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延发明的珍贵战术,姜维却弃之不用

魏延发明的珍贵战术,姜维却弃之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679 更新时间:2024/1/24 8:37:58

魏延,字文长,河南桐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武将。关于魏延的出身和早年经历,《三国演义》说他最初是长沙太守韩玄的部将,这种说法与史实不符。根据《三国志》记载,魏延并不是半路出家归降刘备,而是刘备的“部曲”,属于刘备的私人卫队和亲兵,也算是跟随刘备起家的老资格。

魏延早年一直默默无闻,不为人关注。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刘备发起攻打益州之战,夺取了最为重要的一个战略基地。魏延在这次大战役中崭露头角,他作战勇猛,屡立战功,赢得刘备瞩目,升任为牙门将,参与了攻打广汉郡、雒城、成都等战斗。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1年),刘备称汉中王,定都成都。汉中作为蜀国防御魏国的前沿阵地和战略缓冲区,堪称蜀汉国防体系的重中之重,需要任命一位谋勇兼备的大将来镇守。当时关羽镇守荆州,人们都以为,镇守汉中的重任,肯定属于蜀汉武将排名第二的张飞

谁知刘备却来了个出其不意,他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兼汉中都督,全面负责汉中防务与民政。消息传出,“一军尽惊”,人们都不知道刘备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魏延何德何能,如此受到刘备的青睐与重用。

仿佛是为了平息众人的惊疑之心,刘备特地召开军事会议,在会上让魏延发言,阐述怎样对付曹魏大军。魏延胸有成竹,铿锵有力地回答:“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如果曹操发倾国之兵而来,我会把它挡在汉中之外,如果曹操只派十万人以下的部队,我就把他们灭掉!

魏延的表态,堪称气吞山河。从魏延镇守汉中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也并非在大话欺人。魏延不愧是一代名将,他为了防守汉中,煞费苦心,发明了一套独特的战术:“重门战术”,又称“虚内实外”战术。

具体而言,汉中与曹魏控制的关中之间,是一片层峦叠嶂的山地,地形险峻,仅有几条山谷路径可通。魏延把主要兵力布置在各个山谷的隘口之处,充分依托有利地形布置防御阵地。魏国大军来攻,会被各处关隘堵在崇山峻岭之中,兵力施展不开,也无法攻破关隘,只能铩羽而归。

魏延的这套战术,堪称非常符合实际情况的真知灼见。当时曹魏的军队数量与战斗力,都要明显高于蜀国。蜀汉国小力弱兵力不足,如果与魏国野战交锋,很难取胜,且容易导致较大伤亡。因此蜀汉只能借助依托险峻地形和关隘,以防守取胜,这样蜀国就能以最低代价获得固守汉中之效果。如果魏延的战术得以坚持下去,蜀汉就会成为铁桶江山千秋万代。

魏延的战术行之有效,此后十余年内,蜀军凭借这套战术多次击退曹魏进攻。可惜的是,这套珍贵战术并未能长久坚持下去,被姜维抛弃。魏延死后,姜维全面执掌蜀汉军事大权。他认为魏延的战术太过保守,向刘禅建议,魏延的战术“只可御敌,不获大利”,蜀国应该采取“敛兵聚谷”之策。

姜维的“敛兵聚谷”,说白了就是诱敌深入、关门打狗。他认为,应当放弃汉中外围的关隘,把主要兵力囤聚在两个战略要地汉乐二城。魏军进入汉中后,面对防守坚固的汉乐二城久攻不下,时间稍久就会粮草耗尽,“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悬粮,自然疲乏”。蜀军乘机反击,就能全歼魏军。

事实证明,姜维的战术只是看起来很美的“纸上谈兵”。263年,魏国大将钟会讨伐蜀国,进军汉中。由于蜀军采取了姜维的战术,放弃外围关隘,全面收缩在汉乐二城。谁知钟会看透了姜维的心思,根本不上套。

钟会派遣护军荀恺、前将军李辅各带一万人,分别包围汉城、乐城,自己带领主力部队直接通过汉中,扑向益州,汉中防线完全没能起到防御作用,姜维的战术全盘破产,最终蜀汉被灭,姜维难辞其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孝庄太后拒绝和皇太极同葬,背后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孝庄爱皇太极吗,孝庄为何要给容妃下一道遗旨,孝庄为什么下套给容妃

    孝庄太后,是清朝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对清朝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清太宗皇太极死后,新生的清朝陷入一场激烈的皇位继承人争端。围绕清朝第三任皇帝的人选,朝中文武大臣分为尖锐对立的两派,一派拥戴皇太极长子豪格,一派拥立皇太极之弟多尔衮。两派展开明争暗斗,局面波谲云诡异常险恶,甚至几度濒临失控,双方

  • 马超在蜀国打过胜仗吗?他为何能跻身五虎上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为什么蜀国不重用马超,少年三国志蜀国主马超还是张飞,马超为蜀国做了什么

    论及三国名将,蜀汉五虎上将是绕不开的人物。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不仅被视为蜀汉武将之中的代表人物,即使在整个三国时期武将群体中,也是翘楚之辈。不过俗话说“五个指头不一般齐”,关张赵马黄五个人的才干和战功,也不能简单地等量齐观,而是各有千秋。五虎将之首的关羽,曾经创下匹马斩颜良、水淹七军生擒于

  • 吴三桂是如何从大明孤忠变成大清的平西王?他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吴三桂真的是叛徒吗,明朝叛徒吴三桂,大明忠王

    吴三桂是如何从大明孤忠变成大清的平西王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这是他人生的巅峰,但从巅峰滑落到谷底他只用了46天,只因为一个人,大明的平西伯吴三桂,他并没有投降李自成,后世流传的吴三桂害怕农民军势大,拖沓不愿救援北京,而后又先投降李自成又因陈圆

  • 清朝皇子夭折率很高,很多都没活到成年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为什么皇子都活不长,为什么古代皇帝都活不久,为什么古代的皇子容易夭折

    古人讲究多子多福,皇帝们尤为重视这一点,因为他们最怕万里江山没人来继承,导致皇权旁落他人之手。皇帝们之所以要把成百上千的妙龄女子选入后宫,搞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绝不仅仅是为了贪图享乐,一个最基本的考量就是想以此保证尽可能多的皇子数量,保证皇位传承可以顺利延续下去。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一个皇帝

  • 诸葛亮一手提拔了姜维,姜维对他一点都不感恩?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败在了谁的手里,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为什么诸葛亮选择姜维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在经过数年的养精蓄锐之后,亲自带领大军北伐曹魏,掀起了六出祁山第一战。诸葛亮把攻击目标定在魏国的陇西祁山堡、天水郡一带。诸葛亮为了保证这次大举进攻出师必胜,可谓精心策划、煞费苦心,老将赵云、新秀马谡等蜀汉军中精英全部出动。然而遗憾的是,第一次北伐结果却让诸葛亮始料未

  • 南宋最坚定的主战派,张浚此人如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洪承畴历史评价,张浚北伐与韩侂胄北伐,南宋刘子羽

    1127年,北宋在靖康之变的浓烟烈焰中灰飞烟灭。宋徽宗赵佶的第九子康王赵构,侥幸躲过金兵的毒手,南渡大江来到江南,依托长江天险,在临安建立南宋。金国占领北方地区和中原后,仍然得陇望蜀,兵锋直指南宋。南宋与金国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就此拉开帷幕。面对金兵的疯狂进攻,南宋大臣分化为两个派系:主战派与主和派

  • 一个不起眼的小兵,投降曹操后飞黄腾达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祝你飞黄腾达是什么意思,张飞吓退百万雄兵,回头吓退百万雄师

    老百姓有一句俗语:“树挪死,人挪活”,意思是说,同一个人置身于不同的环境中,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古人也说过:“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事”,同一个人,跟随不同的主公,受到的待遇和取得的成就,也会天差地远。三国时代就有过很多这样的事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东汉末期,朝政腐

  • 张良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何刘邦封侯时要选留县这个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建立后张良去哪里了,刘邦汉王的封地在哪,张良什么时候离开刘邦

    刘邦在当了皇帝之后,就开始封赏了,此时他特意提出了一人,那便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为此,他特意让张良从齐地选择三万户,结果张良却说只愿受封留县(今江苏省沛县东南)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要知道齐国自古就有鱼盐之利,富庶的很,

  • 揭秘:曹操和曹丕为什么都不杀汉献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裕杀了多少司马皇族,曹丕废掉汉献帝,汉献帝被杀

    东汉末年,朝局腐坏,宦官与后戚成为把持朝政的两大毒瘤,把东汉搞得乌烟瘴气。朝堂之上大臣们拉帮结伙明争暗斗,各地武将拥兵自重称霸一方,彼此之间连年征战。民间百姓衣食难继,流离失所,不得不为了生存揭竿而起,浩浩荡荡的黄巾大起义几乎席卷中原。烜赫一时的东汉王朝,眼看就要瓦解崩塌。中平六年九月,西凉军阀董卓

  • 被称为“魏之子房”的钟会,只因野心太大导致自己自取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又称什么,被称为“中国”,中国的四大别称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钟会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三国时代英雄辈出,忠肝义胆的谈过不少,今天介绍的,是三国后期著名的聪明人兼反骨仔,曹魏灭蜀大功臣之一的,钟会。一、魏之子房开始之前,我们先看看《三国志》中,记载他生平的魏书二十八王毋丘诸葛邓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