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果诸葛亮指挥夷陵之战 结局会不会更好

如果诸葛亮指挥夷陵之战 结局会不会更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526 更新时间:2024/1/11 0:24:17

诸葛亮和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刘备对东吴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战役,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这场战役的起因,是孙权派兵偷袭荆州,杀害了关羽。刘备为了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自率领大军进攻东吴,发起了这场战役。在这场战役里,刘备势在必得,精锐尽出,一度深入东吴境内二三百公里。

然而,由于战线拉得太长,加上战事旷日持久,后勤保障出现了困难,士兵斗志涣散松懈。同时,到了盛夏时节,南方酷暑难耐,刘备将水军部队转移到陆地,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进行休整,意图等天气凉爽后,再对东吴发起进攻。东吴主将陆逊看准时机,对刘备大军进行火攻,打得刘备大军溃不成军,几乎全军覆没。

刘备虽然侥幸逃出来,但恼羞成怒之下,一病不起,病逝于白帝城。

有人说,如果由诸葛亮来指挥夷陵之战,或许可以改变惨败的结局。这种说法,正确吗?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诸葛亮不支持刘备攻打东吴。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就提出了“联吴抗曹”的战略:“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在诸葛亮看来,孙权占据江东已经有三代了,根基很稳,得到了民众的拥护,手下人才济济,只能跟他做朋友,绝不能打他的主意。

在诸葛亮的一生之中,都坚定不移地执行了这一战略。在长坂坡之战后,诸葛亮亲自前往东吴,和孙权缔结了联盟,双方共同出兵打了赤壁之战,打掉了曹操一统天下的野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在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利用与东吴的同盟关系,先是占领了荆州的江南四郡,后是向东吴借来了南郡。有了荆州作为基本盘,刘备得以出兵益州,控制了“天府之国”,达到了巅峰状态。

可以说,没有与东吴的结盟,刘备是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的。

夷陵之战结束后,诸葛亮曾经感叹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法孝直”指的是刘备帐下谋士法正。诸葛亮认为,如果法正还在世,一定能够阻止刘备用兵东吴;就算用兵东吴,也不会败得这样惨。这从侧面看出,诸葛亮是反对刘备进攻东吴的。

其次,如果诸葛亮代替刘备,率领大军去攻打东吴,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平心而论,刘备的军事指挥能力不算差。只要身边有顶尖的谋士,他不惧怕任何人。但是,当身边缺乏顶尖谋士的情况下,刘备就只能打一些小规模战役。

在夷陵之战中,刘备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以怒兴师”,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大忌,很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这为后来的惨败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亲临战场后,刘备又将军队带入难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之中,犯了低级错误。在与东吴军队长期对峙时,刘备第三次犯错,将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

《三国志 文帝纪》记载:“初,帝(曹丕)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曹丕给刘备下了“不晓兵”的评论,是比较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

按照诸葛亮的军事指挥才能,上面这些刘备犯下的错误,他基本上都能避免。

“诸葛一生唯谨慎”,诸葛亮在行军作战时,是非常谨慎的,经常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诸葛亮是不会贸然出动大军的。而在出动大军之前,诸葛亮总是将各方面因素,包括天气、后勤、粮草等因素考虑再三。

诸葛亮不可能让愤怒的情绪控制自己,从而恃强冒进。他一定会稳扎稳打地推进军队。在推进的过程里,诸葛亮会尽量避开崎岖山道,以免遭到东吴军队的袭击。在与东吴军队对峙时,诸葛亮也肯定不会将大营安置在深山密林里。

所以,如果诸葛亮真的代替刘备攻打东吴,也许不会取得很大的胜果(他一定会避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情况发生),但不可能让东吴赢得那么壮观,让自己败得那么惨重。

以最大的不利来考虑,诸葛亮最多是粮草即将耗尽,不得不班师回朝,双方打一个平手。

就像后来几次北伐中原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朱棣最终选择朱高炽作为继承人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高炽上一任,朱棣的继承人是谁,朱棣和朱高炽的关系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历史上的朱高炽是在永乐二年被册封为皇太子,然后在父亲朱棣极度不信任的有色眼光下,战战兢兢的做了二十年的皇太子。朱棣在几个儿子中间最不喜欢的就是朱高炽,对他是各种挑刺找茬,可朱高炽就是硬生生挺住了,成为

  • 汉献帝退位之后 汉献帝为何还把女儿嫁给曹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汉献帝退位视频,汉献帝有儿子吗,汉献帝退位后去哪儿了

    还不知道:汉献帝嫁女儿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曹操为何要保留汉献帝?其实,汉献帝退位与否,根本由不得他自己,他几乎一生都生活在曹操的手心里。而曹操活着时,之所以止步于魏王,没有推倒他自己登基,无外乎两点原因。其一:人生经历一个人的言行,是受时代影响的。也就是

  • 徐荣是谁?他的一生有什么样的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祢衡和留赞谁厉害,徐荣简介,徐荣其

    徐荣是东汉末年将领,曾向董卓推举同郡出身的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说起三国时期的名将,大家一般都会想到曹魏“五子良将”、蜀汉“五虎上将”、东吴“十二虎臣”。但有一位名将徐荣,虽然没有这些名将出名,却击败过曹操与孙坚,还差点将二人杀死而彻

  • 汉献帝两次谋杀曹操 曹操为何没有反杀回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丕为什么要废掉汉献帝,曹丕废掉汉献帝,汉献帝在位有多少年

    还不知道:曹操为何不杀汉献帝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最终导致群雄四起,军阀混战。这个过程中,以弑君闻名的董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杀死了汉灵帝和何太后的嫡长子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使得全天下对汉朝中央政权的合法性产生了怀疑,这也为各

  • 阿巴亥是谁?她为何会选择给努尔哈赤殉葬?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清太祖太妃阿巴亥是女儿哈赤的第四任大妃,孝慈高皇后去世后被立为大福晋,时年14岁。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是最后一个为丈夫殉葬的皇后。阿巴亥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相当于皇后。历史上皇后为皇上殉葬的也是绝无仅有的。阿巴亥不幸,成为了为皇上殉葬

  • 曹操生前没有完成统一重任,是因为有刘备的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是处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东汉末年跌宕起伏的三国时期,各路诸侯互相厮杀,长达几十年的战乱,导致民不聊生、百业颓废。最有希望在短时间内完成统一重任的是曹操,可他为什么生前没能达到这

  • 汉献帝只是一个傀儡皇帝 最后为何落到曹操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献帝前一任,一个傀儡的力量汉献帝,汉献帝的皇后有几个

    还不知道:汉献帝和曹操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从来就不缺亡国之君,但在这其中,汉献帝可能是最不像亡国之君的一位。汉献帝应该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出生以来,历经十常侍、董卓、李傕、郭汜诸般祸乱,后又被曹操挟持以令天下,最终逊位于曹丕,全身而退。

  • 赵匡胤为了统一灭掉了6个国家,他是怎么处置那些国家君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赵匡胤为了统一,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灭亡南平、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南方割据势力,那么他灭掉了6个国家之后,怎么处置那些国家君主的?一、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年仅七岁周恭帝柴宗训继位。周恭帝柴宗训年龄尚小,无力掌控朝政,于是,赵匡胤抓住时机,谋划了陈桥兵

  • 张郃和张辽都投降曹操 两人待遇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蒋奇张辽,张辽打不过张郃,张辽和关羽什么关系

    陈寿在写魏书时,曾将曹魏的五位将军合传而书,称之为“……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时间到了20世纪,民间也开始流行一种说法,称这五位曹魏将军为“五子良将”。张辽和张郃都列在五子良将之列,而张辽更是位列五子良将之首,可见二位将军在曹魏的地位之高。然而,无论是张辽还是张郃,都不是在曹操起兵之初就跟随曹操的

  • 高顺和张辽被俘之后 曹操为何不杀张辽杀高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高顺陷阵营,张辽和高顺,高顺武力

    曹操为什么杀高顺不杀张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事实上,曹操不杀张辽,只杀高顺的行为,对我们成年人来说,具有很大的警示意义!不信你看张辽的后台是谁!张辽和高顺三国演义中,吕布集团乃是强盛一时的军事集团,就连强悍的曹操,也在吕布手下吃了不少的亏!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