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不愧为一代帝王,临终前的三大举措保住大汉江山407年

刘邦不愧为一代帝王,临终前的三大举措保住大汉江山407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809 更新时间:2024/3/6 10:13:12

汉朝是个传奇,第一寿命最长,第二影响非常大,第三疆域非常辽阔,通西域,开拓岭南,而且一切都要归功于开国帝王刘邦,他临终前的三大举措保住大汉江山407年。

作为开国君王的刘邦,一生过得其实并不轻松。

早年混迹乡间,做个流氓无赖,中年奋起造反,经过数年争斗成了天下之主。

当了天下之主之后,刘邦依旧不得清闲。

无数的异姓王需要他铲除,无数的内忧外患让他伤神费力,勋贵外戚的影响力也让他寝食难安,自己家老婆也是个狠角色。

这无数隐患,配合自己孩子那懦弱的性格,当然让他深感不放心。

他死后,这一系列问题,也是一个个爆发。

汉朝初建短短半个世纪中,就有吕后外戚专权、功臣集团诛杀诸吕政变和七国之乱的爆发。

这三次危机,每次斗争都惊心动魄,非一般帝王可以摆平,但诞生没多久的汉朝,一次次安然度过危机不说,还越发的强大。

这一切,除了后人努力之外,刘邦的安排也起来决定性作用。

那么刘邦到底安排了什么,就需要将时光拉回汉朝初建的时候,刘邦为自己的帝国构筑的权利铁三角了。

三角关系无疑是最稳固的关系,也是王朝权利制衡最为有利的关系。

汉朝初期的政局铁三角是什么。

答案是,皇权、勋贵功臣和外戚。

皇族处于最高地位,勋贵和外戚相互制衡,皇权用超然于外的身份,通过制衡拉拢维系皇族高高在上的地位,这就是刘邦给汉朝构筑的权利格局。

为了构筑好三角关系,刘邦在晚年进行了三大举措。

第一大举措:分封树藩

所谓分封树藩,意思就是将刘姓皇族子弟分封到各个地方做藩王。

刘邦对于立国之初的汉朝,施行的是“郡国并举制”,汉朝天下即有郡县制,也有郡国制。

为何会用混合制度作为汉朝制度,就不得不说是吸取了秦国灭亡的教训。

秦国的快速灭亡,除了暴秦不得民心之外,太过急切的郡县制也是原因之一。

郡县制确实先进,但太过先进的制度需要过渡期。

一刀切的郡县制,会因为区域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还有万民期待的不对等引发各种问题。

最后各种问题累积之后,又会因为过快的中央集权,在暴政加持下,造成各地方的动乱。

简言之,没有过渡期的超越时代政治制度,会让新生帝国变成火山口一样的存在。

秦始皇去世之后,这一切弊端就出现了。

中央政府看似集权,却无力控制地方,然后星星之火变燎原,秦帝国二世而亡。

这历史教训,让后继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于是,号称汉承秦制的西汉,却在政治制度上,采用了和秦帝国截然不同的方式,郡国制。刘邦主政的时候,将大块大块的周边区域,划分成了诸侯王的领土,分封给了自己的儿子和亲属们。

这样做的目的也有二个。

第一:通过郡国制的设置,减轻中央政府负担的同时,依赖分封的诸侯王,间接统治广袤的国土,让周边区域恢复经济,凝聚民心。

第二:通过郡国制的设置,将大片的疆土掌握在刘姓诸侯王的手中,让刘姓子孙四散到全国各处,牢牢把控住大汉江山的刘姓基本盘。

这两大目的,在后续成了汉朝续命神器!

按汉文帝时谋士宋昌所言就是:

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彊。

这一切,让大汉王朝历经劫难,依旧不改刘姓皇族。

诸吕之乱的时候,刘姓封王出力不少,王莽乱政的时候,收拾江山的依旧是长沙王后裔刘秀,就连三分天下的时候,中山靖王后裔刘备也差点复活汉朝。

(刘邦白马之盟)

第二大举措,白马之盟。

白马之盟到底是什么?按《史记·吕后本纪》所言,就懂前因后果了!

太后称制,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史记·吕后本纪》

这记载的意思是,吕后称制专权之后,意图封吕家人为王,就询问右丞相王陵。

参与过白马之盟的右丞相王陵,一看立马反驳说,按照白马之盟的说法,不是姓刘的就不能称王,真要称王天下共击之。

这言外之意就是,即便你是吕后,是天下的掌控者,也不能破坏这规矩。

这段话无疑分量很重,间接体现了刘姓皇族和勋贵功臣,那休戚相关的共同利益。

虽然后来勋贵功臣迫于形势忍了吕家人称王,可他们的反击,却让吕后万劫不复。

换言之,这是刘邦在世的时候,用自己的影响力将自己的曾经一起奋斗的老哥们,绑上了自己的刘姓皇族战车。用他们的影响力,抵消来自外戚集团的威胁。

经过一场血盟之后,才有了勋贵功臣们和刘姓皇族后续配合默契的诛吕行动。

(平定诸吕之乱)

当然,光给勋贵功臣义务不给他们实惠也是不行的,白马之盟中还有这样一句话诠释了盟友如何产生。

这句话就是: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国以永存,施及苗裔

这话的意思是说,即没有功劳,又不是皇帝册封的爵位,你们不要顾虑可以去消灭了他,只要我大汉王朝存在,你们这些勋贵功臣的后代,就永远有官职和权位。

这言外之意就是,皇族和勋贵的后代,才是这个国家最大的受益人,至于后来者,只要他们没有特殊贡献,就不能成为利益均分者。

刘邦用白马之盟中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协议,让勋贵功臣成了大汉王朝的压舱石,这手腕绝对高明啊!

因为后续的历史告诉我们,无论外戚篡权还是藩王谋反,这些勋贵后裔都是汉朝皇族的最大帮手。

平定诸吕之乱的周勃不就是勋贵功臣吗?

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不就是勋贵功臣之后吗?

第三大举措,扶持外戚。

刘邦临死之前,最不放心的是手下的两大势力,这两大势力还是手心手背的关系。

一个是自己皇后外戚吕家,一个就是勋贵功臣那些老哥们。

刘邦当时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这两股势力合流,进而践踏皇权。

为此他临死的时候,还下令陈平处死忠心耿耿的樊哙,目的就是通过处死樊哙这个跟勋贵还有吕后势力关系莫逆的人物,让两帮人没有合流的可能。(樊哙是吕后的妹夫)

刘邦这件事办得很无奈,无奈的根源就是深知自己儿子汉惠帝刘盈的秉性。

那不是一个杀伐决断的帝王,反而是个乖宝宝。

吕后或许会为了母子关系,迁就汉惠帝,但吕后如果不在了,汉惠帝压制得了吕后的势力吗?

他们要是作乱,汉惠帝还是皇帝吗?

同样,汉惠帝能压制勋贵集团吗?他有那个能力吗?

于是,绝对不能让他们两股势力合流,这就是刘邦临死前最大的心愿。只有让他们内斗,才有皇权的稳固,而这就是刘邦的如意算盘。

有刘邦建国之初的安排在前,后世的汉族皇帝们,对于外戚势力的态度也是如此。

在汉朝,有着无数强大的外戚势力、

比如汉文帝时候的窦氏家族。

比如汉武帝时候的卫子夫家族。

他们都是皇帝稳定朝据的重要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制衡力量。

可惜的是,权力制衡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有利于皇权稳固,用得不好就有可能万劫不复,西汉最后就因为外戚专权,让王莽成立了新朝。

但,这和刘邦的关系已然不大了。

为了自己儿子能顺利掌权,刘邦在建国之初开始谋划,在生命最后数年依旧不忘布局,真可谓远见非常。

郡国制度设置,让刘姓皇族成了当时天下无可争议的最大势力,保全了刘姓江山的生命力。

白马之盟达成,让刘姓皇族和勋贵功臣成了利益共同体,他们合力保全汉朝江山百年稳固。

外戚集团的出现,构筑了汉朝政治铁三角,让三角稳定制衡成了终汉朝始终的主旋律,唯一的区别或许是东汉时代,这外戚铁三角有时候换成了宦官。

如此手腕一说透,就能懂,刘邦为何能当帝王了。

他虽然是流氓出身,但在长久的政治生涯中,不断学习,弄懂了当帝王的套路和真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如果诸葛亮没有病逝,他会选择夺取蜀汉政权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有句俗话叫做“南诸葛,北司马”,说的是诸葛家族和司马家族,两大的家族的代表人物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和曹魏辅政大臣司马懿。其中,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呕

  • 陈亨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陈伯亨,李亨泉

    陈亨跟随朱元璋起兵以及徐达北征,屡立战功,是明朝开国名将。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建文四年,朱棣在南京即位称帝,大肆分封文武众臣。当时大将陈亨早已身亡,于是被朱棣追封为泾国公。陈亨在靖难之役后才投靠朱棣,效力仅一年就病亡。那陈亨立了什么功劳,朱棣要封他为公爵呢一,

  • 赵括的父亲赵奢是如何成为战国名将的?有哪些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括儿子,战国赵括是怎么一个故事,赵王为什么要用赵括

    历史上山东六国的八大名将分别是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那么赵括的父亲赵奢是如何成为战国名将的?有哪些战绩?一首先,根据《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赵奢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时期,享年约50余岁。赵奢曾对赵国平原君赵胜提过,自己曾经来到燕国,并得到燕国君主的信任,被

  • 刘永是什么来历?蜀汉灭亡后他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之蜀汉一统,三国之蜀汉再起刘谌,三国演义刘封为什么不帮关羽

    刘永是什么来历?蜀汉灭亡后他去了哪里?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永,字公寿,涿郡涿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后主刘禅之弟。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在汉末三国乱世中,他力量相对较弱,又无稳定的根据地,一直处于颠沛流离的境地。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他穷其一生

  • 晋文公曾在外流亡19年,他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时期是 个诸侯争霸的乱世,能在其中脱颖而出并取得霸主地位的诸侯,自然有着不凡之处。其中,在短短几年就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的晋文公,无疑是非常强大的。晋文公之所以能取得卓越成就,离不开他流亡十九年的经历。晋文公,姬姓,名重耳,他的父亲是晋献公诡诸,母亲是狐姬。重耳自幼苦读诗书,为人谦善,喜好结

  • 司马懿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司马懿为什么不选择攻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空城计司马懿是不是故意放走诸葛亮,诸葛亮为何能让司马懿退兵,诸葛亮的故事空城计

    司马懿既然识破了空城计,司马懿最后为何还要撤兵?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街亭失守后,诸葛亮带着两千多人在面对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当时为了掩护蜀汉大部队撤离,诸葛亮身边的大将也是抽调走了。在诸葛亮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军时,诸葛亮决定赌一把,料定司马懿不会

  • 郭孝恪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寅恪,郭孝慎

    郭孝恪是唐朝初期的名将,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徐世勣把守黎阳。归降大唐,授宋州刺史、阳翟公。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相比唐朝初年的那些有名的猛将,郭孝恪这个名字,可能不太出名。但他的经历,其实同样十分传奇。郭孝恪出身底层,出生于河南禹州地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虽然出身底层,

  • 曹操手下的将领那么多 曹操为何对典韦如此看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典韦是谁的手下,刘备和典韦谁厉害,典韦是谁的大将

    还不知道:曹操和典韦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典韦是曹操手下的名将,他本是张邈的部下,但是后来投奔了曹操。后来在张绣攻打曹操的战斗中,典韦奋力作战,最后寡不敌众,战死了。曹操知道后,痛哭了一场,并亲自祭奠典韦,这在当时是很高的礼遇了。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如此看重典韦呢

  • 王凌为什么会选择投降司马懿?是因为害怕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懿历史罪人,司马懿都不敢见的人,司马懿不敢

    王凌是三国时期的曹魏将领,出身太原王氏祁县房。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嘉平三年,曹魏太尉王凌不满司马懿专权而在淮南筹谋起兵反抗。但王凌还没起兵,就在司马懿的震慑下主动乖乖投降。既然王凌明知道曹爽就是因为主动束手就擒而遭司马懿灭族,那他为何还要学曹爽坐以待毙而不反抗一下呢一,出

  • 古代妃子年龄超过五十岁后 妃子为何再也不能侍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妃子几岁进宫,为什么古代妃嫔不长寿,古代妃嫔的孩子为什么不能自己养

    对古代妃子侍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是长恨歌中的经典名言,也让所有普罗大众知道了,皇帝后宫有上千的妃子。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从小就特别羡慕皇帝,因为皇帝拥有这么多的女朋友,他的生活自然是非常的滋润。比我们普通大众好多了,毕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