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湘骡子与徽骆驼:左宗棠和李鸿章30年恩怨

湘骡子与徽骆驼:左宗棠和李鸿章30年恩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288 更新时间:2024/1/5 9:43:00

左宗棠狂,一生以诸葛亮自诩,大话连篇,连左夫人都听不下去而取笑他;左宗棠“二”,骂一手提携自己的曾国藩,和李鸿章对着干,连亲家郭嵩焘(晚清外交名家)都要和他断交;左宗棠直,严峭刻深,连曾国藩这样有气度的人都受不了。左宗棠脾气大得不得了,甚至盖过了他的名气和才气,人称“左骡子”。

李鸿章小左宗棠整整十一岁,自谓“生平不解空言高论,只知以实心办实事”,比左宗棠要成熟稳重得多。他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时人称为“坐镇北洋,遥执朝政”,死后梁超为之立传,书名“晚清四十年史”,可见其一生功业命运与晚清相始终。李鸿章“权倾一时,谤满天下”,平生遭受弹劾达八百余次,但他恒能忍辱负重,从这个意义上讲,性格更类“徽骆驼”。

左李好骂人

左、李都喜欢骂人。

左宗棠才气过人,也盛气凌人,有霸术更有霸气。即使对于众人敬畏的湘军统帅曾国藩,也是称兄道弟(左小曾一岁),丝毫不愿居于其下,遑论其余,只要看到不顺眼的人和事,必然要大声呵斥。但有个特点,终其一生,骂人的强度与烈度随着官职的提升而日渐趋弱。晚年时,也许是人人都知道左侯爵脾气,大家当面都陪着小心,左宗棠无人可骂,只是逢人便骂曾国藩而已。

左宗棠最出名的一骂是“王八蛋,滚出去”,为此几乎搭上性命。

网络配图

这一骂是发生在咸丰八年(1858年),引发了闹得沸沸扬扬的“樊燮案”。当年举人左宗棠以“师爷”身份(无正式官衔的幕僚)辅助湖南巡抚骆秉章,掌握军政实权,省内大小官员来见,都要行礼参拜,偏偏永州镇总兵樊燮不买账,认为自己是朝廷钦授的正二品武官,坚持不向左宗棠请安。结果,左上前一脚踢翻樊总兵,还大声呵斥“王八蛋,滚出去!”

事实是否如此戏剧化,有待考证,但左宗棠连“恩人”曾国藩都敢骂,可见此事绝非空穴来风。结果,骆秉璋及左的至交湖北巡抚胡林翼等人,与以湖广总督官文为靠山的樊家,在咸丰皇帝面前打起了官司,咸丰皇帝甚至密令官文“如左宗棠有不法情事,可即就地正法”。

后来左宗棠因朝中有人力保,得以逃过一劫,樊燮则无奈丢官回家。樊燮受此奇耻大辱,就把两个儿子关在楼上,命其穿上女人衣服,直到考中进士、名列翰林,在功名上超过左宗棠(左一生未中进士),才能换回男装下楼。据说从前樊家楼上还留有“左宗棠可杀”五字,可见怨恨之深。这个例子可说明,左宗棠火爆的性格,往往容易无端树敌。

李鸿章性子也好谩骂,越是亲近的人越骂得凶,到最后,左右的人会视骂的轻重次数,来预测被骂者受宠信的程度。据说,李鸿章晚年曾外放两广总督,当时有一个谙熟李鸿章脾气的人,故意和布政使(是巡抚即省长的主要副手)闹起了矛盾。别人劝他,想得到提拔还和上司过不去?那人是武官,性格憨直,说“没关系,前天李中堂已经骂我滚了”,一时传为笑谈。

李鸿章的骂,往往还有情分,左宗棠的骂,总是不留余地。

李鸿章手下有个管粮草的小官叫鲁白阳,是淮军名将聂士成的亲戚。鲁白阳在淮军中久不得志,知道李鸿章和左宗棠关系不佳,于是偷拿了淮军账本深夜投奔左营,大约是账本上有淮军的不法记录,想以此邀功请赏。但左宗棠见事极明,话也说得漂亮,“吾属皆军人,奚肯以此中伤同类?”便打发鲁白阳回去了。李鸿章得悉后,深恨鲁白阳。后来李鸿章当上直隶总督,鲁白阳选定李鸿章上班必经之地,死乞白赖站了一年多,天天让李鸿章看到。有一次李鸿章忍不住说“趣行勿溷”,意思是赶紧走吧,别烦我了!但最终还是给他安排了一个外省的职位。时人既佩服左宗棠之度,更钦佩李鸿章之量。

李鸿章性格诙谐,喜欢调侃人,至老不变。曾有位湖南秀才到天津直隶总督署见李鸿章,才谈了没几句,李鸿章突然问道:我听说湖南人大多都入了哥老会,你是不是其中成员?这位秀才性格并不文弱,很镇定地回答,如果我是哥老会,您就是安庆道友(意即江湖中人)的头目了。李鸿章哈哈大笑,并不生气。李鸿章喜欢性格刚强的人,下属有来拜见的,他一定会目不转睛地看,有些人被看得汗流浃背毛骨悚然,李鸿章便痛加斥责赶走,假如来人镇定自若,他最后就会笑出声来。

网络配图

意气之争耶?

清同治三年(1864年)夏天,左宗棠举报曾国藩欺君罔上,曾国藩当然大为不爽,本来协力作战的曾、左自此形同陌路。

四年之后,左宗棠“故伎重演”,这次中招的是李鸿章。

镇压了东南地区的太平天国后,左、李奉旨各自率楚军、淮军追剿游走华北的捻军。1868年8月,捻军张宗禹部在重重包围下,全军覆没。战后论功以淮军居首,李鸿章荣升协办大学士。左宗棠怀疑李鸿章所言张宗禹投徒骇河自杀而死的说法,率军四处搜捕。李鸿章气愤难平,写信给曾国藩说“(左宗棠)阿瞒本色,于此毕露”。本来就不甚投契的左李,也正式交恶。

左宗棠睥睨一切世俗的成法,加上强硬不服输的性格,使得他无法与师友“和谐”相处,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不仅曾国藩,在“樊燮案”中四处为左宗棠奔走的亲家郭嵩焘、同壕战友沈葆桢(曾接手承办左宗棠创立的福建船政)等人,后来都一一与之关系破裂。相比之下,李鸿章虽也跟曾国藩闹过意见,一度负气出走,但终生奉曾国藩之教诲为圭臬,即使与左宗棠话不投机,但较少冲动行事。曾国藩曾特地写信赞扬李鸿章“阁下不与左帅争意气,远近钦企”。

李鸿章与左宗棠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都是少负大才,中经困顿,晚年以衰龄还荣膺重任。其谋事之勤,体国之忠,均不愧为一代名臣。可是民间有关左、李不睦的传闻很多。

传说,有次左宗棠去见李鸿章,李鸿章出来迟了。联想起李鸿章宠爱小老婆的传闻,左宗棠讥讽道“与如夫人洗脚”,意为你为了小老婆不惜轻慢大臣。李鸿章毫不示弱,脱口而出“赐同进士出身”,一下讲出了左宗棠仅是举人出身,无进士功名的心病,结果两人从此见面都绕着走。

网络配图

但严格来说,左、李意气之争的背后,其实源于深层次的政见之争。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廷高层内部爆发的“海防与塞防之争”,就是左宗棠与李鸿章这对政敌一次结结实实的“火拼”。

自从1874年李鸿章上《筹议海防折》,提出朝廷应向海防倾斜以来,一百多年间,“海防与塞防之争”,渐渐演变成主张派与投降派之间的“爱国与卖国之争”。其实,此次大论战的实质,是国力日益衰微的大清帝国,如何在东部沿海与西北边疆两个战略方向上,分配有限战略资源的政策大讨论。所有中枢名臣及地方大员都参与其中,自由发言,为慈禧太后等最高层决策者献计。

李鸿章力主加强海防,目的在于防范强势崛起的日本,左宗棠强调塞防与海防并重,反对削减西北战费,也是着眼于解决阿古柏入侵的燃眉之急,遏制觊觎新疆的沙俄及英国的气焰,以后的实际历史演进,固然证明左宗棠收回相当于六分之一中国领土面积的新疆,功在千秋,但李鸿章所担忧的东部沿海危机,最终也全面爆发。一定要以“爱国还是卖国”来褒贬二人,似亦有失公允。

此次有限范围内的“民主大讨论”的结果,是清廷采纳左宗棠一派的建议,作出“海防与塞防”并重的决策。当时清帝国一年的平均财政收入是8000万两白银,从1875年到1884年(即左宗棠西征中后期)的10年间,塞防经费花了8000万两,而1885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10年间,海防经费仅有3000万两。从这个角度看,塞防还是稍稍优先于海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以一人敌一国 李鸿章的另一场战争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鸿章说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一个人灭掉一个国家,咫尺之间人尽敌国

    以一人敌一国。这大概是对李鸿章与甲午战争最准确的评论。甲午战败,李鸿章失去权力,也失去了北洋海军;对于晚清,30年自强运动,至此,全盘破产。对于这个国家,这是真正的惨败。120年后,我们仍然以极大的投入来研究它,其实质是想追索:何以如此?其历史逻辑何在?李鸿章辞世,他的“政敌”梁启超在其撰写的《李鸿

  • 吃醋的由来 房玄龄怕老婆 妻管严!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有些男人为什么妻管严,妻管严怕老婆的生肖,房玄龄娶了几个老婆

    唐朝宰相房玄龄是太宗李世民的智囊,在很多重要的国家大事上总是给李世民出了不少好主意,杜如晦则善于决断,他们二人是唐太宗的左膀右臂,合称“房谋杜断”。房玄龄虽然官至宰相,位高权重,但在家里却是全由夫人说了算,惧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怕老婆,妻管严!网络配图有一次太宗李世民与杜如晦说起,觉得房玄龄怕老婆

  • 揭秘唐玄宗如何从多才少年变成风流才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玄武门之变为什么能成功,十大风流才子,唐玄宗简介

    作为大唐盛世的重要缔造者,相信大家都对唐玄宗这个皇帝不陌生,他的一生经历可以说是跌宕起伏,有过辉煌,有过低谷。他构建的唐朝文化影响深远,甚至波及到现在,除去皇帝这个严肃高大上的官衔,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角度看来,唐玄宗还是一个行事作风风流倜傥的男子。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朝堂外的李隆基。网络配图首先从

  • 最窝囊的皇帝 因玩笑话被贵妃用棉被捂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险些被宫女勒死的皇帝,玩笑话当真了怎么办,玩笑话一般是真的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是东晋的第九任皇帝。他在位期间,政治上还是比较有作为,司马曜推行的赋税改革,使全国经济得以复兴。军事上由谢安指挥赢得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但是,司马曜渐渐染上一个大毛病,那就是嗜酒如命。皇帝终日喝得昏天黑地,那处理朝政也是糊里糊涂的,东晋政局再次陷入混乱。网络配图本来,他是封建时

  • 道光谕旨里的黑色幽默:22岁英国女主有无匹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英国人黑色幽默的原因,英国荒诞黑色幽默剧,英国黑色喜剧

    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世界已有了相当长的交往历史,但是真正了解地球那一端“番夷”的人,举国上下也找不出几个。及至到了开战之后,才发现站在自己面前的竟是一个陌生如天外来客的对手,莫说对它的社会政治、军事文化方面,就连最基本的地理知识也是一头雾水。这种情形,在今人看来也是无法想象的:开战前,从大清皇帝到

  • 真是太糗了!竟然有跌入茅厕致死的国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掉进粪坑淹死的国君,茅厕si,被厕所淹死的国君

    历代君王死法无数。国家破灭,被敌国杀死;或是被篡位,毒杀;亦或是病死、老死。可今日说的君王,却是一位奇葩,竟然是跌入茅厕致死。这位君王就是晋景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网络配图历史记载,他昏庸无道,杀害忠良。将忠臣赵盾的后代赵同、赵括全族杀死。有天,晋景王做梦,梦到披头散发的厉鬼,大喊着:“无道昏君

  • 光绪皇帝为什么叫慈禧太后“亲爸爸”?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光绪皇帝是慈禧太后的儿子吗,光绪为什么要听慈禧的,光绪皇帝怎么去世的

    不知道大家看清宫剧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在涉及光绪皇帝的清宫剧中,光绪称呼慈禧为“亲爸爸”。例如电视剧《走向共和》中就是这么称呼的。其实在清朝满族人并没有这个称呼,满族人也不会称母亲为“阿玛”,那为什么光绪帝叫慈禧叫“亲爸爸”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关于“亲爸爸”这个称呼还有一个小故事。慈禧对光绪

  • 揭秘:历史上的杨贵妃究竟有多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杨贵妃有多重真实有多重,杨贵妃是胖子还是瘦子,历史上的杨贵妃真的胖吗

    关于杨贵妃究竟有多胖这个问题,真实的想必没有人知道,只是从传说和史书上的只字片语上了解,杨贵妃是个体态丰腴的胖美人。自杨贵妃得唐玄宗宠爱以来,这天底下的女人们变都以胖为美,没办法,人家皇帝喜欢呗。自古以来都是皇帝喜欢什么天下变流行什么的不是么?网络配图有个成语是环肥燕瘦,说的是杨贵妃的胖,赵飞燕的瘦

  • 一生忠贞不二 到头来一夜发白流亡他国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529年,楚灵王的兄弟在哥哥出征讨伐徐的机会夺取了王位。取名:楚平王网络配图当时楚平王接过大权以后确实做了一些深得人心的事情。真是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他周围出现的是会拍马屁的费无极。国家必定是大乱了。当时正值楚,秦联姻。秦国把自己家的公主嫁与楚平王的儿子太子健,为了俩国永世交好。可是在迎亲队

  • 残忍 杀人如麻的变态君王竟将妃子肢解做琵琶!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花剌子模的王妃下场,妃子被赐死,萧淑妃杖毙

    提到高洋,那真是一个超级大暴君,杀人如麻,不管是牢狱中的俘虏、囚犯;还是朝中的王公大臣、宗室贵胄,只要他看不顺眼的,说杀就杀,毫不含糊,而且杀起人来还有一套狠毒的招数:抽筋扒皮、剖心挖腹、焚烧、投水、热锅煮人、大锯锯人等等。网络配图高洋认为热锅煮人、大锯锯人这两种刑罚别有意思,于是他玩出了一个出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