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第一良将一场败仗赔光国力选保住西北边疆

北宋第一良将一场败仗赔光国力选保住西北边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448 更新时间:2024/1/5 14:46:37

北宋武将一场败仗赔光国力,做一选择保住西北边疆曹彬是北宋初期的著名将领,号称“北宋第一良将”,生前备受宋太祖、太宗、真宗宠信,官职做到了武将所能做的最高级—检校太师、同平章事、枢密使,可谓身兼将相。死后他被赠中书令,追封济阳郡王,谥武惠,并配飨太祖庙庭,绝对是宋代武将中最风光的一位。但论起战绩,曹彬似乎并不那么出众。曹彬一生征战,主要参加的战争有灭后蜀、平南唐、伐契丹。灭后蜀时,他仅仅是东路军的都监,指挥作战方面还是以主将刘光毅为主。平南唐时,他倒是主将了,但也没干多少事,只是按照水文测绘人员樊若水的指导架设了长江浮桥,冲锋陷阵这种粗活都是潘美等人的事。

网络配图

雍熙三年(986年)伐契丹就更差了,潘美等另两路军队势如破竹,而曹彬率领十余万主力,居然把粮道给弄丢了,结果进退失据,大败而归,自此彻底葬送了宋对辽的战略进攻能力。

曹彬打仗一般,但为人“仁敬和厚,在朝廷未尝忤旨,亦未尝言人过失”,是个拥护领导、团结同志的好好先生。那么仅靠人缘好,就能在雄才大略的宋太祖、心高气傲的宋太宗手下混得好吗?

当然不是,曹彬有很多优点,比如谦虚谨慎、廉洁爱民,不贪财、不居功等,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有一个技能,就是能洞察人心,想他人所想,可以说是个心理学专家,所以才能赢得大家的一致爱戴。在他的一生之中,几乎没有任何人的心思能逃得过他的慧眼。

平定南唐基本结束时,后主李煜率多位南唐大臣来到曹彬军营请罪,曹彬用贵宾的礼节接待他,请李煜回宫换装时,只派了几个骑兵等在宫门外。部下暗地对曹彬说:“李煜入宫如发生意外,那可怎么办?”曹彬笑着说:“李煜性格懦弱,不能决断,既然已经投降,一定不会自杀的。”

果然,李煜君臣收拾好后乖乖回来,曹彬也算功德圆满。副帅潘美预先向他庆贺升官,因为出征之前宋太祖就对他说:“胜了李煜以后,就任命你为使相。”曹彬却一笑了之,张口就是非常漂亮的套话:“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潘美听了很不开心,认为曹彬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在兄弟面前还说这种话!曹彬这才告诉他,太原(北汉国都)还未灭,皇帝是不会兑现承诺任命我为使相的。果然,他们胜利回朝之后,宋太祖对曹彬说:“本来要任命你为使相,但是北汉刘继元没有攻灭,暂且稍微等待一些时日。”听见这句话后,潘美偷看曹彬微笑。宋太祖发觉后,责问他为什么发笑,潘美不敢隐瞒,于是按实情回答,宋太祖也大笑起来,于是赐给曹彬20万钱。

网络配图

一代词帝李煜也好,堂堂宋太祖也好,他们的小心思在曹彬眼里毫无秘密可言,那么精明的宋太宗又如何呢?

开宝九年(976年),太宗赵光义坐上了龙椅。新皇帝即位,当务之急就是要巩固自己的地位。特别是像宋太宗这样得位不正的君主,尤其迫切需要建立一番功业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国家大事无非军政两方面,政务权术方面,宋太宗显然游刃有余,大家都能认可,那么只有在军事上做点成绩吧!而且是太祖没能做到的事!

宋太宗即位以来,虽然顺利接管了漳、泉二州和吴越国,完全统一了南方,但那都是宋太祖打下的基础,不能算是他的功劳。宋太祖没能拿下的就是北汉了。北汉虽是弹丸小国,但不管是当年战无不胜的周世宗,还是后来横扫天下的宋太祖,都奈何不了区区北汉,即使这两个强人亲自率军攻击也没用。

心理学专家曹彬显然深刻了解宋太宗的心理活动。一次,宋太宗闲聊般地问:“当年周世宗以及我朝太祖皇帝,都曾经亲征太原,但都打不下来。这是什么原因?是城墙太高太厚,根本就不可能攻破吗?”

曹彬作为军方最高长官枢密使,对并不久远的战史当然非常熟悉,从容答道:“周世宗时,史彦超兵败石岭关,军心震恐,只能退兵;太祖时,屯兵的地点选在了甘草地里,军人水土不服拉肚子,所以也只好撤兵。”

“那我要举兵征讨北汉,你以为如何?”

曹彬的回答正中宋太宗下怀:“以我国精锐兵马,人心拥戴,征讨太原如同摧枯拉朽,没什么不可以的!”

宋太宗大喜,不顾宰相等人的反对,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亲征北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宋军总算拿下了太原。随后急功近利的宋太宗不顾师老兵疲,又率军顺势攻击契丹,众将虽然不愿去但也没人敢劝。当时的宋军是前朝打下的底子,将士战斗力都非常强,开始阶段的攻势也比较顺利,但随后在契丹名将的顽强反击下,宋军遭遇了高粱河大败,损失惨重,宋太宗也中箭落荒而逃。

曹彬当时支持宋太宗北伐,受到后世很多人的批评,好像高粱河之败是曹彬的错。其实曹彬的话虽然是迎合了皇帝,但也并不算离谱,和北汉相比,当时宋朝确实算得上国富兵强,而且即使曹彬反对,也不见得有用。宋太宗的能力如何暂且不论,但他“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只有曹彬敏锐地捕捉到了宋太宗的志向。任何人都不可能阻挡宋太宗去追求他的伟大梦想,因此心理学家曹彬选择了支持皇帝放手去干,甚至不惜委屈自己。雍熙三年,宋太宗集结30万大军分三路发动了对辽国的北伐战争。曹彬担任东路军主帅,指挥十余万大军作战。刚开始进展顺利,“败契丹于固安,破涿州,戎人来援,大破之于城南”。宋太宗接到战报却“颇讶彬进军之速,且忧契丹断粮道”。

网络配图

曹彬大军顺利进占涿州(今河北涿州市),距幽州(今北京大兴区一带)仅百多里路,牢牢盯死幽州城内的辽国大将耶律休哥,使其不敢动弹,让其余两路宋军能顺利攻城略地,完美实现了作战意图。

但曹彬在涿州仅仅呆了十几天就突然撤退,原因是耶律休哥果然“如宋太宗所料”劫了他的粮道!随后曹彬退到雄州(今河北雄县),宋太宗闻讯大惊失色,忙命曹彬与另一部会合,配合潘美等部作战。但曹彬手下一大批悍将不服,要求再次进攻。曹彬只能率军再次向涿州前进。但路上遇到出击的耶律休哥,宋军打打走走,艰难地再次进入了涿州。随即曹彬就收到消息,辽国萧太后大军已在附近,随时可能扑向涿州!曹彬不得不再次退兵,结果在半路被耶律休哥的追兵击溃,损失惨重,直接导致整个雍熙北伐彻底失败。

雍熙北伐的失利使北宋全部家底一朝散尽,此后再也无力发动对辽国的战略进攻,完全转入了防御状态。丧师辱国的主要责任人曹彬违抗皇命,违反战场纪律,罪名深重。多位大臣上书,要求斩曹彬。但宋太宗仅仅把曹彬降级为右骁卫上将军,更在第二年再次提拔没有任何立功表现的曹彬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官复原职!

宋太宗真的这么好说话吗?其实在雍熙北伐的史书记载中,宋太宗善于运筹帷幄、洞察先机,坐在皇宫里就把所有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完全考虑清楚,而曹彬如同没头苍蝇,忽进忽退,没有听他的命令才会失败。那宋太宗为什么不严惩曹彬,反而在第二年又重新提拔他呢?其实可以这样猜想,实际上是宋太宗在遥控指挥,而曹彬只是严格执行命令而导致失败,失败后又主动替领导背黑锅。

心理学家曹彬为了维护皇帝的光辉形象,为了国内安定团结的局面,选择了忍辱负重,承担所有骂名和责任,这份苦心令人钦佩。

外人的心思曹彬能懂,自己家人当然就更了解了。曹彬临终时,推荐他七个儿子中的曹璨、曹玮担任将官。真宗问这二位能力如何,曹彬说曹玮能力更强。果然,曹璨、曹玮都为国家立下不少功劳,尤其是曹玮后来成为北宋一代名将,威震西北边疆。举贤不避亲,也算是曹彬为国家做的最后贡献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大清最幸福的皇后:去世后乾隆怀念她半个世纪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清朝的皇后当中,最有功劳的是孝庄、最会享受的是慈禧、如果要推举一位最贤明的皇后,那应该就是孝贤皇后了。孝贤皇后是乾隆帝的原配皇后,她赢得了乾隆一生一世的爱和敬。在人情薄如纸、动辄获罪的皇宫大内,孝贤皇后到底有什么才德?竟让乾隆帝付出如此的真挚情感。网络配图孝贤皇后,富察氏,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

  • 中国历史哪位战神最配得上“一将功成万骨枯”?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一将功成万骨枯,大家的第一印象是谁?以下几位的恐怖杀戮,恐怕可以让列位看官虎躯一震吧。白起坑杀赵卒四十万网络配图1、秦将白起——杀降第一。向此君投降最划不来。公元前260年,与赵国的长平之战,白起将俘获的赵军四十万人全部活埋,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小兵回赵国报信。前273年,白起大破赵魏联军于华阳(今河南

  • 历朝皇帝只一个“祖”:为何明朝有俩清朝有三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的皇帝谥号中,凡开创者都称祖,凡守业者都称宗。自汉以后历朝开国皇帝都称“祖”,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祖”以后都称“宗”,如太宗、高宗等等。网络配图明有太祖朱元璋,明第三帝朱棣为何也称“祖”,叫“成祖”呢?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取了皇位,其死后

  • 中国名人故事之匈奴克星李牧,李牧是如何位列战国四名将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是赵国著名的将军,战国四名将之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作为一代名将,李牧的生平按其军事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终其一生,他主要是作为武将活跃于历史舞台的。赵国在赵武灵王进行军

  • 权臣燕铁木儿的权势有多大?40位公主下嫁当其小妾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玉瑾睡过小妾吗,夏染雪贵女小妾,重生之权臣

    你真的了解权臣燕铁木儿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燕铁木儿,出身钦察氏,蒙其祖父土土哈、父亲床兀儿的战功,弱冠之年便奉召入宫,跟随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左右,任其贴身侍卫长达十余年,深得君心。仁宗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燕铁木儿袭父职任左卫亲军都指挥使,初握兵权。泰定帝孛儿只斤·也

  • 坑杀40万赵国俘虏的白起,为何会放走240个娃娃兵?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白起坑杀40万赵国俘虏,却放走240个娃娃兵,他的目的何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众多的军事天才,他们戎马一生,为当时所效忠的朝代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一位名将除了极个别天生的以外,大部分都是从底层经过多次失败才成长起来,而今天给

  • 中国名人故事之韩信将兵,多多益善,韩信是怎么击败项羽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是在楚汉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千古名将。无论是在战术指挥,还是在用兵等方面,韩信的作为都可圈可点,被称为“名将中的名将”。在政治判断力上,韩信似乎与项羽一样有所欠缺,功冠天下的他,最后竟然死在了吕后的屠刀下。人们曾经评价韩信的一生,说他生死两妇人。说的是韩信小时候很潦倒,经常接受一个洗衣妇人的接济,从

  • 木匠皇帝朱由校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被满清抹黑的末代英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对木匠皇帝朱由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重以帝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明史》里的天启皇帝朱由校昏庸无能,让妇人把持朝政,滥用私刑,致使忠臣良将惨遭横祸,百姓对他失去信任……几百年过去了,无数人都以为朱由校是这么一副德行

  • 耶律璟:虽为耶律德光的长子,却成为辽国最昏庸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耶律璟是耶律德光的长子,却靠政变登上皇位,他不是辽朝第三位皇帝,而是第四位,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辽朝的第二位皇帝是耶律德光,之前写过他猜忌哥哥耶律倍,于是耶律倍背井离乡,但是他的儿子们都留在了辽国,其中就有出名的辽世宗耶律阮,耶律阮成了辽朝的第三位皇帝。耶

  • 中国名人故事之龙城飞将军李广,李广在民间留下了什么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 马度陰山。”这是唐朝大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诗,诗中的龙城飞将,就是西汉著名将领李广,人称飞将军。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广,陇西成纪人。其先祖李信为秦国名将,曾率秦军追逐燕太子丹直到辽东。公元前166年,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