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是明朝的水利专家,也是陷害忠臣的小人

他是明朝的水利专家,也是陷害忠臣的小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364 更新时间:2024/1/15 16:48:08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徐有贞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明代大臣徐有贞是个比较复杂的人,一方面他博学多才,精通水利,为老百姓做过一些好事。另一方面他人品低劣,善于钻营,为了升官不择手段,而且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竟然向皇帝进谗言杀害了忠臣于谦,成为一个被人唾骂的卑鄙小人。

徐有贞原本叫徐珵,是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个子不高,小眼睛贼亮,一肚子心眼,朱瞻基执政的时候中了进士,进入翰林院当了一名庶吉士,后来升为翰林院侍讲。虽然在皇帝身边伺候,地位比较尊贵,但品级不高,没有啥权力和油水,野心勃勃的徐珵内心很不满足,也很焦躁,总想着能干点出彩的事一鸣惊人、出人头地。但有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想干出彩的事却干成了糙事坏事。

1449年,“土木堡之变”爆发,明英宗被俘,瓦剌大军进逼京城,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在这危难时刻,号称精通阴阳五行之术的徐珵妄言星象有变,建议朝廷迁都南京,以避灾祸。他这个建议不知是因为胆小怯战,还是想哗众取宠,引起皇帝的重视,反正是更加扰乱了人心,遭到了主战派大臣于谦的严词斥责。于谦大声说“提议迁都的人应当斩首!” 胡濙、陈循等朝廷重臣都支持于谦的意见。他们都知道,一旦将京都迁往南京,想再回来就难了,中国历史上由南向北的统一进程很少发生(朱元璋北伐除外),大明朝很可能沦为又一个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

朝廷采纳了于谦的意见,积极组织北京保卫战,打退了瓦剌人的进攻。徐珵偷鸡不成蚀把米,因为提议迁都被很多人耻笑、指责甚至唾骂,灰溜溜的抬不起头来,仕途上也大受影响、停滞不前。徐珵不甘心,托了很多人走于谦的路子,请他向皇帝举荐自己担任国子监祭酒(最高学府的校长)。于谦觉得他学问不错,还真替他说了话,无奈皇帝朱祁钰对妄言迁都的徐珵没有好感,否决了于谦的提议。徐珵不知道是皇帝不同意,还以为于谦不帮忙,就把于谦恨在了心里。后来,他又托关系拜在了内阁大臣陈循的门下,并听从其建议,把名字改成了徐有贞。

徐有贞虽然是个小人,却是个有才的小人,对水利事务非常在行,治河的本事居于群臣之首。1453年,在很多大臣的举荐下,朝廷派他去解决黄河沙湾河段(在今山东阳谷)的决口问题,此地水患已经持续七年,始终未能根治。徐有贞经过实地考察,提出了设置水门、开凿支河、疏浚运河的治河方案。朝廷同意后,他亲自组织施工,经过550多天的艰辛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治河工程,疏通了漕运,造福了当地百姓。徐有贞也由此得到了皇帝朱祁钰的信任,被提拔为左副都御史。

后来朱祁钰病重,善于见风使舵的徐有贞和武清侯石亨、宦官曹吉祥等人密谋,发动了“夺门之变”,拥立被软禁的太上皇朱祁镇复位登基。徐有贞是从龙之臣,被提拔为翰林学士,兼任兵部尚书,进入内阁参赞政务,成了他梦寐以求的“大人物”。徐有贞发达了,于谦倒霉了,他被逮捕下狱,定为“更立东宫”的谋反之罪。当时,朱祁镇对杀不杀于谦有些犹豫,认为他有功于社稷。徐有贞此时说了句:“不杀于谦,复辟之事师出无名。”于是,朱祁镇下令将于谦处死。

于谦被杀

对于于谦之死,笔者认为主要还是英宗朱祁镇的责任,徐有贞只是为他提供了一个杀人的借口。其实往回看,从于谦力主废朱祁镇皇帝位、遥遵其为太上皇起,于谦就为自己埋下了炸雷。加上后面发生的一连串事情:朱祁镇的儿子——太子朱见深被废,于谦说话了吗?朱祁镇被放回,随即被软禁起来,于谦说话了吗?朱祁镇生活窘困,夫人被迫做女红赚钱养家,于谦管了吗?于谦可能也说过话,但肯定没有为朱祁镇拼死力争。如此,重新成为九五之尊的朱祁镇,对恶感满满的于谦下毒手,也不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于谦还是死在了皇权斗争之中。徐有贞作为一个卑鄙小人,充当了皇帝的帮凶,也把自己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大礼议”事件中的重要人物,张璁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张璁在历史上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有人攻击他逢迎皇帝、打击同僚,是个“性狠愎”的小人,也有人称赞他不畏权贵、力主改革,是“嘉靖新政”的推动者,给大明王朝续了命。著名改革家、一代名相张居正对张璁推崇备至、引为偶像,甚至到了“心仪而瘫之赞叹”的地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

  • 西门庆的原型是严世蕃?严世蕃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金瓶梅》是明代奇书,它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到底是何许人也?这个问题争论了许久,文史界给出了王世贞、李开先、屠隆、王稚登等50多种答案,其中兰陵笑笑生是王世贞的说法有一定代表性。王世贞是明代文学家、史学家,他的父亲王杼被严嵩父子害死,所以他托名兰陵笑笑生创作了《金瓶梅》,并在书中以严世蕃为原型,塑造了西

  • 肃孝杭皇后为什么不被后世明代的史学家所承认?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肃孝杭皇后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说到明朝肃孝杭皇后其实小编对她了解不深,但是看了电视剧之后发现这个人也还真的是厉害,竟然有着这样的一个传奇人生的,但是或许熟读历史的人会发现,那就是明朝肃孝杭皇后的身份其实是不被人看好的,也不被正史认可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 抗倭名将俞大猷,在历史上为何没戚继光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俞大猷与戚继光一样,都是明朝中期的抗倭名将,“俞龙戚虎”是当时人们对他俩的赞誉,也说明两人旗鼓相当,可以相提并论。但不知怎的,到了后世,戚继光的名气要远大于俞大猷,历史书籍只要提到抗倭必会大书特书戚继光,而俞大猷则成为配角,成了映衬戚继光这朵红花的绿叶,这显然与俞大猷在历史上的作用贡献不太相符。俞大

  • 徐阶铲除了严嵩父子,他在历史上是忠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夏言在嘉靖朝当首辅的时候,严嵩是内阁次辅,徐阶得夏言的举荐也进入了内阁,三个人算是一个班子里的。夏言能力出众,但为人刚愎自傲,独断专行,内阁事务基本不跟严嵩等人商量。严嵩比夏言大两岁,早进官场10年,却比夏言晚进内阁6年,所以夏言不太拿严嵩当回事,经常在公开场合对严嵩冷嘲热讽。严嵩心里气得要命,但从

  • 明朝中期内阁首辅,高拱在历史上为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高拱是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名臣,本事很大,脾气也很大,但气量有些狭小,喜欢怼人,而且怼了不少大人物,最后也把自己怼坏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严嵩权倾天下,很多官员见到他都有些紧张和拘谨,高拱有一次当面吟道“大鸡昂然来,小鸡悚而待”,来比拟官员见到严嵩后的神态,别人都以为严

  • 在曹叡去世之后,司马懿为何才敢夺权?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249年正月,司马懿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变”,从这开始也预示着曹魏政权的衰败,从而也让司马家族开始走上了历史的舞台,那为什么司马懿要在曹睿死后才敢造反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曹叡年幼聪慧,处事沉着、刚毅,明识善断,因此曹叡从小得到祖父曹操的喜爱,常令他在左右,并让曹

  • 张郃:投降曹操的三国名将。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张郃,字儁乂。东汉末年,原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了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袭击曹操的大本营不成功,又被曹洪击退,在加上袁绍手下谋士的离间,随后投降曹操。官拜偏将军。总结:他原本是河北四庭柱之一,却没来得及建功立业报效主公,就被自家谋士相互不合打败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

  • 朱元璋恢复殉葬制度,当时陪葬了多少妃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据记载,给朱元璋殉葬共有妃子46人,宫女15人。至于殉葬方式据说有两种,一是灌服水银二是缢死,过程十分残忍毫无人道可言。老朱当过和尚要过饭,当了皇帝后勤政程度古今罕见,眼看着要死了,自然想着可以在地下放松身心享尽荣华,于是在临时前给朱允炆下诏:责殉诸妃。朱允炆自然不肯违背爷爷的旨意,于是按照惯例,将

  • 刘邦身边最聪明的人,张良凭借什么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每一位能够开创一个朝代并打下一个江山的人,那么他的身边必然缺少不了一群谋士,无论是善于谋略的军事还是能征善战的将领全部都缺一不可。但历史总是残酷的,渴望皇帝那个位置的人有无数个,但最终坐上去的只有一个人,这个人一旦坐到了皇帝这个位置,那么,他就会与曾经出生入死的兄弟都会有一个明确的阶级之分,每一个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