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李渊当了太上皇后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揭秘:李渊当了太上皇后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236 更新时间:2024/1/15 12:42:05

唐高祖李渊,一生中有过三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发生在隋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当时李渊51岁,还是隋朝太原留守。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在当年七月正式起兵造反,从此踏上了他的帝王之路。第二个转折点发生在隋朝大业十三年十一月,李渊攻克长安,占据关中,并在此地开国称帝,成为大唐朝第一任皇帝。

这两个转折点对于李渊而言都是好事,但第三个转折点却让李渊的人生由此急转直下。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渊的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争夺储君之位的斗争达到白热化,在玄武门之外大打出手,最终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惨败,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玄武门之变,既是李世民夺取储君之位的关键一步,也是羽翼丰满的李世民,对李渊手中的皇权发出了第一次强有力挑战。李渊惶惑不已地发现,往日那个低眉顺眼的二儿子李世民,已经成了一个令人生畏的可怕对手,为了皇权他可以不择手选,不惜以牺牲家人亲情为代价。玄武门之前的血泊,让李渊忽然明白,他的时代已经成为了永远的过去式。他一生中的第三个转折点来临了。

玄武门之变后的第三天,李渊下达诏书,把李世民立为皇太子,并宣布由皇太子李世民“庶政皆断决”。李世民成为唐朝的实际掌门人。不足两个月后,李渊下达退位诏书,禅位于皇太子,李世民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唐朝皇帝,李渊退居二线成为太上皇。

此时的李渊刚满六十岁,此后到贞观九年因病去世,他整整当了九年的太上皇。李渊的人生的最后九个年头,到底过得怎么样?事实证明,因为皇权之争,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二人之间已经产生了难以愈合的裂痕。在唐朝开国战争中,李渊一方面极度依赖李世民南征北战、扫灭群雄,另一方面,却又按照“立嫡以长”的古训,把李建成立为皇太子,可想而知李世民心中的愤懑压抑之情有多强烈。

李世民登基后,这种情绪很快毫无掩饰地表露出来。他一登基,立即大刀阔斧地对李渊时代的诸多方面进行了革新取舍,“纵禁苑所养鹰犬,并停诸方所进珍异,政尚简肃”,同时又把被李渊贬谪出京的房玄龄杜如晦任命为中书令、兵部尚书,在用人治国方面都与李渊的方针相左,丝毫不顾及李渊的面子问题。

李渊在位时最宠信的大臣裴寂,也成为李世民的攻击目标。贞观三年,李世民在处置妖僧法雅一案中,与法雅素无瓜葛的裴寂,也被莫名其妙牵扯进来,以知情不举的罪名,被李世民处以“坐是免官,削食邑之半,放归本邑”的处罚,剥夺一切官职,削减半数食邑,贬谪回原籍。李世民在斥责裴寂时,还夹枪带棒地说了一番话:“武德之际货贿公行,纪纲紊乱,皆公之由也!”

表面上看来,这番话是在批驳裴寂,实际上矛头直指李渊,言外之意说李渊昏聩不明,他在位的武德年间朝政混乱。宋朝史学家胡三省就为此愤愤不平地说:“上皇闻帝此言,其心为如何?”太上皇李渊要是知道儿子李世民这番话,心里该有多难受?

李世民不仅在朝廷中全面削弱李渊的威望和影响力,在生活待遇上也对李渊很不恭敬。大臣马周是个直言敢谏之人,他一再上书,指责李世民不够孝顺。他在奏折中引经据典地教训李世民:“臣又闻圣人之化天下,莫不以孝为基”,“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

马周之所以如此劝谏李世民,认为他不够孝顺,有着充足的事实依据。他在奏折中,明文指责了李世民的几个不够孝顺的举动,一是李世民不顾父亲春秋已高,长时间不去看望父亲,因此他建议“陛下宜朝夕视膳而晨昏起居”,夺去关心一下老人的饮食起居。

二是李世民自己住在高大华美的太极宫,却让李渊住在城外“甚为卑小”的大安宫,让天下人看见,“蕃夷朝见及四方观听,有不足焉”。他建议李世民应当给李渊整修大安宫,“营筑雉堞,修起门楼,务从高显,以称万方之望”,如此才能“大孝昭乎天下矣”。

三是盛夏酷暑时节,李世民到长安城外天台山九成宫避暑,却把李渊留在狭小闷热的大安宫中,“太上皇尚留热所,而陛下自逐凉处”,实在有些过分。由此可见,李渊当太上皇的这几年,处境待遇一落千丈。围绕皇权形成的矛盾和隔阂,泯灭了家庭亲情,李世民某些方面对他确实不够孝顺,所以才会受到指责。看来古代生在帝王之家也未见得都是好事,最起码很难享受到天伦之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首先开始变法的国君是谁?是秦孝公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战国时期首先开始变法的国君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是“礼崩乐坏”的年代,如果说,在春秋时期,列国都还是在周礼的“框架”中打着擦边球,进行“无义战”,那么到了战国,那就是彻底的打破了周礼,开始了赤裸裸的兼并战争,在这种乱世之中,想要强大自身,列国纷纷开始了变法。

  • 李世民登基后,罗艺为什么第一个就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彻底铲除了他登基之路上的最大障碍。李世民的强势和狠辣,让唐高祖李渊胆战心惊。眼看自己的时代已经落幕,李渊被迫于提前宣布退位,把帝位传给了李世民。唐太宗时代由此拉开大幕。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人们心目中

  • 东吴十二虎臣之一的蒋钦,他的身上有什么优点?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蒋钦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三国之中,东吴坐拥江东三十六郡,又有长江天堑作为天然屏障,加上强大的水师,因此才能在群雄中脱颖而出,最终与魏蜀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当时东吴的强大与孙权和他的父兄的努力,以及江东才俊的辅佐是分不开的。东吴名将很多,熟悉的如周瑜、吕蒙、陆逊

  • 郭待封是什么人?导致唐出征吐蕃,10万大军全部惨败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郭待封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公元670年四月(唐咸亨元年),吐蕃企图在西域地区种植势力,派遣大军进攻西域白州等十八个羁縻州,唐朝被撤出安西四镇,好不容易在西域建立起的地位面临挑战。不过唐朝人才济济,他们经过分析后料定此刻的吐蕃大举进攻西域,后方空虚,于是采取了“围魏救

  • 彭玉麟:创立湘军水师,也是中国近代水师的奠基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彭玉麟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彭玉麟是清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创立了湘军水师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水师的奠基人。实际上国与国之间的斗争,很大部分都是要依靠水军的力量,晚晴就是因为在水军上吃了太多败仗才使国内逐渐成为了半殖民地国家。彭玉麟为人也是非常刚强,被称为是打仗不要

  • 樊哙为什么没有被刘邦除掉?他的智慧要高过很多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汉高祖刘邦的部下有很多,樊哙就是其中之一,但他也绝非莽夫,他的智慧要高过很多人。在很多关键时刻的为人处世,往往更胜常人一筹。樊哙出身寒微,以屠宰为业,后来跟随刘邦打天下,。参加沛县起义,骁勇善战,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他也就成为刘邦的得力助手。樊哙曾经与萧何、曹参共同推戴刘邦起兵反秦。跟随刘邦征战

  • 顺治帝福临亲政后,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福临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清世祖福临,清朝入关之后的首位皇帝,在他登基为帝的时候,年仅六岁,一直都是由他的叔叔多尔衮摄政,直到福临十三岁的时候,才开始亲政,随后在他掌权期间,勤政爱民,整顿吏治,全国基本完成了统一,清朝的统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样一位年少有为的

  • 崇祯在上吊自杀的时候 崇祯为什么要杀掉自己的妻子和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崇祯杀妻女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崇祯是明王朝的末代皇帝,千百年来,关于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崇祯是贤能皇帝,在位期间,勤于国政,关心百姓,清心寡欲,节衣缩食,历史上少有帝王能做到如此,也有人说崇祯是昏庸之君,疑心重重,频繁更换、滥杀朝中大臣,没有帝王的魄力、胆识跟长

  • 齐庄公吕购是什么人?他在位时间有多长?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齐庄公与晏子,太公封齐,吕氏齐国多少年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齐庄公吕购是什么人,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春秋时期,齐桓公被尊称为首霸,然而,在桓公之前,庄僖就有小霸之称,齐国庄僖小霸起始于,齐前庄公晚年,吕购在位64年,由于他在位时间很长,因此齐国在他的发展下,从衰落中迅速崛起,为齐僖公、齐襄公开疆拓土打下基础,更为齐桓公首

  • 康熙为何要处死周培公?又因为什么对他恨之入骨?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康熙为什么贬周培公,康熙为什么负了周培公,康熙周培公哪一集

    周培公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康熙一朝,康熙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解决藩王独大带来的隐患,决意进行削藩。削藩令一出,立即激起了吴三桂等人的反抗,引发“三藩之乱”。三藩之乱持续八年,终于被平定,而在平叛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这么一个人物,那就是周培公。周培公因为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