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亨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陈亨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886 更新时间:2024/2/3 18:08:46

陈亨跟随朱元璋起兵以及徐达北征,屡立战功,是明朝开国名将。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建文四年,朱棣在南京即位称帝,大肆分封文武众臣。当时大将陈亨早已身亡,于是被朱棣追封为泾国公。陈亨在靖难之役后才投靠朱棣,效力仅一年就病亡。那陈亨立了什么功劳,朱棣要封他为公爵呢

一,叛元投朱

陈亨,寿州人。元末扬州万户。从太祖于濠,为铁甲长,擢千户。(明史·陈亨传)

陈亨早年效力元朝,在扬州担任万户。万户为正三品官职,是万户府的二把手,仅次于最高长官达鲁花赤。由此可见陈亨虽然是汉人,却在元朝颇受重用。后来可能是因为元末民变四起,陈亨断定元朝大势已去,这才背弃元朝,投靠了红巾军将领朱元璋。

当时朱元璋手下人才济济,对陈亨来投并没有太在意,只是让他担任了铁甲长。铁甲长只是红巾军的一个低级官职,而万户是元朝的高官,从镇守一方的高官跌落到默默无名的小将,陈亨对此到并没有在意,积极为朱元璋效力而晋升千户。能在众多的元末枭雄中挑出朱元璋并一直尽心竭力为其效力,可见陈亨有识人之明。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陈亨随徐达北伐元朝,明军一路连战连捷,很快就夺取中原各地。然后徐达就继续北上逼近大都,留陈亨镇守东昌。东昌位于京杭大运河沿岸,是明军北进大都的前进基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果然元军很快发动反攻,想要夺回东昌。陈亨于是出奇兵诱敌,大败元军,确保了徐达北伐没有后顾之忧而胜利。

二,靖难投燕

洪武二年(1369年),徐达在推翻元朝后进军山西,扫清元朝残余势力。随后徐达就击败元将王保保,夺取大同等重镇。接着徐达就因为陈亨在守卫东昌的战役中表现出色,于是让他镇守北方重镇大同,担任燕山左卫指挥佥事。此后陈亨就得徐达看重,多次随他讨伐北元立功,一直做到北平都指挥使。

洪武十三年(1380年),燕王朱棣就藩北平,因为陈亨是自己岳父徐达的旧部,所以朱棣与陈亨私交不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建文帝朱允炆即位,拥兵最强的朱棣就成了他最大的威胁。所以建文帝对陈亨并不信任,立即调他为都督佥事,改派谢贵为北平都指挥使。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反抗,很快就夺取北平及附近地区。当时陈亨与都督卜万、总兵刘真驻守大宁,立即进军沙河,从侧后威胁北平。很快朱棣就率军前来攻打沙河,卜万不敌,只得退守松亭关。

不久建文帝派大将军耿炳文伐燕,很快就进军真定,朱棣于是亲自出击迎战,屡败耿炳文。建文帝见耿炳文屡次失利,于是派大将军李景隆接替他出兵伐燕。卜万得知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前来,便想要与他汇合,一举消灭朱棣。

朱棣深知李景隆庸碌无能而卜万足智多谋,于是决定先出兵大宁,一方面要夺取大宁行都司,另一方面要获得弟弟宁王朱权的支持。朱棣知道陈亨不满建文帝打压他而心向自己,便决定先除掉卜万。随后朱棣伪造了一份卜万投靠自己的书信,故意让刘真与陈亨发现。然后刘真和陈亨就对此信以为真,于是一起动手,逮捕了涉嫌投敌的卜万。

朱棣趁机进军大宁,李景隆这才敢放心攻打北平。随后朱棣抄小道攻击大宁,刘真与陈亨只得带兵回救。结果刘真的援军还未到达,燕军就已经占领大宁。陈亨本就不愿和朱棣交战,又见燕军屡败明军,加之担心建文帝严惩自己便决定改投朱棣。

大宁行都司所领兴州、营州二十余卫,皆西北精锐;朵颜、泰宁、福余三卫,元降将所统番骑广卒,尤骁勇……亨等帅众降。成祖尽拔诸军及三卫骑卒,挟宁王以归。自是冲锋陷阵多三卫兵。成祖取天下,自克大宁始。(明史·陈亨传)

当天夜里,陈亨率军偷袭刘真,打得他仓皇而逃。随后陈亨带领大宁近十万精锐投降朱棣。朱棣便带着陈亨用计挟持朱权,使得朵颜三卫也加入燕军。大宁行都司所属大军与朵颜三卫都是明军中的精锐,极其骁勇善战,使得朱棣有了与建文帝争夺天下的资本,陈亨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三,力战身亡

然后陈亨随朱棣回救北平,助其在郑村坝之战大败李景隆,彻底解除了明军对北平的威胁。建文二年(1400年),陈亨随朱棣参与白沟河之战,在此战中奋勇杀敌,差点因此丧命,可见陈亨对朱棣之忠心与勇猛。随后李景隆兵败南逃,燕军于是乘胜追击,一直到达济南。

陈亨与明将平安在铧山大战,本就负有大伤的他再次受到重伤,只得返回北平养病。朱棣得知陈亨受伤,立即升任他为都督同知,还亲自前往探病。但陈亨此时已经病入膏肓,不久就伤重而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陈伯亨李亨泉

更多文章

  • 赵括的父亲赵奢是如何成为战国名将的?有哪些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括儿子,战国赵括是怎么一个故事,赵王为什么要用赵括

    历史上山东六国的八大名将分别是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那么赵括的父亲赵奢是如何成为战国名将的?有哪些战绩?一首先,根据《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赵奢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时期,享年约50余岁。赵奢曾对赵国平原君赵胜提过,自己曾经来到燕国,并得到燕国君主的信任,被

  • 刘永是什么来历?蜀汉灭亡后他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之蜀汉一统,三国之蜀汉再起刘谌,三国演义刘封为什么不帮关羽

    刘永是什么来历?蜀汉灭亡后他去了哪里?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永,字公寿,涿郡涿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后主刘禅之弟。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在汉末三国乱世中,他力量相对较弱,又无稳定的根据地,一直处于颠沛流离的境地。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他穷其一生

  • 晋文公曾在外流亡19年,他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时期是 个诸侯争霸的乱世,能在其中脱颖而出并取得霸主地位的诸侯,自然有着不凡之处。其中,在短短几年就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的晋文公,无疑是非常强大的。晋文公之所以能取得卓越成就,离不开他流亡十九年的经历。晋文公,姬姓,名重耳,他的父亲是晋献公诡诸,母亲是狐姬。重耳自幼苦读诗书,为人谦善,喜好结

  • 司马懿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司马懿为什么不选择攻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空城计司马懿是不是故意放走诸葛亮,诸葛亮为何能让司马懿退兵,诸葛亮的故事空城计

    司马懿既然识破了空城计,司马懿最后为何还要撤兵?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街亭失守后,诸葛亮带着两千多人在面对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当时为了掩护蜀汉大部队撤离,诸葛亮身边的大将也是抽调走了。在诸葛亮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军时,诸葛亮决定赌一把,料定司马懿不会

  • 郭孝恪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寅恪,郭孝慎

    郭孝恪是唐朝初期的名将,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徐世勣把守黎阳。归降大唐,授宋州刺史、阳翟公。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相比唐朝初年的那些有名的猛将,郭孝恪这个名字,可能不太出名。但他的经历,其实同样十分传奇。郭孝恪出身底层,出生于河南禹州地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虽然出身底层,

  • 曹操手下的将领那么多 曹操为何对典韦如此看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典韦是谁的手下,刘备和典韦谁厉害,典韦是谁的大将

    还不知道:曹操和典韦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典韦是曹操手下的名将,他本是张邈的部下,但是后来投奔了曹操。后来在张绣攻打曹操的战斗中,典韦奋力作战,最后寡不敌众,战死了。曹操知道后,痛哭了一场,并亲自祭奠典韦,这在当时是很高的礼遇了。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如此看重典韦呢

  • 王凌为什么会选择投降司马懿?是因为害怕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懿历史罪人,司马懿都不敢见的人,司马懿不敢

    王凌是三国时期的曹魏将领,出身太原王氏祁县房。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嘉平三年,曹魏太尉王凌不满司马懿专权而在淮南筹谋起兵反抗。但王凌还没起兵,就在司马懿的震慑下主动乖乖投降。既然王凌明知道曹爽就是因为主动束手就擒而遭司马懿灭族,那他为何还要学曹爽坐以待毙而不反抗一下呢一,出

  • 古代妃子年龄超过五十岁后 妃子为何再也不能侍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妃子几岁进宫,为什么古代妃嫔不长寿,古代妃嫔的孩子为什么不能自己养

    对古代妃子侍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是长恨歌中的经典名言,也让所有普罗大众知道了,皇帝后宫有上千的妃子。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从小就特别羡慕皇帝,因为皇帝拥有这么多的女朋友,他的生活自然是非常的滋润。比我们普通大众好多了,毕竟我

  • 刘荣是什么出身?他与生父汉景帝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景帝为什么要杀死刘荣,汉景帝为啥废刘荣,汉景帝之子刘荣

    刘荣是汉景帝庶长子,汉景帝四年四月,册立为皇太子。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临江王刘荣因为不小心占用曾祖父刘邦庙宇外的空地而被征召入京,结果在长安的牢狱里绝望自杀。刘荣罪不至死,还是汉景帝的亲儿子,为何会被自己父亲活活逼死呢一,得立太子刘荣出身汉朝皇室,为汉景

  • 张仁愿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仁传简介,张充仁简介,张仁愿

    张仁愿是唐朝时期的宰相与军事家,史书上对于张仁愿早年的经历,基本上没什么记载。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张仁愿,本名张仁亶(dàn),因为和唐睿宗李旦名字的发音有点相像,所以后来才改名叫做张仁愿。史书上对于张仁愿早年的经历,基本上没什么记载。我们只知道,张仁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