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允炆为何轻易的就失败了呢?原因在谁身上?

朱允炆为何轻易的就失败了呢?原因在谁身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799 更新时间:2024/1/9 9:52:24

朱元璋创立大明后,洪武元年正月,就立嫡长子朱标为太子。朱标性格仁慈宽厚,深受朱元璋喜爱和诸王的拥戴,却没想到年纪轻轻病逝,失去了这个最中意的接班人,朱元璋又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继位。

这本是一场正常的皇位更迭,却早就引起了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不满,立孙子都不肯立我为太子,在父皇的眼中我的存在感就这么低?这种不满趁着朱允炆削藩顺便发作,起兵反抗,这就是“靖难之役”。

从参战双方情况来看,朱允炆已经登基为帝,正是顺应民心,而朱棣虽打的是“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却不过是他想夺取皇位的一个借口罢了,如此一来,他就是叛臣;而且作为一个藩王,兵力与朝廷也无法相比。这样一比较,这一仗朱允炆的胜算还是很大,但如果仔细分析几个细节,就知道其实建文帝一开始就输定了。

朱允炆

一、建文帝太嫩

首先,燕王起兵后,建文帝就下令“毋使朕有杀叔父名”。皇帝的旨意谁敢不听?万一把人杀了皇帝秋后算帐怎么办?而且堂堂一个藩王,皇帝的叔叔,将士又不敢近身将其活捉,结果就是这道御旨反倒成了朱棣的杀手锏,明目张胆前往南军阵营刺探军情,或是一会冲在前,一会殿后,在南军队伍里横冲直撞,谁也奈何不得。

比如在东昌一战中,朱棣本已被围在阵中,火器轰隆,却不敢向朱棣发去,竟让他从阵中脱逃;藁城之战中,大量燕军都被火器、箭弩所伤,朱棣的帅旗也被射得如同筛子一般,而朱棣却毫发无损,这不能不说浪费了太多杀死朱棣的好机会。

不想杀死叔叔背负罪名,朱允炆显然是妇人之仁,当皇帝没有一点狠劲怎么行?当年唐太宗不也是亲手杀了兄弟、侄子才顺利登上皇位的,这并不影响他作为明君的声望。其实,有几个皇帝手上没有一点血债啊?!

二、爷爷杀太多功臣

创建大明后,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宿将,导致“靖难之役”一起,朱允炆手里竟没有好牌,不得已只好请出年近古稀的老将耿炳文,没想到头一场就打败了。不过胜负乃兵家常事,败一次还说明不了什么,怎奈朱允炆求胜心切,立刻就用李景隆换掉了耿炳文。

这李景隆不过是喜读兵书却无实战经验的草包一个,与朱棣交手两次都大败,辎重丢弃无数,将士损失几十万人,在燕军围向济南时,李景隆更是丢盔弃甲一路南逃,推荐人黄子澄非常后悔,上书请建文帝杀了李景隆,建文帝不听,结果留下祸根。建文四年,朱棣攻到南京城下时,正是李景隆带头打开了金川门,迎朱棣进城。

明太祖朱元璋

三、外交官怂

夹河、藁城两战,南军损失惨重,建文帝罢免齐泰、黄子澄。朱棣听说后,给侄子上书:“听说奸臣被贬,本应该休兵就藩的,但吴杰、平安这些奸臣还在,不敢撤兵啊。”这把自己说得妥妥的忠臣一个。朱允炆找方孝儒商议,方孝儒认为正可借此机会拖延时间,懈怠燕军军心,再令辽东等军队攻其后方,到时两面夹击不怕不把朱棣做成“汉堡包”。

于是,建文帝就派出大理寺少卿薛嵓去见朱棣,一方面安抚朱棣,一方面向燕军内部散布相关消息,以扰乱军心。这位薛嵓见到朱棣,劝其罢兵:“朝廷言殿下旦释甲,暮即旋师。”朱棣冷笑两声答道:“这话怕是连三尺小儿也骗不过。”一句话就把薛嵓怼得无话可说,当场认怂,建文帝的一点小心思随即“胎死腹中”。

只能说这外交官薛嵓太怂,若是来一个晏婴、苏秦这样的外交官,能言善辩口若悬河软硬兼施把朱棣说到口服心服,那么建文帝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四、乱刮的风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乱刮的风。燕军与南军在白沟河激战时,燕军一开始并没占到什么便宜,朱棣还差点被大将平安所伤。但是当瞿能引众攻上,高呼“灭燕”,燕军形势危急之时,一股旋风诡异地刮起,刮断了李景隆的帅旗,朱棣趁势跑到南军后方放火,导致南军惨败,瞿能父子也同时阵亡。

建文三年三月夹河之战时,刚一交战,燕军就损失了大将谭渊,次日再战时,南军在西南方向,燕军在东北方向,双方打得难分胜负,三、四个时辰后,一股强烈的东北风突起,刮得沙尘蔽日,南军顶着大风毫无战斗力,而燕军则趁着风势左右开弓,杀得南军大败,损失数万人。

到藁城之战时,怪风再现,南军力不能支,再次大败,燕军四面围攻,斩首级6万余。这乱刮的风,如果按古时人们的思维来说,正是天命所在,老天爷的意思,这就不是人力所能为了。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看来此言不虚。经“靖难之役”, 朱允炆输得一败涂地,不仅丢了爷爷留给自己的皇位,最后还不知所踪,成为历史一大谜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榑是什么人?建庶人还苦的朱元璋第七子,后人被监禁一百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朱元璋七子朱榑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1402年,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率兵攻破南京,建文帝朱允炆见大势已去,焚毁宫殿,不知所踪。他的皇后马氏自焚而亡,次子朱文圭当时只有两岁,被遗留宫中。随着朱棣的登基,朱文圭也被废为庶

  • 南宋权臣史弥远的权势有多大?敢废立皇帝,与皇后有私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南宋权臣史弥远的权势有多大?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南宋这个朝代比较有特点,经常出现权臣,比如初期的秦桧以及后期的贾似道,都是非常出名的人物。其实,在南宋历史上,有一位权臣,他的权势远远超过秦桧、贾似道,他不仅权倾朝野,还矫诏废立皇帝,甚至与皇后还保持着不正当的暧昧关系

  • 身为三个国家国丈的独孤信,最后为什么在家孤独的结束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独孤信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神奇式人物的国丈,他有三个嫁出去的女儿都成为了皇后,这在当时来说地位应当是相当尊贵荣耀了,即便是有一个这样的女儿都是非常尊荣的,更何况一共有三个。但是,这位传奇的人物最终下场却十分凄凉悲惨,那么,他是谁?这中间又

  • 宋理宗一个落魄皇室,他是怎么登上皇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宋理宗的故事。在封建社会,由于阶层的流动基本算是一个闭环,所以要想改变自己所在的阶级,读书入仕几乎成了唯一的通道。平凡人可以通过寒窗苦读,进入朝廷庙堂,但要是想当皇位,怕只有起义和篡位这两条路。毕竟

  • 赵熹:东汉初年的大臣之一,一生侍奉了四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赵熹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赵熹是东汉初年政坛最重要的大臣之一,他一生侍奉过光武帝、汉明帝和汉章帝,之前还侍奉过更始政权皇帝刘玄。赵熹的出场很精彩,那一年他才十四岁。他的堂兄被人杀害,赵熹带着好友,追踪到仇家,正好碰上仇家病歪歪地躺在床上,毫

  • 鲜于辅是什么人?曹魏将领,曾出使蜀汉劝降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鲜于辅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说起鲜于辅,或许很多人都不闻其名,亦不知其事。或许很多读者,还会把此人当作是一个胡虏,因为这名字看起来便不像是中原人士。事实上,鲜于辅却是正儿八经的汉人,他生活在三国时期,乃是曹魏政权中小有名气的一位武将。曹丕在位时,鲜于

  • 张郃连关羽张飞都不怕 张郃为何看到赵云胆寒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张郃和赵云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张郃何许人也?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当初他还在袁绍手下的时候就让曹操十分头疼。他归降时,曹操开怀大笑的说:“昔子胥不早寐,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把张郃比作兵仙韩信,古圣微子,可见张郃在曹操心中的地位。而他也没有让曹操失

  • 打入北京城的李自成,为何会向崇祯议和?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李自成打入北京城,却向崇祯议和,想要“西北称王”,为何?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据史料记载,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乘胜追击,兵临北京城。但在攻破京师前,李自成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派太监杜勋去找崇祯,商量“议和”之事。原本等死的崇祯顿时心

  • 残暴无度的孙皓唯独不敢动他,此人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孙皓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陆凯的嘴就像跑冒滴漏的下水道,止不住,还特别“有味道”,搞得孙皓不堪其扰。孙皓的杀伐手段,听起来让人两腿颤栗,可偏偏不敢对老陆头呲牙,还把他提拔左丞相。直到陆凯死后,孙皓才扬眉吐气,一道圣旨,把他全家发配到偏远的福

  • 明朝嘉靖皇帝为何会被称为暴君?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嘉靖皇帝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很多人的眼里,明朝后期的皇帝一个比一个奇葩。比如说为人所诟病的嘉靖皇帝,更是有人讽刺他为暴君,昏君。前者我认为的确称得上,后者可是不沾边。他在位时期做了一系列大事,更是被有人称为明朝最聪明的皇帝,没有之一。之所以说他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