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荣是谁?他的一生有什么样的作为?

徐荣是谁?他的一生有什么样的作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141 更新时间:2024/1/16 7:50:35

徐荣是东汉末年将领,曾向董卓推举同郡出身的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说起三国时期的名将,大家一般都会想到曹魏“五子良将”、蜀汉“五虎上将”、东吴“十二虎臣”。但有一位名将徐荣,虽然没有这些名将出名,却击败过曹操与孙坚,还差点将二人杀死而彻底改变汉末局势。那徐荣到底有多厉害呢

一,效力汉朝

徐荣出身幽州辽东郡寒门,因为当地靠近鲜卑、扶余、高句丽等部族,所以民风彪悍,精于骑射,弓马娴熟。因而徐荣自小就是在尚武精神浓厚的环境下长大,武艺高强,骁勇善战。

汉朝时朝廷经常在边境州郡挑选良家子弟入军(尤其是天水、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子弟),让他们在羽林军效力,作为青年军官的后备力量。徐荣虽非六郡子弟,但由于骁勇异常而得以入选,成为羽林军的一员。

汉灵帝时爆发了黄巾之乱,孙坚、曹操等枭雄得以趁机崛起,成为当世名将。而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等宦官集团发生冲突,两败俱伤,成为影响汉末走向的决定性事件。在这些重大事件中都没有徐荣参与的任何记录,可见徐荣在当时只是一个基层军官,并不出名。

二,汴水破曹

中平六年(189年),并州牧董卓入京掌权,为了收拢何进旧部及京畿武装力量,自然要对他们封官许愿,让他们死心塌地跟随自己。由于同属边郡出身的武将,董卓对徐荣自然会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徐荣作为羽林军的军官,大概是此时获得董卓重用,成为中郎将。随后徐荣就向董卓推荐老乡公孙度为辽东太守,成为以后公孙家割据辽东的远因。

董卓入京后擅行废立(废黜汉少帝刘辩,拥立汉献帝刘协),祸乱后宫(奸污公主与宫女),残害百姓(杀良冒功),很快就激起关东群雄的不满,他们便于初平元年(190年)集合到一起,共同声讨董卓。但是关东群雄之间各自心怀鬼胎,想要保存实力,导致联军进展缓慢,战果有限。

董卓见关东联军势大而长安靠近自己的老家西凉,便准备放弃洛阳,西迁长安。曹操见董卓西逃,认为这是消灭他的大好时机,便劝群雄西进,一举铲除董卓集团。但群雄不为所动,依旧在酸枣沉迷享乐。曹操无奈,只得孤军西进。

到荧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荣见太祖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三国志·武帝纪)

曹操率军到达荥阳的汴水,却与徐荣相遇,狭路相逢勇者胜,两军于是展开血战。徐荣所率士卒久经沙场,战斗力高,而曹操所部都是刚招的新兵,战斗经验不足,自然不敌徐荣而败走。

当时曹操的战马在战斗中为流箭射中,而徐荣的追兵就近在眼前,形势十分危急。曹操的堂弟曹洪于是主动把战马献给堂哥曹操,叫他赶紧逃走。曹操于是骑上曹洪的马逃走,这才逃过一劫。汴水之战中曹操好友卫兹、鲍韬阵亡,军队损失惨重。可见徐荣的能力不一般,为汉末一流的名将。

徐荣击败曹操后清点战场,发现曹军虽少却不惧生死,打得十分勇猛,因此推断酸枣的关东联军战力不低,于是率军西撤。由此徐荣错过了一举重创关东联军的机会,更导致自己错失了扬名天下的时机。

三,梁东败孙

时长沙太守孙坚亦率豫州诸郡兵讨卓。卓先遣将徐荣、李蒙四出虏掠。荣遇坚于梁,与战,破坚,生禽颍川太守李旻,亨之。(后汉书·董卓传)

随后董卓为了阻止豫州刺史孙坚西进,便派徐荣、李蒙四处掳掠百姓与物资,实行坚壁清野之策。不久徐荣与驻军梁东的孙坚遭遇,双方爆发了梁东之战。结果骁勇善战的孙坚兵败,只得带数十名亲兵逃走。徐荣于是紧追不舍,命令手下务必拿住孙坚。

孙坚见徐荣的追兵快要赶上自己,便把平时戴的红色头巾给了亲信祖茂,叫他替自己引开追兵。最后孙坚从小道偷走,祖茂则因为把红头巾缠在柱子上而得以逃脱。徐荣因为没有拿住孙坚而异常气愤,便把俘获的颍川太守李旻烹杀。

孙坚与曹操为关东联军唯二积极讨董的将领,也是以后曹魏与孙吴的奠基人,徐荣能力挫二人,可见能力非凡。若是徐荣杀了曹操与孙坚,那就不会有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可见徐荣作为一流名将,丝毫不差于五子良将、五虎上将、十二虎臣。

四,战死沙场

初平三年(192年),司徒王允策反董卓义子吕布,联手诛杀董卓。随后王允掌权,成为东汉朝廷的实际控制人。徐荣本非凉州人士,与董卓的关系也不亲近,便转而效忠王允。可王允迟迟不肯赦免董卓旧部,导致凉州军人心惶惶。

不久凉州军将领李傕郭汜就在贾诩的鼓动下造反,一路扑向长安,很快就抵达长安附近。王允于是派徐荣与胡轸迎敌,但胡轸本就是董卓的凉州旧部,于是临战倒戈。徐荣只得孤身与叛军死战,结果因为寡不敌众而战死新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汉献帝两次谋杀曹操 曹操为何没有反杀回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丕为什么要废掉汉献帝,曹丕废掉汉献帝,汉献帝在位有多少年

    还不知道:曹操为何不杀汉献帝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最终导致群雄四起,军阀混战。这个过程中,以弑君闻名的董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杀死了汉灵帝和何太后的嫡长子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使得全天下对汉朝中央政权的合法性产生了怀疑,这也为各

  • 阿巴亥是谁?她为何会选择给努尔哈赤殉葬?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清太祖太妃阿巴亥是女儿哈赤的第四任大妃,孝慈高皇后去世后被立为大福晋,时年14岁。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是最后一个为丈夫殉葬的皇后。阿巴亥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相当于皇后。历史上皇后为皇上殉葬的也是绝无仅有的。阿巴亥不幸,成为了为皇上殉葬

  • 曹操生前没有完成统一重任,是因为有刘备的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是处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东汉末年跌宕起伏的三国时期,各路诸侯互相厮杀,长达几十年的战乱,导致民不聊生、百业颓废。最有希望在短时间内完成统一重任的是曹操,可他为什么生前没能达到这

  • 汉献帝只是一个傀儡皇帝 最后为何落到曹操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献帝前一任,一个傀儡的力量汉献帝,汉献帝的皇后有几个

    还不知道:汉献帝和曹操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从来就不缺亡国之君,但在这其中,汉献帝可能是最不像亡国之君的一位。汉献帝应该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出生以来,历经十常侍、董卓、李傕、郭汜诸般祸乱,后又被曹操挟持以令天下,最终逊位于曹丕,全身而退。

  • 赵匡胤为了统一灭掉了6个国家,他是怎么处置那些国家君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赵匡胤为了统一,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灭亡南平、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南方割据势力,那么他灭掉了6个国家之后,怎么处置那些国家君主的?一、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年仅七岁周恭帝柴宗训继位。周恭帝柴宗训年龄尚小,无力掌控朝政,于是,赵匡胤抓住时机,谋划了陈桥兵

  • 张郃和张辽都投降曹操 两人待遇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蒋奇张辽,张辽打不过张郃,张辽和关羽什么关系

    陈寿在写魏书时,曾将曹魏的五位将军合传而书,称之为“……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时间到了20世纪,民间也开始流行一种说法,称这五位曹魏将军为“五子良将”。张辽和张郃都列在五子良将之列,而张辽更是位列五子良将之首,可见二位将军在曹魏的地位之高。然而,无论是张辽还是张郃,都不是在曹操起兵之初就跟随曹操的

  • 高顺和张辽被俘之后 曹操为何不杀张辽杀高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高顺陷阵营,张辽和高顺,高顺武力

    曹操为什么杀高顺不杀张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事实上,曹操不杀张辽,只杀高顺的行为,对我们成年人来说,具有很大的警示意义!不信你看张辽的后台是谁!张辽和高顺三国演义中,吕布集团乃是强盛一时的军事集团,就连强悍的曹操,也在吕布手下吃了不少的亏!当

  • 刘备作为一个优秀的父亲 刘禅为什么如此没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为什么非要立刘禅,刘禅的爸爸是不是刘备,刘禅不是刘备亲生的

    刘禅为何如此没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都知道在三国里,有位“扶不起的阿斗”刘禅,雄才大略的刘备刘皇叔,一位这么优秀的父亲,却生了个刘禅这没用的儿子,阿斗真的是在小时候被摔傻了吗?但只要细读《三国志》等史料,就很难轻易认同这一论断。评价一个人物的

  • 司马懿去世之后 作为兄弟的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反目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昭的父亲是司马懿吗,司马师和司马懿的关系,司马懿与司马昭的关系

    对司马师司马昭不内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51年,司马懿去世,几天后司马昭提着腰刀对司马师说:“哥哥,父亲已故,我们去后院杀了柏夫人母子,为母亲报仇雪恨!”司马师吓得抱住弟弟大叫:“你忘了父亲临终的嘱托吗?我们不能如此不孝啊!”到底是什么样的仇恨竟然让司马

  • 司马昭之心到底是什么 司马昭为什么会臭名远扬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昭之心比喻什么,司马昭之心全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谁说的话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昭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成语,意思是:司马昭的野心已经非常明显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成语其实是出自魏武帝曹操的曾孙,也就是魏国的第四位皇帝曹髦之口。司马昭是权臣司马懿的第二个儿子,自从曹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