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炀帝为什么不立嫡次子杨暕为太子呢?

隋炀帝为什么不立嫡次子杨暕为太子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636 更新时间:2024/1/11 12:26:43

假如大隋不灭,杨侑就是隋三世。虽然杨侑也坐过半年龙椅,但那是李渊拥立的傀儡,历史根本不承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杨侑是隋炀帝杨广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的第三子。杨广有三个儿子,杨侑怎么可能有机会成为隋三世?我们从隋炀帝的家事谈起。

隋炀帝杨广有三个儿子,长子杨昭,次子杨暕,三子杨杲,其中杨昭在杨广即位当年,就被册封为太子。

杨昭为人宽厚仁孝,又保持了祖父隋文帝的简朴之风,连魏征都夸他有“君人之量”。不幸的是,杨昭仅仅做了一年半的太子,22岁就英年早逝。

杨昭去世后,满朝都把目光投向了同为嫡子的杨暕,隋炀帝本人,也开始为册立杨暕为太子做准备。只可惜骄纵不法的杨暕,屡屡犯错,失去了上位的机会。

杨暕做过两件最无脑的事。杨丽华曾经准备给弟弟隋炀帝送一个美女,隋炀帝当时未作表态,于是杨丽华转手把美女送给了侄子杨暕。杨暕也不问来龙去脉,直接搂着美女忙快活。不久隋炀帝想起来这件事,问杨丽华美女在哪儿。这个大乌龙,让隋炀帝对杨暕心生嫌隙。

又有一次,杨暕陪隋炀帝打猎,一天下来杨暕收获颇丰,隋炀帝几乎两手空空。隋炀帝很恼火,责问官员们,猎物都哪儿去了?随从回答,杨暕派兵阻断道路,猎物根本进不来您的猎区。

隋炀帝迟迟不宣布册立杨暕,杨暕越发担心竞争对手对他的威胁,于是他决定对元德太子杨昭的三个儿子动手。

杨暕的竞争对手应该是三弟杨杲啊,为何要对侄子们下手?原因很简单,杨杲是庶子,年龄又太小,杨昭去世后的第二年,杨杲才出生。所以,杨杲不可能成为储君。

杨暕请来巫师,以压胜之术,行巫蛊诅咒,企图“阴死”侄子们。事情暴露后,杨暕彻底退出了储位竞争者行列。

于是,隋炀帝只能把目光投向杨昭的三个儿子:杨倓杨侗和杨侑。

隋炀帝对三个孙子的安排很玩味,他将杨倓封为燕王,留在身边,将杨侗封为越王,留守东都洛阳,将杨侑封为代王,留守西京长安。

有人认为,隋炀帝心目中的皇储是杨倓,理由是杨倓聪明仁孝,又喜好儒学,带在身边有刻意培养的目的。其实未必如此,皇帝出行往往会携带皇子皇孙,不能当作政治风向标,比如杨暕和杨杲,也一直在隋炀帝身边。相反,留下来监国的,才是真正的储君候选人。

杨侗和杨侑,谁才是隋炀帝心目中的候选人呢?我觉得应该是杨侑,理由很简单,杨侑是嫡子。杨昭立过两任王妃,第一任王妃崔氏,早年行巫蛊被废,第二任王妃韦氏,就是杨侑的生母。

史书在介绍杨昭的三个儿子时,也通常将第三子杨侑放在第一位,这也说明了杨侑在兄弟中具有嫡子的尊崇地位。

杨侑两岁被封王,十岁那年跟随祖父隋炀帝出巡晋阳,并出任太原太守。假如杨侑一直留在晋阳,或许李渊起兵的难度要增加很多。

作为皇储候选人之一,隋炀帝不可能将他留在偏远的晋阳,于是杨侑当年又被调入长安,负责镇守西京。杨侑离开晋阳后,李渊接任太原留守。正是这个工作调动,给李渊起兵,创造了条件。

两年后,李渊借口平定刘武周叛乱,大肆招兵买马,正式举兵反隋。有意思的是,李渊的旗号居然是:“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

半年后,李渊攻入长安,假惺惺地“履行合同”,宣布拥立杨侑为帝,史称“隋恭帝”,遥尊隋炀帝杨广为太上皇。而李渊则以杨侑名义,给自己加封唐王、大丞相、尚书令。

李渊之所以把杨侑推出来当傀儡,实在是对天下形势不敢掉以轻心,隋炀帝尚在,仅凭关中之地,他还没有必胜的把握。

第二年,“江都兵变”爆发,隋炀帝和他的两个儿子杨暕、杨杲,及孙子杨倓,全部被宇文化及处死,大隋灭亡了。

消息传到长安,李渊不再装模作样,他直接把禅位诏书扔在杨侑面前,逼他签字画押。13岁的杨侑,在国破家亡之际,唯一能做的就是对李渊下跪磕头,此时距离他坐上龙椅,也只不过短短177天。

杨侑退位后,被李渊封为酅国公。酅国是春秋时期的古国,早就灭亡了一千多年。给杨侑这么一个恶心的封国,很显然,李渊也没打算让他存在多久。

果然,一年后杨侑莫名其妙地“薨世”,终年14岁。杨侑究竟怎么死的,一直是个谜,史书仅以“薨”字代替,丝毫没有提及死因,甚至连“病逝”这样的字眼都懒得用。所以,后人怀疑杨侑死于李唐的毒手。

有人感慨,李渊对侄孙杨侑不厚道,夺了表兄杨广的江山,又杀了人家的孙子。指责是苍白无力的,自古国破家亡之时,都是皇室子弟最凄凉的时候,杨家又怎么能逃脱这个陷阱?在杨暕、杨杲、杨倓和杨侑之后,杨桐也被王世充毒杀在洛阳。

至此,隋炀帝杨广的儿孙们,全部被赶尽杀绝,而被他夺去皇位的大哥杨勇,其后代却幸运地躲过了改朝换代的血腥时刻。所以,杨侗在临死前焚香礼佛,说:“从今以去,愿不生帝王尊贵之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道光皇帝:除了节俭之外,根本没有任何治理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按理说皇帝的生活似乎会极尽奢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然而,在这十二位皇帝当中,偏偏有这么一位皇帝以节俭著称,甚至到了衣服打补丁的地步,他就是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然而,节俭的道光帝并没有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更比不上康乾雍三朝,反而在鸦片战争英国舰船的

  • 戚夫人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她的悲剧有哪些人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戚夫人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如果说戚夫人傻,也不尽然,戚夫人凭借姿色和才艺得到了刘邦的欢心,能在众多妃嫔中拔得头筹,这并不容易。戚夫人也有些政治头脑,只靠着了现任皇帝,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的,况且刘邦年龄也不小了,所以戚夫人将赌注压在了儿子身上,只要刘如意能坐上太

  • 胡皇后24岁当上皇后,他被废后是什么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胡皇后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古代妃嫔一旦被皇帝打入冷宫,后半辈子基本职能与青灯古佛为伴,比如说汉朝的陈阿娇,不过明朝有一位皇后,虽然被废,但地位比新皇后还高,她就是被称为“明朝第一废后”的胡善详。胡善详,山东济宁人,公元1402年出生,是锦衣卫百户胡

  • 崇祯帝自杀后,他的女儿长平公主的生活有多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长平公主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每当提起末代乱世皇家的悲惨时,总会想到崇祯皇帝对他女儿说的那句话:"汝何故生我家"。这句话真是道尽了末代皇室的悲惨命运。但是,很多知道这句话的人却未必知道后来这个女孩的命运。崇祯皇帝说这句话的对象,是他的女儿长平公主。当时,起义军

  • 揭秘宋辽历史上的“澶渊之盟”,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倾国之军南下深入宋境,摆出一副要攻灭北宋,一统天下的架势。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消息传到汴京,宋廷顿时慌了,很多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

  • 宋代清官包拯是什么下场?真的是宋仁宗毒死他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包拯的故事。谈到包拯这个人,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北宋时期著名的清官,铁面无私,清正廉洁,老百姓称他为包青天。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怀疑包拯是被宋仁宗毒死的呢?那就要从包拯病逝前的事情说起了。1062年的一

  • 李林甫能在唐玄宗身边受宠近二十年,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开元十二年(724),唐玄宗李隆基废掉同甘共苦三十年左右的皇后王氏,有抬举武惠妃的意思,由于朝野上下非常忌讳武氏家族(毕竟距离武后时代和武氏子弟跋扈才短短十来年),只能封武氏为惠妃,但一切礼仪待遇等同皇后。武惠妃为李隆基接连生下儿子,前面的都早夭,唯一一个顺利长大的就是李瑁,开元十三年(725)封寿

  • 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是怎样的?布衣出身却开创了新的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朱元璋,话说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当时明朝是封建末年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朝代,朱元璋上位后,不管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统治,为此,朱元璋杀掉了很多的功臣,因为朱元璋觉得这些权利大的人一定会影响到自己的权利和

  • 盘点唐朝四大名相,他们在职了多少年?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唐玄宗总共在位四十五年,这近半个世纪不光在唐朝数一数二,就是放眼整个中华历史的长河,开元天宝的魅力也数一数二。都知道,真正繁荣的时期不可能由皇帝一个人包打天下,开元盛世的出现主要还是依靠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号称四大名相,可实际上他们都不是出自李旦和李隆基发掘,以这四个人的资历,全是武周时期就涌

  • 唐玄宗的结发妻子王皇后为何知名度不高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在开元时期各方面走向繁荣的时候,唐玄宗李隆基不断提拔和任用一批批朝臣团队达成治理效果,可以此同时,皇帝为防范官员出现的种种威胁,又不真正长久的信任他们,只在某一个时期需要一种怎样的方式,根据皇帝内心目的来选择某一类人予以任用,从开元盛世之下这一真正龙头大哥的心态来说,本身颇为随机。幸运的是,当时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