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文侯能压制秦国数十年靠的是什么?武力打压与文化渗透相结合

魏文侯能压制秦国数十年靠的是什么?武力打压与文化渗透相结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853 更新时间:2024/1/24 15:38:56

大家好,说起魏文侯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魏文侯为姬姓魏氏,名斯,是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魏国百年大业的奠基人,后世史家著书无不称赞魏文侯之贤。魏文侯在位期间,正值多事之秋,先有"三家分晋"之后带来的一系列内忧,后有"春秋四大国"之一的秦国虎视眈眈,魏国的前身不过是晋国的一卿,在魏文侯的带领下,通过各种军事打击与文化渗透,竟然将秦国驱逐出中原之外数十年,秦国也因此被山东诸国鄙夷为"虎狼"。为何能"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泱泱大秦竟不如晋国一个氏族?魏文侯又是如何将秦国死死遏制于中原之外的呢?

1、 继业独立,谋求自强

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魏、韩被赵氏家臣张孟谈说服,三家联手攻陷同为晋国仅剩的四卿之一智氏,并共同瓜分了智氏的领地,三家分晋的局面基本形成。但魏氏的处境并没有好过多少,因为赵氏出力最多,所以三家分智时赵氏获利最多,而所分的地正压在魏氏的脑门上,此外魏氏被大山大河所围,在其北部是吕梁山,南部是中条山,东部是王屋山,黄河的大拐角则包住了魏氏的西部和南部,地势易守难攻,但还与高速发展的韩氏、秦国相望,若策略不当地利优势很可能变成压迫封锁魏国的铜墙铁壁。在这样的背景下,魏文侯从爷爷魏桓子那里继承了魏氏家主之位。

魏文侯深知,若想不被列强所灭,只能先想办法自强,再谋向外发展,正是内忧外患的处境和自身的勃勃雄心,使得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李悝、翟璜为相,改革弊政,其中,李悝认为"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他还以"尽地力"、"平籴法"等振兴魏国经济,"行之魏国,国以富强";李悝还在魏国大力推行变法,编订《法经》,秦国的商鞅变法正是参考了这部经典,秦朝又将商鞅变法具体为秦律,西汉则"汉承秦制",汉律承袭秦律,可以说都由《法经》脱胎而成,可见李悝地位之重要。翟璜则向魏文侯推荐大量栋梁之才,吴起、乐羊、李悝、西门豹都是他在魏文侯最需要的时候推荐的。正是在李悝、翟璜的尽心辅佐下,魏文侯实现了第一步——自强。

2、 和赵联韩,打压西秦

就在魏文侯打算"闷声发大财"时,曾经一起"革命"的赵、韩来使者了。赵献侯想联合魏文侯消灭韩氏,赵、魏平分韩氏,韩武子也有此意,但都被魏文侯否决了。在魏文侯看来,"三晋"中赵氏最大,韩魏就算联手抗赵最多也只能斗个两败俱伤,而赵魏联合灭韩也无异于与虎谋皮,韩被灭了那下一个肯定是魏。于是魏文侯灵机一动,他劝说赵献侯与韩武子一起联合起来向外扩张,虽然在往何处发展、怎么发展上,三家没有达成共识,但通过和赵联韩,三家放弃了内斗,朝着各自的方向前进,魏国也因此少了几分后顾之忧。

与"三家分晋"后蒸蒸日上的魏国相比,处在西方的秦国的日子并不好过。随着秦穆公的逝世,秦国的霸业难以维继,穆公之子秦康公、孙秦共公,在位期间继父祖之余烈,继续向当时仍然存在的晋国发起挑战,但难以打开东出的局面,此后秦国局势动荡,国君换了一个又一个,秦国上下人心惶惶。就这样,秦国被魏国盯上了。魏文侯用吴起为将,选练合适的魏人为武卒,要求达到"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而秦国的军队根本不是这样的精锐的对手。

为夺秦国的河西之地,在魏文侯二十七年(前419),魏军西渡黄河并建造了作为先攻据点的少梁城。魏文侯三十三年(前413),吴起为魏国主将,开始向秦国发难,他率领魏军在西河战场战胜秦军,冲破秦军西河防线,并向秦国境地进军。之后,在吴起的出色指挥下,魏军连连得胜,并在魏文侯三十八年(前408)完全占据了西河地区,一举封锁了秦与中原间的联系,魏国则在其中牟取暴利,使得秦越来越弱而魏则越来越富。

3、 文化渗透,魏国称霸

魏文侯知道,光是武力是无法让河西的秦人屈服的,因此在实施一系列便民利民的政策后,魏文侯抓住秦人对中原文化的向往,发动了一次文化渗透,"西河学派"孕育而生。魏文侯请来当时的大儒子夏并拜其为师,子夏是孔子的徒弟,这个时候他本是百岁老人了,由于老年丧子之痛,还哭瞎了眼睛,因此在魏文侯邀请他时,子夏还是很犹豫的。但魏文侯不仅亲自拜子夏为师,还对子夏异常尊重,打动了子夏,给国君做老师是儒的最高荣誉,即所谓的帝王师,这是连老师孔子都没有得到的荣誉,子夏被魏文侯的诚意所打动,决定亲自到西河坐镇,华夏文化的重点就转到了魏国,转到了西河,形成了著名的西河学派。而秦人本就向往中原文化,甘愿舍弃秦人的身份并自诩为魏人,楚国、赵国这些诸侯国也都积极向魏国靠拢,魏国俨然成为中原各国中的文化宗主国。

正因为有魏文侯富国强兵、任用贤能、攻占河西之地、发展西河学派,魏国才能摆脱任人宰割的尴尬局面,走上一条文武并重的称霸之路,不仅压制秦国东出八十年,还为魏国成为战国"首霸"奠定基础。可惜的是,其子魏武侯、其孙魏惠王并没有壮大魏国,而是在接连不断的战争中将先辈的积蓄消耗殆尽,最终被曾经压制的秦国彻底亡国,令人唏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后人 如今还有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有多少子女,秦始皇死后这些子女下落如何,几千年来,一直没有人能说清楚,见于史书有名可考的秦始皇子女只有长子扶苏,少子胡亥、公子高、公子将闾四人。有史书说秦始皇有12个儿子,史书中还有秦始皇第10个女儿被杀的记载,这样看来,秦始皇至少有儿女二三十人。据专家考证,秦始皇共有子女33人。网络配图秦始

  • 揭秘:及时雨宋江一生为何不娶妻妾?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江娶了阎惜娇了吗,及时雨宋江的个性特点,宋江36人有谁

    熟读《水浒传》,对于宋江这个核心人物,从做押司到怒杀阎婆惜到最终被逼上梁山,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运作,在晁盖死后坐上了第一把交椅,后因为把梁山影响日益扩大,最终遂了心愿被朝廷招安,然后率领一班兄弟,打辽国、平田虎、征王庆、剿方腊,虽然染尽兄弟血,但还是让宋江带来了一时的荣耀,光宗耀祖。故事发展到这里,我

  • 他学识渊博却玩不过太监 死后只留下一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太监故意念错一个字,学识渊博的人叫什么,太监死后葬在哪里

    在历史上,东林党领袖杨涟惨死于阉党党首魏忠贤手下。这件事没道理却也有道理,为什么饱读三十多年圣人书的朝廷栋梁玩不过一个死太监,这和好人必胜的故事有些出入。东林党人,不折不扣的知识精英。作为东林党精英,杨涟可谓学识渊博,才华卓绝。杨涟在死的时候留下了这么一句话:“吾儿,从速回去。切记!往后万莫再读书,

  • 乱世红颜陈圆圆如何劝吴三桂别杀永历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吴三桂陈圆圆的真实历史,历史上的吴三桂和陈圆圆,吴三桂为了陈圆圆

    李自成也想脱身呢,一面许诺日后转败为胜再续前缘,必立陈圆圆为后,一面留给她一支令箭,说自己的部下见此物必不敢加害。吴三桂占据云南后,深入缅甸境内擒获南明流亡政府的永历帝。为劝说吴三桂别杀永历帝,陈圆圆故意登楼北望,迟迟不下来。三桂问其缘故,陈圆圆答:“妾北方人也,望家乡耳!”三桂开玩笑:“我就是你的

  • 开国武将为何多为帝王刀下亡魂?这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帝王三国劝降名将技巧,帝王雄心武将哪个好,帝王三国君主将价格

    武将与帝王似乎是历代王朝中永不可调和的一对矛盾,有帝王的地方就难以容下武将的地位。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帝王的出现往往是由一堆白骨砌成的,这种现象往往出现的开国前期或者开国后不久。开国前是万民的骨,开国后就是那些功臣的骨,历代开国元勋中,有文有武,甚至能文能武者,可是我们扒开历史一看,成为帝王

  • 最憋屈的谋士:本已胜券在握 却功败垂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功败垂成的意思,官渡大胜,某自位居首功

    两千多年前的楚汉相争,为后世提供了一大群英雄人物,那是汉人精英的一次集中展示,直到今天仍让人心向往之。在这些英雄中,有一种人不必上阵杀敌,也不必在大后方的根据地殚精竭虑,他们只需要跟在主公的身边,摇一摇羽毛扇就可以了。这种人的名字,叫做谋士。他们看起来很轻松,很潇洒,但他们的三言两语,往往就能顶得上

  • 顺治出家是因天生情种还是权利博弈的妥协?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顺治皇帝真的出家了吗,公地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叔本华把悲剧分为三种

    顺治出家了吗,很多人会问道这个问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明朝、清朝遗留的原始档案一千余万件。在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中,最受其时皇家尊崇保护的,是《实录》、《圣训》和《玉牒》。它们在漫长的清朝统治时期,被单独专门保护在皇史宬(位于北京南池子)的金匮里,由专职守尉看护。其中的《实录》,是由继位的皇帝组

  • 他拥立公子稷为王 最后权势赫赫导致人心不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北京官二代公子,公子稷人质,秦献公为何不传位给长子

    他是魏冉,战国时的秦朝大臣,是宣太后芈月异父同母的长弟。当时魏冉的实力比较大,就拥立了秦昭襄王登上宝座,可以说是战功赫赫。网络配图秦昭襄王即位后,就任命魏冉为将军。魏冉也帮他平定了一系列图谋不轨的人。当时因为秦昭襄王还小,就由宣太后掌权,魏冉也执掌了大权。魏冉成为国相还有一段故事呢,当时赵国人楼缓来

  • 揭秘:宋仁宗沉迷女色:常召臣妻进宫享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臣妻好看吗,宋仁宗宫女,皇帝娶了大自己17岁的宫女

    在我们的眼里,皇帝老子是天下第一霸,三宫六院,美女万千,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谁敢管他?其实不然,比如,皇上兴趣来了,想跟妃子们繁育皇子皇孙,那情形,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爽歪歪,是可尽兴不可完全尽兴的。因为门外站着一个“敬事房太监”,给他“卡表计时”。也许皇上正在兴头上,太监就在门外高声唱喏了“是

  • 揭秘:清朝贪官和珅深得乾隆恩宠的三大秘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和珅(1750~1799年),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史称其“少贫无藉,为文生员”。和珅的高祖尼雅哈纳是清朝开国功臣,作为他的后人和珅自然可以随帝侍君。乾隆三十四年,和珅开始摆脱困境,初为銮仪卫(掌皇帝仪卫排列及承应诸事),后承袭高祖尼雅哈纳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自此为他铺平了一条接近皇帝的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