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括的父亲赵奢是如何成为战国名将的?有哪些战绩?

赵括的父亲赵奢是如何成为战国名将的?有哪些战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441 更新时间:2024/1/22 21:23:47

历史上山东六国的八大名将分别是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那么赵括的父亲赵奢是如何成为战国名将的?有哪些战绩?

首先,根据《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赵奢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时期,享年约50余岁。赵奢曾对赵国平原君赵胜提过,自己曾经来到燕国,并得到燕国君主的信任,被任命为上谷守。当然,赵奢最终还是回到了赵国,并指挥了阏与之战。对此,在笔者看来,回顾阏与之战,这场战役的难度和意义,确实能够让赵奢一战成名。阏与之战,是指公元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率军在阏与,击败秦军的一次奔袭作战。

在阏与之战之前,因为商鞅变法的加持,这促使秦国大军几乎是战无不胜,很少在正面战场吃到败仗。比如公元前293年,白起在伊阙之战中,击败了魏国、韩国、东周这三国的联军。对于伊阙之战来说,秦国大军在数量不占优势的背景下,依然可以重创三国联军,这体现出秦国将士的较高战斗力。

伊阙之战后,在公元前278年的鄢郢之战,白起更是直接率领秦军攻占了楚国都城,导致楚国被迫迁都,这成为楚国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鄢郢之战中,公元前273年的华阳之战,白起率军击败了魏国和赵国的联军,导致魏国和赵国都损失惨重。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商鞅变法后,秦国将士因为军功授爵的激励,得以勇往直前,这让山东六国为之胆寒,乃至出现了秦军不可战胜的错觉。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正是因为此前秦军的接连胜利,才凸显出赵奢在阏与之战击败秦军的重要意义,也即鼓舞了山东六国和秦军作战的信心,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一定程度上,这就好像赤壁之战一样,在赤壁之战前,曹操大军连续取得胜利,这让江东上下受到了震慑。不过,赤壁之战的胜利,自然给了孙权、刘备继续抗衡曹操的底气和信心。同样的道理,阏与之战的胜利,也激励了赵国等诸侯国。

更为关键的是,公元前270年,秦国攻打赵国,包围了赵国的重镇阏与。在阏与之战前,赵国上下都认为无法救援阏与,尤其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更是秉承这一观点。在廉颇看来,不如放弃阏与这座城池,也即秦国大军已经成功包围了阏与。与此相对应的是,赵括的父亲赵奢,则力排众议,主张率军救援阏与,这颇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更为关键的是,在廉颇等人不敢率军救援阏与的背景下,赵奢却率军取得了胜利,这样的对比令人印象深刻。

另一方面,在笔者看来,阏与之战之所以能让赵奢一战成名,也是因为这个地方对于赵国太重要了。在战国七雄中,赵国的疆域是比较辽阔的,比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赵国的疆域就向北扩张到今内蒙古一带。当然,赵国的主要疆域,自然还是在太原盆地和华北平原。对于太原盆地和华北平原来说,中间是绵延的太行山脉,从晋阳到邯郸的道路,都需要经过阏与这个地方,也即今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一带。

由此,对于赵国来说,如果重镇阏与被秦国攻占的话,那么,赵国的疆域就会被秦军一分为二。在此基础上,秦军就可以逐步蚕食赵国在今山西省一带的疆域了。尤其是赵国曾经的都城晋阳,也即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很可能会被秦军攻占,这也是赵国上下都不能接受的后果。毕竟,赵国虽然是战国七雄中的强国,却不能一下子就失去太原盆地,这会直接让赵国沦为一个中等的诸侯国。

所以,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赵括的父亲赵奢打赢了阏与之战,保住了重镇阏与,也就确保了赵国半壁江山的安全,可谓意义十分重大。换而言之,如果阏与之战是秦国取得胜利的话,那么,赵国很可能在公元前269年就走向衰落了,而秦国甚至都不需要在公元前260年发动长平之战,就能解决赵国这一对手了,也即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都可能因此提前了。

最后,对于阏与之战来说,还让强大的秦国损失数万兵马,直到长平之战前,都不敢和赵国正面交锋。而这,自然为赵国继续推行胡服骑射,并增强自身的国力,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在阏与之战后,因为赵奢立下了大功,所以,赵惠文王册封赵奢为马服君,地位与廉颇、蔺相如平起平坐。在战国时期,很多将领立下较大的战功之后,往往会获得封君的待遇,比如白起、李牧这两位将领,都曾被封为武安君。

在此基础上,赵奢的儿子赵括也因为父亲的成名,才被之后的赵孝成王选中,从而代替廉颇,成为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主帅。当然,这都是后话了。赵奢去世的详细时间,史书上并无记载,但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记载,可以得知赵奢是在长平之战爆发之前去世的。

赵奢作为良将,有着高尚的品格。他不循私情,其子赵括少学兵法,言兵事,聪明强识,自认为“天下莫能当”。但仅记书本,并无实践经验。赵奢以此“不谓善”,他忧虑地对妻子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而他的忧虑,最终得到应验。对于赵括来说,果然在长平之战中纸上谈兵,不仅自己丢掉了性命,还导致赵国损失了45万大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刘永是什么来历?蜀汉灭亡后他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之蜀汉一统,三国之蜀汉再起刘谌,三国演义刘封为什么不帮关羽

    刘永是什么来历?蜀汉灭亡后他去了哪里?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永,字公寿,涿郡涿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后主刘禅之弟。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在汉末三国乱世中,他力量相对较弱,又无稳定的根据地,一直处于颠沛流离的境地。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他穷其一生

  • 晋文公曾在外流亡19年,他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时期是 个诸侯争霸的乱世,能在其中脱颖而出并取得霸主地位的诸侯,自然有着不凡之处。其中,在短短几年就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的晋文公,无疑是非常强大的。晋文公之所以能取得卓越成就,离不开他流亡十九年的经历。晋文公,姬姓,名重耳,他的父亲是晋献公诡诸,母亲是狐姬。重耳自幼苦读诗书,为人谦善,喜好结

  • 司马懿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司马懿为什么不选择攻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空城计司马懿是不是故意放走诸葛亮,诸葛亮为何能让司马懿退兵,诸葛亮的故事空城计

    司马懿既然识破了空城计,司马懿最后为何还要撤兵?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街亭失守后,诸葛亮带着两千多人在面对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当时为了掩护蜀汉大部队撤离,诸葛亮身边的大将也是抽调走了。在诸葛亮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军时,诸葛亮决定赌一把,料定司马懿不会

  • 郭孝恪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寅恪,郭孝慎

    郭孝恪是唐朝初期的名将,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徐世勣把守黎阳。归降大唐,授宋州刺史、阳翟公。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相比唐朝初年的那些有名的猛将,郭孝恪这个名字,可能不太出名。但他的经历,其实同样十分传奇。郭孝恪出身底层,出生于河南禹州地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虽然出身底层,

  • 曹操手下的将领那么多 曹操为何对典韦如此看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典韦是谁的手下,刘备和典韦谁厉害,典韦是谁的大将

    还不知道:曹操和典韦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典韦是曹操手下的名将,他本是张邈的部下,但是后来投奔了曹操。后来在张绣攻打曹操的战斗中,典韦奋力作战,最后寡不敌众,战死了。曹操知道后,痛哭了一场,并亲自祭奠典韦,这在当时是很高的礼遇了。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如此看重典韦呢

  • 王凌为什么会选择投降司马懿?是因为害怕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懿历史罪人,司马懿都不敢见的人,司马懿不敢

    王凌是三国时期的曹魏将领,出身太原王氏祁县房。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嘉平三年,曹魏太尉王凌不满司马懿专权而在淮南筹谋起兵反抗。但王凌还没起兵,就在司马懿的震慑下主动乖乖投降。既然王凌明知道曹爽就是因为主动束手就擒而遭司马懿灭族,那他为何还要学曹爽坐以待毙而不反抗一下呢一,出

  • 古代妃子年龄超过五十岁后 妃子为何再也不能侍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妃子几岁进宫,为什么古代妃嫔不长寿,古代妃嫔的孩子为什么不能自己养

    对古代妃子侍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是长恨歌中的经典名言,也让所有普罗大众知道了,皇帝后宫有上千的妃子。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从小就特别羡慕皇帝,因为皇帝拥有这么多的女朋友,他的生活自然是非常的滋润。比我们普通大众好多了,毕竟我

  • 刘荣是什么出身?他与生父汉景帝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景帝为什么要杀死刘荣,汉景帝为啥废刘荣,汉景帝之子刘荣

    刘荣是汉景帝庶长子,汉景帝四年四月,册立为皇太子。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临江王刘荣因为不小心占用曾祖父刘邦庙宇外的空地而被征召入京,结果在长安的牢狱里绝望自杀。刘荣罪不至死,还是汉景帝的亲儿子,为何会被自己父亲活活逼死呢一,得立太子刘荣出身汉朝皇室,为汉景

  • 张仁愿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仁传简介,张充仁简介,张仁愿

    张仁愿是唐朝时期的宰相与军事家,史书上对于张仁愿早年的经历,基本上没什么记载。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张仁愿,本名张仁亶(dàn),因为和唐睿宗李旦名字的发音有点相像,所以后来才改名叫做张仁愿。史书上对于张仁愿早年的经历,基本上没什么记载。我们只知道,张仁愿

  • 裴行俨:裴元庆的历史原型,有“万人敌”之称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裴元庆,裴行俨裴元庆,裴行俨裴行俭

    当形容某人的武力过人时,我们会用到“万人敌”一词。“万人敌”最初出现于《史记·项羽本纪》,当时指的是被“学”之物,为”兵法“,而在《三国志·张飞传》中,万人敌被用来表达”雄壮威武“的含义,后来多被用于夸张形容某人武艺过人,能力敌万人。历史上,能被正史承认的”万人敌“并不多,裴行俨就是其中之一。演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