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石延年:宋朝一代文豪,揭秘其生平经历

石延年:宋朝一代文豪,揭秘其生平经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483 更新时间:2024/1/20 22:25:11

石延年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诗人,其诗和欧阳修的文章、杜默的歌被称为北宋“三豪”。虽然身为“三豪”之一,但他就是考不上一个进士。幸而石延年为人豪放旷达,屡试不中,却也并不放在心上,依然不拘礼法,不慕名利,我行我素。

有一年,他终于中了进士。偏偏这时有人检举,说这次考试有人作弊。于是,朝廷下令,这次考试不算,要重新考试。结果好几个进士在重试中落了榜,运气不佳的石延年也在其中。那些人的敕牒和朝服本来都拿到手了,大家正穿着新衣服兴高采烈地在兴国寺欢聚,突然朝廷派官员来收缴这些复试落第者的敕牒和朝服。他们惊呆了,甚至有人禁不住号啕大哭。只有石延年非常镇定,若无其事地脱下帽子和朝服交给使者,然后非常从容地穿着内衣,头戴幞头,重新坐下来,仍旧与大家谈笑欢饮,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他还集古人的诗句,豁达地写诗自嘲:“年去年来来去忙,为他人作嫁衣裳。仰天大笑出门去,独对春风舞一场。”

第二天,朝廷为了安抚他们,授予他们“三班奉职”一职。这是宋代武臣中最低的职级,属于从九品下,是不入流的小吏。大伙纷纷就职,唯独石延年以此为耻,不仅不就任,还写诗讽刺。

后来,宰相爱其才华,以石延年的老母年迈需要赡养为由,劝他就职。石延年没有借口推托,只得就任。入仕后,他连年获得提升,后因上书皇太后,请其还政给宋仁宗,而被贬为海州(今连云港)通判。不过他运气还算不错,不久皇太后病逝,宋仁宗为表示感谢,又把他召回京师。

石延年在海州期间,不仅廉洁奉公,深受百姓爱戴和同僚钦佩,更以文人的浪漫方式为当地造福。海州府衙南门外五六里处,有一座70多米高的小山,石延年闲暇时常到山上读书弹琴,饮酒抒怀。当时山上树木很少,到处乱石叠堆,杂草丛生,无路可攀,石延年就让随从把桃核裹上黄泥,做成弹丸,用弹弓胡乱抛射到山上的乱石间。几年后,桃核在石缝里生根发芽,长成了满山桃林。多年后,苏东坡路过海州,缅怀石延年旧迹,赞其奇思妙想“坐令空中出锦绣,依天照海花无数”。

石延年不但诗词和书法在北宋名气很大,他的酒量估计也无人可比。历史上说石延年是个“酒仙”,其实他倒更像个“酒怪”。他有很多荒唐的喝酒方式:扮作囚徒的样子,戴着枷锁喝酒,叫“囚饮”;爬到树上喝,叫“巢饮”;用稻麦秆束身,把头伸出来喝,叫“鳖饮”;夜里不点灯,黑灯瞎火地喝,叫“鬼饮”……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他在京城为官时,认识了一个叫刘潜的布衣酒友,两个人经常聚到一起比酒量。一天,他俩相约到闹市区新开的王氏酒楼饮酒,两人到了酒楼,坐下来就喝,一句话也不说。一杯接一杯,一坛喝完再开一坛,从早上喝到晚上,足足喝了一整天,竟然没有丝毫醉意,把老板都看呆了。天色已晚,两人仍然面无酒色,拱手而别。第二天,此事传遍了京城,说有两位酒仙到王氏酒楼喝酒。后来大家才知道传说中的两位酒仙就是石延年和刘潜二人。

后来,石延年被贬到海州,刘潜因喝酒找不到对手,竟然不远千里从东京(开封)来到海州。石延年听说酒友来访,更是惊喜若狂,亲自乘船前去迎接。两人一见面,也来不及去找酒店,就在船上喝了起来。他们从晚上一直喝到半夜,眼看船上载的酒快喝光了,刘潜看见船上有一斗醋,就把醋和剩下的酒倒在一起,又喝了起来,直到把酒和醋都喝光了,天也亮了。

石延年在东京还有一个叫秘演的和尚酒友。他曾对秘演和尚说:“我的俸禄太少,很长时间没有痛饮一场了!”秘演和尚说:“这好办,过几天我找一个人请你痛饮一场。”不几天,秘演领来了一个姓牛的监簿,还带来了十石供给皇宫的佳酿,邀请石延年到东京的名胜繁台喝酒。到了繁台,酒坛一字摆开,三人开怀畅饮。三个人一直喝到太阳落沉,石延年稍有醉意,高兴地说:“如此美酒美景,可以作记。”于是,牛监簿捧来一盆砚墨,石延年在繁台的墙壁上写道:“石延年同空门诗友老演登此。”牛监簿看后,连忙上前作揖说:“我这个凡夫俗子,今天有幸侍奉先生喝酒,希望先生也给小人挂个名字,使我能够青史留名。”石延年用醉眼看了看他,提笔在后面加上了“牛某捧砚”四个字。原来这个牛监簿的官是花钱买来的,他肚里没有什么学问,因此想通过结交石延年,附庸风雅,以此抬高自己的身价。不过历史上也从此留下了“牛某捧砚”的典故。

石延年为人不拘礼节,敢作敢为。他任海州通判期满后调回京城,当时海州是宋朝最大的产盐地之一,他临走时,就从海州载了两船盐到寿春,托寿春知州出售。然而历代都是严禁个人贩卖私盐的,宋朝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石延年全然不顾朝廷法度,拿这些私盐在大街公然出售,这种盐也被当地百姓戏称为“学士盐”。

平日里,石延年也是大大咧咧,豁达随性。他乘马去游览报宁寺,牵马的随从一时失控,马匹受到惊吓,将石延年掀翻在地,侍从吓坏了,连忙把他扶起来。当时围观的民众以为这位官员会大骂随从,哪知石延年不但没生气,还开玩笑说:“幸亏我姓石,是‘石’学士,如果我姓瓦,是‘瓦’学士的话,岂不早就被摔碎了!”

石延年在秘书省为官时,秘书省的旁边有一个角门,中间有走廊与临近的大庆殿相通。每到夏天,很多学士都从角门去大庆殿的檐下纳凉。有一次,宋仁宗去大庆殿,看见有一个人躺在殿陛间睡觉。左右随从刚想前去呵斥,宋仁宗制止道:“先去看看是谁。”不一会儿,随从来报说:“是石学士。”深知石延年脾性的宋仁宗一笑:“算了,我们从旁边绕过去,让他睡吧。”

后来,宋仁宗爱惜石延年的才能,怕他太爱喝酒会喝坏身子,于是就下旨劝他戒酒。这本来是好事,是皇帝对臣子的关心爱护,可惜事与愿违。这酒一戒,石延年却酒渴成病,不久竟然英年早逝,死时才47岁。历史上因戒酒而死的并不多见,石延年也算是一个特例。

他死后,他的酒友苏舜钦写了一首悼亡诗:“去年春雨开百花,与君相会欢无涯。高歌长吟插花饮,醉倒不去眠君家。”这位酒友追忆石延年,念念不忘的还是喝酒,而且还是两个大男人头上插着鲜花喝酒,多么放纵、多么豪爽啊!只是他的酒量不如刘潜,竟然在石家喝醉了。有酒友如此,石延年若泉下有知,也会含笑的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西汉名臣汲黯:揭秘其是怎么当上大臣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汲黯是西汉有名的直臣,被汉武帝誉为可以和古代的社稷之臣相媲美。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社稷之臣”,在多年以后却仍然官居九卿。当年的下属,大多已成为他的同列,有的还成为他的上司,更让他心里难以平衡的是公孙弘和张汤,似乎转眼之间就由一个小吏一跃而成为丞相和御史大夫,可谓“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接

  • 隋朝皇帝都爱杀功臣,这是什么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隋朝杀功臣虽不比西汉杀异姓王规模浩大,也不比明朝杀功臣肆意残忍,但不论诛杀数量还是冤屈程度,在历朝历代中也排得上号。开皇五年(585年)和开皇六年接连发生两起谋反大案,所涉官员都曾是北周的名臣大将,也是隋朝的开国功臣,但在杨坚坐稳皇位后却不受重用,因此怨气满腹。杨坚的解决办法呢?一旦发现谋反的苗头,

  • 李世民曾让400名死囚回家过年,背后什么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被称为“千古一帝”,实行“慎刑宽法”的清明政治。他在位期间,朝廷每处决一名重囚犯,他都要求“三覆五奏”,并把死刑的终审权收归中央,以免出现冤假错案。他还一再告诫大臣们说:“死者不可复生,用法务在宽简。”从贞观六年(632年),他让近400名死囚犯回家过年的创举中,我们就可以领略到他对生命的尊重

  • 李成梁保得辽东边境平安无事,为什么会被认为是明朝灭亡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李成梁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说起戚继光,大家都知道他是明朝时期的抗倭英雄,但如果说李成梁,可能没几个人知道。然而事实上,在明朝时期,他们两位都是镇守边疆的大将,要论起来,李成梁的名气还比戚继光更高。然而,这位保得辽东边境三十年平安无事的大将,却被认为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

  • 明末抗清名将:揭秘史可法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史可法(1601—1645年),字宪之,汉族。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主政之日,当南明展开之初,因是时明祚初倾,世乱纷纷,人心惶惶,史可法处于各方矛盾之焦点,又壮烈死于抗金之前线。因其以死报国之情怀,遂激励南明君臣士子再延明祚一十八年。然由于史可法个人能力之原因,其于南明颓局中的作用可谓未尽其责,

  • 清朝唯一活活累死的皇后是谁?儿子三个月就成亲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社会,皇后看似是全天下女人羡慕的对象,殊不知她们身上的担子要种的多,既要给皇帝生儿育女,又要操持后宫事务,事无巨细,这种情况下给她们的身心造成了极大压力,因此有的皇后便活活给累死了,比如说今天要讲的这位孝献端敬皇后,可能大家对这个称呼不太熟悉,她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称呼:董鄂妃。关于董鄂妃的来历,

  • 诸葛恪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能被孙权选为托孤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恪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三国时期,各大家族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影响历史的人物,而要说最具有影响力的,诸葛家族一定能排上号。除了我们所熟知的诸葛亮,还有他的兄弟诸葛瑾、诸葛诞,三个人分别效忠魏蜀吴,但是如果论实权,还是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能与他相提并论。那么,诸葛

  • 揭秘岳飞是如何被潜规则带来杀身之祸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岳飞,字鹏举,二十岁时投军抗金,后建立岳家军,威震抗金战场。但是,在岳家军大败金兵于朱仙镇、正待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赵构却连下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岳飞明知此去难以复还,但为了保管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气愤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

  • 揭秘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究竟师承何处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商鞅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战国时代背景下,各诸侯国为了本国家的利益,纷纷展开利益保卫战,此时,法家思想深受统治者的认同。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也是以法家思想作为理论基础,让商鞅根据秦国的各方面展开变法运动。网络配图纵观商鞅的变法措施,其中都融合了法家思想。商鞅鼓励百姓大量开垦荒地,保障粮食作物的生

  • 宋哲宗赵煦是怎样将关羽从人推到神的位置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宋哲宗赵煦是北宋一代皇帝,他原名叫傭,9岁时登基为皇帝。在位15年,24岁逝世,下葬在现在的河南巩县的永泰陵。因为年少,并没有实权,17岁之前由高太后执政。由于高太后执政时期过于限制宋哲宗掌权,也过分保护,导致宋哲宗的不满情绪,使他感到窒息,这也是在无形中增加了他的叛逆心理。图片来源于网络宋哲宗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