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绩的一生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死后为何还会被挖坟掘墓?

李绩的一生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死后为何还会被挖坟掘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784 更新时间:2023/12/8 5:28:23

李绩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是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公元669年,唐初一代名将李绩,去世于长安,终年75岁。李绩一生对唐朝贡献极大,不但曾追随李世民,参加了唐朝统一天下的几次关键战役。后来还参与过唐朝对突厥、吐谷浑、薛延陀、高句丽等边疆政权的战争,可谓是战功彪炳。

李绩去世后,皇帝李治追赠其为太尉,陪葬昭陵,并且在李绩下葬之时,亲自为其扶棺送行。可谓极尽哀荣。然而讽刺的是,就在李绩下葬十五年之后,武则天就把他从坟墓里刨了出来,剥夺了他生前的所有荣誉和爵位,而且还杀了他们全家。

仅仅过去了十五年,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一代名将李绩,为何让武则天如此痛恨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李绩他们家谋反了。

李绩,本名徐世绩,字懋(mào)公。就是因为这个字,所以在演义小说里面,他就成了那个著名的徐茂公

在正史上,徐家祖上也是很显赫的,时代做官。不过后来,因为改朝换代的缘故,到了他爹这一代,就回家做了个土财主。原本靠着祖上留下来的家业,徐家在当地也是出了名的富豪。可是到了隋朝末年的时候,因为朝廷对百姓压榨的实在太过分,搞得徐家这种富豪也活不下去了。所以,当时徐世绩的父亲徐盖,一气之下,直接在当地拉起了一支队伍,带着徐茂公投奔了瓦岗军。

这一年,徐世绩还未满十八岁。

此后的十年时间里,徐世绩历经隋末的风云动荡。先是在瓦岗军中南征北战,瓦岗军战败后又投降了唐朝,而后在作战过程中被窦建德俘虏,在窦建德这边工作了几个月之后又再次投唐。然后追随秦王李世民,击败诸多强敌,逐渐帮助唐朝统一了天下。再之后,徐世绩被派到了山西前线,负责抵御突厥。

因为投靠唐朝的时候,徐世绩还同时带了瓦岗军的许多地盘,等于是立下了大功。所以,投降唐朝之后,李渊给他赐姓为李,徐世绩也从此改名为李世绩。

李世绩坐镇山西前线的这两年里,唐朝高层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历史上那场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就是在这期间发生的。玄武门事变发生的时候,李世绩虽然是典型的秦王党成员,但因为当时正在山西边境,所以也就没参加玄武门事变。不过,这对李世绩来说,倒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从初入瓦岗军的毛头小子,到如今独当一面的唐军大将,李世绩已经打了整整十五年的仗。这十五年仗打下来,李世绩先后追随过李密、李世民、李靖等用兵奇才,征战四方。所以,此时的李世绩,已经堪称是唐朝第三能打的顶级名将了,仅次于李世民本人和战神李靖之后。

这样的李世绩,不管谁上台,都只能竭尽全力地笼络。就算没参加玄武门事变,依然会成为李世民依仗的大将。

此后的二十多年里,整个贞观年间,李世绩大多镇守在边疆地区,负责统领唐军对外作战,先后参与了唐灭突厥之战、唐平吐谷浑之战、唐灭薛延陀之战、唐平高句丽之战等多次大战。而且,随着李靖逐渐老迈,再难领兵,李世绩就成了唐军内部,最合适的统帅型人才。前面的突厥和吐谷浑两场大战,李世绩还都是李靖的副手。但到了打薛延陀的时候,李世绩就已经开始成为唐军的最高统帅了。

不过,相比前几次大战,唐朝对高句丽的这场战争,有点特殊。

相比其他几个敌人,高句丽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政权。此前唐朝击败的突厥、薛延陀和吐谷浑,都是典型的游牧政权。唯有高句丽,是一个农耕文明政权。对付游牧政权,只要一战打掉他们的主力,就算是成功了。但对付高句丽这样的农耕文明政权,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农耕文明政权,恢复能力更强,战争韧性也更强。

贞观十八年,李世民率领唐军亲自出征,亲自统帅唐军征讨高句丽。在这场大战当中,李绩则是作为李世民的副手,一起参与了辽东战事。一场大战之后,唐军以数千人的战损,打掉了高句丽的数十万精锐。但最终,因为天气转冷,唐军补给不足,李世民不得不下令撤军。这一战,唐军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胜果,但没能一战灭掉高句丽,李世民还是将其视作自己的失败。

经过这场战斗后,李世民事后也和唐军高层将领,讨论过战争得失。最终,唐军高层形成了一个一致看法:想要灭掉高句丽这样的农耕文明政权,就必须要连年进行袭扰,不断削弱高句丽。等到高句丽削弱到一定程度之后,唐军才能最后一战灭国。

这个方案,无疑是灭掉高句丽代价最小的方案。但同时,这个方案注定会耗时极长,不是一两年就能成功的。李世民率军撤退之后,统领唐军继续对高句丽进行袭扰战的,就是李绩。而在这两年当中,李绩又去了一趟北方,顺带彻底灭掉了薛延陀。

等到这几场仗打完之后,李世民的身体就开始变得越来越差。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李世民,最终选择将李世绩从边疆调了回来,回中枢任职,作为自己的托孤之人。接下来,李绩在唐朝中枢做了一年多的官,熟悉了唐朝中枢的运作方式。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病重之前,为了给太子李治一个施恩的机会,李世民将李绩外调贬官。等到李世民去世之后,新登基的李治,再火速将李绩召回京城,辅佐自己。

这一年,李世绩已经56岁了,但身体却相当不错,足以胜任李世民的托孤重责。

再次回到京城之后,李世绩为了避讳李世民的那个‘世’字,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绩。此时的李绩,在唐朝所有官员当中,大概可以排在第二位,仅次于李世民的托孤辅臣,李治的亲舅舅长孙无忌

按照李世民的安排,长孙无忌负责政务,李绩负责军事,唐朝周围的强敌基本上都已经被揍趴下了,再加上一群贞观年间的老臣辅佐,绝对能够让李治的皇位坐的稳如泰山。而李治登基以后,最开始的一切,也确实就像李世民死前预料的一样。

但后来,因为一个女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这个女人,就是武则天。

有关武则天的故事,实在是太长,这里就不多说了,国人基本都知道。反正接下来的几年里,大致就是李治去了一趟感业寺,给他爹烧香,期间看到了已经做了尼姑的武则天,两个人旧情复燃。此后,李治的皇后为了和一个贵妃争宠,所以把武则天接进宫中,想要分去那个妃子的宠爱。结果谁都没想到,武则天实在是太猛,斗倒了贵妃之后,顺带把皇后也给斗倒了。

在此同时,随着李治坐稳了皇位,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贞观老臣们,开始渐渐成了他的障碍。虽然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但在权力面前,这份亲戚关系似乎也不太靠谱。所以,几年之后,接着武则天做皇后这件事,李治顺水推舟,打压了老臣们一把,彻底握紧了手中的权力。

在这个过程当中,李绩一直冷眼旁观,努力做一个局外人。

作为当时唐朝最能打的顶级名将,李绩在明哲保身这方面,做得真的是极好极好。对于自己的身份和位置,李绩始终都有一个清楚的认知。长孙无忌好歹是李治的舅舅,不管怎么争权,人家始终是一家人。李绩作为一个领兵的统帅型老臣,如果在这个时候站队的话,不管事后是什么结果,都是给自己找麻烦。

所以,在这几年当中,李绩一直恪守本分。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调动布置唐朝军队上面,保护唐朝的边境安全。正是因为李绩的努力,在这几年当中,唐朝边疆几乎没有任何大的战事,一直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状态。

但李绩怎么都想不到,有的时候,不站队本身其实也是一种站队。

就在李治和长孙无忌争夺话语权最关键的时候,李治想立武则天为皇后,而长孙无忌坚决反对。如此一来,武则天能不能当上皇后,就成了这对舅甥话语权的关键所在了。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作为唐朝军方的代表,李绩再也无法置身事外,因为李治直接点名找到了他的头上,询问他的态度。

而对于李治的询问,李绩也再次给了一个和稀泥的答案:这是陛下的家事,不用问我这种外人。李绩的意思,本来是想告诉李治,他不会掺和李家的这些事情,只想老老实实做好他的军方大佬。但对于李治来说,这个态度,却已经足够了。

既然军方已经表明态度,不会插手反对,光凭那些文臣,就算坚决反对,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所以,公元566年,李治正式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

对于当时的李绩来说,这件事对他其实并没有什么影响。因为长久以来,李绩一直不参与朝堂站队。李绩的立身之本,也从来不是自己的资历或者威望,而是他确实能打,唐朝离不开他。所以,就算长孙无忌失势,李治彻底掌握了大权,这事对李绩其实没什么影响。反正不管谁掌权,想要保证唐朝的国防安全,都得靠他。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李绩的选择是对的。至少在李绩死之前,李治确实十分倚重他。但问题是,如果李绩死了呢?这个问题看似没什么意义,都死了还管个球?但对于李绩来说,恰恰是这一点,决定了他后来的命运。

随着武则天当上了皇后,李治彻底掌握了大权,终于可以抽出更多的精力,来解决国事了。在这几年当中,因为李治一直忙着处理内政,唐朝也没怎么管外边的事情。所以在这几年当中,之前被李世民好不容易揍趴下的高句丽,又有了重新崛起的迹象。

接下来,李绩再次贯彻了当年李世民的战略规划,不断对高句丽进行袭扰战。在此期间,李绩也非常注重培养唐军的下一代军事人才。以薛仁贵为首的一群猛人,就是在这期间成长起来的。十年之后,随着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去世,高句丽内部出现了剧烈的冲突。李绩察觉到时机已到,便向李治请命出征,李治则是欣然同意。最终,经过一年多的大战之后,李绩终于彻底扫平了整个高句丽,替唐朝解决了东北方向的这个大患。

但同时,这场大战,也彻底耗去了李绩最后的一丝心力。此时的李绩,已经75岁高龄了。等到灭了高句丽之后,李绩这最后一个执念,也终于完成,再没了任何遗憾。高句丽战事结束后,李绩返回长安,仅仅不到一年之后,就因病去世,终年76岁。

李绩去世后,李治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亲自为李绩扶棺下葬,极尽哀荣。而对于李绩的后代,李治亦是多加封赏。李绩在世的时候,或许李治也曾对他有所忌惮。但随着李绩去世,这些忌惮,都已彻底烟消云散。李绩为唐朝立下的功勋,注定是不可磨灭的,李治也深知这一点。

故事到了这个时候,其实就已经算是结束了。李绩的一生,其实已经算是相当完美,位极人臣还能如此善终,从古到今其实也并不算多。

但问题就在于,故事到了这里之后,偏偏没完。

李绩去世之后,没过几年,李治的身体也越来越差。而且,李治患有严重的头疼病,甚至到了无法处理朝政的地步。于是,李治便让武则天替自己代为处理朝政。武则天主政之后,很快就培植起自己的势力,逐步控制了整个朝堂。等到李治去世之后,武则天先是立自己的三儿子李显做太子,而后因为李显不甘心做傀儡,又火速废了李显,改立老四李旦为帝。

此后,李绩的孙子徐敬业,因为不满武则天掌权,直接在扬州打着已故太子李贤的旗号,起兵造反了。如果徐敬业能够有他爷爷的本事,或许还真能带着十万大军,一路杀到武则天眼皮子底下。但可惜的是,徐敬业这个人志大才疏,连他爷爷一成的功力都没有。没过多久,就被武则天派人给镇压了。

徐敬业这边谋反,李绩那边可就遭殃了。李绩的坟墓,本来就在长安那边,处于武则天的控制范围内。所以,徐敬业起兵之后,武则天直接下令,把已经趟进棺材里十五年的李绩,再次挖了出来,享受了一把挖坟砍棺的待遇。另外,因为徐敬业的谋反罪名,李绩的后代也被全部株连。

不过,大概是老天爷觉得李绩这个人确实不错,总算没有赶尽杀绝。十多年之后,随着李显再次登基做了皇帝,李显最终还是恢复了李绩的爵位和坟冢,将其重新安葬。后来到了唐玄宗时期,唐玄宗评了一个‘武庙十哲’,李绩也被搬了进去,成了十人当中的一人,得以和韩信诸葛亮等人并列。

除此之外,李绩的后人,似乎也没有被武则天斩尽杀绝。虽然徐敬业造反的时候,武则天确实下令要杀李绩全家。但李绩他们家的后代比较聪明,有的直接就逃走了,所以幸免于难。据说有一支是直接逃到吐蕃那边去了,而且几十年之后,到了唐德宗期间,吐蕃袭扰唐军边境时,曾有一个吐蕃将军,名叫徐舍人,自称是李绩的五世孙,还把俘虏的唐朝百姓都给放了。但这个徐舍人到底是不是李绩的后代,这个在历史上确实是存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李绩女婿李绩传

更多文章

  • 德妃的资历最浅,为何却能后来居上呢?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德妃受宠吗,德妃是谁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德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大家有好的文章也可以在评论区交流哦,谢谢大家!你们的支持和鼓励也将是我最大的动力!众所周知,康熙四妃中唯有德妃的资历最浅,然而她却能迅速的后来居上,在后宫站位脚跟。比她入宫晚的佟佳氏,一进宫就被封为贵妃,佟佳氏病后康熙还册封她为皇后。而乌雅

  • 薄姬死后为何不愿意与自己的丈夫葬在一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薄姬的身世,人死后三天叫什么,薄姬的儿子当了皇帝吗

    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为我们创造了无数的神奇中华文化。在这几千年的流转变化当中,也出现了一些时代的伟人。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薄太后的传奇一生。在我国的历史上就存在了这样的一位太后,死后不愿意与自己的丈夫葬在一起,反而是要求与儿子同葬。薄姬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宗室之女魏媪的私生女,刚长大就被

  • 长坂坡之战甘夫人是如何脱困的?她的皇后之位又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长坂坡杀了哪些名将,长坂坡之战被张飞吓死,赵云长坂坡之战的故事是真的吗

    长坂坡之战甘夫人是如何脱困的?她的皇后之位又是怎么来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甘夫人,在《夔州府志》中作名甘梅,甘夫人是刘备后宫存其姓名的人之一,蜀汉后主刘禅的生母。据史书记载,刘备在早年间娶过几任妻子,最后都不知道什么原因早早的就去世了。所以甘夫人也不是他的第一任

  • 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 魏延做错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为什么跟魏延过不去,魏延真的是诸葛亮害死的吗,诸葛亮为什么不听魏延的计谋走小道

    对诸葛亮杀魏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战长沙”,是关羽难得给别人做了一回配角,谁呢?正是老将黄忠。虽一开始关羽就气场满满,气势逼人。诸葛亮好心提醒,千万别小看了黄忠:“虽年近六旬却有万夫不当之勇,不可轻敌。云长去,必须多带军马。”哪料反而激起

  • 上能战场杀敌下能治理国家 朱棣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棣打过多少仗,朱棣为什么要谋反,朱棣和朱元璋哪个厉害

    对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大明建国后被封燕王,在北平圈地自娱,朱元璋死后就把皇位交给了孙子朱允炆,朱允炆上台后觉得藩王太多会影响自己的统治,于是就展开了自己的削藩之路。别的皇帝削藩都是一个一个削,而朱允炆一削就削一组,速度之快令各地藩

  • 历史上康熙帝登基之后,是如何处理与臣子之间的关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帝是顺治帝第三子,清朝第四位皇帝, 曾自号体元主人。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清圣祖康熙皇帝是清朝十二帝里面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对内尽力缓和民族间的对抗情绪,对外南征北讨,从遥居海外的台湾到冰天雪地的远东,康熙指挥下的清朝军队似乎无处不在,抛开民族情绪不谈,不得不承认康熙

  • 栾大是谁?他与汉武帝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武帝和汉高祖的关系,汉武大帝郅都,刘邦和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的关系

    栾大是汉武帝时期胶东王刘寄宫中的尚方,因栾大被武帝信任,当官封侯名噪一时。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汉武帝英明神武,雄才大略,在位期间,重用卫青、霍去病,多次大破匈奴,取得辉煌战绩,连汉高祖刘邦都被匈奴精锐骑兵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七夜,差点死在那里,而汉武帝却

  • 为什么把管仲当祖师爷(管仲是哪行的祖师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db:关键词]

    三百六十行,是行行出状元,可每个行当必须有个祖师爷,而且还得是个大人物,例如:杀猪的祖师爷是张飞;剃头的祖师爷是关羽(只因那把青龙刀太招人待见了);说相声的祖师爷是东方朔,可大家知不知道三教九流中的娼妓业的祖师爷是谁呢?没错就是管仲。娼妓业,三教九流。管仲到底做了什么,竟然会成为娼妓行业的祖师爷呢?

  • 管仲让齐桓公远离的三个人(齐桓公给管仲推荐的三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db:关键词]

    管仲自从被齐桓公重用之后,担任齐国的宰相,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就这样几十年过去了,齐国变得越来越强大,齐桓公天下霸主的位子做的很是安慰。他因为齐国的强大开始变得有些骄傲自大起来,完全的齐桓公他追求享乐,用人也开始有问题,他周围经常有一群小人极力的奉承和讨好他,还好有管仲这一班贤臣在辅佐他,这些小

  • 管仲射伤齐桓公(齐桓公发现管仲)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db:关键词]

    我国古代有许多贤能的君主和有名的宰相,他们共同组合成就千秋伟业,至今让人们津津乐道。奴隶出生的伊尹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强盛立下汗马功劳;姜太公七十多岁江边垂钓遇文王,灭了商纣,成就西周伟业;管仲辅佐齐恒公称霸春秋,让华夏免招夷狄之难;诸葛亮辅佐刘备蜀中称霸,形成西汉末期的三分天下。除此之外,还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