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为何不让钩戈夫人掌权而是要杀掉她

汉武帝为何不让钩戈夫人掌权而是要杀掉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464 更新时间:2024/1/7 7:43:42

汉武帝,中国古代的第二个封建王朝汉的皇帝,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霍光钩弋夫人谁适合掌权,汉武帝为什么选择前者,否定后者

毫无疑问,汉武帝最后选择了霍光,而没有选择钩弋夫人。

因为刘弗陵只是一个小孩子,因此,汉武帝需要寻找一个人来帮刘弗陵主持朝政。虽说是帮刘弗陵主持朝政,但实际上,至少在刘弗陵长大成人的那段时间,这个人将是整个国家的主宰。

谁能成为这一段时间国家的主宰呢?汉武帝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最后,他选择了霍光,而没有选择钩弋夫人。

照理说,霍光是外人,钩弋夫人是内人,为什么汉武帝会选择“外人”霍光,而否定“内人”钩弋夫人呢?

在汉武帝看来,霍光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是忠心,二是谨慎。

霍光自从跟着汉武帝以来,一直忠心耿耿。汉武帝在晚期的时候,掀起过好几场对于皇室的大清理大整顿。同时,也因为汉武帝对皇室的这种清理整顿,使得皇室成员惶恐不安,被迫采取各种各样的行动应对。比如太子刘据就曾经试图造反,推翻汉武帝。

可以说,在那段时间里,能够独善其身不参与皇室争斗的人,是非常少的。

霍光作为霍去病的弟弟,他和皇室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但是自始至终,他并没有参与进去。只有一个对皇帝极为忠诚的人,才不会参与到这种争端之中。

另外,这也说明了霍光不容易被别人所左右,他有自己独立的操持和坚守。这一点,对于主持朝政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只有这样,朝廷还不会被玩坏。

除了忠诚和稳定以外,霍光还有个好品质是谨慎。

霍光跟着汉武帝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谨小慎微,没有做错过任何一件事情。汉武帝是个心机深沉,甚至喜怒无常的人,能够在汉武帝手下,20多年不出问题,那得要有何等的小心谨慎。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这两句诗,实际上就是在总结一个宰相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一方面,他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会做糊涂事;另一方面,他要小心谨慎地处理各种问题,在位子上如履薄冰,从而避免出现各种矛盾。

综合考虑,霍光显然是一个最恰当的宰相人选。

钩弋夫人就不一样了,钩弋夫人是心机很重的。

钩弋夫人自从跟着汉武帝以来,一直都表现出极大的机心。她刚刚见到汉武帝的时候,就有一个精妙的故事。说是她生下来手就不能够打直,而是弯着的,吃饭这些都要靠别人喂。直到汉武帝出现,汉武帝轻轻碰了她一下,她的手立马就打直了。而且,她的手心里还有一个玉钩子。这种玉钩子,一般是用来挂床帐的。这也就是意味着,钩弋夫人是可以给汉武帝“荐枕席”的。

(钩弋夫人)

你看,从头至尾,这件事简直就像是一部小说,情节安排合理周到,并且充满着象征意味。生活中哪有这样的事情?

小说的第二章是“母门”。钩弋夫人怀刘弗陵的时候,和尧帝的母亲怀尧的时间是一样的,都是14个月。这个时间非常巧合。虽然汉武帝不懂科学,但他也知道,这件事情非同寻常。是真是假,他也是不能确定的。但至少,这像是一种比附。这种比附,也只能出现在艺术作品中。如果出现在生活,就太虚浮了。

当然了,一开始汉武帝也没有想过要杀掉钩弋夫人。但是,在汉武帝决定把刘弗陵立为太子,而钩弋夫人服侍汉武帝的最后那段岁月里,汉武帝从钩弋夫人的言行举止中,发现了她的行动如此急迫,看出了她的野心和不真诚。所以,汉武帝才会非常担心。

再加上之前,吕后给后世的皇帝带来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吕后利用皇帝刘盈非常柔弱这一点,掌权以后,不但大肆残杀刘邦的那些儿子们,而且还让她的娘家人掌权。最后,她的娘家人差点就夺了汉朝的江山。如果不是有周勃陈平、这样朝中大臣们保护汉朝的江山,汉朝的江山就落到吕家人手里了。

可以说,吕后的作为以及周勃、陈平等人的作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给汉武帝造成很大的心理暗示。这也是汉武帝最终选择霍光等四位辅政大臣,而否定钩弋夫人,一定要把钩弋夫人杀掉的根本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靖难之役朱允炆下落不明 朱棣又是怎么对待他的妻儿和母亲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棣杀了朱允炆吗,朱棣为什么要杀朱允炆,靖难之役朱棣有多少兵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允炆和朱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靖难之役,朱允炆失踪后,朱棣又是怎么对他的母亲和后宫妃嫔的?建文四年(1402年),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反叛的燕王朱棣在靖难三年后,终于攻下帝都应天(今南京)。朱棣进京后,皇宫起火,事后搜索发现建文帝朱允炆下

  • 蓝玉私养兵马朱元璋都没有杀他 朱标一死为何就是他的末日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棣怕不怕朱元璋,朱棣为什么不敢反朱元璋,朱棣敢反朱标吗

    对朱元璋和蓝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蓝玉私养兵马,朱元璋都没杀他,为何太子一死,就被满门抄斩呢?在明朝时期有一位鼎鼎大名的将军,此人叫做蓝玉,他不仅自幼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而且还是朱元璋的义子,然而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却在太子朱标死后没多久,便被满门抄斩,那

  • 为何说吴质是曹丕夺嫡成功的最大赢家?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曹氏下场,清穿之盛宠皇贵妃,曹丕甄宓

    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太子四友”的说法来自《晋书·宣帝纪》,指的是四个为曹丕夺嗣成功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司马懿、陈群、吴质和朱铄。其实除了这四位,曹丕能够顺利成为太子,贾诩才是功劳最大的那个,但这五人中受益最多的

  • 朱棣造反时朱允炆兵力是他的好几倍 朱允炆最后为何还是输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棣杀了朱允炆吗,朱允炆为何打不过朱棣,朱元璋让朱允炆杀朱棣

    还不知道:朱棣和朱允炆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棣只有10万大军,为何朱允炆不调动全国兵力,跟朱棣斗争到底呢?朱允炆作为明朝皇帝,当然可以调动全国兵力跟朱棣抗衡。朱允炆的确也这么干了,比如说先后给了李景隆50万大军和60万大军,结果李景隆带着几十万人马,跑去给朱

  • 刘备为何守不住荆州?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表让荆州,刘备为什么不要,刘备为什么失去荆州

    一部三国史,半部荆州史。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有人说傲慢的关羽并不适合镇守荆州,如果换做五虎上将的其他人与诸葛亮搭档,就有可能确保荆州不失。我们细看三国史料并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就会发现荆州这个四战之地,五虎上将和诸葛亮谁也守不住,刘备也犯了跟袁

  • 建文帝削藩才导致靖难之役 如果朱允炆不削藩又会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允炆削藩顺序,朱允炆失败的原因,朱允炆为什么不先削藩朱棣

    对建文帝和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建文帝不削藩,朱棣还会不会起兵造反?公元1398年6月,71岁的朱元璋驾崩,将皇位传给21岁的皇太孙朱允炆,朱允炆继承了父亲朱标的温文尔雅,但却没有朱标的政治头脑和治国之能,屁股还没坐热,便听从书生黄子澄的建议,开始削藩,

  • 朱棣也是朱元璋的儿子 朱元璋为何会选择朱允炆做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为何不杀朱棣,朱元璋为何喜欢朱允炆,朱元璋儿子谁当了皇帝

    还不知道:朱元璋不传位朱棣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是给了朱允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还在前线打仗的时候,一个消息的传来让他喜出望外,他的发妻马皇后的儿子朱标诞生了,朱元璋当时还在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可以看出朱元璋对长子

  • 三国时期的曹魏宗室八虎骑指的是哪些人?他们本事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魏八虎骑排名,夏侯为什么是曹魏宗室,曹魏宗室八虎骑

    所谓乱世出英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谋臣如云,猛将如雨。蜀汉有五虎上将,东吴有十二虎臣,曹魏有五子良将,袁绍手下有河北四庭柱等等。今天咱们来聊聊曹魏真正的核心将领——宗室八虎骑!八虎骑,又称“八虎将”,是指三国时期曹操部下的八位宗亲中的名将,因

  • 夷陵之战孙权为何要向刘备求和?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夷陵之战孙权的损失,诸葛亮为什么不和刘备伐吴,刘备夷陵之战带的将领

    建安24年,关羽北伐被吕蒙偷袭荆州,随后本人被杀。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刘备兵败夷陵,按照演义小说的描述,是七百里连营被一把火烧掉,七十多万人马损失殆尽,老将黄忠也被马忠一箭射中而重伤不治。看到这个描述,可能有读者要笑了:当时三国兵力都加起来,可能也没有

  • 三国时期孙策是怎么死的?背后有何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策如果不死,孙策死在什么地方,三国时期吴国谁是君主

    孙策,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之一。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孙策不死,便无三国!可见孙策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孙策17岁那年(公元191年),父亲孙坚攻黄祖过程中战死,此后孙策开启了纵横江东的模式。短短几年时间,横扫江东六郡,为后来的孙吴政权奠定了坚实