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光武大帝(六)

光武大帝(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98 更新时间:2023/12/18 18:46:56

第六章  南阳刘氏

刘秀太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南阳郡白水乡。执金吾是做不成了,他能否像诸葛亮那样,躬耕于南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呢?答案是否定的,就像当时的天下大势一样,刘秀的家乡也充满了血雨腥风,根本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甚至做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也成了一种奢望。在天下大乱的背景下,任何人都不能独善其身,只能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身不由己的向前、向前。我们要想了解刘秀真实的生活与心路历程,必须从他的家族说起。

公元前四十五年,舂陵候刘仁徙封到南阳郡白水乡,仍以舂陵为国名。随其一起举家北上的还有胞弟苍梧太守刘利、堂弟巨鹿都尉刘回等数百宗族成员。

刘仁有五子:刘敞、刘庆、刘弘、刘梁、刘宪。刘仁去世后,长子刘敞继承了舂陵候的爵位。刘敞为人谦俭好义,经常用钱财帮助族人且不求回报。荆州刺史向朝廷上其义行,被拜为庐江都尉。后来,刘敞与与族兄安众侯刘崇一起西至长安,在明堂祭祀祖先,刘崇私下对刘敞说:“太后年事已高,天子幼弱,安汉公王莽擅国权,必危刘氏。然天下虽知其非,莫敢先发,此乃我宗室之耻也!我欲率领宗族,举兵讨莽,天下必云集而响应,社稷安矣!贤弟以为如何?”刘敞深以为然!

刘崇与刘敞一样,也是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不知什么时候,大概也是因为“地势下湿,山林毒气”,安众侯国从现在的湖南徙封到南阳郡。

公元六年,刘崇率领一百余人讨伐王莽,星夜进攻宛城。他没有等到“天下云集响应”,但却看到了血腥的屠杀和冰冷的人心!由于兵微将寡,刘崇起义很快失败,所有参与人员全被灭族。刘崇的叔父刘嘉,唯恐因此事株连自己,慌忙向王莽请罪。他向王莽上了一封奏章,极力称颂王莽功德,痛骂刘崇兴兵谋反,罪不容诛,并愿亲自带人掘平刘崇的宫室,作为污池。王莽大喜,封刘嘉为率礼候,其七子皆为关内侯。除刘嘉一家及不满七岁的婴幼儿之外,整个安众侯宗室被族灭!

刘隆字元伯,是南阳安众侯宗室。刘隆的父亲刘礼参与起兵,刘隆当时未满七岁,故幸得免,长大后求学于长安,并成为刘秀“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与其他安众侯宗室相比,刘隆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在其一生当中,先后经历了两次被灭族和一次牢狱之灾!正是由于这些经历,使他成为刘秀最忠实的追随者之一。

刘崇兵败之后,王莽对南阳刘氏深恶痛绝,他四处调查刘崇的同党,要把他们斩尽杀绝。刘敞虽然没有参与起事,由于他与刘崇“相交甚厚”,也被王莽征至长安并软禁起来。在这段时间,不仅刘敞,估计整个舂陵刘氏包括刘良、刘演都要被“监视居住”。

由于没有刘敞谋反的确切证据,王莽释放了刘敞但也免去了其“庐江都尉”的官职。刘敞作为舂陵刘氏的族长,家族的生死存亡系于一身,他必须在朝廷中找到一位关键时候能为自己“说话”的靠山,于是便为嫡子刘祉迎娶高陵候翟宣女为妻。翟宣是一个官二代,其父翟方进汉成帝时曾为丞相,与王莽乃为多年的同事;其弟翟义为东郡太守,翟宣本人也深受王莽信任。攀上了这样一个“高枝”,刘敞那颗担惊受怕的心终于放松了下来。可是靠墙墙倒,靠山山崩,人要是倒霉的时候,喝口凉水都塞牙。儿子刘祉前脚刚进洞房,那边翟义却“造反”了!

公元七年,翟义立严乡侯刘信为天子,自任大司马,举起了反莽大旗。王莽征调大军对翟义军队进行了血腥镇压,起义很快失败。翟义被捕后被处以磔刑,暴尸闹市。南阳郡守随即又捕杀了翟宣的女儿,作为“反贼”侄女婿的刘祉则被捕入狱。

刘敞也真够倒霉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是朋友“造反”,刘敞被软禁并丢了官职;好不容易找了个靠山,靠山的兄弟又“造反”,儿媳被杀,儿子入狱。与上次相比,这次的后果更严重。刘敞与刘崇是宗室远亲,血缘关系较远;刘敞与翟义的哥哥则是儿女亲家,搞不好整个舂陵刘氏都可能受到牵连!刘敞连忙上书谢罪,并表示愿意亲自率领舂陵刘氏宗族去剿灭“叛军”。当时王莽马上就要称帝,想要慰安刘氏宗室,所以刘祉没有被刑诛。王莽称帝后,刘敞侯爵被降为子爵。等到刘敞去世,子爵也被取消,刘祉无法继承爵位,且不得做官为吏。

这件事对舂陵刘氏都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就是在这个时候,刘良萧县县令的职位也被罢免,刘秀跟随叔父回到了舂陵,成为了货真价实的平民百姓。

刘庆生子刘顺。刘顺,字平仲,光武族兄,与刘秀少相厚。

刘弘娶樊娴都从妹,是刘秀姨父。刘弘有二子:刘敏、刘国。

刘宪生子刘嘉。刘嘉字孝孙,光武族兄,其父刘宪早亡,从小被刘秀的父亲收养,性仁厚,后来与刘演一块去长安游学,学习《尚书》、《春秋》。

以上是舂陵侯刘仁这一主脉的传承情况,下面我们看一下刘仁胞弟刘利这一支:

刘利生二子:刘某(史书没有记载名字,我暂且称其为刘某)、刘子张。刘某有二子:刘显、刘赐。刘显生子刘信。刘子张有二子:刘玄、刘骞。

一日,刘子张出遇蔡阳一亭长,亭长酒醉,无故辱骂刘子张。子张忍至不可忍,大怒,遂杀亭长。十多年后,亭长的儿子为父报仇,杀死了刘子张的儿子刘骞。刘某早亡,刘显从小跟随叔父刘子张生活,看到堂弟刘骞为人所杀,刘显大怒,便欲为刘骞报仇。刘显交结宾客,欲劫持仇家,由于仇家早有准备,很快事败并被官府发觉,刘显被杀。刘赐愤恨地说到:“刘氏何辜,人皆欺侮!亭长羞辱叔父,自寻死路,其子杀害堂弟,又杀我兄,是可忍孰不可忍!”刘赐于是变卖田宅,同抛财产,收买宾客,杀死仇家及其妻、子四人而逃。等到刘演起兵,刘赐、刘信便返回乡里加入舂陵军。

实际上最早谋划为刘骞报仇的是刘玄,刘骞毕竟是他的亲弟弟。一天,刘玄聚集宾客,请游徼(掌一乡巡察缉捕的小官)到家中饮酒。一宾客酒醉,对游徼说:“我们今天早上刚杀了两个都尉,现在你正好来了,当我的调味品吧!”这明显就是醉话或玩笑话,没想到游徼竞当真了,还把此事及刘玄蓄谋报仇的事报告给了官府。官府捉拿刘玄,由于舅家乃平林人,刘玄便逃到平林躲藏起来。为了逼迫刘玄尽快“自首伏法”,官府抓捕其父刘子张入狱。刘玄于是便诈死,不知从哪里搞来了一具面目全非的尸体装进棺材,一路吹吹打打的回到了舂陵。官府见刘玄已死,就放了刘子张。此时正好陈牧、廖湛率众在平林起义,刘玄便加入了平林兵。

最后我们看一下刘仁堂弟刘回这一旁支:

刘回生二子:长子刘钦、次子刘良。刘钦娶妻樊娴都,樊娴都乃樊重之女。

樊重,字君云,南阳郡湖阳县人。他乐农耕,善经商,好儒学,讲礼仪,为富且仁。他家三代没有分家,财物共有,子孙相互礼敬,家里常常像官府一样讲究礼仪。樊重有田三百余顷,所起房屋皆亭台楼阁,四周有陂渠灌注。凡乡里有穷困的人向他求助,樊重都毫不吝啬的帮助他们。樊重曾有两个外孙为争夺财产闹的不可开交,他深以为耻,拿出自己的两顷田地来平息纠纷。樊重临终前,让家人把别人向他借贷的借据收集到一起,竟有数百万之多,然后一把火烧了。债家知道这件事后,十分羞愧,纷纷到樊家还债,樊重诸子受父遗命,一家也没有接受。

对外人尚且如此,我估计刘秀游学长安之时没少向外祖父“揩油”。

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的樊娴都,从小便知书达理,不正容颜与服饰,不出闺门,樊氏宗族都很敬重她。结婚之后,她相夫教子,料理家务,任劳任怨,也获得舂陵刘氏的尊敬。

刘钦与樊娴都生三男三女:长子刘演、次子刘仲、三子刘秀,长女刘黄、次女刘元、三女刘伯姬。这六子女的经历与性格,前面几章已经做了介绍,本章不再赘述。

下面我对舂陵刘氏从不同方面做一下总结:

第一,政治地位极低。刘崇、翟义起义后,王莽极度厌恶刘氏,其篡汉不久,便宣布除刘歆、刘崇叔父刘嘉等三十二人外,所有刘氏为官者免去官职,在家听候诏命。所以整个舂陵刘氏,包括舂陵侯嫡子刘祉、太学“毕业”的刘演、刘秀、刘嘉等人,甚至都无法担任新莽王朝最低级的官吏。正是由于政治地位低下,也造成舂陵刘氏在当地社会地位不高。就像刘赐所说:“刘氏何辜,人皆欺侮。”作为舂陵侯的刘敞,面对租户不交田租竟毫无办法,最后还要请求太学生刘秀替自己上访到大司马府。甚至一个小小的亭长也敢“耍酒疯”,无故辱骂刘子张。可能有人会说,如果舂陵刘氏政治与社会地位低下,刘秀一家已经怎么可能与湖阳樊氏、新野邓氏这样的豪门通婚?那是王莽篡汉前,刘回和刘钦还分别担任着都尉和县令的官职。

第二,经济条件尚可。单论经济条件,舂陵刘氏的大部分家庭可能是“小地主”,但也称不上“大地主”。当时舂陵刘氏迁入南阳郡的条件是“减地”,就像现在,两三亩“劣田”顶多置换一亩“良田”。王莽虽然罢免了刘氏的官职与爵位,但并没有剥夺他们的财产,经过几代人的财富积累,他们的经济条件还是远好于一般平民百姓的。所以像刘秀、刘嘉,虽然父亲早逝,也能承担起京城求学的开支。只不过“小地主”经不起折腾,刘秀还是因为经济原因退学了。

第三,文化素质较高。由于出身皇族,经济条件尚可,他们大都崇尚儒学,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像刘秀、刘嘉这种孤儿及整天打打杀杀的刘演,尚且游学长安,那么舂陵侯嫡子刘祉及刘玄、刘赐等人,虽然史书没有介绍,他们的文化水平也应该不会差。换句话说,舂陵刘氏族人,大都是接受过良好儒学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虽然以务农为生,没有担任官职,但其综合素质绝非王匡、张卬等“绿林好汉”所能比。

第四,民风彪悍尚武。舂陵刘氏虽然总体崇尚儒学,文化素质较高,但从“慷慨有大节”的刘演、“快意恩仇”的刘赐、“诈死从军”的刘玄等身上可以看出,他们绝非清朝时期那种文弱迂腐的书生,反而更像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好汉”,浑身充满着侠气甚至匪气:天若负我,我便逆天;神若阻我,我便杀神。我命由我不由天!

读过《后汉书》后我经常会想:儒学和软弱、奴性可以划等号吗?难道选择了儒学就意味着选择了软弱与奴性?不是这样的,那是被清朝统治者阉割和篡改的伪儒学!真正的儒学精神是文武双全:文可安邦,武能定国!他们选择性的忘记了孔子“六艺”当中的重要“两艺”:射、御。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刘氏起兵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在起兵准备过程中,刘秀又将扮演什么角色呢?请看下一章:秣马厉兵。

标签: [db:关键词]

更多文章

  • 正史中马岱什么身份?他最后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马岱简介,老马岱

    马岱什么身份?他最后去了哪里?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马岱是以马超副将的身份出场的,建安十九年马岱跟随马超一起投降刘备,在之后的南征孟获和北伐祁山战役中,努力作战且立功良多,诸葛亮多次重用他。最后听从诸葛莲的命令斩杀了魏延。在正史中马岱是扶风茂陵人

  • 杨贵妃身体有生理缺陷是真的吗 狐臭一说是不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杨玉环有狐臭出自哪里,杨贵妃有狐臭怎么进宫的,关于杨贵妃狐臭的记载

    对杨贵妃生理缺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历史上的几位有名的美人中,其中能够为国家付出的没有几个,其中只以昭君甘愿为国和亲最为出众。其余的几个甚至都能称得上是祸国殃民,就像唐朝时期的杨贵妃,就是这么一个人,让两个男人为她付出。甚至还让李隆基荒废自己的朝政,将所有的

  • 杨贵妃荣宠多年 为什么到死都没有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贵妃为什么会死,杨贵妃为何无子女,唐玄宗和杨贵妃有孩子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杨贵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李白在《清平调此三首》中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让世人知道了杨贵妃的雍容华贵和天姿国色。连放荡不羁爱自由的诗仙李白都愿提笔赞誉杨贵妃,可见杨贵妃是该倾国倾城。也难怪杨贵妃能够让唐玄宗觊觎她的美貌,

  • 在以胖为美的唐朝 李隆基到底欣赏杨贵妃哪一点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隆基的太子,李隆基宠爱了杨贵妃多少年,李隆基后面的皇帝顺序

    对杨贵妃和唐玄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导语:杨玉环虽然四大美女之一,可她并非传统的美人,她没有高挑的身材,她甚至还存在生理疾病。然而,即便是这样,杨玉环却也成为了后宫中最风光的存在。那么,李隆基究竟欣赏杨玉环的哪一点呢?一、杨玉环和李隆基的爱情故事李隆基登基之时

  • 蜀汉灭亡时孟获在做什么 孟获为何没有出现救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蜀汉什么时候被灭的,蜀国被灭后孟获结局,曹魏怎么灭亡的

    对蜀汉和孟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63年,魏国见姜维屯兵沓中,料蜀汉君臣离心,于是分兵三路,攻打蜀汉。其中两路大军被姜维阻挡于剑阁之外,而邓艾这一路却翻过大山,从阴平小道进入了蜀汉,打了蜀汉一个措手不及!最终蜀军抵挡不住,刘禅宣布投降,蜀汉灭亡!看到这里,

  • 冯方女是谁?袁术妻妾的她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袁术与袁绍的关系,历史人物冯步方

    冯方女是袁术妻妾,在史书中被记载为天姿国色的美人。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袁术出身名门,是袁绍的弟弟,得到玉玺,便胃口大开,于建安二年(197年)在寿春直接称帝了,袁术是汉末三国第一个敢于称帝的人,野心很大。袁术称帝之后,成为众矢之的,很快也遭到了天下诸侯的讨伐。

  • 钟会和邓艾灭蜀有功 最后为什么都死于非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邓艾钟会为什么谋反,为什么邓艾与钟会必死,钟会和邓艾

    对钟会与邓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景耀五年(262年),随着蜀汉大将军姜维最后一次北伐落幕,曹魏大将军司马昭也积极备战,准备一举攻灭蜀汉。力排众议的钟会在东路主攻汉中诸城,西路邓艾主攻沓中屯田的姜维,中路诸葛绪负责切断姜维后路。因为没有准备,蜀汉仅抵抗了三个月便

  • 钟会也是一个聪明之人 最后为什么会被策反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钟会的结局,如果钟会谋反成功,钟会是个什么样的人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钟会被策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一、钟会何许人也?钟会是何许人也?《三国演义》里“二傻子”般的角色,竟然被姜维轻易就策反了,导致最终被杀。也许《三国演义》,觉得有点对不住钟会,一再强调钟会这个人,其实非常聪明。可惜结果悲催,一切都悲催——所

  • 张柬之早年得到了武则天的提拔,但是为何没有得到她的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无字诏真的有吗,张柬之为什么反武则天,武则天与张氏兄弟的时候什么年龄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人才,那么张柬之有才华,早年得到了武则天的提拔,但是为何没有得到她的重用?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张柬之是现在的湖北襄阳人,早年的时候只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但胸怀奇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是张柬之年轻的时候并没有得到重用,在通过科举中得进士之后,只

  • 汉末时期董卓为何要废掉汉少帝刘辫?有何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董卓为什么杀刘辩,董卓废帝,东汉董卓之乱

    董卓成长于凉州,喜欢结交羌人,东汉末年军阀、权臣。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宏去世后,汉少帝刘辫继位,刘辫的母亲何皇后成为何太后,刘辫的舅舅何进以大将军的身份和太尉袁隗(袁绍、袁术的族叔)共同辅政。没过多久,何进和宦官集团开战,诛杀宦官集团的领头人蹇硕,宦官们设计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