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僧辩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王僧辩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615 更新时间:2024/1/7 9:44:38

王僧辩是什么来历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

王僧辩是北魏颍川太守王神念之子,萧梁北伐,王神念投降,王僧辩亦随父投靠萧梁。北魏反攻,王神念、王僧辩父子随梁军退往江南。

王僧辩来到萧梁,在湘东王萧绎帐下效力,担任左常侍。萧绎任荆州刺史,武宁郡发生叛乱,萧绎命王僧辩平叛。王僧辩平定叛乱,因功升任贞威将军、武宁太守。后来担任竟陵太守、雄信将军。

二,假意投降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造反,逼近建康。萧绎命王僧辩率军东下,讨伐侯景。太清三年(549年),侯景攻破建康,饿杀梁武帝,立萧纲为帝,把持朝政。

王僧辩到达建康,见侯景已经控制萧梁,便假意投降侯景。侯景没收王僧辩的军械粮草,对他好言安抚,命他镇守竟陵。

三,安定湘州

王僧辩脱离侯景的控制,便立即投靠萧绎,担任领军将军。551年,侯景废萧纲,立萧栋为帝。不久侯景强迫萧栋让位,自立为帝。

萧绎与侄子湘州刺史萧誉互相猜忌,便派王僧辩、鲍泉讨伐萧誉。王僧辩因为部队没有集结完毕,便想延期出兵,因此劝说鲍泉跟他一起去见萧绎,请求延期出兵。鲍泉反对,认为应该按期进兵。王僧辩认为萧誉善战,兵精粮足,只有等到自己的部队全部集结完毕,才有可能打败萧誉。鲍泉没有答应。

萧绎为人多疑,听说王僧辩延期出兵十分生气,命王僧辩、鲍泉觐见。萧绎责备王僧辩畏惧敌军,贪生怕死。鲍泉见萧绎十分生气,不敢为王僧辩求情。萧绎盛怒之下砍伤将王僧辩,将其关入大牢。

萧誉派弟萧察攻打荆州,萧绎恐惧,派人询问王僧辩退敌之策。王僧辩陈述计策后,萧绎便释放了他,任他为都督。王僧辩率军打败了萧察,萧绎便命鲍泉趁机攻打湘州。

鲍泉围攻湘州久攻不克,萧绎大怒,下令免去鲍泉之职,命王僧辩攻打湘州。王僧辩到湘州,逮捕鲍泉,率军攻克了湘州。

四,巴陵破敌

侯景率军沿江而上,进攻萧绎。王僧辩率军驻守巴陵,抵御侯景。侯景一路攻城略地,梁军纷纷投降,因此气焰嚣张,直逼巴陵城下。

侯景派投降的梁军将领劝降王僧辩,但被他拒绝。侯景便派兵猛攻巴陵,王僧辩死守巴陵,多次打退侯景的进攻。侯景见巴陵久攻不克,损失惨重,被迫退军。萧绎听闻十分高兴,封王僧辩为征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长宁县公。

五,屡败叛军

萧绎派王僧辩率军东征侯景,王僧辩率军攻打鲁城,鲁城守将支化仁拼死抵抗。王僧辩大败支化仁,迫使他投降。王僧辩进攻郢城,守将宋子仙出城迎战,结果惨败,退守仓门。侯景听闻支化仁、宋子仙战败,仓皇逃回建康。

宋子仙死守仓门,梁军多次进攻都没有拿下。宋子仙听闻侯景逃跑,便向王僧辩求和,提出献城以换取生路。王僧辩假意答应,便给宋子仙一百多艘船。宋子仙见王僧辩送船,以为他真的放自己离开,于是麻痹大意。王僧辩趁机偷袭宋子仙,大败叛军,俘虏宋子仙。萧绎大喜,封王僧辩为侍中、尚书令、征东大将军。

六,消灭侯景

王僧辩劝萧绎称帝,但他没有答应。王僧辩率军继续前进,逼近建康。陈霸先在广州起兵,北伐侯景。二人在白茅洲会师,歃血为盟,共讨侯景。

梁军在建康与侯景大战,王僧辩采纳陈霸先各个击破之策,大败侯景。建康守将卢晖略见大势已去,率军投降王僧辩。梁军在建康城内大肆掳掠,使得民心尽失。

王僧辩派人捉拿侯景余党,送给萧绎。王僧辩等人上书请求萧绎称帝,萧绎于是在江陵即位,是为梁元帝,他封王僧辩为卫将军、司徒、永宁郡公、侍中、尚书令。

湘州发生叛乱,梁元帝封王僧辩为都督东上诸军事,霸先为都督西上诸军事,讨伐叛军。王僧辩屡战屡胜,平定湘州。

七,屈侍北齐

北齐派兵南下,趁机攻打建康。王僧辩派军抵御,大败北齐。萧绎听后十分高兴,下诏嘉奖王僧辩。

梁元帝写信给西魏宇文泰,要求归还益州,态度极为傲慢。宇文泰大怒,派军讨伐。梁元帝命王僧辩勤王,结果援军未到,西魏就攻克江陵,杀了梁元帝。王僧辩、陈霸先于是拥立梁元帝之子萧方智为王,萧方智封王僧辩为骠骑大将军、中书监、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

北齐欲立梁元帝堂兄萧渊明为帝,便护送萧渊明南下,要求王僧辩答应。王僧辩起初拒绝,但被北齐击败,被迫同意拥立萧渊明。

萧渊明登基为帝,封王僧辩为大司马、太子太傅、扬州牧。陈霸先见王僧辩屈服北齐,十分生气,率军袭杀王僧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李忱并非唐武宗之子,为什么能成为其皇位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宣宗李忱儿子,唐武宗和唐宣宗的关系,唐宣宗李忱的一生

    《新唐书·本纪·卷八·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记载:“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讳忱,宪宗第十三子也。母曰孝明皇太后郑氏。始封光王。性严重寡言,宫中或以为不惠。会昌六年,武宗疾大渐,左神策军护军中尉马元贽立光王为皇太叔。三月甲子, 即皇帝位于柩前。四月乙亥,始听政。尊母为皇太

  • 孙权基本熬死了所有对手 孙权为什么没有能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孙权熬死了曹操和刘备这两个对手,孙权为何没有能夺得天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末年到三分天下,随着曹操和刘备相继离世,孙权可以说基本熬死了所有对手,那么孙权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呢?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东吴的实力不够,孙权躺平开局,在孙坚和陆逊几代

  • 代王王后身为汉文帝的发妻,为何史书中没有任何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文帝王后及四个孩子之死,汉文帝代王王后,汉文帝子女

    汉文帝刘恒是西汉第五位皇帝,在位期间文治武功显赫,实现国家强盛,开启“文景之治”的开端,并且他的性格仁爱宽厚,宽俭待民,为后世称颂。关于汉文帝,有个谜题至今仍为解开,那就是他的结发妻子代王王后。代王王后是刘恒仍为代王时的王后,也是他的结发妻子。对于代王王后的姓名、生卒年、死因等信息,我们一概不知,历

  • 高平陵之变曹爽是因为怕死才交出兵权的吗 实际上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司马懿哪来的兵权,司马懿曹爽只消兵权,高平陵之变死了多少人

    对高平陵政变中,曹爽为何心甘情愿交出兵权,真的是因为怕死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爽必胜无疑,但是会牺牲曹魏天子的威望,这是身为宗室的曹爽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在大臣担保的情况下,曹爽听信了司马懿的洛水之誓,才成就了千古笑柄。司马懿巅峰时期也比不过曹爽最落魄时期

  • 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 司马家族都有谁参与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司马懿家族最后下场,司马懿高平陵之变第几集,司马孚和司马懿的关系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战司马家族还有哪些人参与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高平陵之变是三国后期最重要的事件,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控制了曹魏的军政大权,司马一族最终篡位成功。而在这次政变中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和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参与了此事,其中司马孚和

  • 汉武帝刚登基不久 窦太后为什么就要废除汉武帝另立他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刚登基为帝,窦太后为何想废了他另立新帝,他做了啥,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前141年,汉景帝病逝,16岁的汉武帝刘彻登基为帝,可以说这是他人生最高兴的时刻,然而刘彻非但没有半点喜悦之情,反而整日沉浸在恐惧之中,而让刘彻整天心神不宁的罪魁祸

  • 霍光作为卫青的“外甥” 汉武帝为何还将辅政大权交给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卫青和霍光是什么关系,霍光和霍去病谁贡献大,霍去病和卫青被称为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晚年杀光卫家人,为何将辅政大权交给卫青的“外甥”霍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武帝作为千古一帝,晚年却沉浸在杀戮中无法自拔。他不仅将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太子刘据逼死,还将一代贤后卫子夫的整个家族团灭。不仅如此,他还开创了“杀母立子”的先河

  • 吕蒙白衣渡江后是被孙权害死的吗 吕蒙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对吕蒙“白衣渡江”之后到底是怎么死的?与孙权、关羽有什么关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蒙是不是孙权害死的。吕蒙病重之后,孙权曾“命道士於星辰下为之请命。”这一年,江东死了很多人,包括宗室重臣孙皎、江表虎臣蒋钦,其实他们都是死于同一个原因。吕蒙取荆州无措!由于关羽后

  • 刘邦赐给韩信三不杀,五不死 吕后是怎么绕开这些杀死韩信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吕后诛杀韩信,吕后杀韩信的方式,吕雉杀韩信刘邦知道吗

    还不知道:刘邦赐韩信“五不死”,吕后是怎么绕过刘邦之言来杀死韩信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垓下之战前夕,项羽派使者诱惑韩信“三分天下”,韩信虽然没有同意,却也开始左右摇摆,对刘邦的命令阳奉阴违,于是有了“三不杀”、“五不死”的由来。三不杀、五不死关于三不杀、五不死

  • 侬智高是什么人?他的真实本领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为什么拒绝侬智高,侬智高是哪里人

    侬智高是什么人?他的真实本领怎么样?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公元1052年,北宋仁宗皇佑四年,在宋朝的广南东路(今广东)和广南西路(今广西)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争,史称侬智高叛乱,也有称是侬智高起义。侬智高是宋时广南西路治所邕州(今南宁)下辖的广源州(一部分在广西,一部分在今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