位置诸方面说,西垂地区宜农宜畜,物产丰饶,也的确具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