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刿为何被列入“刺客列传”?曹刿做了什么?

曹刿为何被列入“刺客列传”?曹刿做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795 更新时间:2024/2/14 4:28:25

曹刿为何被列入“刺客列传”?曹刿做了什么?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两千年前,司马迁忍辱偷生,前后用去十四年的光阴,呕心沥血完成了《史记》,此生再无遗憾。

我们虚拟一个场景。有个更早的古人闯入太史公的梦境,劈面说道:“大兄弟,麻烦你给我换个档案吧,我不是刺客呀。”

太史公一脸茫然,问道:“阁下哪位?何出此言?”

那人说:“我是鲁国的曹刿呀。你把我的档案和那几个大刺客放到一块,我冤枉。”

太史公恍然大悟:“原来是曹先生,失敬。咳,这个事儿不好办。你当年劫持齐国国君,怎么给你定性?”

曹刿:“那个,我不就吓唬他一下嘛,可没杀人。”

太史公:“说的也是。不过你在人家国君面前动了刀子,让我怎么给你分类呢。再说了,你够爷们,够英雄,人人都夸赞你呢。”

曹刿转忧为喜:“这倒也是。幸亏我占理。那就这么着吧!”

太史公醒了,自言自语道:“哎,历史这玩意真不好写!”

一、

曹刿的名字妇孺皆知,《左传》记载的“曹刿论战”出现在教科书里。据《春秋左传注疏》解释,曹刿又叫曹沫。

那是公元前七世纪前半叶,周王朝把国都搬到洛阳还不到一百年。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数以百计。

齐国的先祖是姜子牙,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像大多数诸侯国一样,两国最初的关系不错。

几代人故去,连兄弟之国都没了往日的情分。齐、鲁这样的姻亲关系也经不起考验。

齐国长得膀大腰圆,时常欺凌身边的小国。鲁国不算小,但实力和齐国不能比,偶尔也会挨揍。

公元前684年,是鲁庄公在位的第十个年头。鲁国北部的齐国风头正劲,春秋霸主齐桓公姜小白继位一年了。

这一年的春天,齐桓公出兵攻打鲁国。因为鲁国当初支持齐国公子纠,和齐桓公争夺国君的宝座。鲁庄公只好准备迎战。

这时候有个平民百姓求见鲁庄公,他叫曹刿。曹刿在乡下颇有名气,因为他力大无穷,也很勇敢。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曹刿身处社会底层,却一直想要报效国家。他不甘于一辈子修理地球。

乡亲们劝阻曹刿:“国家大事,你操什么心。朝堂上那帮吃大鱼大肉的人自然会处理。”

曹刿说:“肉食者鄙,他们的脑子不太灵光。”

二、

那个年代,平民求见国君比较容易。直到四百年后,一个普通的士兵娄敬还可以轻易见到刘邦,成功劝他迁都长安。

曹刿来到鲁庄公面前,问道:“老大,齐国兵力很强,您为何敢于迎战?”

鲁庄公先说了两点:他平常吃不完用不完的东西,常常分给百姓;举办祭礼的时候,所用的物品既不奢侈,也不糊弄神灵。

曹刿摇摇头说:“这只是小恩惠和小信用。还不足以凝聚民心。”

鲁庄公说:“还有。我虽然不能把全国的案件调查得一清二楚,但我处置犯人很谨慎,从不滥用刑罚。”

曹刿点点头说:“很好,有这一点就足够了,可以一战。”

于是,鲁庄公带着部队出发的时候,让曹刿也跟在身边。

齐军和鲁军在鲁国北境长勺摆开了架势,那个年月的战争还不时兴玩阴谋诡计。

齐军随着战鼓声发起了三次冲锋,曹刿却阻止鲁军冲锋。鲁军勉强扛住了对方第三波攻击,曹刿这才对鲁庄公说:“可以还击了!”

此战齐军完败。鲁庄公用钦佩的眼神看着曹刿。曹刿不免有点得意,向国君讲解了“三鼓而竭”的理论。

战后,孔武有力的曹刿成了鲁庄公身边的智囊,还身兼将领。鲁庄公不光欣赏曹刿的智谋,更喜欢他的一身蛮力。

曹刿的家人和乡亲们很感意外,都以他为荣。

三、

不过,长勺之败对齐国的体量来说,根本伤不到元气。何况那是齐桓公的时代,大战略家管仲还在世。

齐桓公尊王攘夷,八年之内九合诸侯,威震天下。连南方实力强大的楚国都不愿和齐国为敌。

修理鲁国只是齐桓公百忙之中的热身运动。随后的两三年内,齐国又揍了鲁国,曹刿没能阻止败局。

鲁庄公明白,这是国力的差距,他并没有怪罪曹刿。可是曹刿感到羞惭,不光为鲁国,也责怪自己没本事。

鲁庄公被打怕了,被迫割地求和,把北境的遂邑送给了齐国。

曹刿暗暗憋了一口气。他渴望拿回被齐国占领的土地。某日,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曹刿的脑子里形成,他兴奋得差点跳起来。

公元前681年,因为鲁国服软,齐桓公很得意,通知鲁庄公到柯邑开会。两国要签订和平协定。

柯邑就在如今的山东东阿一带,是齐国从卫国手里抢来的地盘。

鲁庄公带着使团出席了会议,曹刿也在其中。

在司仪官的主持下,齐桓公和鲁庄公登上石坛,郑重举行盟誓,双方将在齐国为主导的前提下保持睦邻友好。

齐国的随行官员喜气洋洋,管仲却不动声色。鲁国的使团人人脸上带着沮丧。鲁庄公在众目睽睽下保持着优雅的微笑。

当两国国君走下石坛,双方准备开香槟吃牛排庆贺的时候,意料不到的一幕发生了。

曹刿猛然冲上前去,一条胳膊勒住齐桓公的脖子,另一手拿着匕首抵住齐桓公。

会场上的人瞠目结舌。齐国的卫兵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把曹刿团团围住,却不敢过于逼近。

鲁庄公也大吃一惊,大喊:“曹刿,不得无礼!”

曹刿红了眼,对齐桓公厉声说:“请你立即下令把遂邑还给鲁国,我就放开你。否则今天只好和你同归于尽!”

齐桓公吓得不轻,只好答应归还鲁国领土。齐国精心准备的国际会议,就这么被曹刿砸了场子。

自古弱国无外交,曹刿盘算多日的计划就是劫持齐桓公。除此之外,似乎也没有 更好的法子。

事后,齐桓公咽不下这口气,想要反悔,狠狠教训一下鲁国。

管仲对他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你是天下盟主,怎能言而无信?齐桓公只好作罢。

曹刿的举动开了个先例。后来战国年间的唐雎也照葫芦画瓢,要和秦王拼命,捍卫了国家利益。

可是曹刿这番演出,被司马迁老爷子视为友情客串的刺客。于是曹刿的行为出现在刺客列传里。

曹刿是否获得鲁庄公的嘉奖,不得而知。但他仍然活跃在鲁国的政坛。曹刿最后一次露面是在鲁庄公二十三年,劝阻国君不要去参加齐国的祭神活动。

标签: 春秋战国曹刿

更多文章

  • 曹刿是什么人?他真的是个大骗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刿,春秋

    大家好,说起曹刿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我们上语文课的时候,学过一篇文章叫《曹刿论战》。里面讲了曹刿率领鲁军战胜了强大的齐军,靠的就是一个成语“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制造者曹刿真的是靠一个敲鼓攒怒气值胜利的?不知当时你学这篇文章有没有类似的质疑。对方进攻叫嚣,明显是涨对方士气的事,咋就是鲁国有士气

  • 春秋人物介绍:鲁国的军事理论家曹刿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春秋,曹刿

    曹刿,即曹沫,一作曹翙。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不顾主政大夫管仲的竭力劝阻,派鲍叔牙率大军伐鲁。此前,齐、鲁几次交战,鲁国都被打败。闻听齐大军压境,鲁庄公和群臣大惊失色,不知所措。这时,一直隐居的曹刿求见庄公,主动提出为抵抗齐军出谋划策。庄公问曹

  • 历史上有赢虔这个人吗? 赢虔为什么被割鼻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朝,赢虔

    赢虔[qián]是战国时代秦献公庶子(妾生的儿子就叫庶子),嬴虔就是公子虔:嬴姓,名虔,是秦孝公兄长,秦孝公太子驷之傅。以左庶长爵位掌秦国兵权,为人正直但心胸狭窄,以自己在国中的威望有力的支持了孝公用商鞅变法,他因纵太子犯法而受劓刑。孝公卒,太子立,是为秦惠文王。他诬告商鞅欲反,秦遂杀商鞅,灭其家。

  • 赢虔是个什么样的人?赢虔为什么不争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赢虔

    赢虔是个什么样的人?赢虔为什么不争皇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到赢虔这个人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的,那就是这个人其实也姓赢,那么有的人问了,这难道不是和嬴政是一家的吗?其实还是有这个说法的,最近很多人问了,这个叫赢虔的有点不喜欢增位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是为啥?这个赢虔到底是谁生的啊,未必不是亲

  • 鸡鸣狗盗之徒盗跖和坐怀不乱的柳下惠真实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盗跖和柳下惠的真实关系

    说起柳下惠,人们头脑中第一个浮现的词就是坐怀不乱。这样一位道德大家与鸡鸣狗盗之徒盗跖联系在一起,风格纯属“混搭”。但是,两个人确确实实是存在关系的,他们两个人是亲兄弟。众所周知,柳下惠是鲁国王室后裔,气质、风度、学识、修为那都不是一般的水平。可这盗跖,长期流窜在各个地区和国家,专挑亲贵士族下手,顺了

  • 盗跖是谁?他是柳下惠的弟弟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盗跖,柳下惠,春秋战国

    盗跖(zhí),中国民间传说中,春秋时期的率领盗匪数千人的大盗。传说原名展雄,姬姓,展氏,名跖,一作蹠,又名柳下跖、柳展雄,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盗跖”和“桀跖”。当时鲁国贤臣柳下惠(柳下季)之弟,为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因以展为氏。《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载,跖为鲁国大夫展禽(柳下惠)之弟,

  • 盗跖是何许人也 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能耐敢骂孔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春秋,孔子

    在《庄子.盗跖》中有一个故事“盗跖斥丘”,在这个故事中,被我们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被一个叫盗跖的人给痛骂了一顿: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盗莫

  • 秦舞阳是否是荆轲刺杀秦王失败的原因?行动中他的表现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舞阳,荆轲,燕太子丹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秦舞阳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我相信这段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我们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却能从一个人身上发现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而这个人,就是我们今日的主人公:秦舞阳

  • 秦舞阳十二岁就敢当街杀人,他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舞阳,战国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秦舞阳,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勇士荆轲出发刺杀秦王前所吟唱的名句,后人因其苍凉悲壮而时常诵读,并将其命名为《易水歌》。尽管歌词的内容非常通俗简单,但它通过短短两句十五个字就描绘出了寒风萧索、易水激寒,下定决

  • 秦始皇太霸气还是秦舞阳太胆小 秦舞阳为什么看到秦始皇就怂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始皇,秦舞阳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舞阳和秦始皇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忤视。秦舞阳被称为勇士,但是在跟随荆轲刺杀秦始皇时却: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被称为勇士的秦舞阳见到秦始皇为何会被吓得变了脸色?是秦始皇太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