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怏怏”是什么意思?白起和韩信都因这两个字而死!

“怏怏”是什么意思?白起和韩信都因这两个字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262 更新时间:2024/2/17 23:38:3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怏怏”的相关故事介绍,欢迎阅读哦~

正所谓“将军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自古以来,能征惯战的大将往往没有好下场。飞鸟尽,良弓藏。他们出众的军事才能对于敌人来说,是唯恐避之不及的长枪;但对于君王来说,他们的才能着实让人如芒在背,就如潜藏于暗处的匕首。

在后世看来,中国古代最厉害的将领有四个——白起韩信、李靖、岳飞。因此自古以来,就有韩白李岳的说法。然而可悲的是,这四大名将,有三人却是死于非命。其中,白起和韩信的死都出乎于同一个原因,那就是“怏怏”。

“怏怏”,就是闭口不言却生着闷气的样子。这种情绪,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但对于白起、韩信这样的名将来说,却能将他们送上绝路。

首先是白起。白起号称“人屠”,他起步于低级军官,一生战无不胜,死在他手上的敌人绝不下于百万。长平之战中,白起围杀赵军45万,杀得血流成河。踩踏着敌人的尸骨,白起步入了其军事生涯的巅峰。

然而白起的功勋,却引起了权臣范雎的警觉。在范雎的设计下,秦昭襄王否决了白起直接乘胜进攻赵都邯郸的计划,而是选择休整一年再出击。秦王和范雎的决定,彻底激怒了白起。于是白起借口有病,赋闲在家,不再领兵出征。

不久后,秦军在邯郸前线吃了一场大败仗,诸侯联军奋起直追,打到函谷关门口。面临灭国的危险,昭襄王强令白起复出领兵,而白起却自称有病,不肯出行。之后,愤怒的秦王将白起免为士卒,并限期让他离开咸阳。

白起离开后,范雎却对秦王说:

“白起之迁,意尚怏怏有余言。”

也就是说,白起被赶出咸阳,表情怏怏不乐,还欲有所言的样子。听了范雎的话,秦王立即派人给白起赐了一把剑,并逼迫他自杀。

与白起一样,韩信的死也同样和“怏怏”有关。楚汉战争结束后,韩信被封为楚国。出于对韩信的忌惮,刘邦听从陈平的谋略,以伪游云梦之计将他擒获,并将之绑架至长安,改封为淮阴侯。

失去了王爵,韩信表现得十分不开心。对此,《资治通鉴》记载: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多称病,不朝从;居常怏怏,羞于灌、绛同列。”

与白起一样,受到不公平对待的韩信同样显露出“怏怏”的神色。而这是这个怏怏,决定了韩信的死。公元前196年,韩信被吕后和萧何联手杀死于长乐宫。

由此可见,韩信和白起的死,都和“怏怏”有关。司马迁、司马光等史学家选取“怏怏”这种情绪形容韩信和白起,应该是刻意为之。

除了韩信和白起以外,还有许多名将,最终死于“怏怏”两字。周亚夫,是汉初名将周勃的儿子。在吴楚七国之乱中,周亚夫以上屋抽梯之计,大败七国叛军,获得了全面胜利。

周亚夫虽然军事才能突出,但他倔强的脾气却遭致了汉景帝的警觉,君臣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一次,汉景帝召开宴会,周亚夫被邀请参加。然而侍宴官既不给周亚夫准备切肉的刀子,也不给他准备筷子。于是,周亚夫不高兴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笑着对他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高兴吗?

周亚夫羞愤不已,于是虎着脸向汉景帝请罪。汉景帝刚说一声“起”,周亚夫便迈着小碎步擅自退出,头也不回。看着周亚夫的背影,汉景帝满脸杀气地说:

“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悄悄看,又是个“怏怏”。与白起、韩信一样,这个“怏怏”最终导致了周亚夫的横死。在汉景帝的设计陷害下,周亚夫不幸入狱,活活饿死在天牢之中。

此后,笔者又用智能搜索,在《资治通鉴》中检索了“怏怏这个词,发现只要出现了“怏怏”,就必有臣子死于非命。

那么,为何臣子露出怏怏不乐的情绪,君王就一定要杀掉他们呢?这是因为纵观历史,如果君主不对这些“怏怏”之臣进行管束,他们几乎一定会造反。

例如汉代韩信“意常怏怏”,刘邦没有及时管理,而韩信最终在长安城内造反,差点袭杀吕后和太子;在唐代,名将侯君集受到李世民的“不公平”待遇,同样“意常怏怏”。和刘邦一样,李世民对于自己的爱将仍报以宽纵。然而侯君集却不领情,先是撺掇李亮和自己一起造反,其后又勾结太子李承乾意图发动反叛,险些造成了严重后果。

由此可见,能臣名将一旦出现“怏怏”的情绪,确实有造反的危险。因此,君王看到臣子露出不快的神色,往往会心生警惕,进而将其诛杀。

正如一个哲人所说:“人的愤怒,往往出于求而不得。”白起、韩信、侯君集等人之所以会“怏怏”,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封爵、赏赐乃至于名声、尊严。普通人对着君王露出不悦的颜色,君王恐怕不会跟他们计较。而白起、韩信等人则不同,他们具有相当大的才能,拥有强大的能量。

平时,他们怏怏的情绪会影响团队的和谐,搞坏朝廷的气氛。若他们的怏怏情绪到达了极点,就有可能发动叛乱。而以他们的号召力,会对皇帝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秦王、刘邦、李世民等君王虽然爱惜这些“怏怏之臣”的才能,也不得不把他杀掉。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你心里在想啥。就如汉武帝所说:“不能为我所用,又哪称得上人才?”

古语有云“圣君诛心”,昭襄王、刘邦、李世民诛杀功臣的行为,不能完全说成是刻薄寡恩,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谁让你露出“怏怏”的神色呢?

与韩信、白起相比,李靖就聪明多了。与愤怒写在脸上的韩、白相比,李靖从来喜怒不形于色。为了试探李靖是否有“怏怏”的情绪,李世民屡次敲打、责骂他,然而李靖却总能表现出一副“打脸就认错”的样子,让李世民抓不住把柄。最终,李靖成为四大名将中,唯一得到善终的大臣。

无独有偶,和李靖一样,与他齐名的李绩同样也是个喜怒不形于色的名将。为了试探他是否有不臣之心,李世民在死前故意将李绩贬出京城。在病榻前,李世民对太子李治说:“如果李绩表现出怏怏的情绪,就立即将他诛杀。”然而,李绩却不气不闹,收拾行装就走。因此与李靖一样,李绩最后也得到了善终。

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建功立业并善始善终,既要有过人的才能,也要有过人的情商,必须学会情绪管理,决不能总是生闷气,让别人猜不透你的想法。别人猜不透你的想法,必然会对你新生警惕。最终,心怀怏怏的你不是被开掉,就是被边缘化。

标签: 汉朝白起韩信

更多文章

  • 白起被宋太祖踢出武庙十哲?背后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太祖,宋朝

    对宋太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庙全称武成王庙,前身是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设立的太公尚父庙,主祭周朝吕尚,即姜子牙。在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唐肃宗尊吕尚为“武成王”,武庙正式出现。武庙与文庙的规格是对应的,在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

  • 赵括真的很厉害吗 白起能打败赵括只能说是运气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赵括

    你真的了解赵括实力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战国时期,原来在春秋时期有几百个的诸侯国,经过长期混战,逐渐形成主要的七个大国,被称为“战国七雄”。七国长期对峙,不分伯仲,各国都没有统一其他诸侯国的实力。前341年的魏攻韩战役,打垮了韩国。马陵之战,齐国打垮了魏国。乐毅罚齐,燕国打

  •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他都有哪些有名战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春秋战国,白起

    在战国时期,战国四大名将无疑是当时武将中的佼佼者。对于白起、廉颇、李牧、王翦这战国四大名将,一般以白起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在白起的一生中,有四场比较知名的战役,也即伊阙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鄢郢之战。其中,就鄢郢之战来说,是白起针对楚国的战役。在鄢郢之战后,秦昭襄王封白起为武安君(能抚养军士,战

  • 秦国出现的将相失和,最后导致白起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春秋战国,范雎

    将相和,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战国时期,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之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面对蔺相如的不断升迁,武将廉颇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

  • 作为战国时期的战神白起,到底谁是他的克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春秋战国,范雎

    长平之战后,逼死白起的范雎,最终的结局如何?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长平之战后,将相失和,宰相范雎连番构陷谗害,是造成白起之死的重要因素,范雎可谓是白起的克星。秦昭襄王四十八年,长平之战得胜后,白起休整人马,准备乘胜围攻邯郸。消息传来,赵国惊惧,为了给白起设阻,赵国力请苏秦的族弟

  • 秦王为什么要白起自杀?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王,秦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白起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历史上白起被治罪,被发配作基层士兵至阴密戍边,即今天的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百里乡,也就是秦国旧都雍城的北部边疆。到了10月到11月左右,魏、楚联军在上党和河内的攻势已经导致秦国大片领土丧失,

  • 第二次合纵攻秦之战时,白起在干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白起,秦朝

    第二次合纵攻秦之战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秦国原本地处西陲,历史进入战国后魏国第一个崛起,秦国在魏文侯和吴起的连番打击下退守至洛水以西,连河西之地都被魏国夺了去;秦献公时期秦国虽然实力有所恢复,但仍然是被魏国压着打,直到公元前361年商鞅入秦并于前356年正式变法后

  • 秦昭襄王为什么容不下已经七十多岁的白起?他是什么想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昭襄王,战国

    白起被赐死的时候已经是七十多岁了,秦昭襄王为什么就容不下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作为战国时期有名的将领,白起从小喜欢研究打仗案例,精通兵法,善于用兵,与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在辅佐秦昭王时候,白起屡立战功。在伊阕之战中,他大破魏韩联军;在伐楚之战时,他攻陷楚都郢

  • 楚国都城被白起攻破之后 楚国是如何坚持50多年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白起,楚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白起和楚国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鄢郢之战,是指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79年-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攻破楚国别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创楚军主力的大规模作战。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秦昭襄王派大良

  • 白起为何要坑杀四十五万赵军?真的是他嗜杀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白起

    秦将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中国历史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战国时期最为显赫的大将,征战沙场三十余载,六国军队只要听说是是他带兵来战吓的望风而栗。史书上有确切的记载:所有的国家都不敢与秦战,后面加了一个注释,就是因为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