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自成进入北京城之后 李自成为何不阻止刘宗敏的所作所为

李自成进入北京城之后 李自成为何不阻止刘宗敏的所作所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094 更新时间:2024/1/29 9:12:13

刘宗敏李自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李自成为何不阻止刘宗敏的所作所为,我们从两方面思考,一方面可能是阻止不了,另一方面可能也是默许这么干的。那么事情的发展具体是怎么样的呢?这一切都要从李自成起兵以及刘宗敏和李自成的关系说起。

刘宗敏这个人估计大家都听说过,要论地位可能不如李自成以及同时期存在的吴三桂张献忠等人。但是要是说对大顺政权的贡献还是很大的,有过特殊的历史作用。

刘宗敏从小就家境贫寒,其实平凡老百姓的话不到最后一步不可能走到反抗朝廷的这一步。因为穷的实在不行了,父亲由于被官府逼着交税不得已选择抛弃了娘俩选择自杀。母亲没办法养活他,只能带着刘宗敏沿街乞讨度日。过了没多久母亲也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死去了,所以刘宗敏将所有的怨恨都指向了末日的朝廷。

等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刘宗敏去铁匠铺学了一门打铁的手艺,并且在周围地方都很出名。崇祯七年的时候,李自成的起义军正好路过陕西蓝田。痛恨朝廷的刘宗敏毫不犹豫的加入了起义军。由于在战场上敢打敢拼深受李自成的赏识,等到李自成当上闯王的那一年,刘宗敏已经在起义军里边担任了要职,并且深受李自成的信任。

崇祯十一年的时候,朝廷安排洪承畴等人前来镇压农民起义。洪承畴不是一个好对付的角色,不仅大败农民起义军,而且还将李自成的家眷和军队打散。这时跟在李自成身边的只有刘宗敏和十多个骑兵来保护他,所以刘宗敏对李自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人物,这对李自成后来的东山再起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崇祯十三年的时候,朝廷派军队将商洛团团围住。刘宗敏为了兵败之后家人不受侮辱,竟然选择杀掉家眷和李自成杀出重围,与明军背水一战直奔河南。当时河南灾民饥民比较多,到了河南后有力地补充了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在河南他与李自成将福王杀死来表达对抗朝廷的决心,没收的财产一部分分给农民以收买人心。

后来李自成在刘宗敏等人的帮助下成功的打下了西安,建立了新的大顺政权。刘宗敏由于功劳很大被封为侯。刘宗敏率领一部分军队继续拿下了山西,成功和李自成在北京会师,攻占了北京城导致明朝灭亡崇祯皇帝自杀。

占领北京城之后刘宗敏和李自成等人急需银两来维持军队的开支,毕竟打仗打得就是钱粮。因此对刘宗敏的一切暴力措施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刘宗敏为了搜刮钱财可谓费尽心思,挨家挨户的搜查明朝官员的家,将所有之前的东西全部带走。如果没有钱的则需要忍受刘宗敏的酷刑。就这样刘宗敏一共搜刮了七千多万白银,并且把它们压成银块运到西安老巢。

但是刘宗敏在北京城的所作所为根本远不止这些,换句话说李自成的军队进入京城中的所作所为表现出了政治上的目光短浅。只顾着眼前的享乐,没有为之下的发展进行过长远的规划。

李自成本人在起义的初期行事非常谨慎,做事情比较注意分寸,爱惜自己的名声。但是等到了京城后,开始逐渐的腐化。整日里饮酒为乐,包养了一大批小妾和美女,沉迷声色,饮酒为乐。

起义军中多为农民,哪曾见过这么华丽的房屋以及美女和钱财,大堆的金银珠宝使他们眼花缭乱,迅速忘记了起义的初衷。名义上是追赃,实际上是了分赃,败坏了军纪,影响了在京城百姓中的地位,让百姓对他们的期盼变成了失望。这一切并不都是刘宗敏一个人所做的,正所谓上行下效。

毫无疑问,李自成似乎已经忘记了关外的吴三桂,而吴三桂已经开始和清军展开了合作,吴三桂需要借助清朝的实力来复仇,而清军则需要利用吴三桂来对付残余势力以完成宏图大业。

还曾有野史记载,刘宗敏竟然将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抢夺走,致使吴三桂投降清军要灭掉李自成。当吴三桂大军压境的时候,刘宗敏还在自己的宅院里享乐。李自成命令刘宗敏出兵,但刘宗敏顶撞李自成,问道为什么只有你能享受,不去前线打仗?刘宗敏用诸多借口搪塞李自成,李自成无奈只好答应刘宗敏一起出征。之后李自成和刘宗敏等人一起在京城享乐了一个多月,才仓皇出征。

要说刘宗敏打仗也是有两把刷子的,在山海关和吴三桂的明军打得难分难解。一方面吴三桂等人早已经是国破家亡,尤如丧家之犬。另一方面明朝末期国力衰弱,士兵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刘宗敏甚至将吴三桂的军队打到一部分军队投降,这样下去吴三桂的败局似乎已经很明显了。

清军看到战场上的局势有变,果断插手战场。清军的铁骑将大顺军队一顿乱冲将阵型冲散,战场上形势瞬间扭转,导致大顺军队惨败。后来在大顺军队逐渐撤离北京城的时候,军队内部也发生了很大的矛盾,刘宗敏也在九宫山战役中被俘杀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子良将中的“小透明”乐进是什么实力?真的比其他四位逊色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乐进的故事。乐进是“小透明”?非也,只是比较早去世而已,并且陈寿也说了,乐进很多事迹是不如张辽,徐晃等人详备的,详见对《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的总结。所以,乐进相对其他四人确实有些低调,但是说他是小透明,

  • 武则天和李世民都在一起长达10多年 武则天为何没有得到李世民的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世民和武则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武则天与李世民在一起十二年,却得不到李世民的宠爱。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慢慢道来,其实武则天的身份一直是“才人”,在初入宫时她便得到了这个封号,之后的十二年内都没有变动过,可见其并不受到重视。此外,这些年武则天并没有诞下李世

  • 李世民的弟媳到底有多美 李世民杀了弟弟后为何霸占他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李世民和弟媳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中国历史上,其实有很多的故事,就像是历朝历代都会出现争夺皇位的情况,除此之外就是,当时那个年代长相出众的女子。说到在建立张朝红。所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事件那就是玄武门之变。在这场战斗过后,原本李世民跟皇位是没有一点关系的,没想到这让他

  • 黄巢战败后,唐僖宗亲自审问他的姬妾,为何会觉得羞愧难当?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唐僖宗的故事。唐朝末年,爆发了震动天下的黄巢起义。881年,起义军攻克潼关,唐僖宗闻讯,仓皇逃离长安,前往四川成都避难。第二年,唐僖宗调兵遣将,组织军队进行反扑,到884年,黄巢兵败虎狼谷,被自己部

  • 晚唐宿将高骈是什么人?他拥兵自重真实唐僖宗的旨意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晚唐宿将高骈是什么人,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高骈是唐末名将,但是他也是争议颇多的一个武将,因为记载中他后期拥兵自重,坐视黄巢攻克大唐两京,彻底将大唐拖进了灭亡的深渊,可以说,黄巢是将大唐送入棺材的人,朱温只不过是把大唐埋葬的人,如果没有黄巢做大,祸乱关中的确,彻底拔起

  • 刘备如果只在荆州发展的话 三国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备入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之所以非要入蜀,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入蜀是当时他能采取的最佳选择。如果只在荆州一地发展的话,是绝对无法和东吴、曹魏三足鼎立的。首先,让我们把视线拉回赤壁之战刚刚结束的时候。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联军虽然打赢了曹操,彻底守住了江南

  • 婉妃陈氏是什么出身?在后宫的地位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婉妃陈氏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乾隆潇洒是出了名的,他本身也风流倜傥,加上拥有的权力地位,他有大把理由说“爱”天下的每一个女人,以下小编要说到的这个女人也受到了乾隆的喜爱,得到了他的临幸,她就是婉妃陈氏,陈氏一开始的地位

  • 明朝将领胡大海为什么会被部下活活打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胡大海简介上提到胡大海字统甫,祖籍在泗州的虹县,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人。胡大海是一名武将,曾官至右翼统军元帅,1362年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大夫,追封为越国公。图片来源于网络胡大海的相貌是身长铁面,看起来很是勇武。朱元璋最初起兵的时候胡大海就在滁阳见过朱元璋,朱元璋任命胡大海为先锋,跟随朱元璋渡江去攻击

  • 朱元璋侄子朱文正竟是死在自己的贪慕虚荣中?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朱文正简介上提到朱文正生于公元1336年,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亲生侄子,在朱元璋集团中也是非常核心的人物,曾经是全军最高衙门的大都督府的大都督,为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立下过不少功劳。图片来源于网络朱文正的父亲是朱元璋的亲哥哥朱兴隆,也就是后来的南昌王。朱元璋起兵的时候朱兴隆已经去世,朱兴隆的妻子便带

  • 墨子竟然是中国最早的“黑社会”老大?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穿草鞋,是墨子的大众形象。这说法出自《庄子·天下篇》:“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硚为服。”《史记》上说,墨子在宋国任过大夫,与公输班一样也是鲁国人。墨子出身贫寒,自称下等人,走的完全是草根路线。网络配图年轻时,墨子也学习过儒家学说,但很快就觉得这套东西礼节太过繁琐,尤其是厚葬死者的规矩,贫民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