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时期的藩王是什么地位?权利有多大?

明朝时期的藩王是什么地位?权利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554 更新时间:2024/1/21 16:55:00

1368年初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 ,定都南京 。在明朝建立后没多久朱元璋就正式分封藩。从1370年开始,朱元璋先后分封了25位藩王,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在明朝长达276年的历史上,不同的时期,明朝藩王和地方官员的关系,是截然不同的。

大体上来说,前期藩王可以影响甚至领导地方官,后期则是双方谁也管不了谁。

有关明朝藩王的事情,我们得从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开始说起。

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出身底层,早年间还曾当过和尚要过饭。所以明朝开国之后,老朱在制定宗室政策的时候,也深受他早年经历的影响,生怕自己的子孙后代再挨饿。

所以,老朱当时大笔一挥,直接定下了一条铁律:凡是老朱家的人,一律由国家出钱供养,按照不同的爵位,发放不同的工资。

除此之外,老朱考虑到宋朝和元朝的历史,认为宋朝和元朝之所以会衰败,就是因为宗室实力太弱,皇族力量不够强。但同时,如果给了王爷们过大的权力,又很容易会出现藩王造反的事情发生。

所以,老朱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后世总结为‘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

简单来说,就是平常没事的时候,由国家出钱养着这些宗室。给他们爵位和待遇,但是不给他们实际控制的封国。如果有事的时候,再由皇帝给他们追加权力,让他们去给老朱家卖命。

朱元璋制定的这套制度,在老朱活着的时候,其实还算比较管用。因为老朱家当年比较惨,朱元璋的其他兄弟姐妹几乎都死绝了,后人也比较少。所以,后来朱元璋封王的时候,几乎封的都是自己的儿子。

老朱的儿子比较多,除了早夭的之外,光是封王就藩的就超过了二十个。在老朱的指挥下,这些儿子被分派到了明朝的各个要地。他们手里没有多少兵权,最多也就是拥有一些护卫。

不过,这其中有些例外,比如驻守在北方的几个王爷,为了抵御北方的北元,朱元璋有时候会让他们负责领兵,或者给予他们一些实权的官职。

在整个朱元璋时代,朱家宗室的情况,大概就是这样。大家都是朱元璋的儿子,平时没事的时候,国家花钱养着。但朱元璋也不喜欢看到自己的儿子吃白食,所以有的时候,也会给他们一些官职,让他们去做一些实际的工作。

在这个时期,如果这些宗室有官职在身,那是可以管辖地方官员的。但如果朱元璋没给实际官职,王爷和地方官,其实谁也管不着谁。

给子孙后代留下了铁饭碗之后,朱元璋放心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可他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刚刚离世后不久,他的后辈儿孙,便直接开始内战了。

因为朱元璋的嫡长子死得早,所以朱元璋去世之后,直接传位给了嫡长子的儿子,也就是老朱的孙子朱允炆。朱允炆即位后,觉得这些藩王叔叔们,手里的权力还是太大。毕竟老朱在位的时候,也没少给他们实权,这导致他们在地方上也很有势力。所以,朱允炆登基之后,就开始大力削藩。

结果,朱允炆的削藩手段,实在是不咋地。非但没有解决这些叔叔辈的藩王,反倒是让自己的四叔朱棣给截了胡。后来,朱棣直接起兵,从北京一路打到了南京,反过来把朱允炆给解决了,自己做了皇帝。

这就是历史的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结束后,新上位的朱棣,虽然之前深受削藩政策的苦,但他却知道,朱允炆削藩其实是对的。所以朱棣上位之后,继续加强了对朱家宗室的管控。除了朱棣这一支之外,其他所有的宗室,基本上再也得不到任何实际官位了。

当然,虽然不给实权,但在待遇问题上,朱棣还是很大方的,不但继续执行他爹制定的养猪计划,同时还给了这些王爷们不少经济上的好处。所以,到了朱棣时期,朱家的王爷们虽然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却无法直接领导地方官。

说到底,爵位和官职,是完全两套系统。王爷们的爵位很高,地方官见到他们需要行礼,但并不受其直接管辖。同样,地方官也管不到藩王的头上,就算藩王表现的比较过分,地方官也只能上奏中央,由皇帝本人来进行处罚。明朝有专门管宗室的机构,叫做宗人府。不过从朱棣在位后期开始,这摊工作开始逐渐转移到了礼部的手里。

从朱棣开始,接下来的上百年时间里,明朝的宗室基本上都是这样。每天拿着朝廷的俸禄不干活,天天混吃等死。而且,他们往往还有自己的产业,可以利用宗室的一些特权,扩充自己的家业。在钱财方面,明朝的宗室王爷们,是真的不差事。

当然,在此期间,也有一些志向高远的王爷,不满足于混吃等死。既然有了钱,那就暗中招兵买马,准备造反呗?此后的上百年时间里,明朝虽然也发生过几次藩王叛乱,但因为他们实在没什么根基,手底下也没什么人才。所以往往刚刚起兵没多久,就被迅速镇压了。

除此之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王爷和地方官之间,基本上是老死不相往来。哪怕是住在一座城里,双方平时也很少会有走动,最多就是过年的时候去拜个年。因为明朝有规定,地方官频繁和藩王来往,很容易被人扣上一顶‘勾结外藩’的罪名。这个罪名要是坐实了,基本上就死定了。

既然没有好处只有坏处,那地方官自然不愿意和王爷们交往。同时,碍于对方的宗室身份,也不愿意去管。哪怕王爷做出了一些出格的事情,只有没造反,往往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到了明朝后期的时候,尤其是从万历年间开始,明朝宗室的生活,终于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人实在是太多!

从朱元璋时代,一直到万历年间,明朝过去了近两百年的时间。不得不说,老朱的孩子们,还是很能生的。在整整两百年的时间里,朱家的子孙后代什么都不干,唯一能做的就是多生孩子。而且,朱家人又是国家给发工资,不用考虑会不会被饿死。生了孩子,有了爵位之后,国家还给新的补助。

既然这样,那就敞开了生呗!

所以,到了明朝后期的时候,明朝宗室成员的数量,开始呈几何级数增长。据说到了万历年间的时候,明朝宗室数量,已经接近十万。而到了明朝末年的时候,明朝宗室成员的数量,则是已经超过了五十万人!

明朝宗室爵位共分为八等,分别是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和奉国中尉。到了最低的奉国中尉之后,就不再降低了。也就是时候,只要你是朱元璋的后人,最次也是一个奉国中尉。

而按照明朝宗室政策,亲王每年的俸禄是五万石,奉国中尉的俸禄是200石。而明朝一个普通农夫,全年的全部所得,大概是60石到100石之间。如果按照20%税率计算的话,也就是说,至少十多个农民,才能养一个最低等的奉国中尉。

所以,到了明朝末期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奇怪现象:光是为了给宗室们发工资,国家就需要凭空消耗三成以上的税收!如此一来,国家财政自然捉襟见肘,想要解决流民、天灾、水灾、女真等问题,自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同时,因为这种奇怪的政策,导致国家财政情况极差,宗室王爷们却是富得流油。所以,到了崇祯年间,农民起义开始爆发的时候,那些农民军很快就盯上了各大王府。到了这个阶段,明朝宗室反倒成了待宰的羔羊。地方官不愿意搭理他们,农民军倒是对他们盯得死死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世很多人都说,明朝的灭亡,或许正是被明朝王爷们给拖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韩馥是谁?他最后为何没能守住冀州?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馥手下全部将领,冀州刺史韩馥,汉末韩馥拒让冀州

    汉末三国时期冀州在当时是北方人口最多的州,初平二年袁绍通过出任冀州牧一跃成为当时天下实力最强的军阀之一,为其横跨冀、青、幽、并四州的袁氏霸业打下了基础。既然冀州如何重要,为何韩馥要将其拱手相让呢?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一,出仕为官韩馥出身颍川大族,可能是南阳韩氏

  • 朱常洛作为帝王,怎么会深陷明末三大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十大杰出帝王,明朝朱家自相残杀,明朝朱常洛死后皇位给谁了

    朱常洛是个可怜人,童年可怜,就算做了皇帝,却还是麻烦事缠身,明朝末期的宫廷中发生了三大疑案,分别是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这三个案件都和一个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就是泰昌帝朱常洛。朱常洛是万历的儿子,也是一个不受待见的儿子。但他还是在万历之后做了大明的皇帝,可惜他这位皇帝屁股还没有坐热就离奇去世了

  • 雍正为什么要派人宣讲《大义觉迷录》?是心虚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雍正王朝谁泄露考题,雍正和谁是一派的,雍正王朝考试题怎么泄露的那集

    众所周知关于雍正的皇位怎么来的,一直都很有争议,很多人都觉得康熙并未传位给他,那么雍正为什么要派人宣讲《大义觉迷录》?是心虚吗?雍正六年秋天,甘陕总督岳钟琪正坐着一顶八抬大轿,慢悠悠地被抬着要进总督衙门。正当轿子要进府衙的时候,突然窜出来一个儒生打扮的中年男子,手里拿着一封信,对着轿子中的岳钟琪说:

  • 历史上真实的东吴大将太史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太史慈参加赤壁之战了吗,东吴为什么没有猛将,东吴大将武力排名

    众所周知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对太史慈用的笔墨颇多,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东吴大将太史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不辱使命,能言善辩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郡黄县人。他从小喜欢学习,曾在郡中任奏曹史。当时正好赶上州牧和郡守之间有嫌怨,双方的是非曲直还没有分清,

  • 太史慈为孙氏大将,为什么不是十二虎臣?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权手下的所有武将排名,孙权手下大将前十排名,孙权的都督为何都短命

    历史上的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是东汉末年江东名将,那么既然是孙氏大将,他为什么不是十二虎臣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来为各位朋友带来详细解答。太史慈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虽然江东东吴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对其着墨不多,因此

  • 为什么说崔日用是“官场泥鳅”?他总能转祸为福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崔日石,崔明姬是好的吗

    隋唐时期的博陵崔氏是中原门阀士族“五姓七族”之一,两汉以来家世非常显赫,被称为唐朝“官场泥鳅”、“官场不倒翁”的崔日用便是出身于博陵崔氏第三房。崔日用最初考中进士,被分配芮城县担任县尉。他虽然从小耳濡目染为官之道,思虑深远,但一直没有机会出头,直到他遇上了武则天。武周大足元年(701年),武则天从洛

  • 汉文帝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对汉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汉汉文帝,汉朝有多少个皇帝,汉文帝和汉景帝是什么关系

    汉文帝刘恒是西汉第五位皇帝,汉高祖刘邦第四子,吕后去世后,太尉周勃联合丞相陈平等人粉碎诸吕势力,迎立代王刘恒进京继位,史称汉文帝。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汉文帝在位23年,他在位期间,对内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废除严刑峻法、妥善解决诸侯国问题,对外则是继续奉行和亲政

  • 嘉庆身为清朝一代皇帝 嘉庆为何没有威信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嘉庆皇帝为什么没作为,身为皇帝但是没有实权叫什么,清朝第一个皇帝是谁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嘉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何为“威信”?字典里给出的解释是:威望与信誉,语出《史记·李斯列传》:“兼行田常、子罕 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韩玘为韩安相也。”在封建王朝时候,皇帝是天之骄子,是国家的主人,百官与百姓都是在给皇帝打工,皇

  • 乾隆皇帝不是有很多儿子吗 乾隆最后为何会选择嘉庆做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皇帝为什么选择嘉庆为继承人,嘉庆是乾隆帝和谁的儿子,乾隆为什么没死就让位给嘉庆

    还不知道:乾隆为什么选择嘉庆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的12位帝王中,纵然如末代皇帝溥仪、傀儡皇帝光绪、荒唐皇帝咸丰也有着自己的显著特点,唯独清朝中叶的嘉庆皇帝是一个特例。这位被后世评价为“无政治胆略、无改革精神、无理政才能、无帝王作为”的“四无皇帝”,如果非

  • 赵元佐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学良将军简介,赵元朗

    赵元佐是宋太宗赵光义的长子,因为他自幼聪明机警,长得又像太宗,所以颇受喜爱。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为何赵元佐后来要装疯卖傻,主动放弃皇位呢一,出身皇室乾德三年(965年),赵元佐出生于北宋都城开封晋王府,为晋王赵光义之长子,所以自小受到良好教育,为人聪明机警,很得其父宠爱。开宝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