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名人故事之曹操的“奇佐”郭嘉,郭嘉如果不早逝会怎样?

中国名人故事之曹操的“奇佐”郭嘉,郭嘉如果不早逝会怎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422 更新时间:2023/12/30 4:44:57

郭嘉,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郡陽翟(今河南禹州市)人。他是曹操众多谋士中最为年轻,且谋略奇特的一位,被曹操誉为“奇佐”。他用独特的谋略和智慧,为曹操势力的发展和统一北方,做出了重要贡献。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建安初年(196年),袁绍占有黄河以北数州之地,又以礼贤下士著称。郭嘉慕名前往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拜见袁绍,成为袁绍的部属。在邺城住了一段时间后,郭嘉发现袁绍不知用人之术,又好谋而无断,很难成就“霸王之业”,于是决然地离开了邺城,另谋他就。

此时的曹操尚不能与袁绍相比,但他求贤若渴,广招天下英才,他要求谋士荀彧替他发现和举荐人才。荀彧早就知道同郡人郭嘉虽年岁不大,却足智多谋,就向曹操推荐了他。于是曹操派人召见郭嘉,与他畅谈古今天下大事,十分投机,真是相见恨晚。曹操高兴地说:“能使我成就大业的,一定是此人了!”郭嘉也庆幸自己遇到了贤明之君,兴奋地说:“曹将军真是我想投奔的明主啊!”不久,曹操上表朝廷,任命27岁的郭嘉为军祭酒,参谋军政。自此,郭嘉就跟随曹操东征西战,谋划军机。

曹操面对强敌袁绍,有心想征讨,又担心自己实力不济,便征询荀彧、郭嘉的意见。他问郭嘉:“袁绍拥有冀州兵众,又兼有青、并之地,地广兵强。我想讨伐他,却担心实力不济,你认为该怎样做呢?”郭嘉认真地为曹操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和目前的形势,他说:“当年楚汉相争之时,高祖刘邦的实力远远比不上项羽,而高祖刘邦以智获胜。项羽势力很强,最终却在乌江 边自杀而死。我考虑,袁绍有十败,而曹公你有十胜。袁绍虽兵力强盛,也无济于事,终将会被消灭。袁绍礼仪繁多,天下民不聊生,而您却顺乎民意,社会安定,这是道胜;袁绍的举动属于叛逆,而您却奉献帝之名号令天下,这是义胜;袁绍施政过于宽松,使豪强贵族有恃无恐,而您却注意抑制豪强贵族的势力,这是治胜;袁绍表面上宽宏大量,实际上气度狭小,用人又不放心,不信任,而且用人惟亲,而您却求贤若渴,广招天下英才,惟才是举,用人不疑,不分亲疏远近,这是度胜;袁绍优柔寡断,往往错失良机,而您却处事果断,善于随机应变,这是谋胜。”

郭嘉接着说:“袁绍依仗门第,高谈阔论,沽名钓誉,追随他的都是一些只图虚名而没有实际本领的人,而您曹公以仁义和诚心待人,勤俭朴素,不图虚名,对有功人员的赏赐毫不吝惜,所以天下有识之士都愿意辅佐您,这是德胜;袁绍放纵豪强,贪婪成性,民怨甚重,却只是在表面上假仁假义,而曹公您虽不拘小节,但在大事上却十分清醒,考虑周到,您注重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安定社会,造福百姓,与四海人土交 接,恩惠有加,这是仁胜;袁绍的部属间争权夺利,谗言惑乱,而您却用人有方,内部团 结,上下一心,这是明胜;袁绍是非不分,而您却以礼和法治国,是非分明,这是文胜;袁绍喜欢虚张声势,却不知用兵之道,而您却善于以少胜多,用兵如神,全军将士都很钦佩,令敌人畏惧,这是武胜。曹将军您有此十胜,还怕不能战胜袁绍吗?”

一番话使曹操大为折服,并引为知己。

官渡之战后,袁绍积郁成疾,吐血身亡。他的几个儿子因争权夺利而明争暗斗。郭嘉随曹操进军黎陽,征讨袁谭袁尚。曹军连战连胜,袁氏兄弟退守邺城,,曹军众将都想乘胜再战,一举平定冀州。郭嘉却建议停止进攻,撤军南征刘表。他说:“袁尚与袁谭势力相当。审配逢纪辅佐袁尚,辛评、郭图为袁谭献策。他们两个—直在争权夺利。如果我们继续进攻,会迫使他们联合起来对付我们;现在我们不去理他,他们肯定又会互相争斗,发生火并。所以,我们不如大军南下,佯攻刘表,以观其变。二虎相斗,必有一伤。等他们自相残杀,力量消耗之后,我们再出兵攻打,那时,平定冀州易如反掌。”众人都认为郭嘉见解独到,分析精辟。荀攸也支持此议。曹操称赞说“此计妙极!”203年八月,曹操引兵退出黎陽,南下至西千,作出进攻刘表的姿态。袁氏兄弟见曹操退兵,南讨刘表,喜出望外。很快,就因为争夺冀州而大打出手,兵戎相见。袁谭被袁尚打败,退守平原(今山东平原县西南),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派辛毗向曹操求助。

曹操见袁氏兄弟火并,心中大喜,他答应袁谭出兵替他救援,袁尚闻讯十分惊慌,放弃邺城败逃幽州投奔袁熙。曹操夺取邺城之后,再度北进攻打袁谭。在南皮杀死袁谭后,继续挥师北进,攻击幽州。袁熙、袁尚逃至辽西乌桓,曹操一举平定冀州。平定冀州后,曹操因为郭嘉谋策功高,上表朝廷,封他为洧陽亭侯。郭嘉又建议曹操召见当地知名人士,给他们加官进爵,以收买河北地区人心,由此巩固了曹操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乌桓是居住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袁绍生前与乌桓的关系十分密切。袁尚、袁熙等被曹军打败,便向北逃入乌桓,想借助乌桓的力量继续与曹操相抗衡。

207年二月,曹操召集手下文武众将商讨远征乌桓三郡。众将都担心刘表会乘虚攻击许都,不同意出兵远征。郭嘉力排众议,他分析了荆州形势,认为刘表不会出兵,他说:“乌桓地处偏僻,警惕性肯定不高。我们乘其不备,突然袭击,一定可以取胜。青、冀、幽、并四州受袁绍的影响很大,如果我们南征,袁尚一定会伺机反攻。而刘表对刘备心怀戒备,不会有太大的作为,我们根本不用担心他。”曹操认为郭嘉分析很有道理,便率军远征乌桓,郭嘉随军谋画方略。郭嘉向曹操进言用出其不意之策袭击乌桓军,果然大获全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攽:北宋著名史学家,言语犀利无人敢惹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刘攽(bān)是进士出身,然而这样一位有诗歌情怀、做正经学问的官员,生活中却从来没个正经。宋神宗年间,刘攽知太常礼院,与学士孙觉、孙洙交好。一次,孙洙向刘攽求书法,刘攽写好后,便派小吏送过去,孰料小吏张冠李戴,送给了孙觉。孙洙求而未得,不免催问了一回。刘攽奇怪,不是送去了吗?一问才知小吏把该送孙洙的

  • 她是出身平民的宋朝皇后,她的一生过得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宋徽宗的众多嫔妃中,郑氏能坐稳皇后之位,除了美貌,还有其他嫔妃所不及的文学才华。郑氏酷爱读书,尤精词工,据传,她不但能与徽宗唱和词曲,还能写章表这类严肃的文体。对文人气质浓郁的徽宗来说,郑氏可谓绝佳搭档。但真正令徽宗动情的,还是郑氏对他荒唐行为的支持与理解。徽宗风流多情,若换别的皇后早已醋意熏天,

  • 中国名人故事之深谋远虑的王猛,王猛最后官至哪个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王猛(325—375年),字景略,东晋北海(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人,后来移家魏郡(在今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前秦大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猛出身贫寒,为了糊口,小时候曾经以贩卖畚箕为业。有一天,王猛远到洛陽卖货,碰到一个要出高价买畚箕

  • 王衍:西晋著名大臣,最后竟被活埋致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西晋王衍14岁时就因口才出众而备受宰相羊祜的青睐,国丈杨骏也很欣赏他,想招他为婿,但他鄙视杨骏的为人,靠装疯卖傻推掉这桩婚事。晋武帝见他谈起军国大事头头是道,认定他是栋梁之材,打算让他做辽东太守,可辽东正有战事,他吓得赶紧推掉,从此不谈军国大事,只谈不着边际的玄理,这恰好符合当时“崇尚清谈”的社会风

  • 中国名人故事之刚毅多谋的赵普,赵普是怎么当上宰相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在北宋初期,出了一个声名并非显赫的宰相。他并不是常出现在前台,而只是辅助君主在幕后出谋划策。然而,他所参与制订的重要方针,政策,却一直影响着宋朝三百年的统治状况,关系到国运民命的大问题。这位宰相就是赵普。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普字则平,原籍幽州蓟县(今北京西南),

  • 两个宰相当堂打架,皇帝是如何处置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北宋群星璀璨的政治舞台上,丁谓与李迪不仅都是宰相,而且是在丁谓成功将寇准排挤出朝之后,先后被任命为宰相的。状元出身的李迪比较正派,又是寇准一条线上的人,所以和丁谓共事不久,两人矛盾就开始激化,并很快闹得不可开交。李迪气愤不过,不仅当众责骂丁谓,而且举起手板要揍他。丁谓躲避及时,才没有挨板子。宰相在

  • 胡震亨:才识过人心思敏捷,《全唐诗》有他的一份力量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书籍的印刷和发行都很麻烦,多靠传抄,所以无数绝妙文章错漏或散轶。如果没有康熙组织编撰的《全唐诗》,我们如今所见的唐诗将少得可怜,那些璀璨如星的诗人也将失落许多华彩。而鲜为人知的是,《全唐诗》的蓝本是由明代胡震亨凭一人之力编撰的。胡震亨生于书香门第,在29岁时中了举人,但接连几次都没考中进士,索性

  • 后唐宰相郭崇韬:上马治军、下马安民的良臣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后唐枢密使郭崇韬是上马治军、下马安民的能臣,很有政治谋略。平定后梁,郭崇韬居功至伟,论功行赏时,庄宗李存勖封他为赵国公,并赐免死铁券。不少投奔后唐的降将见郭崇韬发展势头良好,认为只要肯在他身上花钱、不断培养感情,日后必有回报,于是纷纷把宝押在他的身上。郭崇韬对他们来者不拒,以前的同僚认为他如此不懂收

  • 李纲:明朝著名御史,一生弹劾罢免的官员多达40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御史会按时巡查地方官的工作情况,就是戏曲里常说的“八省巡按”。不过,御史的权力没戏文中说的那么夸张,一般御史也就巡查一两个省。御史李纲奉命巡查南畿和浙江一带时,一路铁拳横扫,弹劾罢免的官员竟多达400人,官场为之震惊,他也因此得了“铁御史”这个名号。好钢就得用在刀刃上,当时明朝最紧要的地方是延绥

  • 清朝知府因貌丑被人取笑,后来一件事让他无人嘲笑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袁国梓是顺治六年(1649年)的进士,官至衢州知府,文章写得清新雅致,相貌却粗鲁愚笨,被时人戏称为“袁痴”。清人陈其元的《庸闲斋笔记》中记载了袁国梓捉弄百姓的两个故事,促狭甚或恶俗的程度让人瞠目结舌。一天,有个府公(泛指府、州级的长官)派仆人来给袁国梓送信。仆人在袁府门前徘徊时,恰好碰见袁国梓从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