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王信是什么身份?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韩王信是什么身份?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860 更新时间:2024/4/1 0:23:43

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异姓诸侯王,领兵攻取韩国故地,受封韩王。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韩王信与汉初三杰之一的楚王韩信同名同姓。韩信是韩国宗室后裔,三次被刘邦封为韩王,那他为何还要背叛汉朝呢

一,落魄贵族

韩信出身韩国宗室,为韩襄王庶孙,公子虮虱之子。秦灭韩时,由于韩信为韩王安的堂叔,与韩王关系疏远而得以逃过一劫,在民间躲藏了起来。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楚王熊心派沛公刘邦西进攻秦。然后刘邦就带着韩国司徒张良一路攻城略地,夺取了阳城。随后张良就奉刘邦之命招降各地秦朝官吏,尽夺原韩国故地。韩信于是投奔张良,被任命为大将,招揽了一支韩军士卒随刘邦入关灭秦。

二,跟随刘邦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封刘邦为汉王,韩信便跟随刘邦去了汉中。韩信想要恢复先祖的功业,不愿远离故土,便劝刘邦说:“项羽把自己的手下分封到富庶的中原,却把大王封到偏远的巴蜀,这是贬谪啊。况且大王的手下都是关东人,整天盼着回到故乡,趁着他们的锐气而东出,就可以和项羽争夺天下。”

刘邦觉得韩信的话很有道理,便坚定了东出争夺天下的信心。随后刘邦就东出夺取了关中,封韩信为韩国太尉,派他夺取韩国故地。同时刘邦向韩信承诺,要是他能夺取韩国土地就封他为韩王。项羽则封郑昌为韩王,派他抵御韩信。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韩信带兵夺取阳城,迫使韩王郑昌投降,尽夺韩国旧地。刘邦便遵守先前约定,封韩信为韩王。韩王信自此跟随刘邦攻打项羽,对他忠心耿耿。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汉军在荥阳之战失利,刘邦逃走,韩王信被迫投降项羽。可很快韩王信就逃走归汉,再被刘邦封为韩王。汉高祖五年(前202年),韩王信助刘邦赢得楚汉战争胜利,还与齐王韩信(后来改封楚王)等诸侯共同推举刘邦为皇帝。随后韩王信第三次被刘邦封为韩王,封地为颍川。

三,投降匈奴

明年春,上以韩信材武,所王北近巩、洛,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乃诏徙韩王信王太原以北,备御胡,都晋阳。(史记·韩信传)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担心各地异姓王造反,又见韩王信很有军事才干,而韩国北近洛阳,南近宛县、东近淮阳等战略要地,便以防备匈奴为名,将韩王信的封地改为太原。韩王信无奈,只得就藩太原郡,守备汉朝北部边境。

随后匈奴多次入侵汉朝边境,侵扰太原郡。由于太原郡治所晋阳县距边境较远,导致韩王信难以对匈奴侵扰做出及时反应,便向刘邦请求,把王都迁到距边境较近的马邑,获得刘邦同意。韩王信便前往马邑,积极防备匈奴。

不久匈奴冒顿单于带领大军南下,很快就把马邑包围的水泄不通。韩王信无奈,只得一方面派人向刘邦求救,另一方面派人向冒顿求和。但刘邦怀疑韩王信想要投降匈奴,于是派使者前去责备。韩王信对此感到害怕与愤怒,于是一气之下背叛汉朝,献出马邑降了匈奴。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亲率大军征讨韩王信,在铜鞮大败叛军。韩王信损失惨重,只得逃往匈奴。然后冒顿就率大军南侵,一路打到晋阳城下。随后汉匈两军主力遭遇,匈奴军假意败退,一直将汉军引诱到白登山围困。最后刘邦采纳陈平之计,重金收买冒顿之妻阏氏,使得她劝冒顿围三阙一,导致刘邦得以冲出包围逃走。

四,兵败被杀

白登之围后刘邦认识到汉朝实力有限,一时无法打败匈奴,于是与冒顿和亲,采取防御政策。韩王信则为了向冒顿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于是屡次率兵南侵,骚扰汉朝边境。

韩王信报曰:“……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今仆有三罪于陛下,而欲求活于世,此伍子胥所以偾于吴也。今仆亡匿山谷闲,旦暮乞贷蛮夷,仆之思归,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也,势不可耳。”(史记·韩信传)

汉高祖十年(197年),韩王信派人游说赵相陈豨叛汉,然后刘邦就亲自北征,击溃了陈豨。随后韩王信就带领匈奴大军南下,进军参合支援陈豨。随后刘邦派柴武讨伐韩王信,他于是写信劝韩王信投降。但韩王信认为自己犯了大罪,刘邦不会饶恕自己,便拒绝投降。然后韩王信就与柴武大战,结果兵败被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赵光义和李世民都是夺权上位 赵光义评价为何那么低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棣评价李世民,为什么赵光义没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赵匡胤为何没斗过赵光义

    还不知道:赵光义风评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玄武门事变”是中国古代史上家喻户晓的一桩大事,李世民通过血腥的政变成功以非嫡长子的身份上位。而宋太宗赵光义虽然史书记载是赵匡胤传位给他,但一直有不少的疑问,更有“烛影斧声”这样的野史让后人津津乐道,也可以说是“非正常

  • 赵匡胤真的能和李世民并列吗 赵匡胤都做了什么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赵匡胤和郭新洲,为什么朱棣不如李世民,赵匡胤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赵光义

    对赵匡胤成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宗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宋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是北宋开国皇帝,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自然不必多说,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尽管他的上位有些上不了台面,但不能磨灭他的功劳。他在位期间,大唐可以说是强盛一时,不仅内部轻

  • 李恪最终没有成功成为太子,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李世民为什么不立李恪,李世民为什么不传位给李恪

    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英武果敢,深得宠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从史书的记载上看,算是李世民的儿子中比较优秀的,但也并非绝对,至少,李世民的第四个儿子魏王李泰就不比他差多少。在太子李承乾谋反失败且被废为庶人后,李恪成为事实上的皇长子(李世民次子早夭),但在李世民选择新的皇位继

  • 历史上有两位被架空的开国皇帝 最后都成为继位者手中的傀儡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对被架空的开国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开国皇帝往往都是人中豪杰,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才建立起封建王朝。一般来说,开国皇帝的能力、权力、地位都属于上乘,但有两位开国皇帝最惨,他们的权力都被架空了,然后成了继任者手里的“傀儡”。第一位:李渊李渊出身关陇豪族,他的父系一

  • 韩成是谁?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韩世信结局,赵匡胤的结局

    韩成是秦末时期韩国宗室后裔,之后由张良扶立为韩王,称韩王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秦二世二年六月(前208年7月),韩成在项梁和张良的帮助下称王,使得韩国复国。然而仅过了两年多,韩成就在汉高祖元年七月(前206年8月)被项羽处死。既然韩成有足智多谋且忠心耿耿的张良辅佐

  • 邓艾在偷渡阴平时,如果遇到姜维,会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姜维射死郭淮,姜维传邓艾偷渡阴平失败,三国演义中姜维和邓艾大战

    263年8月,魏国实际领袖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这也是也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三路大军,分别是,邓艾率军三万,从甘松、沓中进攻姜维;诸葛绪率军三万,从武街、桥头切断姜维归路;钟会率军十几万,从

  • 董卓的出身并不高贵,他是怎么一步步走向权臣之路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董卓是如何揽到大权的,董卓专权,董卓之后掌握大权的是谁

    众所周知董卓的出身并不高贵,他的父亲只是个县尉,跟其他权贵之家是没法比的。那么董卓是怎么一步步走向权臣之路的?用了哪些手段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东汉末年,朝中有三股势力,外戚、宦官、士族。士族是这三股势力中读书最多,最聪明的,所以他们成功挑起了外戚和宦官的矛盾,让外戚和宦官同归

  • 王艮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少艮,艮丘是什么意思

    1400年,建文帝朱允炆亲自主持殿试,而颇有才华的王艮一路杀出,获得笔试第一名。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包围南京,翰林院修撰王艮在城破前自杀殉国。王艮因为貌丑而遭建文帝嫌弃,结果错失状元之位而成为榜眼。既然如此,王艮为何还要誓死忠于建文帝一,错失状元王艮是

  • 曹丕和曹植在夺嫡的时候 司马懿为何选择曹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懿为什么帮曹丕而不是曹植,曹丕杀死了曹植吗,曹植和甄宓真实历史

    还不知道:司马懿选择曹丕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要说曹氏的夺嫡之战最终便宜了谁,明面上来看,最终便宜的人是曹丕,因为曹丕终于不用担惊受怕地被被当作随时可以更换的备胎了,他可以明面上称皇帝了,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有句话说得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曹丕和曹植的夺嫡之战最为

  • 古代将军为什么要肩带披风 这个东西有什么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黑上将军披风,古代披风的作用,古代人披在肩上的衣服叫什么

    对古代将军披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包含《三国》、项羽刘邦的楚汉相争等历史剧,经常会出现震撼的打仗画面,效果往往也要投入不少成本制作,而古代的战争与现在的科技化不同,多半是仰赖前线将军冲锋陷阵,进行冷兵器的肉搏战。往往,通常带头的将军,都会有个帅气的“披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