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名人故事之进退皆忧范仲淹,范仲淹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中国名人故事之进退皆忧范仲淹,范仲淹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408 更新时间:2024/1/17 17:23:37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一生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同时也用文笔留下了他高尚的品格和博大的胸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范仲淹两岁时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十分清苦,但他小时侯就很有志气,每日就着几块冷粥和咸菜,发愤读书。这样坚持了许多年,范仲淹不仅获得了渊博的知识,而且培养了顽强的意志和勤俭认真的好作风。这对他日后的生活有重大的影响。

范仲淹考中进士后,被调往泰州西溪做盐仓监官。他不顾个人职位高低,积极走访当地,并马上投入到海提重修的工程中去。经过极其艰苦的努力,保障老百姓生活和国家财富的大堤巍然屹立起来了,人们把它称为“范公堤”。

范仲淹还细心调查,亲手绘制了一份“百官图”,披露了奸相吕夷简的专横跋扈与任人唯亲。并多次上书,提出了改革方案,发起了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

由于权贵官僚的竭力阻挠,范仲淹许多抱负未能实现,“庆历新政”也仅维持了一年多就流产了,其本人也多次遭贬,但他一点也不灰心,总想为国为民分忧。范仲淹被贬到邓 州后,身体很不好,这时,他接到昔日好友宗谅从岳州(今湖南岳陽)的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陽楼作一篇记。范仲淹为了激励遭到贬黜的朋友们,便一口答应了宗谅的请求,就在邓 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陽楼记》。范仲淹用洗炼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色,并且借景抒情,劝勉失意志士不要因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忧伤,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摆脱个人得失,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正是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从青年时代开始,范仲淹就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天下的人。为官数十载,他在朝廷犯颜直谏,不怕因此获罪。他发动了庆历新政,这一政治改革,触及到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各个方面,虽然由于守旧势力的反对,改革失败,但范仲淹主持的这次新政却开创了北宋士大夫议政的风气,传播了改革思想,成为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

他在地方上每到一地,都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生活上,他治家严谨,十分俭朴,平时居家不吃两样荤菜,妻子儿女的衣食只求温 饱,一直到晚年,都没建造一座像样的宅第,在死后入殓时,连件新衣服都没有。然而他喜欢将自己的钱财送给别人,待人敦厚,乐于替人家办好事,当时的贤士,很多是在他的指导和荐拔下成长起来的。即使是乡野和街巷平民百姓,也都能叫出他的名字。在他离任时,百姓常常拦住传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让范仲淹继续留任。范仲淹的行动和思想,赢得身前身后几代人的敬仰。庆州的百姓,与归附宋朝的各族人民,都画了他的肖像,给他立生祠,来纪念他,他去世的噩耗传到各地后,人们深为叹息,凡是他从政过的地方,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画像,纷纷来到祠堂,像死去父亲一样痛心哀悼,斋戒了三天才散去。历代仁人志士也纷纷以范仲淹这位北宋名臣为楷模,学习 和效法他。直到今天,范仲淹的精神和思想仍闪耀着奋发向上的思想光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名人故事之勤政的皇帝雍正,雍正开创的立储制度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帝,名胤禛。1678年出生。1723年,45岁时即位。1735年病死,时年58岁。在位13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雍正帝是一个很有创造性的皇帝。雍正一朝,他在政治、经济方面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做法。在经济上,他进行了摊丁入亩的重大改革。摊丁入亩是一场税收改革。清

  • 中国名人故事之谋略家的鼻祖吕尚,吕尚为何被称为兵家鼻祖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吕尚就是姜子牙,东海海滨人。他的祖先曾经辅佐禹治理大水,因功封于吕,所以以吕为氏,而他的姓则是姜。中国古代的姓是母系氏族的产物,所以“姓”即“女生”,后来在一个姓中又以男性为主有了氏,到春秋战国以后,氏越来越多,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就是现在所说的姓氏。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

  • 中国名人故事之战国策士之雄张仪,张仪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中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盛,不再甘心居于一隅之地,遂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东方;马陵战后,齐国代替魏国成了中原地区的霸主。这样,秦、齐都以向中原地区扩张作为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已有的混战局面更为错综复杂。处在东西二强夹击下的韩、赵、魏三国为了图谋自存,联合起来并且北连燕、南接楚,东抗齐或西

  • 中国名人故事之战国说客之冠苏秦,苏秦是怎么游说各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子人九出使晋国,用一句话形容苏秦,战国时期的苏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

    苏秦是东周洛陽人,被人们认为是有名的辩土,生卒年不详。在公元前三世纪初的历史舞台上,他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一生为了燕国的强大而进行频繁的外交 活动,同时又大大影响齐、赵、魏等国的政治决策,为燕伐齐做了准备。他取法诸子百家的学说加以融汇,游说诸侯国君,讲究机谋权变,被推为张仪之后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下面

  • 中国名人故事之运筹帷幄的张良,张良是怎么得到兵书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张良,字子房,生于战国末期韩国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曾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也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至张良时代,韩国已逐渐衰落,亡失于秦。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故他心存亡国亡家之恨,并把这种仇恨集中于一点——反秦。秦灭韩后,他从

  • 史官孙盛记下桓温的恶行,桓温是怎么报复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桓温,东晋大司马,一个手握生杀大权、连皇帝都忌惮三分的大军阀。然而军阀向来都是不讲人道和民主的,丑闻自然多不胜数。要想曝光一个杀气腾腾的军阀的丑闻,既需胆量更要智慧。因为军阀有寒光闪闪的刀枪,它可以封你的嘴,夺你的笔,甚至砍你的头。但偏偏就有人不怕军阀的刀枪,比如东晋著名史学家孙盛。桓温风光之时,孙

  • 中国名人故事之曹操的“奇佐”郭嘉,郭嘉如果不早逝会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郭嘉,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郡陽翟(今河南禹州市)人。他是曹操众多谋士中最为年轻,且谋略奇特的一位,被曹操誉为“奇佐”。他用独特的谋略和智慧,为曹操势力的发展和统一北方,做出了重要贡献。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初年(196年),袁绍占有黄河以北数州之地,又以礼贤下士著

  • 刘攽:北宋著名史学家,言语犀利无人敢惹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刘攽(bān)是进士出身,然而这样一位有诗歌情怀、做正经学问的官员,生活中却从来没个正经。宋神宗年间,刘攽知太常礼院,与学士孙觉、孙洙交好。一次,孙洙向刘攽求书法,刘攽写好后,便派小吏送过去,孰料小吏张冠李戴,送给了孙觉。孙洙求而未得,不免催问了一回。刘攽奇怪,不是送去了吗?一问才知小吏把该送孙洙的

  • 她是出身平民的宋朝皇后,她的一生过得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宋徽宗的众多嫔妃中,郑氏能坐稳皇后之位,除了美貌,还有其他嫔妃所不及的文学才华。郑氏酷爱读书,尤精词工,据传,她不但能与徽宗唱和词曲,还能写章表这类严肃的文体。对文人气质浓郁的徽宗来说,郑氏可谓绝佳搭档。但真正令徽宗动情的,还是郑氏对他荒唐行为的支持与理解。徽宗风流多情,若换别的皇后早已醋意熏天,

  • 中国名人故事之深谋远虑的王猛,王猛最后官至哪个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王猛(325—375年),字景略,东晋北海(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人,后来移家魏郡(在今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前秦大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猛出身贫寒,为了糊口,小时候曾经以贩卖畚箕为业。有一天,王猛远到洛陽卖货,碰到一个要出高价买畚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