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以一人敌一国 李鸿章的另一场战争

揭秘:以一人敌一国 李鸿章的另一场战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777 更新时间:2023/12/21 6:08:14

以一人敌一国。

这大概是对李鸿章与甲午战争最准确的评论。甲午战败,李鸿章失去权力,也失去了北洋海军;对于晚清,30年自强运动,至此,全盘破产。对于这个国家,这是真正的惨败。120年后,我们仍然以极大的投入来研究它,其实质是想追索:何以如此?其历史逻辑何在?

李鸿章辞世,他的“政敌”梁超在其撰写的《李鸿章传》里引用西方评论家对甲午战争的分析:“以一人敌一国。”——实则异常清晰地揭示了晚清国家结构性矛盾的关键。而且这种洞见,也开拓了从清朝内部认识其运行乃至失败的观察理路。“从中国发现中国”,这个样本很标准。

自强运动,是晚清中国,从中央内部发生的一场主动引领国家现代化转型的尝试。它的实际领导人,在中枢为恭亲王奕訢,在外则为疆臣之首李鸿章。后来恭亲王被罢除,只剩下李鸿章独力支撑。所以,研究李鸿章,实则是理解这场运动,以及这个国家现代化转型何以延宕并失败的关键所在。一般批评,李鸿章重器械,尤重军械,但轻制度与思想。更准确的描述是他所进行的“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可是,就是如此低层次的现代化改革,结果却以一场战争而告全盘失败,原因何在?这是我们追索的疑问起点。

网络配图

两次鸦片战争,坚船利炮打开了封闭的中国,这是晚清中国重大的挑战:是否以及如何融入现代化的潮流之中?在当时,这尚以“远忧”的面目出现。

与此挑战相伴随的,对清廷来说更具生死性质的是太平天国的起义,这一延续14年的战争,虽然清廷最终未被推翻,但在扑灭太平军的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满族与汉族的权力关系完全改变。纵观中国历史,皇权高度垄断与集中,至清达到高潮。这一朝,不仅没有所谓“相权”,甚至最高权力机构“军机处”,也只是皇帝的秘书班子而已。一人而集天下之权,有清一朝,满人给真正创造出来了。

任何制度达到高峰,自必下坠,然后再造。席卷中国16个省(当时全国为18个省)的太平军,清朝的“国家军队”无力抗击,节节败退。作为一种替代,乡勇聚集成军,最后竟以曾国藩的湘军完成了平定太平军之乱的重任。曾国藩攻克武汉之时,咸丰皇帝即欲授他军务全权,结果当时的军机大臣祁巂藻力谏:“本朝家法,无专用汉人督师者。曾国藩以侍郎在籍守制,无尺寸之柄,乃举旗号召,英贤云从,若再授以疆圻,复总师干,威权太重,恐非国家之福。”因此评论,曾国藩获权时间再次后延。地方军事势力的崛起,从“中央”的角度与利益观察,很难说祁氏的担忧没有道理。只是,时势造英雄,人算不如天算,最终曾国藩建功立业,不授权无可为继。由此,形成一个100年后才逐渐解决的军队结构性问题:兵为将有。后来的军阀横行,其源头在此。

网络配图

历史出乎意料之处,往往在于它逸出思考之外,中国皇权制度之破坏,竟然是军队系统的“国有”变“私有”。兵为将有之后,中央与地方,满族与汉族渐次形成:内轻外重(中央权力下降疆臣权重加大)、满轻汉重(汉人督抚数量更多)。

对抗太平天国之“近虑”,形成的军队“私有”性质及其延伸出新的权重关系,是恭亲王尤其李鸿章解决“远忧”,为晚清完成现代化转型的结构性条件。这一方面表现在,李鸿章作为地方领导人可以统领全国性运动;而另一方面,则是这种怪异的、合乎制度“地方领导中央”,又将遭遇中央与地方的双重竞争。其内耗,超过想象。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转型,需要强大的中央权力将国家导入轨道;很遗憾,此际的中国,却是“弱中央强地方”,社会动员与国家动员,皆捉襟见肘。而我们的东亚近邻,曾经长期分裂而分散的日本,却以“撙王”为号令,统一了国家的意志,成功进入转型期。两国命运,也自此逆转。

到了甲午年,中国的现代化转型的竞争者日本,主动地挑起一场战争,希望借此战争来比较胜负。与这种寻衅求战相伴,清廷内部主战派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形成主流。他们希望过去30年各种结构性的矛盾,由疆臣李鸿章领导现代化转型——所谓内轻外重格局种种,可以经此一役而彻底解决。有着多重含义与利益诉求的这场战争,无论李鸿章多么明白自己以及晚清中国实力不济,无力对抗,却难以逃避战争来临。

网络配图

在相当的意义上,与日本之战,清廷内部对这场战争的“战”“和”选择之战,看似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外抗日本,内战“清流”,但剥除这种戏剧性的外壳,其内里,是这个国家现代化转型之艰难。尤其是这后面的,清廷内部的李鸿章的另一场战争,才是我们可以真正理解庞大中国进入现代化轨道过程中,掣肘何在约束何在。所谓传统中国,在此可以得窥。

当然,两场战争,李鸿章都输了,既输给日本人,也输给了主战派。可是,这个国家也输了。由此,历史逻辑显示出它残酷的一面:满清政府领导这个国家完成现代化转型,宣告不可能。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其前提,则是清王朝的崩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吃醋的由来 房玄龄怕老婆 妻管严!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有些男人为什么妻管严,妻管严怕老婆的生肖,房玄龄娶了几个老婆

    唐朝宰相房玄龄是太宗李世民的智囊,在很多重要的国家大事上总是给李世民出了不少好主意,杜如晦则善于决断,他们二人是唐太宗的左膀右臂,合称“房谋杜断”。房玄龄虽然官至宰相,位高权重,但在家里却是全由夫人说了算,惧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怕老婆,妻管严!网络配图有一次太宗李世民与杜如晦说起,觉得房玄龄怕老婆

  • 揭秘唐玄宗如何从多才少年变成风流才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玄武门之变为什么能成功,十大风流才子,唐玄宗简介

    作为大唐盛世的重要缔造者,相信大家都对唐玄宗这个皇帝不陌生,他的一生经历可以说是跌宕起伏,有过辉煌,有过低谷。他构建的唐朝文化影响深远,甚至波及到现在,除去皇帝这个严肃高大上的官衔,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角度看来,唐玄宗还是一个行事作风风流倜傥的男子。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朝堂外的李隆基。网络配图首先从

  • 最窝囊的皇帝 因玩笑话被贵妃用棉被捂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险些被宫女勒死的皇帝,玩笑话当真了怎么办,玩笑话一般是真的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是东晋的第九任皇帝。他在位期间,政治上还是比较有作为,司马曜推行的赋税改革,使全国经济得以复兴。军事上由谢安指挥赢得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但是,司马曜渐渐染上一个大毛病,那就是嗜酒如命。皇帝终日喝得昏天黑地,那处理朝政也是糊里糊涂的,东晋政局再次陷入混乱。网络配图本来,他是封建时

  • 道光谕旨里的黑色幽默:22岁英国女主有无匹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英国人黑色幽默的原因,英国荒诞黑色幽默剧,英国黑色喜剧

    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世界已有了相当长的交往历史,但是真正了解地球那一端“番夷”的人,举国上下也找不出几个。及至到了开战之后,才发现站在自己面前的竟是一个陌生如天外来客的对手,莫说对它的社会政治、军事文化方面,就连最基本的地理知识也是一头雾水。这种情形,在今人看来也是无法想象的:开战前,从大清皇帝到

  • 真是太糗了!竟然有跌入茅厕致死的国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掉进粪坑淹死的国君,茅厕si,被厕所淹死的国君

    历代君王死法无数。国家破灭,被敌国杀死;或是被篡位,毒杀;亦或是病死、老死。可今日说的君王,却是一位奇葩,竟然是跌入茅厕致死。这位君王就是晋景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网络配图历史记载,他昏庸无道,杀害忠良。将忠臣赵盾的后代赵同、赵括全族杀死。有天,晋景王做梦,梦到披头散发的厉鬼,大喊着:“无道昏君

  • 光绪皇帝为什么叫慈禧太后“亲爸爸”?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光绪皇帝是慈禧太后的儿子吗,光绪为什么要听慈禧的,光绪皇帝怎么去世的

    不知道大家看清宫剧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在涉及光绪皇帝的清宫剧中,光绪称呼慈禧为“亲爸爸”。例如电视剧《走向共和》中就是这么称呼的。其实在清朝满族人并没有这个称呼,满族人也不会称母亲为“阿玛”,那为什么光绪帝叫慈禧叫“亲爸爸”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关于“亲爸爸”这个称呼还有一个小故事。慈禧对光绪

  • 揭秘:历史上的杨贵妃究竟有多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杨贵妃有多重真实有多重,杨贵妃是胖子还是瘦子,历史上的杨贵妃真的胖吗

    关于杨贵妃究竟有多胖这个问题,真实的想必没有人知道,只是从传说和史书上的只字片语上了解,杨贵妃是个体态丰腴的胖美人。自杨贵妃得唐玄宗宠爱以来,这天底下的女人们变都以胖为美,没办法,人家皇帝喜欢呗。自古以来都是皇帝喜欢什么天下变流行什么的不是么?网络配图有个成语是环肥燕瘦,说的是杨贵妃的胖,赵飞燕的瘦

  • 一生忠贞不二 到头来一夜发白流亡他国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529年,楚灵王的兄弟在哥哥出征讨伐徐的机会夺取了王位。取名:楚平王网络配图当时楚平王接过大权以后确实做了一些深得人心的事情。真是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他周围出现的是会拍马屁的费无极。国家必定是大乱了。当时正值楚,秦联姻。秦国把自己家的公主嫁与楚平王的儿子太子健,为了俩国永世交好。可是在迎亲队

  • 残忍 杀人如麻的变态君王竟将妃子肢解做琵琶!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花剌子模的王妃下场,妃子被赐死,萧淑妃杖毙

    提到高洋,那真是一个超级大暴君,杀人如麻,不管是牢狱中的俘虏、囚犯;还是朝中的王公大臣、宗室贵胄,只要他看不顺眼的,说杀就杀,毫不含糊,而且杀起人来还有一套狠毒的招数:抽筋扒皮、剖心挖腹、焚烧、投水、热锅煮人、大锯锯人等等。网络配图高洋认为热锅煮人、大锯锯人这两种刑罚别有意思,于是他玩出了一个出人意

  • 大贪官和珅与乾隆皇帝相处秘诀:侍君如父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和珅是怎样做官的呢?他是怎样与乾隆皇帝相处的呢?他是怎样迅速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宠幸的呢?拍马屁的最高境界前面,我们说到了和珅迅速崛起的原因有如下四点:第一、学识渊博;第二、出身满洲;第三、相貌堂堂;第四、聪明伶俐。但是,只是凭借这些条件,和珅是不会赢得乾隆皇帝的重视的。事实上,我们知道,在整个乾隆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