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一生六下江南,为何却下圣旨不准儿孙下江南?

乾隆一生六下江南,为何却下圣旨不准儿孙下江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544 更新时间:2024/1/19 3:40:05

康熙皇帝英明一世,却没能处理好皇位继承人问题,使得康熙晚年出现“九龙夺嫡”的宫廷闹剧,堂堂大清朝皇家子嗣,为了争夺地位不惜兄弟反目,手足相残。雍正登基之后,痛定思痛,在皇储确立制度上实行了重大革新,改预立太子为秘密建储,事先定下继承人选却秘而不宣,终于结束了几千年来困扰历代皇帝的老大难问题,乾隆皇帝成为第一个受益者,波澜不惊、水到渠成地顺利登基。

乾隆是清朝的第六任皇帝,他的一生创下许多记录,既是古代历史上最为长寿的皇帝,也是古代史上实际掌控皇权时间最长的皇帝,是对清朝历史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的重要历史人物。

在历史学家眼中,乾隆还是一个标准的争议人物,优点缺点同样突出。一方面他精明睿智,乾纲独断,一生缔造了“十全武功”、康乾盛世等铭记史册的千秋伟业,另一方面他晚年却蜕变成一个昏聩不明之君,使得清朝出现了奸臣和珅这样空前绝后的权奸,使得大清极盛而衰。

对普通百姓而言,乾隆又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戏剧性人物,民间广泛流传的他的身世之谜、六下江南等种种趣闻轶事。乾隆六下江南,是他一生最重要的活动轨迹之一,也是他颇为自诩的“功绩”之一。《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曾在谕旨中说过:“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一曰南巡”。把六下江南与西北用兵等量齐观,视之为国之大事。

乾隆为什么要六下江南?他在谕旨中多次阐述过此问题,可以归纳为三大原因。一是因为江南从明朝以来,就一直是经济最为繁荣之地和化最为昌明之地,是朝廷的财赋重地,有“天下财赋半出江南”之说,乾陵南巡可以维护、稳定这个核心重地,并拉拢江南士人集群。

二是在南巡途中,可以深入民间,直观感受清朝各地的吏治民情,便于对民政、军事、河防、漕运、农业等重要环节进行深入了解,体察民生疾苦。三是可以“奉圣母皇太后游赏”,让母亲得以“眺览山川之秀”,聊表孝心。

但是,既然南巡意义如此重要,《清帝外纪》记载,乾隆在死前却给大臣们留下一道圣旨,日后不准儿孙们效仿他再度南巡:“将来皇帝如南巡,而汝等不阻止,系无以对朕”。从此,清朝历代皇帝把这道圣旨视为祖训,再无一人下过江南。

到底是因为什么让乾隆发出这道奇特圣旨?他为什么不准儿孙们再下江南?他在这道谕旨中也给出了答案:“朕御极六十年,并无失德。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

乾隆这道圣旨可谓是一次深入自我检讨,一语道出六下江南的弊大于利。南巡各地官吏,为了讨得乾隆欢心,无不尽心竭力,不惜耗费重金百般粉饰太平,为了迎驾,大肆修建十处行宫,南巡所用之衣食住行、无不极尽奢华精美,让乾隆过足了帝瘾,好不风光。

比如仅扬州一地,为了迎接乾隆,就大兴土木,新建或重修行宫、名胜景区、各类殿堂楼阁5154间,亭台196座。仅仅两淮盐政衙门一处,就为迎驾花费白银四百六十万两,大量的人财物力,被白白浪费在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的南巡迎驾。对国计民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故此晚年的乾隆回忆此事,颇有痛悔之心。于是才下了那道圣旨,下决心不准日后的清朝皇帝再做这些无谓的靡费之举。虽然他是明白了,可代价也实在未免太大了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李渊当了太上皇后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唐高祖李渊,一生中有过三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发生在隋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当时李渊51岁,还是隋朝太原留守。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在当年七月正式起兵造反,从此踏上了他的帝王之路。第二个转折点发生在隋朝大业十三年十一月,李渊攻克长安,占据关中,并在此地开国称帝,成为大唐朝第一任皇帝。这

  • 战国时期首先开始变法的国君是谁?是秦孝公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战国时期首先开始变法的国君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是“礼崩乐坏”的年代,如果说,在春秋时期,列国都还是在周礼的“框架”中打着擦边球,进行“无义战”,那么到了战国,那就是彻底的打破了周礼,开始了赤裸裸的兼并战争,在这种乱世之中,想要强大自身,列国纷纷开始了变法。

  • 李世民登基后,罗艺为什么第一个就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彻底铲除了他登基之路上的最大障碍。李世民的强势和狠辣,让唐高祖李渊胆战心惊。眼看自己的时代已经落幕,李渊被迫于提前宣布退位,把帝位传给了李世民。唐太宗时代由此拉开大幕。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人们心目中

  • 东吴十二虎臣之一的蒋钦,他的身上有什么优点?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蒋钦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三国之中,东吴坐拥江东三十六郡,又有长江天堑作为天然屏障,加上强大的水师,因此才能在群雄中脱颖而出,最终与魏蜀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当时东吴的强大与孙权和他的父兄的努力,以及江东才俊的辅佐是分不开的。东吴名将很多,熟悉的如周瑜、吕蒙、陆逊

  • 郭待封是什么人?导致唐出征吐蕃,10万大军全部惨败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郭待封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公元670年四月(唐咸亨元年),吐蕃企图在西域地区种植势力,派遣大军进攻西域白州等十八个羁縻州,唐朝被撤出安西四镇,好不容易在西域建立起的地位面临挑战。不过唐朝人才济济,他们经过分析后料定此刻的吐蕃大举进攻西域,后方空虚,于是采取了“围魏救

  • 彭玉麟:创立湘军水师,也是中国近代水师的奠基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彭玉麟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彭玉麟是清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创立了湘军水师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水师的奠基人。实际上国与国之间的斗争,很大部分都是要依靠水军的力量,晚晴就是因为在水军上吃了太多败仗才使国内逐渐成为了半殖民地国家。彭玉麟为人也是非常刚强,被称为是打仗不要

  • 樊哙为什么没有被刘邦除掉?他的智慧要高过很多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汉高祖刘邦的部下有很多,樊哙就是其中之一,但他也绝非莽夫,他的智慧要高过很多人。在很多关键时刻的为人处世,往往更胜常人一筹。樊哙出身寒微,以屠宰为业,后来跟随刘邦打天下,。参加沛县起义,骁勇善战,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他也就成为刘邦的得力助手。樊哙曾经与萧何、曹参共同推戴刘邦起兵反秦。跟随刘邦征战

  • 顺治帝福临亲政后,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福临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清世祖福临,清朝入关之后的首位皇帝,在他登基为帝的时候,年仅六岁,一直都是由他的叔叔多尔衮摄政,直到福临十三岁的时候,才开始亲政,随后在他掌权期间,勤政爱民,整顿吏治,全国基本完成了统一,清朝的统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样一位年少有为的

  • 崇祯在上吊自杀的时候 崇祯为什么要杀掉自己的妻子和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崇祯杀妻女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崇祯是明王朝的末代皇帝,千百年来,关于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崇祯是贤能皇帝,在位期间,勤于国政,关心百姓,清心寡欲,节衣缩食,历史上少有帝王能做到如此,也有人说崇祯是昏庸之君,疑心重重,频繁更换、滥杀朝中大臣,没有帝王的魄力、胆识跟长

  • 齐庄公吕购是什么人?他在位时间有多长?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齐庄公与晏子,太公封齐,吕氏齐国多少年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齐庄公吕购是什么人,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春秋时期,齐桓公被尊称为首霸,然而,在桓公之前,庄僖就有小霸之称,齐国庄僖小霸起始于,齐前庄公晚年,吕购在位64年,由于他在位时间很长,因此齐国在他的发展下,从衰落中迅速崛起,为齐僖公、齐襄公开疆拓土打下基础,更为齐桓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