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惠子与庄子的关系怎么样?两个人有着怎样的交情

惠子与庄子的关系怎么样?两个人有着怎样的交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874 更新时间:2024/1/25 8:38:14

庄子老子的思想并成“老庄哲学”,足见庄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之高。庄子有着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无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庄子

天下》)(译:认为天下人沉湎于物欲而不知觉醒,不能够跟他们端庄不苟地讨论问题)既然这样,就只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了。像庄子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要想找到一两个知己,确是不容易。平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会再有其他的人了。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诚。

惠子喜欢倚在树底下高谈阔论,疲倦的时候,就据琴而卧(“倚树而吟,据槁梧而暝”),这种态度庄子是看不惯的,但他也常被惠子拉去梧桐树下谈谈学问(“惠子之据梧也……”),或往田野上散步。很多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庄子具有艺术哲学家的风貌,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个性。庄子与惠子,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场,进而导致两种对立的思路──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论,即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

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而挨捧子的,好像总是惠子。在《逍遥游》上,庄子笑惠子“拙于用大”;在《齐物论》上,批评他说:“并不是别人非明白不可的,而要强加于人,所以惠子就终身偏蔽于‘坚白论’”(“非所以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德充符》上也说惠子:“你劳费精力……自鸣得意于坚白之论。

另外《秋水》篇记载:惠子在梁国做宰相时,庄子去看他,谣言说庄子是来代替惠子的相位。惠子心里着慌,便派人在国都内搜索了庄子三天三夜。后来庄子去见惠子,对他讲了一个寓言,把他的相位比喻猫头鹰得着臭老鼠而自以为美。惠子处于统治阶层,免不了会染上官僚的气息,据说惠子路过孟诸,身后从车百乘,声势煊赫,庄子见了,连自己所钓到的鱼也嫌多而抛回水里去。(

《淮南子·齐俗训》)

他们两人,在现实政治观点上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确是庄子生平惟一的契友。这从惠子死后,庄子的一节纪念词上可以看出: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学富五车

《庄子·天下篇》称“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足见其著书、藏书之多,是有文献记载以来最早的思想家之一。因为他的文章能够斡旋五个国家的兴衰,后人的“学富五车”典故即由此而来。另一说解释为:“其书五车”,是说他著的书有五车之多。

劝诫田需

田需得到魏王宠幸,惠子对田需说:“您一定要好好对待大王身边的人呀。您看那杨树,横着种能活,倒着种能活,折断了种也能活。然而让十个人来种树,一个人来拔它,那么就没有一棵活树了。以十人之众去栽种容易成活的东西,却敌不过一个人的毁坏,这是为什么呢?栽种困难而毁掉容易。如今您虽然在魏王面前取得了信任,可是想排挤你的人太多了,将来您必然要遇到危险。”

原文:

田需贵于魏王,惠子曰:“子必善左右。今夫杨,横树之则生,倒树之则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杨,一人拔之,则无生杨矣。故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然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今子虽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则子必危矣。《战国策》

伯牙绝弦为子期

人之渐老,其言渐寡,这是常识。但庄子不到50岁,便不想开口讲话了。对此,《说苑·说丛》是这样记载的:“惠子卒而庄深瞑不言,见世莫可与语也。”

惠子者,惠施也。惠施死去,庄子便把自己的眼睛紧紧闭上,不观左右事,不讲前后语,而且将这种活法坚持了20多年。

20多年,不是个小数字。特别是,对庄子这样一个思如泉涌、文如汪洋的人来说,20多年不开口讲话,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但是,庄子做到了,而且做得那么自然,坚持得如此平常。

对于这一做法,庄子自有其理:“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徐无鬼》)意思是说,自从惠子死后,我就没有可辩论的对手了,我也就没有什么话可以说了。

庄子所言,句句是真,字字是情。

惠子,可以说是庄子一生相伴的朋友和论争的对手。而且这个对手,是一个“以善辩为名”的高手。惠子自己也曾认为:“天地其壮乎,施存雄而无术。”(《庄子·天下》)意思是说,天地虽然那么大,但有我惠子的雄才在,就无人敢称自己的道术了。

惠子并非心血来潮,口出豪言。他自己的确有许多过人之处。论知识,“其书五车”;论能力,“惠施多方”;论口才,“不虑而对”;论实绩,曾任魏相,并力主联合齐楚,停止战争,随同魏惠王去见齐威王,使魏齐互尊为王。最让人诧异的是,南方有个叫黄缭的异人,“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子听后,“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而且“说而不休”,“犹以为寡”。(《庄子·天下》)

对于惠子这样一个论争的对手、高手,尽管庄子曾有“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的总评价,但他还是十分看重惠子才能的。当惠子死后,庄子亲自送葬,并对着惠子的墓,向随行的人讲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庄子说:楚国国都有一个人,在鼻尖上涂抹上蝇翅般薄的石灰,让一名石匠把石灰削掉。只见这个匠石挥动斧子,如刮风般向那人的鼻尖削去。刹那,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只见那人鼻尖上的石灰被削得一干二净“而鼻不伤”,被削的那个人镇定自如“立不失容”。宋元王听说这件事后,心中痒痒的,想让这位石匠也把自己鼻尖上的石灰削去。石匠说:“我虽说能做这件事,但我的对手早已死了!”

庄子所言,告诉人们:不是对手,无法成功。以此表明:只有惠子,才是他辩论的对手;惠子死了,就无人“可与语也”,自己也只能“深瞑不言”了。

庄子不言20年,让人深信:世间万物,物物相依。而且,“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第二章》)正是庄子与惠子的争辩,使惠子的十大命题在《庄子·天下》篇得以保存,而且篇中还记载了惠子与桓团、公孙龙等人辩论的基本观点。尽管庄子认为惠子的观点“其于物也何庸”,但还是认可他作为自己对手的那种“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之潇洒做派、之善辩理论家之本色的。

庄子不言20年,让人深明:真正的高人朋友,得之,可排冰吐华;失之,则当春凋悴。故,择友不可不慎。朋友,不在一时吃喝玩乐,而在久久两相关切。这样的朋友,平时,能共道德;缓急,可共患难。论而争,是为进、让思想碰出火花;定为一,是为成、让行为服从真理指向。这样的朋友,即便不在同处,照样可声同相应;哪怕从未谋面,同样可德合相亲。

标签: 惠子思想家

更多文章

  • 《芈月传》徐梵溪引发热议 廊桥看试钟情黄歇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芈月,芈月传

    大型古装历史剧《芈月传》正在北京、东方两大卫视热播,知名导演郑晓龙再度联手《甄嬛传》班底,联合打造了这部传奇历史巨制。万众期待之下,这部现象级大剧也着实没有让人失望,开播三日,收视爆表好评如潮。除孙俪外,还有刘涛、方中信、徐梵溪等实力派演员联合加盟。徐梵溪在该剧中饰演楚国公主芈茵,因为这个稍显刁蛮的

  • 芈月传第18集剧情介绍:芈月被秦国赎回 黄歇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芈月传,芈月,黄歇,

    芈月救下了偷羊的小男孩,并带回了自己的帐篷,他给孩子起名“小狼”。张仪等人来到义渠大营。义渠王答应以秦国的粮食,换取义渠十年不与其为敌,但拒绝交出芈月,说打算留给自己当王妃。张仪以利益权衡来说服义渠王。为了解救灾荒族人缺粮的局面,翟骊最终答应芈月回秦,却把“小狼”留在了义渠。芈月与芈姝、葵姑、

  • 《芈月传》收视破表:芈月黄歇开启纯爱模式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芈月传,芈月,黄歇,

    被各种海报、新闻、预告片轮番轰炸了几个月,年度古装压轴大剧《芈月传》终于在北京卫视和乐视超级电视开播。这部由乐视网旗下花儿影视公司出品,《甄嬛传》原班人马打造的史诗大剧在乐视网首播当日就突破3.4亿播放量,TV大屏端播放量3200万,便连创收视记录。芈月黄歇情窦初开 方中信出场引期待《芈月传》“盼星

  • 黄歇最后是怎么死的?李园为什么留不得黄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黄歇,李园,楚国,春秋战国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朱英对黄歇说:“世上有不期而至的福,又有不期而至的祸。如今您处在生死无常的世上,奉事喜怒无常的君主,又怎么能会没有不期而至的人呢?”黄歇问道:“什么叫不期而至的福?”朱英回答说:“您任楚国宰相二十多年了,虽然名义上是宰相,实际上就是楚王。现在楚王病重,死在旦夕,您辅佐年

  • 黄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吗?黄歇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黄歇,春秋战国,楚国

    春申君黄歇,嬴姓,黄氏,名歇楚国江夏人,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黄歇年轻的时候曾四处拜师游学,见识广博,以辩才出众深得楚顷襄王的赏识。公元前298年,秦国出兵攻打楚国,实力不敌的楚国急于和秦国求和,于是派黄歇前去秦国说

  • 战国四公子——黄歇、赵胜、魏无忌、田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黄歇,赵胜,魏无忌,田文

    战国时期四位有名的政治活动家,皆以礼贤下士而闻名于世,他们分别是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时称“战国四君子”。虽然人们对战国四君子或褒或贬,但有一点却不可否认,那就是他们在当时都收养了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是战国时期举足轻重的

  • 历史上的战国四公子 为什么黄歇死的最惨?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国四公子,黄歇

    太史公在《史记》中成功塑造了战国四公子的形象,他们是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四人皆以“好客”闻名,他们礼贤下士,“争相倾以待士”,广招宾客,借王公之势,“盛养门客、食客、刺客者”,以善养士而出名。然而四人的结局却大不相同:孟尝君和平原君是天年而终,

  • 屈原是同性恋吗:春申君黄歇与屈原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屈原是同性恋吗

    说起屈原,大家首先可能会想到他报国投江的故事。其实还他有另外一个故事同样动人心魄,那是关于爱情的一个故事。公元前325年,屈原15岁,正是青春年少,情愫懵懂的年纪。屈原每天早起读书,读累了就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在田地里散步。连续三天了,每天他都能看到一个小姑娘背着一个大大的竹篓,手里拿着一把镰刀。小姑娘

  • 黄歇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身死家灭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黄歇,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黄歇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前238年,楚国考烈王病逝,身为相国、时年已77岁的春申君黄歇前去奔丧,被刺客杀死在棘门之内,随后全家老小全部被杀。春申君作为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担任楚国相国长达25年,他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辉煌,如何最终以这样惨烈的方式身死家

  • 战国四君子中唯一的真君子,如何评价黄歇?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黄歇,战国

    说到春申君黄歇,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元朝著名理学家许衡曾说:“战国之四君,其可称者,唯一春申耳。至如孟尝、平原、信陵三子,乃尸位素餐者也。”苏轼也曾这样评价春申君——宏才伟略,大度深思,三千朱履,百万雄师,名列四杰,声振华夏。楚国春申君黄歇,战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