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将领胡大海为什么会被部下活活打死?

明朝将领胡大海为什么会被部下活活打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108 更新时间:2024/1/15 13:25:36

胡大海简介上提到胡大海字统甫,祖籍在泗州的虹县,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人。胡大海是一名武将,曾官至右翼统军元帅,1362年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大夫,追封为越国公。

图片来源于网络

胡大海的相貌是身长铁面,看起来很是勇武。朱元璋最初起兵的时候胡大海就在滁阳见过朱元璋,朱元璋任命胡大海为先锋,跟随朱元璋渡江去攻击元军。在战争中,因为骁勇善战立下过不少功劳,所以被朱元璋封为右翼统军元帅。后来胡大海协助院判邓愈驻守下来,当元朝将领杨完者带兵来攻打的时候,胡大海出城迎战大败元军。大败援军后,胡埭还又和邓愈、李文忠等人带兵一直打到建德,并成功占领建德,后来还攻下了兰溪,胡大海也因此被晋升为枢密院事。

胡埭还后来一直是带兵打仗,攻下过婺州、诸暨、处州等重要的城池,公元1362年二月七日,胡大海的部将蒋英邀请胡大海去八咏楼参观士兵演习,胡大海没想到蒋英已经叛变,于是欣然前往。谁知还没上马就被蒋英等人用铁锤打死了,他的儿子胡关住也被杀害,朱元璋在攻下杭州后,将蒋英杀死,用蒋英的血来祭祀胡大海,可见朱元璋对胡大海也是十分重视的。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特意追赠胡大海为光禄大夫,还封他为越国公,谥号武庄。

胡大海在民间也是十分有名,深受百姓喜爱,岷县民间18位湫神中,胡大海排名第七,被称为总督三边胡大海,俗称黑池爷。

胡大海怎么死的

胡大海是元末明初的著名武将,朱元璋很看重胡大海,因为胡大海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立下过汗马功劳。胡大海死于公元1362年,那么胡大海是怎么死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胡大海其实是被部下杀死的,杀死胡大海的人叫蒋英、刘震、和李福。这三个人本是胡大海在攻下严州的时候归降胡大海的,胡大海对这三个人是很看重的,因为这三人非常骁勇,公元1362年二月七日,蒋英、刘震、李福三人谋划作乱,这天早上这三个人进入分省署,然后邀请胡大海到八咏楼去观看士兵们的演练。胡大海一点防备心都没有,因为他根本没想过这三个人会谋反。蒋英等人在胡大海的马前安排了眼线, 这个眼线是蒋英的心腹。这个眼线在胡大海将要上马的时候告诉胡大海蒋英要谋反,于是胡大海就回头看站在身后的蒋英,胡大海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蒋英用铁锤给打死了。锤子直接打中胡大海的后脑,胡大海当场就死了,胡大海的次子胡关住、郎中王恺等人都一起被杀害了。胡大海死后,蒋英等人开始大肆在城内掠夺,随后三人便投靠了张士诚

朱元璋在攻下杭州的时候,杭州人将蒋英抓住,朱元璋下令处死蒋英,以此来祭祀胡大海。胡大海其实是个很有智慧的人,虽然是个文盲,但是带兵打仗他很有一套,最后死在自己的部下手中,这也是十分令后人惋惜的。

胡大海评价

胡大海是朱元璋非常喜欢的武将,后人对胡大海评价也是非常高。胡大海是元末明初的一个非常厉害的武将,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过不少功劳。

图片来源于网络

胡大海是个武将,没有读过书,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建立功勋。他非常有军事才能,多次跟随朱元璋作战,为朱元璋攻下不少城池,曾担任江南行省的参知政事,也镇守过浙江。胡大海虽然没读过书,但是他却非常礼贤下士,对一些有才才能人,他非常尊敬,而且经常向朝廷举荐有能力的人,如宋濂刘基、叶琛等人都是胡大海向朱元璋推荐的。

胡大海政治军队也有一套自己的原则,他的军队军纪都非常严明,从不放纵部下,他也不允许部下胡乱杀人,抢劫民女,祸害百姓,所以胡大海的军队的战斗力是非常高的。

《明史》上对胡大海的评价是非常高的,说胡大海摧友谅,灭士诚,然后北定中原,南图闽、粤,充分肯定了胡大海的军事才能和作战能力。

胡大海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也是十分高大的,因为胡大海对百姓都非常好,百姓都很喜欢他。在胡大海被蒋英等人设计杀害,朱元璋攻陷杭州的时候,是杭州的百姓将蒋英抓住并交给朱元璋,希望朱元璋可以为胡大海报仇,最后蒋英被处死,血祭胡大海。从岷县民间18位湫神的排列名次中也可以看出胡大海在百姓心中的位置,胡大海排行第七,被人们称为黑池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侄子朱文正竟是死在自己的贪慕虚荣中?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朱文正简介上提到朱文正生于公元1336年,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亲生侄子,在朱元璋集团中也是非常核心的人物,曾经是全军最高衙门的大都督府的大都督,为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立下过不少功劳。图片来源于网络朱文正的父亲是朱元璋的亲哥哥朱兴隆,也就是后来的南昌王。朱元璋起兵的时候朱兴隆已经去世,朱兴隆的妻子便带

  • 墨子竟然是中国最早的“黑社会”老大?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穿草鞋,是墨子的大众形象。这说法出自《庄子·天下篇》:“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硚为服。”《史记》上说,墨子在宋国任过大夫,与公输班一样也是鲁国人。墨子出身贫寒,自称下等人,走的完全是草根路线。网络配图年轻时,墨子也学习过儒家学说,但很快就觉得这套东西礼节太过繁琐,尤其是厚葬死者的规矩,贫民而

  • 雄才大略汉武帝 极力尊师重教之秘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最早记载我国尊师重教的古籍应是《礼记·学记》。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严师难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由此说明,尊师是最重要的。只有尊师,才能重道;只有重道,才会使人重视学习,重视教育。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开创了我国育人之先河,在山东曲阜的阙里,创立了第一所学校,后来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世称“

  • 三国中的刘备为何会娶一个二婚女人做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相比刘备的前两位女人,吴夫人既不像糜夫人那么有钱,也不像孙夫人那么有权。可是吴夫人有自己独特的资本,并且这种资本是金钱都换不来的。吴夫人遇上刘备的时候,身份其实是个寡妇。网络配图虽然说三国时期礼制毁坏,但是凡是男人多少还是会介意老婆是不是已婚,何况男方是刘备,是拥有荆州和益州的刘备。可最终刘备还是娶

  • 最尊贵的侍女:与孝庄姐妹情深的苏麻喇姑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整个封建历史,后宫之中最尊贵的侍女,非苏麻喇姑莫属。苏麻喇姑原名苏茉儿(或苏墨尔),她是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侍女。苏茉儿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一个贫苦牧民之家,名字苏茉儿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后,宫中上下才尊称她为苏麻喇姑。苏

  • 年龄最小的太皇太后 独居清冷的后宫竟达40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她是西汉的第十位皇帝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后,她的祖父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将军,而她作为霍家最合适的人选被推上争权的政治舞台,她的一生被卷进了无休止的朝野政治争斗当中,虽然身居尊贵之位,却一生独自幽居清冷的后宫,了却余生。网络配图在她六岁年,她的外祖父便把她送进了皇宫给年仅11岁的皇帝刘弗陵当妃子,只可惜尊

  • 陈阿娇和卫子夫的较量 从歌女到汉武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卫子夫作为一位地位低下的贫苦女子,她是怎样从平阳公主的家中见到汉武帝刘彻?世人皆知汉武帝小时候曾豪言要建一座金色的宫殿,给他儿时玩伴陈阿娇姐姐居住。这样被皇帝宠爱的陈阿娇为何会被废掉?卫子夫的皇后之路,又有哪些人给她无形的助力,让她慢慢登上后宫管理者之位?汉武帝,名叫刘彻,小时候又被称刘彘,他开创年

  • 唐玄宗用错两人毁盛世:穷奢极欲任人唯亲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常言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唐玄宗正是由俭入奢而导致失败。他在登基初年,看到当时的风俗奢靡,曾下令销毁宫中的乘舆服御,金银器玩,将珠玉、锦绣焚于殿前。可是到了晚年却穷奢极欲,任人唯亲,使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司马光评论说:“明皇之始欲为治,能自刻厉节俭如此,晚节犹以奢败。甚哉奢靡之易以溺人也!《诗

  • 朱棣为何不立有才的朱高煦而立朱高炽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明成祖朱棣的儿子不多,长大成年的一共只有三个,分别是老大朱高炽,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兄弟三个都是徐皇后所生,是同胞的嫡子。朱棣在选择皇太子的时候,可选的范围实在太小,却也让他很费了一番心思,主要是在大儿子与二儿子之间,难以选择。当时有人给建文皇帝出了一个主意,派人送了一道圣旨给朱高炽,离间朱棣父

  • 解密:为什么乾隆每次见甄嬛都要磕三次头?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一说起乾隆皇帝的老妈崇庆皇太后,大家首先会想到《甄嬛传》里的孙俪——可要在16年前,最先跳入你脑海的应该是《还珠格格》里的那位皇太后:网络配图这位皇太后每次被小燕子气得半死,就会头一昂,来一句:“回慈宁宫!”——可琼瑶奶奶犯了个错,乾隆的老妈根本回不了慈宁宫,因为那里没有睡觉的地方! 有人说,慈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