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恂被废去太子之位,到底是因为什么?

元恂被废去太子之位,到底是因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484 更新时间:2024/1/16 11:41:34

元恂,原名拓跋恂,帝元宏嫡长子,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根据《魏书》中的记载,当年八月,北魏孝文帝元(拓跋姓,因汉化改革而改元姓)宏出巡嵩山,留在洛阳的皇太子元恂却突然“于西掖门内与左右谋,欲召牧马轻骑奔代(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南迁前的国都)”。

元恂为了顺利离开洛阳去平城,还杀死了试图阻拦他离开的太子中庶子(有纠正缺违,侍从规谏之责)高道悦。

而元恂想逃离洛阳,北上去平城的原因是受不了洛阳夏季的炎热天气,史载其“深忌河洛暑热,意每追乐北方”,也就是说,他趁着父亲不在,召集几千轻骑北上的初衷仅仅是想去避暑。

但元恂并没能成功,被守卫皇宫的禁军将领给拦了下来。

随即,得到消息且大怒的元宏急忙返回洛阳,亲自杖责元恂不说,还在当年十二月即废掉了他的太子之位。

根据史书记载,当得知儿子准备跑到平城去时,元宏的反应是“闻之骇惋”,事后,在决定废太子时,也表态说:“此小兒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

元恂不过是因为对气候的不适应,想出去避个暑,值得元宏如此反应吗?

这要和北魏朝堂上当时紧张的政治氛围说起。

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国家,国土包括当时中国大半个长江以北的区域在内。

为了更好的统治这个国家,得到汉地豪族、百姓的认可,并让鲜卑人从野蛮先进步进,孝文帝元宏在位时,决定进行全盘的汉化改革。

他强行推动这场改革,试图让鲜卑人从包括言行举止、饮食习惯、服饰礼仪在内的各方面习俗,都学习和效仿汉文化。

这场改革当然会得到原本就居住在长城以内的汉地豪族、百姓们的支持,但却遭到了部分鲜卑贵族的强烈反对。

毕竟,这是一场对鲜卑族自身文化习俗、政治形态的完全否定。

历史上,普通的改革都会有反对力量,况如元宏推动的这种全盘否定式的改革。

反对势力很强大,元宏是依靠皇帝的权威和掌握的武力强行在推动改革,至皇太子元恂准备出逃平城避暑的这一年,各种制度的变动达到顶峰。

当年元月,元宏下令所有的鲜卑人改汉姓,并要求鲜卑皇族和贵族和汉姓世家联姻,元宏带头改姓,带头娶了好几个汉姓世家的女子为妃,还给几个弟弟全部另娶了汉姓妃。

更重要的是,元宏规定鲜卑贵族必须要习汉语、说汉语(三十岁以下的官员必须说汉语,三十岁以上的可以慢慢学习),否则,就不要做官了。

到了连姓氏和语言都要改变的地步,反对汉化改革的鲜卑贵族们也忍不住了,他们之间的各种阴谋串联也开始增多。

在这种保守派和改革派互相较劲的紧张氛围中,政治人物的动向往往意味着不同的含义。

皇太子元恂选择在这个时候,想带着几千兵马跑到旧都平城去避暑,在政治上,相当于立起了反对父亲元宏改革的大旗。

虽然元恂的本意未必想如此,但只要他一动,就会被鲜卑贵族们利用,他的皇太子身份也足够扛起反改革的大旗。

此前的一年,即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元宏的岳父、太师冯熙(元宏嫡祖母冯太后的亲哥哥,有四个女儿都嫁给了元宏,其中有两个先后成为皇后)在平城去世。

一堆鲜卑贵族以此为机,鼓动元宏回平城去主持和参加冯熙的葬礼。

他们希望元宏参加冯熙葬礼是次要目的,主要目的是让皇帝回到旧都,从而打击元宏迁都洛阳的决策。

平城是旧都,留守的鲜卑老贵族多啊,元宏的长辈也有不少留在那,难道每次都要从遥远的洛阳赶去参加葬礼?不如把国都迁回来?这是在试探元宏汉化改革的决心。

元宏当时毫不犹豫拒绝了鲜卑贵族们提出的为岳父奔丧的提议,并且下令,以后,在平城去世的鲜卑贵族全部把灵柩送到洛阳来安葬。

除此之外,元宏还顺势规定,就算是夫妻分别死于平城和洛阳两地的,也不准到平城合葬,只能到洛阳合葬,否则,就分葬两地。

由太和十九年发生的冯熙葬礼事件来看,元宏为了汉化改革的全力推动,自己在迁都洛阳后,都极力避免去平城。

因此,政治身份上能部分代表皇帝元宏的皇太子元恂想跑到平城去,不管他是因为什么理由,如果他成功了,都会让元宏在政治上陷入被动,这让把汉化改革视为生命的元宏极为愤怒。

所以,才有了元宏得知消息后的“闻之骇惋”和之后亲自杖责儿子,并以“乃是国家之大祸”的理由,迅速废掉他的行为。

太和二十年十二月,皇太子元恂被废,当月,以恒州刺史穆泰(鲜卑姓为丘穆陵氏)、定州刺史陆睿(鲜卑姓为步六孤,有平原王爵位,他曾带头劝元宏回平城参加冯熙葬礼)就联合了一堆鲜卑贵族,其中还包括不少鲜卑皇族,起兵造反。

造反后来被元宏平定,但皇太子出逃平城,被废后鲜卑贵族马上就造反,这两件事结合起来,意义就非同一般。

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四月,年仅十五岁的废太子元恂在被废四个月后,被父亲元宏逼令喝毒酒自杀。

《魏书》记载,元恂被废后其实很老实:“恂在困踬,颇知咎悔,恆读佛经,礼拜归心于善。”但:“中尉彪承间密表,告恂复与左右谋逆。”

元恂未必真有谋逆的想法和行为,史载其“有手书自理不知状,而中尉李彪、侍御史贾尚寝不为闻。(申诉的奏疏被扣,元宏没看到)”,但他被废当月的穆泰、陆睿造反事件却似乎坐实了此事。

皇太子元恂的被废和赐死,起因实在是微不足道,无非是受不了炎热的气候,想到更适应的北方避暑(元恂十二岁之前都在平城生活)。

不过,年纪尚幼的他,没有体会到政治的严谨和残酷,也没有皇位继承人该有的政治敏感性,皇太子不在行动和政治上紧跟着皇帝,能好得了?怪不得元宏的无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司马炎是什么出身?他的能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司马炎厉害吗,吴亦凡死亡真相,三国演义死去的演员

    司马炎为晋朝的建立者,谥号武皇帝,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一,出身显赫司马炎是曹魏权臣司马昭之子,青龙四年(236年)出生,为人宽惠仁厚,深沉有度量。景元五年(264年),被其父晋王司马昭立为世子,任抚军大将军,开府、副相国。当时司马昭欲立次子司马攸(被过继给司马师)为世子,常说:“

  • 三国时期魏延为何没有投降曹操?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魏延投降,魏延三国演义,徐州被河南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魏延是刘备大将,在刘备攻取汉中之时,魏延曾和曹操战场相遇,曹操知道魏延勇猛,想招降魏延,魏延不但不投降,大骂曹操,魏延为何不降?魏延最开始在刘备兵败时,曾帮过刘备,当时,刘备准备进入襄阳,但是刘琮投降曹操,不让刘备进城,魏延打开城门,迎接刘备

  • 孟浩然有何才能?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孟浩然为什么一生不得志,孟浩然的人生生平,孟浩然称为什么样的诗人

    孟浩然,世称“孟襄阳”,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孟浩然,与王维齐名,史称"王孟",著有《孟浩然集》。其中有名的五言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还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可谓家喻户晓,广为人知。孟浩然待人又很热情仗义,不仅是

  • 庞勋是什么人?他发动叛变对唐朝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谋反的人,唐朝庞勋起义,唐朝三王叛乱

    在黄巢起义军前,曾发生过一起著名的兵变——庞勋兵变。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晚唐时期唐懿宗昏庸无道,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地方,胡作非为,使得民不聊生,天怒人怨。咸通九年(868年),军官庞勋率军反唐,沉重打击唐朝统治,成为比黄巢更早的唐朝掘墓人。那么庞勋之变是如何打击唐朝的一,驻守桂林

  • 郭解是什么人?汉武帝为何会忌惮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大汉天子郭解,汉武帝vS伊,汉武大帝郭解行刺

    郭解,字翁伯,西汉时期游侠。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公元前127年,朝廷要将各个郡国的富豪人家迁往茂陵居住。汉武帝趁机将游侠郭解的名字加到迁徙人口的名单里。郭解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就四处托人为自己求情,于是拜托大将军卫青为他讲话:“郭解家境贫寒,不应该是迁徙的对象。”

  • 穆皇后杨氏:后凉灵帝吕纂的皇后,容貌美艳且为人贞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贵妃弘农杨氏,杨广与窦氏,献穆皇后

    中国历史上有名有姓的皇后不在少数,例如西汉的吕雉、唐朝的长孙皇后、明朝的马皇后等等,她们有的毒如蛇蝎,有的贤德远播,但要说到贞烈的皇后,估计很多人都不知所云,南北朝时期后凉灵帝吕纂的穆皇后杨氏,就是一位贞烈皇后。杨氏,名讳不详,出身弘农杨氏,父亲是后凉大臣尚书左仆射、金城侯杨恒。根据《资治通鉴》《晋

  • 高季兴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高立兴,高治业,舒尔茨访华

    南平是高季兴所建立的政权,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一,投靠朱温高季兴是朱温养子朱友让家仆,因朱友让得以见到朱温。朱温赞叹高季兴的才能,让朱友让收他为子,封他为毅勇指挥使。天复二年(902年),朱温到岐下解救唐昭宗。李茂贞坚守不出,朱温见久

  • 乾隆在登基后,为了能快速获得拥戴,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清朝著名的“康乾盛世”是个比较尴尬的盛世,原因是,它同样也代表着清朝的盛极而衰。清朝的衰落始于乾隆朝,这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定论,无论如何宣扬乾隆所自豪的“十全武功”,也逃脱不了他是衰落的起点。单以

  • 诸葛亮最后计谋绳断便葬是怎么回事 诸葛亮有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演义中有哪些计谋,诸葛亮的著名计谋,诸葛亮死后葬在何处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去世前最后一计绳断便葬,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神算诸葛亮在去世前,竟使出一计让后世之人无法找到他的坟墓,这一计究竟是什么?它如何迷惑了后世上千年?世人皆知,诸葛卧龙这一生精于谋算,乃是蜀汉名副其实的大脑,而有关他的故事那更是数不胜数,这“棺材南抬,绳断便葬”便是其中之

  • 三国时期庞德的真实能力怎么样?为何能斩杀陈武?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庞德是三国猛将,本来是马超手下大将,后来,投降曹操。庞德武艺高强,曾战退魏延,战平关羽,非常了得,但庞德杀死江东猛将陈武,凭的是真本事吗?庞德作为马超部将时,是马超手下第一悍将,为保护曹操,战退了魏延。《三国演义》第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